吳承恩中學在哪裏?
淮安市吳承恩中學是壹所引進江蘇名校,創新辦學機制,社會力量投資的全新現代化民辦中學。學校位於小湖之濱,三面環水,周邊人文景點眾多(東有雄偉的周恩來紀念館,西有西漢名將韓信的漢後釣臺,南有楚州歷史名人博物館,北有吳承恩故居)。學校環境優雅,文化氛圍濃厚,是理想的學習場所。學校目前占地面積53000平方米(不含待擴建13200平方米)。有60個班級,2706名學生。教職工225人(其中教師186人),師資力量雄厚,其中高級中學教師23人,壹級中學教師128人,本科學歷學生128人。教學和生活設施齊全,標準高,現代化程度高。所有班級都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施,還有引領時代的學生公寓和餐廳。吳承恩辦學六大優勢:壹、獨立辦學優勢。吳承恩中學以全新的辦學理念和運行機制辦學,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齊全並逐步達到高標準、現代化水平。根據招生計劃,自主選拔新生,今年投入50萬元幫助資優生和貧困生完成學業。自主招聘教師。擬再投入1萬元,招聘區內外優秀教師。二、政府政策支持的優勢政府給區內吳承恩中學聘用的所有老師發了三年國家工資。特別是區裏聘用的教師,原有性質不變,聘用期滿或退休後由教育局安置,徹底解除了聘用教師的後顧之憂。可以肯定的說,由於政府的支持和自主招聘教師的優勢,形成了吳承恩中學人才聚集的局面。2004年,高壹的老師必須以強大的師資陣容呈現在世人面前。三、與名校聯合辦學和與江蘇名校聯合辦學的優勢。目前已與江蘇省南京高級中學等名校結盟,全面導入名校辦學理念和管理模式,引用名校教案、教材、試卷等教學資源。名校定期派各科老師到校示範課、觀摩課、舉辦專題講座。學校定期分批派老師去名校學習交流。四、現代教學的優勢信息技術課程在學校各年級開設。在校園網的支持下,電子閱覽室將全天開放,並開通互聯網。所有班級采用多媒體教學,視頻點播,在線討論,與國內外名校遠程互動教學,讓每壹個學生都能在互聯網環境下自主學習。五、小班化教學的優勢開設“希望班”和“強化班”,實施“小班化”教學實驗。分類教學,分層推進。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智力和基礎,不同的性格類型,不同的興趣愛好,進行個性化教學,提供個性化服務,在英語教學的基礎上增加日語選修課,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特長得到發展,潛能得到開發。不及物動詞民辦學校低標準收費的優勢學校立足長遠發展,註重社會效益,保證優質教育,堅持低標準收費。即收費標準相當於省重點中學,低於國家政策。極度貧困的資優學生免交書本費,入讀“希望班”。學校還設立獎學金,激勵優秀學生,培養高素質人才。——前進中的淮安市吳承恩中學沐浴著教育改革的春風,我校成功實現了聯合辦學。聯合辦學後,我們牢固樹立了“人文育人”的新理念,明確提出了“努力把吳承恩中學建設成為壹所特色鮮明、設備先進、質量壹流、師資知名、在全市具有較高影響力的民辦示範學校”的新目標。現將聯合辦學以來我校的新變化報告如下:——教育教學取得新成績。2003年,我校先後被授予江蘇省德育工作先進學校、江蘇省二星級學校、江蘇省科技教育工作先進學校等榮譽稱號,還獲得了淮安市“依法治校先進單位”、楚州區“優生使用率第壹”、楚州區“高中教學質量目標獎”、楚州區“職業教育招生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優秀的老師,他壹直在成長。去年8月,我校壹次性從區內外招聘教師75名,其中成熟教師43名,高級教師2名,壹級教師28名,其中32名從本科生中選拔。目前,我校有186名教師,23名壹級教師,2名市學科帶頭人。改制前三年,* * *新分配畢業生6名,省級骨幹教師4名,全科教師6名。——學生有了可靠的保障。去年和今年我們高壹招生1676人。目前高中在校生2706人,高中在校生1,912人,初中在校生794人。而改革前,高二高三學生人數只有865,438+065,438+0。——辦學條件得到改善。目前,校園已初步實現綠化、凈化、美化,環境宜人,文化轉化性強。此外,它位於壹個小湖的岸邊,三面環水,四周人文景觀茂密,壹直是讀書的好去處。從去年8月開始,新建了壹棟餐飲樓,壹棟學生公寓,15教室,鋪了4000多平方米的水泥地面,拓寬了壹座橋,增加了68套桌椅,1300套學生桌椅,165臺微電腦,39臺背投,30臺教室配備的立式空調,更新了廣播。2004年的三期工程,拆除了20間學校平房,總面積400平方米,投資600多萬元,建成了有30間教室的綜合教學實驗樓。“運河怎麽會這麽清澈?只有流動的水來自源頭”。學校的生命力源於它的機制和活力。我校領導班子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勇爭第壹,創新工作思路,增強科學決策能力,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方案,狠抓各項措施的落實,使學校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的軌道。第壹,教師管理的現代化。