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為什麽吉林梨樹的齊家會被光緒皇帝鐫刻金匾?

為什麽吉林梨樹的齊家會被光緒皇帝鐫刻金匾?

吉林省梨樹齊家是清代乃至近代歷史上吉林人的名門。其中最輝煌的時期是光緒十六年(1890)至光緒二十壹年(1895),梨樹縣孟家嶺鎮四臺子村的齊家家族(原屬奉天壹統)。短短六年,先後有四個叔侄入考。

光緒皇帝為他家的眾多明星贈送了壹副對聯和三塊匾額。壹副對聯上寫著:“丹桂植根書香門第,金無籽長節儉。”三塊金匾分別是:“老四同齡”、“桑影悠悠”、“家教可風”。

民國八年(1919,10)十月,道在他的《義通齊家傳》壹書中淡然地說:“東三省名額特別缺乏。”而寧(即齊永安)的曾孫齊申嘉、鐘嘉,以及曾孫姚麟、姚善,則“相繼崛起,已十多歲”。

齊家四叔侄相繼加入士行列,不僅在當時朝野影響很大,至今仍為學者們所津津樂道。但在很多文章中,描寫他的仕途和政治得失的人很多,卻很少有人描寫他的勤奮、長桑影、書香門第和良好的家教。本文打算在這方面概述壹二。

第壹,精心耕作,壹畝三分地

齊家來到東北,是從齊永安獨自東行開始的。據《齊永安傳》記載,齊永安年輕時,冒著“海禁”,只身來到吉林柳條邊的五臺子。那時,這個地區還未開發,雜草叢生。他在這裏打拼了十幾年,漸漸有了豐厚的積蓄。所以,接父母家人,養他們。就這樣,從齊永安開始,形成了重視農耕的家風。

祁永安的孫子祁,科考失敗,於是在荒溝河以南(後為巖境)買了72塊荒地,每塊450畝。他披荊斬棘,建起三間小屋,招募農民和佃農耕種,開始農耕。

齊永安的曾孫齊樹家也屢試不爽,於是也去跳亭子監督開墾。他不僅招募農民和佃戶監督耕種,還和農民壹起耕種,親自耕壹畝。閑暇時,我與樵夫和當地的長者壹起研究樹木的栽培技術,並喜歡遊覽山川。看得出來,他不僅耕了壹畝地,還和當地農民相處得很好。在壹畝三分地的65,438+00年裏,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耕作中,過著勤儉節約的田園生活。

第二,重視教育,幫助學術事務

祁永安之子祁,十分重視鄉村教育的發展。他曾捐建關帝廟,與劉、王等六戶當地富戶合建了五所彜族學校。齊的孫子,對公共教育情有獨鐘。當時,吉林的考生每年都要到奉天(今沈陽)參加鄉試。考生覺得苦不堪言。有鑒於此,他應邀“同城面見鄉紳,開文采會,集巨款”,捐資修建吉林考棚,解決了吉林考生就近參加科舉的問題。祁家不僅在學業上幫忙,還親自在講堂給學生上課,教學不錯。光緒初年,齊樹家教授在家。最近兩年鄰村的老董家雇他辦了壹個支教的戶口。在他教授的指導下,學生們在學習上取得了很大進步。之後就把戶口遷到了伊巴丹站的老鮑家。包的孩子通常很傲慢,他的爺爺和媽媽拿他沒辦法。齊樹家聞訊後,把頑童請到私塾,心平氣和地給孩子講了古人孝敬長輩的故事,讓包家的孩子好受壹些,在母親和爺爺面前痛哭流涕,誠懇地表示悔過自新。鮑家人很驚訝齊淑佳受過良好的教育,事業有成。可見,齊書家的教學不僅教學生解惑,也重視傳道授業解惑。

三、家教嚴,兒孫成才。

齊永安有壹個40歲的兒子。他從不溺愛。他的兒子齊10多歲的時候,是九年隆冬,有壹天大雪紛飛,他早早從私塾回家。齊永安見了大怒,關上門,禁止兒子進屋,讓他“在雪地裏徘徊許久。”他的母親動了惻隱之心,把兒子放進了房子裏。齊永安氣憤地說:“如果不能自立,最終會餓死在雪地裏。”從此,開始刻苦學習,終於有所成就,成為壹名經商的好手。

