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壹:用“善良、溫暖”的話語來集中學生的註意力。
現象:為了讓學生清楚地看到老師的演示操作,同時也為了迫使學生不要擺弄自己的電腦,認真聽講,信息技術教師經常使用“極域控制”這壹教學工具。很多老師在使用這個工具的時候,往往二話不說就控制住了,或者幹脆說“我現在就想控制妳的電腦”“沒辦法,我要分析壹下”。這個時候,我們經常會聽到“哎呀,怎麽會啊”“不要啊”“再等壹會兒”的抱怨。這是因為學生在非常投入的操作中,往往會突然受到幹擾,出現煩躁情緒。為此,教師不妨改變自己的語言來安撫學生的情緒。
案例和方法:如“壹個超前的廣告,會讓廣告之後更精彩”;“同學們,妳們是剛才的主角。現在請給我壹點時間做壹會兒主角。”;“我發現妳剛才的操作有些問題。我覺得我們現在很有必要面對面的交流,這可能會幫助妳改正壹些妳自己都沒有發現的錯誤。”;“經過剛才短暫的分離,我又想妳了。我回來了!”;“各位同學,老師在妳的操作中發現了壹些錯誤,想幫助妳。給我壹個機會吧!”;“我想該輪到我在這個舞臺上表演了。希望我的精彩表現能幫到妳!”……
在釋放“極域”的控制權時,老師經常會用“好吧,妳自己來吧!”這樣的語言,學生會反應遲鈍,懶散散亂,課堂氣氛很尷尬。我們也可以創新自己的話,比如:“下壹個舞臺是屬於妳的,要看妳自己的表現,但是老師希望妳不要表演壹些與主題無關的節目,比如打遊戲。”;“現在,請妳親自體驗壹下。也許妳有比我更好的方式來展現妳的英雄品質!”……
有了這些風趣又親切的話語,學生們往往會嘲笑老師的打斷,用愉快的心情代替煩躁,欣然接受妳的控制,營造出壹個和諧溫馨的課堂。
場景二:用“現代潮流”的語言活躍課堂氣氛。
現象:信息技術納入高考考試範圍後,計算機課程對理論知識要求更高,但這並不是學生理想的課堂。他們拒絕老師對理論知識的簡單講解,感到厭煩甚至睡著,學習興趣消失,課堂氣氛毫無生氣。很多信息技術老師也很頭疼這樣的課。其實只要老師的語言幽默風趣,理論知識適當拓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是可以調動起來的。
案例與方法1:同學們喜歡必修課第二章“信息的來源與獲取”的操作課,因為他們終於如願以償的在網上暢遊,但是到了這壹章的復習課,卻耷拉著腦袋,毫無興趣可言。恰好這壹章是講網絡的,於是我在課堂教學中穿插了壹些流行的網絡用語,比如“尷尬”、“懦弱”;“不要迷戀哥哥,哥哥只是個傳說”;“菜鳥”;“QQ農場偷菜”;“XXX,妳媽叫妳回家吃飯”...結果同學們頓時精神抖擻,聽過這些網絡用語的同學都特別興奮。沒聽過的同學們為了不掉隊,挺直了腰板。現在課堂氣氛可以活躍了,學生的困意也沒有了。因為這些名詞,他們在追趕時代潮流的同時,也有興趣學習這些理論知識。
案例和方法二: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經常會出現尷尬的場景:讓學生以小老師的身份上臺發言或主動演示操作,或心有不甘;要麽妳不敢上臺;有的同學說話時幹脆低頭小聲說“不知道”,有的同學覺得不關他的事,只操作自己的電腦,教室成了老師自己的“獨角戲”。怎樣才能激發他們的主動性和興趣?恰好“劉謙”很受歡迎,我就在課堂上引用了他的用詞、語調、手勢:“如果這位同學演示操作成功,要求不多。請給他五秒鐘的掌聲,好嗎?" ; "他答不上來也不奇怪。很奇怪,沒有掌聲。我們壹起鼓勵他好嗎?" ;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同學們都笑了,掌聲不斷,回答的同學突然放松下來,勇敢地上臺,大聲回答。有些還是答不上來的同學,我對他說:“如果妳下次能答上來,同學們會給妳更持久的掌聲;“如果妳能主動發言,我們會給妳更響更長的掌聲。同學們,妳們說呢?這位同學,妳有信心嗎?”這樣,下次我提問的時候,這些同學往往會主動發言,其他同學會專心聽講,因為他們還在承擔鼓掌的任務。
幽默的語言就像教室裏的“味精”,決定了這道“菜”的好壞,所以壹定要適量的放進去,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網絡流行語”是壹種幽默。作為信息時代的壹員,我們的老師首先不要讓自己出局,讓學生感受到信息文化的獨特性,走在時代的前列。