要建設壹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樂於奉獻的教師隊伍,必須用現代化手段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我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壹是加強培訓,提高教師綜合素質。除校本培訓外,我們還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將高中各大學科教師派往南京中學、啟東中學等江蘇名校進行培訓,學習借鑒他人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從而有效提升教師的教學專業水平和能力,增強我校教育發展的後勁。(每組6人,培訓20天,5組老師都去培訓了。二是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教學效率。我們要求教師轉變觀念,努力適應課程改革的新形勢。每位老師都積極研究教材,研究忙亂的教學和學生,每學年為自己確立壹個與實際工作密切相關的教研課題。同時,為進壹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學生的學習為重點,要求所有教師真正做到與學生“三有相似”,深入了解學生學習的艱辛和得失,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規律,從而更好地改進教學方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三通”就是壹起上課,壹起做作業,壹起考試。此外,我們還定期組織全體教師參加近三年高考試題的考試,並將考試成績記入個人檔案。三是加強考核,增強競爭意識。為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我校本著“兼顧公平、效率優先、績優獎勵”的原則,全面推行教師結構工資制。也就是按照規定,學校除了國標、省標、市標工資外,每個月還拿出人均600元,然後根據工作量、工作表現進行考核,重新分配。同時,我們還開展了“二星級”創建評選活動。“雙星”是星級教職工和星級班主任。星級教職工每學期給予200至1000元不等的獎金,星級現貨總監每月給予100元至1000元不等的獎金。經考核不達標的教師沒有被淘汰,而是試行了帶薪學習制度。即在他們學習期間,只發放國家標準工資,達標後再返回工作崗位。這樣做的好處是,既能給每個老師適度的競爭壓力,又能穩定大局,凝聚人心。第二,學生管理的人文文化。教育是壹種服務。在市場經濟日趨成熟的今天,它不再是壹句口號,而是體現在具體的行動措施中。教育是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幸福和成功服務的,這是教育本質的真正歸宿。我們吳中人牢牢把握教育的本質,以“人才的人文教育”為出發點,努力把學生培養成更高層次學校的創造型人才,或在現代企業擔任班組長,努力滿足社會對教育的需求。在這方面,我們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壹是構建家長、學校、社會相結合的教育網絡,充分體現教育服務的導向功能。每學期我們要求每個班推薦三名學生,成績將直接與各職能部門的崗位評價和教師的績效掛鉤。二是評選星級班,營造良好的競爭氛圍。根據《中學生行為規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楚州區十小學生行為規範》、《吳承恩中學生行為規範》等相關規定,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對考勤、行為儀表、紀律、衛生、餐飲、宿舍、其他等7個方面的64項進行了系統考核,並按分設置星級班等級。星級班* * *定5星,每兩周組織學校相關職能部門的同誌進行壹次星級評定。三、開通“1133”郵箱。為引導和幫助青年學生健康成長,近年來,我校加強學生心理教育,拓展德育新渠道,開通了“1133”郵箱。我校設立的郵箱“1133”可以讓學生愉快地敞開心扉,提出自己在學習、生活、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心理問題,然後由負責心理咨詢的老師通過詢問、談心、討論、建議等平等的溝通方式給予學生心理輔導和幫助,教育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節,擺脫心理誤區,消除心理誤區。第三,企業的物流管理。我們把後勤和學校完全分開,成立了後勤管理服務中心,為教育教學和師生生活服務。目前,此項工作已進入物流資產評估階段,後續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展望未來,我們的信心倍增。在社會和教育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吳中人將認真總結昨天,牢牢把握今天,科學規劃明天,以務實的作風、敢為人先的精神、敢為人先的勇氣,向更高更遠的目標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