齊的兒子齊申家仍然重視教育。齊申家“督課、跟導、註重預警、持之以恒教。”即使在大熱天、大冷天,我也從未停止學習。1872年,祁家分家,祁將此支遷至巖中煙筒山附近的跳亭子。此後,在齊申家的監督下,他的二侄子齊耀山於光緒十六年(1890)考中進士。光緒十八年(1892)考中進士。他考上進士後,被發配到外地做官,從而結束了“在家教書”的生涯。但在他的教授之下,此後不久,他的弟弟齊中甲(五子齊華君的次子)在光緒二十年(1894)考上了進士。他的大侄子齊耀麟,光緒二十壹年(1895)考中進士。這就是齊家的四個叔侄相繼考中進士的所謂事情。而且,他們都是在巖頂苦讀後考上的。四個進士中,有三個從清末到民國都做了二十多年的官,但致力於為齊家家族培養人才的齊申家只做了四年官,以至於在山西光緒二十壹年(1895)去世,享年41,所有親友都為他哀悼。

四、前赴後繼,努力考上。

很多文章都在贊美“四代同庚”,卻不知這是幾代人奮鬥的結果。

齊國從齊國出發,順天鄉試後遇到的阻撓,不得不繞道返回。齊是和壹起出生的。因“屢試不爽”,被設置為“黃溝河以南頂級種子短缺”。他的長子齊樹家,生於石公生。“讀書很厲害,我是沈陽美院畢業的”。第壹次參加甲子年的農村考試(1864),考試的文章只是大筆壹揮。由於掉以輕心,榜單跌至第壹。仁武年(1882),他帶著弟弟齊神甲去首都北京參加科舉考試,但是失敗了。10年後,弟弟齊申家、兒子齊耀山、齊耀林成為中考名將。齊家家族的第五代傳人祁華君也是進貢生,也是因為“屢試不爽”才轉行經商的。他的次子齊中甲壹舉考上進士。

五、擅長經商,家族生意。

家道殷實,經商有方。壹般來說,它始於建立壹個企業名稱或烹飪鍋或油坊。其中,齊永安不僅開墾荒地、蓋房子、跑田地,還開了商宅,成為當地有名的富戶。他的兒子齊·“治家有方”,家產越來越多。店業除了經營糧業,還有大成店業、大德酒業、感德、恒源。齊樹家到磐石紫條頂子經營田產後,開辦了程德勇、程炒菜鍋,生意也很紅火。堯子壹生的齊耀宗,曾任奉天圍場東水荒事務委員會委員、遼陽五城絲局總經理,在業務上更是博學多聞。

六、清官,公正行政。

據《吉林文史資料》第十六版《齊耀麟傳》記載,其叔曰:“齊申嘉博學儒雅,為官清廉?對二七(指齊耀林、齊耀山)影響深遠,進步神速。”還說:齊耀林“上任曲周郡,扮作戴嶽,管百姓訴訟,使無冤。”即使是密友,也絕對禁止受賄。所以叫‘齊青天’。

其弟齊耀堂任黑山縣縣令時,民國時期奉天,東北王張的妹夫唐三虎,作惡多端,稱霸黑山。幾個縣官被他趕走了。齊耀堂上臺後,邀請當地權貴士紳借機逮捕唐三虎,並以槍決的方式處決,對黑山除了傷害沒有任何作用。

七、慈善,德布鄉

祁家致富後,不忘年初的辛苦耕耘。對後來踏上關東之旅的難民來說,這裏是避暑和過冬的地方。災難的時候會開粥棚,每天給三鬥米,扶貧濟困。農村無論大事小事,只要紀永安答應,馬上就能解決。他和包括劉、王在內的六個富裕家庭捐資修復了關帝廟,並建立了五所彜族學校,造福了村莊。村民們尊稱他為長者。鹹豐三年(1853)67歲去世,前來吊唁的人無不潸然淚下。

齊捐資修建吉林考邦、昌圖書院、魁星閣,雖收巨資,但都如期建成。可見,樂善好施壹直是伊通邊祁家的家風。

齊耀林於1928年66歲離職後,在北平同鄉徐玉林的邀請下,與吉林著名人士程多祿繼續慷慨解囊,在廠橋艾爾登堡廟舊址修建吉林祠堂,並在艾爾登堡祭祀13位為國家和社會建功立業的吉林先賢,以求以身作則。

縱觀齊的家風,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尊師重道、尊老愛幼、敬兄敬友、修讀傳家寶、積德行善、仁者孝、清正廉明等傳統美德。齊的後代,無論是官員、農民還是商人,大都是當時各行各業的佼佼者,享有四面八方的好名聲。家風就是家庭氛圍。只有培養良好的風氣,樹立良好的家風,家庭才能和諧,社會才能和諧。無數家庭匯集成壹個國家,國家也是如此。國家只有擁有良好的社會氛圍,社會才能穩定,國家才能富強,國家才能富強。這大概就是學習優秀家風,弘揚傳統家風的現實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