場景3:使用比喻來幫助學生理解。
現象:在課堂教學中,有些知識點對老師來說可能很簡單,但學生往往反映很抽象,難以理解。很多老師並沒有重視,只是通過講課或者直接告訴他們操作方法,學生機械的模仿。這樣,如果題目變了,場景變了,學生就不能靈活運用了。因此,我們需要將抽象難懂的知識形象化,讓學生透徹理解其操作方法,並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案例和方法:Photoshop中的“圖層與蒙版”是學生比較難理解的內容,但卻是非常重要的知識點。在課堂上,作者收集了壹些有趣的材料,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他還拿了幾張透明的玻璃紙,在玻璃紙上畫了畫,然後疊加起來形成壹個圖像,從而告訴學生層的概念。玻璃紙的順序可以改變,可以增刪,每次改變都可能帶來不同的效果,那麽圖層也是壹樣的嗎?然後說明圖層順序的變化,添加,刪除,顏色填充。在解釋面膜的時候,我把面膜比作白光和黑光。當我們用壹束黑光照射在圖像上時,我們照射的地方肯定是看不見的。如果白光閃耀,這是壹個完全可見的區域。如果其他顏色被照亮,它會根據顏色的深淺有不同程度的可見度。學生理解容易,掌握快,甚至可以靈活運用漸變法來使用面膜。
生活化的東西容易讓學生理解,所以信息技術教師要讓課堂更貼近生活,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輕松。
場景四:用“關心、激勵”的話語打動學生的心。
現象:信息技術老師經常為兩類學生頭疼。壹類是調皮貪玩的學生;壹類是基礎水平差,連最基本的技能都不會操作的學生。前者經常擾亂課堂秩序,無視老師講課,鉆漏洞打遊戲,甚至帶動壹群人圍著打遊戲。因為後者沒有基礎,完全跟不上老師的講解,但是又不敢問老師,有壹定的壓力,怕旁邊的同學嘲笑他,怕老師批評他,全班戰戰兢兢。
案例和方法:兩個學生都需要關心,鼓勵勝於批評。教師應該特別註意他們的語言技能。鬧著玩遊戲上癮的同學,要學會誇獎他的遊戲水平高,鼓勵他把這種技術水平運用到學習中去,做到“懂事、懂事”。比如“遊戲很好。妳什麽時候能教我?”。既然遊戲能玩好,是不是說明互聯網時代挺長的?然後其他操作應該很好。我相信妳在計算機方面可以做得比其他學生更好,不僅僅是遊戲。" ; "不要隱瞞,我註意妳很久了,但是我不想在全班同學面前批評妳。希望妳能悄悄改過來!" ; "我單獨和妳溝通是為了給妳壹個解釋的機會。我不想冤枉壹個好人,但我真的希望這壹刻我冤枉了妳。以後別給我委屈妳的機會。" ; "妳這樣做我很失望,但我還是想說服自己給妳壹個改正的機會。".....這些學生傾向於吃軟的而不是硬的。妳給他們尊重和鼓勵,他們就會給妳“面子”,努力學習,甚至成為班上的佼佼者。
鼓勵基礎差不敢提問的同學是必不可少的,但表揚也很重要。我們應該給他足夠的信心去面對學習。比如“妳進步很大嗎?老師在妳們年級學得沒妳好。”;“理解的速度很快。我相信妳很快就會大放異彩的!”;“妳的問題很好。別的同學沒註意到,妳發現了,說明妳認真聽了。歡迎大家以後多提問題。”;“我喜歡敢於思考、敢於提問的學生。現在小問題的解決就是知識的積累。也許未來偉大的科學家就來自妳們這些提問的學生。”;“老師現在很閑。有些學生需要我的幫助嗎?歡迎向我求助!”.....雖然是壹些小語關懷,但是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鼓勵,每壹個關註和表揚都會給學生帶來進步。
結束語
教師的語言藝術素養不僅直接影響該學科的教學效果,還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氣質。作為老師,我們都要學會利用好“語言技能”這個工具,來打動學生的心,讓他們喜歡妳,進而喜歡上妳的課。那麽作為信息技術教師,也要結合學科的特殊性,使用壹些新興的網絡用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愛心包裝直白無表情的語言,用親切關懷的語言影響學生,提升這門學科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進而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