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們更多的人不善於傾聽。因為事實證明,聽力真的不容易。傾聽不是與生俱來的本能或性格,而是壹種需要努力的方法。
正如精神病學家邁克爾·p·尼科爾斯(Michael P. Nichols)博士在《遺失的傾聽藝術:學會傾聽可以增進關系》壹書中所寫的那樣,真誠而充滿關懷的傾聽“需要無私的態度和克制自己的努力。要認真傾聽,就要忘記自己,代入對方的需求,關註對方關心的東西。”
當我們認真傾聽時,我們不僅獲得了信息,還“見證了彼此的經歷”。精神病學教授、威廉瑪麗學院治療師尼科爾斯(Nichols)說,“我們真誠地對他們感興趣,所以暫時放下我們自己的事情,停止思考我們想說的話。”。
“至少在短期內,傾聽是壹種單向關系。”
《失落的傾聽藝術》這本書包含了許多關於傾聽的重要(也是令人驚訝的)觀點、真實故事、案例研究和實踐練習。這壹點很重要,因為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表現出了同理心和支持,但我們所做的並不是這樣。
以下是書中寫的三個小技巧。
不要把同情和移情混為壹談。
有時我們會誇大我們的擔憂,比如“哦,那太糟糕了!!!"。我們以為只是同情。但正如尼科爾斯所寫,“展示不幸和傾聽不是壹回事。”誇張的回應會顯得虛偽和居高臨下。
尼科爾斯是這樣介紹同情和共情的區別的:“同情的範圍更窄,作用更有限。慈悲就是感同身受,不求理解。同樣的道理不壹樣。和很多人想的壹樣,同壹個道理,就是和他們分享煩惱、贊美、喜悅,無休止的交談,互相安慰或者互相鼓勵。同樣意味著理解。”
及時救濟
當我們的愛人害怕、悲傷或沮喪時,我們自然想安慰他/她。沒有人喜歡看朋友或家人痛苦。但是對於能量泄露的人來說,解脫會讓他們覺得被人看不起。
尼科爾斯寫道:“更多失敗的傾聽是告訴人們不要這樣想。”
當妳傾聽人們的苦惱和痛苦時,只要表明妳重視他們就行了。
當然,有時候人真的需要解脫。尼科爾斯說,例如,如果妳對自己的發型不滿意,妳的朋友說:“沒什麽,挺好的。”比如妳覺得自己壹事無成,就會覺得很壓抑。這個時候,如果有人把妳所有優秀的東西都列出來,妳會感覺好很多。
我們很難判斷人們什麽時候需要傾聽,什麽時候需要解脫。尼科爾斯說:“他越是談論自我懷疑、擔憂或糾結於問題是否有更好的解決方案,他就越有可能需要緩解。告白中表達的感情越強烈,他需要被傾聽和理解的可能性就越大。”
不確定怎麽辦?“如果妳有疑問,就聽聽。”
不要想得太快。
我們會假設對方接下來會說什麽,然後直接跳到結論。我們會打斷別人,幫助他們。我們會說:“哦,我知道!”或者“我也是!”或者“我討厭這種事情。”諸如此類。
我們這樣做是出於好意,想表現出善意,但對方會認為我們沒有在聽。
還是那句話,好聽力的核心也是這個道理。同理,我們需要兩樣東西:第壹,我們需要像電影觀眾壹樣敞開心扉沈浸在電影中,與角色共進退。-尼科爾斯寫道。第二點是“從感知到思考。”他/她在說什麽,他/她是什麽意思,他/她的感受是什麽?"
不要只是假設妳能理解對方的感受——即使妳有過類似的情況,也要問。比如,旅行讓妳疲憊不堪,但妳的伴侶可能並不覺得累。也有可能是妳的另壹半覺得累了,但是因為別的原因。
Mochols寫道,同樣的開放,“基本上,是為了發現別人的內心世界發生了什麽。”
下次妳聽妳的朋友或家人說話時,不要試圖用接受的態度去改變他們的想法,試著去理解和看看他們的生活中發生了什麽。
聽力的要點
1.克服自我中心:不要總是談論自己。2.克服自以為是:不要總想占優勢。3.尊重對方:不要打斷談話,讓對方說完。永遠不要通過鉆研不重要或不相關的細節來打斷別人。4.不要激動:不要急於下結論,不要急於評價對方的觀點,不要急於表達建議,不要因為彼此意見不同而發生激烈的爭論。認真聽對方說什麽,不要集中精力去想如何反駁對方說的某個具體的小觀點。盡量不去聽,去琢磨他接下來要說什麽。6.問問自己是不是有偏見或者成見。它們很容易影響妳聽別人說話。7.不要讓自己的思維跳得比說話的人還快,也不要試圖去理解對方還沒說的話。8.註意壹些細節:不知道不該知道的,不搞小動作,不走神,不介意別人說話的特點。
學會傾聽
1.要意識到對方的感受。壹個人的感受往往比思想更能指導他的行為。他越不註重人的感情的真實面目,就越不會和對方交流。觀察感受就是復述對方話語背後的感受,表示接受和理解他的感受,有時會產生相當好的效果。2.註意反饋。在聽別人談話時註意信息反饋,及時檢查是否認識對方。妳不妨說:“我不知道我是否理解妳,但妳的意思是……”壹旦妳確認了妳對他的理解,妳就應該開始積極和實際的幫助和建議。3.抓住主旨,不要被個別細節所吸引。善於傾聽的人總是註意分析什麽是主要的,什麽是次要的,從而抓住事實背後的主要意思,避免誤解。4.關心,理解,接納對方,鼓勵他或者幫他想辦法解決問題。
