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就業信息,是指通過各種媒介傳播的、具有使用價值的與就業相關的新聞和信息。它既指宏觀的就業政策、就業制度和經濟發展狀況,也指導微觀的就業制度、幹部人事制度和勞動力供求的基本情況。
對於面臨求職的畢業生來說,就業信息非常重要。在市場化的勞動力中,就業信息是求職的基礎。
大學生收集的職業信息越廣,擇業的視野就越開闊,職業信息的質量就越高,求職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大學生不僅要收集和掌握各種職業信息,還要學會分析和利用就業信息,從而抓住機遇,找到自己理想的職業。
根據不同的標準,就業信息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別。
(壹)按就業信息內容分類
就業信息的內容非常復雜,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類。
1.人才市場的人才供給信息。
包括全國、地區、高校、專業的畢業生數量、質量、就業熱點等。這些信息使求職者能夠從整體上把握人才的供需,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同時,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往屆畢業生,尤其是本專業往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2.人才需求信息
包括國家就業政策、對口行業人才需求、可選就業領域範圍、靈活就業行業現狀、相關行業專業要求和特點等。在國家就業政策的指導下,這些信息可以使求職者明確、正確地選擇就業類別和領域,及時調整就業方向和就業預期,擴大就業範圍。
3.就業參考信息
包括就業經驗教訓,各種實用的就業方法和技巧。這類信息可能與他們的就業目標沒有直接關系,但可以讓他們了解就業中的各種誤區,少走彎路;讓自己了解壹些就業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就業成功率。
4.具體就業信息
指特定用人單位的需求信息。可以是用人單位在網絡、報刊上發布的招聘廣告,人才市場上的招聘信息,親友介紹的用人單位信息等。這些信息直接影響求職者的就業行動。
完整的就業信息壹般包括三個方面:
壹是關於職業的信息。如專業崗位名稱、崗位數量、專業工作內容、性質或特點、職業待遇、工作地點和環境、發展前景等。;
第二個是關於申請條件的信息。如對從業人員的知識、能力、年齡、性別、身高、體力、外貌等條件的要求;
第三是關於招聘程序的信息。如報名程序、聯系方式、考核內容、面試和錄用程序等。
具體來說,用人單位信息主要包括以下要素:
1,單位性質和法律地位。
2、本單位的工作和業務內容、生產項目或主要產品。
3、單位知名度和發展前景。
4.單位的地理條件和工作環境。
5、本單位的管理制度及其組織機構。
6、本單位的崗位要求、人才結構、規格、分工程度。
7、緊張的單位工作、學習和晉升機會。
8、單位福利、福利、工資、資金、住房、生活設施等。
(二)根據信息發布機構和信息應用範圍的不同進行分類。
1,宏信息
宏觀信息是指國家關於勞動就業的政策法規,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失業保險條例》等。它具有強制性、方向性和強制性。
2.介觀信息
中觀信息是指壹些地區、城市或行業為了吸引人才而制定的各種優惠政策和規定,如西部地區的人才引進政策、沿海大中城市的人才引進優惠政策、高校和企業的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政策等。它具有區域性、規範性和指導性的特點。
3.微觀信息
微觀信息是指人才市場上各個用人單位具體的人才需求信息。它具有實效性、針對性和專業性的特點。
(三)根據信息獲取的方式和渠道。
1,常規信息。指通過勞動人事部門、各種新聞媒體、學校就業指導中心和用人單位直接獲得的信息。正規信息信息量大,但競爭對手也多。
2.非正式信息。是指通過勞務中介和親戚、朋友、同學、老師等社會關系間接獲得的信息。非正式信息量小,但命中率高。
(四)根據信息的實用性。
1.實用信息:是指對大學生職業選擇有幫助的準確有用的信息,包括各種政策法規、用人單位人才需求信息、背景信息、具體工作條件和福利待遇等。
2.不實用信息或垃圾信息:指不利於大學生擇業的信息,包括虛假招聘廣告和道聽途說的所謂“內幕信息”。
(五)根據求職者的利益。
求職者收集的信息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關註點分為幾類。例如,它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1.首選的信息是妳非常感興趣並且可以立即采取行動的信息。
2、備選信息,是既感興趣又關心,需要考慮和權衡利弊的信息。
3.垃圾信息是妳根本不感興趣或者沒有自我利用價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