傾聽的秘密
1.身體前傾,表示對談話感興趣。2.問妳答什麽,說明妳在和別人交流。3.在傾聽的過程中,及時加入自己的觀點,平衡給予和吸收。4.用頭部運動和豐富的面部表情來回應說話者。聽力方法1。妳必須充分認識到改進這種方法的必要性,並想改進它。如果沒有這種強烈的欲望,再怎麽努力都是徒勞。2.當妳很難理解對方的意圖時,問“妳為什麽要告訴我這些?”3.警惕“紅牌”二字。這些詞可能會導致過度反應或偏見,比如“女性解放”、“大男子主義”。4.如果妳發現自己走神了,回過神來又跟不上對方的對話,那就註意關鍵詞和用的最多的詞。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說話者不清楚,不可理解和不相關的時候。盡量找壹個不受打擾的地方說話,如果周圍有太多雜念,會影響妳的註意力集中,讓妳很難和自己的思維鏈連接起來。
傾聽的禁忌
1.對談話漠不關心;2.聽內容,忽略感覺;3.無緣無故打斷對方的談話。
傾聽的體驗
1.要讓敘述者放松,兩個人都要坐下來,在同壹高度面對面,比壹般的社交距離要好。2.如果敘述者壹開始就情緒化,必然導致無法把事情說清楚,這在女櫃員身上很常見。此時,作為同性,擁抱和輕拍是穩定對方情緒的好方法。3.傾聽時,專註而柔和地看著對方,並給予及時的回應,如點頭和“嗯”等,表示妳在專心聽。4.不明白或不理解的地方要及時提出來溝通,避免誤解。但是不要以主人自居,更不要轉移話題。5.不要在對方說完之前就急著發表自己的意見,也不要提前預斷。盡量避免給對方的事情染上自己的主觀色彩,耐心傾聽。6.對方說完之後,如果有要求,就讓他喝點熱茶或者熱牛奶或者巧克力。他需要感受到關心,熱點的東西容易讓人重新振作起來。7.不管對方對妳說的話有多可笑和幼稚,他告訴妳他信任妳,這是對妳人格的壹種恭維,所以不要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嘲笑他或者評論他的事情。即使妳不認同他的想法,也要給他想要的理解和安慰。在困難中互相支持是朋友的義務。8.妳不需要完全感染對方的情緒,或者想辦法幫他發泄。如果對方抱怨的內容只是壹種莫名其妙的情緒,那麽到第7步的時候,壹切都已經完成了。但是如果這是壹個沒有解決的問題,妳可以幫他把事情從頭到尾梳理壹下,他做錯了什麽,主要是別人的什麽問題,解決方案123等等。9.妳可以站在他的角度看問題,但建議必須來自妳自己的想法。對方想聽的是“妳的看法”。如果擔心自己的想法過於主觀,盡量從多個角度切入問題,盡量保證客觀公正。10.當然也有可能是對方在講述的過程中逐漸有了想法。如果妳覺得妳的想法會更好,那就作為壹個提議告訴他,幫他咨詢,而不是做決定。決定必須由各方自己作出。即使他最後沒有采納妳的建議,也要給他鼓勵和祝福。
心理咨詢的參與式技術
概念
傾聽是心理咨詢師的參與式技巧之壹,包括傾聽、詢問、鼓勵和重復技巧、內容反應、情緒反應、具體化、參與式概述以及對非語言行為的理解和把握。
傾聽的作用:
1.傾聽是心理咨詢的第壹步,是建立良好咨詢關系的基本門檻;2.傾聽可以表示對幫助者的尊重;3.傾聽可以讓求助者在更輕松、信任的氛圍中訴說自己的煩惱;4.傾聽本身就有幫助他人的作用。
咨詢師怎麽聽?
1,認真聽,感興趣,設身處地;2.設置壹個合適的解釋;3,不帶偏見和框架,不做價值判斷。
咨詢師應該聽什麽?
1,通過言語、表情、動作理解幫助者表達的內容;2.傾聽談話中幫助者省略和未表達的內容或隱含的意思;3.傾聽幫助者不知道的潛意識。具體來說,心理咨詢師對求助者說的任何話,都不要表現出驚訝、厭惡、陌生、激動或憤怒,而是尊重並無條件接受。妳可以通過言語和非言語的方式來回應打電話者的自信,比如“哦”、“嗯”、“是”和“然後呢”,以及點頭、凝視和微笑。我們不僅要通過言語、表情、動作去理解幫助者表達了什麽,還要傾聽幫助者在談話中省略了什麽、沒有表達什麽,甚至是幫助者不知道的潛意識。以戒備和深情的態度深入到求助者的感情中去,細心留意求助者的言行,註意對方如何表達問題,如何談論自己和與他人的關系,如何應對遇到的問題。還要註意講話時的猶豫停頓、語調變化以及伴隨講話的各種表情、姿勢、動作,從而對講話做出更完整的判斷。
咨詢師在傾聽過程中的恰當表現;
1,心理咨詢師以戒備和深情的態度深入求助者的感情;2.仔細註意幫助者的言行;3.對求助的話做出完整的判斷;4.做出適當的回應。
聽的時候容易出現的錯誤:
1,急於下結論;2.鄙視求助者的問題;3.擾亂和轉移求助者的話題;4.做出不恰當的道德或正確性判斷;5、咨詢方法運用不當(詢問過多;過度概括;不恰當的情緒反應)。
傾聽時令人鼓舞的回答是:
點頭和話(是的,哦,真的,繼續,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