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我想了解壹些科技知識。我該怎麽辦?

我想了解壹些科技知識。我該怎麽辦?

可以看壹些科普書籍,參觀科技場館,看央視科教頻道的相關節目,關註百度知道的指導日報,百度百科,多看壹些科學資訊。壹點壹點,科技知識會逐漸增加。

普及科學知識的活動

我國大型科普活動有科技周、大型科普展覽、科技下鄉等。

科技周是中國重要的科普活動之壹。雖然受到2003年非典疫情的影響,但全國科技周的活動仍然在網上如期進行。主題是“依靠科學戰勝非典”。

全國科技周的活動非常豐富,全國各省市與科普活動相關的機構都行動起來,宣傳科技,促進公眾與科學的對話。每年科技國聯席會議通過協商形成壹個主題,各部門會圍繞這個主題舉辦各種形式的科普活動。

以“科技以人為本,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主題的2004年全國科技周於5月15日至5月21日在全國範圍內開展。2004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註重宣傳科學發展觀,強調科技為“三農”服務,註重對未成年人的科普教育。主要活動包括在北京舉辦大型主題展覽和大型科技遊園會,在河北西柏坡舉辦大型科普活動,在黑龍江省舉辦“振興東北、服務三農、跑龍江科技直通車”等大型活動。

科學周、科學月等綜合性科普活動雖然時間短暫,但影響非常廣泛。通過定期舉辦大型科普活動,調動了科技人員進行科學傳播的積極性,促進了公眾對科學技術的學習和了解,擴大了社會影響。

同時,配合國際國內重大節日,各全國性科普單位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如國際氣象日、世界衛生日、世界環境日、地球日、國際博物館日、全國植樹節、全國節能宣傳周等。,各有關單位根據節日情況,通過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宣傳媒體,以科普競賽、演講或大型文藝演出等方式宣傳相應的科學知識。

面向農村的科普活動更加註重實用技術的傳播。自1996以來,各地廣泛開展每年春、冬季節文化科技衛生下鄉活動,組織10多萬科技人員下鄉,幫助農村幹部群眾提高文化科技素質。

在這些活動中,穿插了科普講座。據統計,僅2002年,中國科協就舉辦了近9萬場講座,參加人數超過300萬。

“由於政府部門對科普的重視和支持,中國現在擁有世界上最好的科普環境。”——陳升中國著名數學家,去過世界很多地方。在對比了國內外的科普工作條件後,他對中國的科普環境表示由衷的贊嘆。

“科普大篷車”由中國科協根據我國科普工作發展的要求開發制作,以普及科學技術、咨詢科學技術、在邊遠地區舉辦科普展覽為目的。

科普大篷車具有車載科普展品展示教育、展板宣傳教育、科技電影播放教育、贈送科普資料和圖書、移動科普宣傳舞臺等五大功能,被譽為“移動科技館”。

科普大篷車於2001、1投入使用,在我國中西部廣大農村開展了大量科普活動,受到農村居民的熱烈歡迎。2002年,“科普大篷車”走遍全國17個省、市、區,在各地舉辦科普報告和講座約65438+萬場,聽眾數千萬人。

2002年,中國還啟動了面向西部地區和老、欠發達、邊緣、貧困地區的“科普直通車”,主要開展科普展覽、報告、講座、農業技術咨詢、醫療技術培訓、豐富的體驗教學、科普電影放映等活動。

2002年5月,以“傳播科學文明,服務老區人民”為主題的科普專列從北京出發,在京九鐵路沿線的河北、河南、湖北、江西四省14縣市開展宣傳服務活動。2002年6月5438日至10月,以“傳播科學文明,促進西部大開發”為主題的科普專列從北京駛向西北,為內蒙古、寧夏、甘肅等三省區鐵路沿線9個縣(旗、市)的各族群眾提供服務。無論他們去哪裏,他們都很受歡迎。

科普場館

科普場館設施是公眾普及教育的重要場所。截至2001年底,中國大陸共有科技館240余個,其中科技館21個,綜合性自然博物館8個,自然保護區設立的博物館6個,專業自然歷史博物館115個,農業、航空、航天、郵電、鐵路、中醫藥等。

科技博物館

科技館是指綜合性的科普場所,主要功能有:展覽教育、培訓教育、實驗教育。

20000平方米的中國科技館壹期工程於1988竣工對外開放。1999國慶50周年,2萬平方米的二期工程竣工,在千年之交正式對外開放。

中國科技館二期工程新館展覽內容主要反映新世紀科技發展趨勢和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領域,包括航空航天、生命科學、環境科學、信息技術、能源與交通、材料與制造技術、基礎科學等不同領域的展品300余件,以及中國古代科技成果展品約400件。

中國科技館穹頂大廳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頂劇院之壹。

2006年,壹座建築面積約為654.38+0.2萬平方米的新中國科技館將矗立在奧林匹克公園內,更多的現代化設施將使其成為世界三大科技館之壹。

上海科技館是由當地政府投資的大型科普活動場所。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於2001、10在中國上海舉行,在上海科技館舉行。

海爾科技館是中國第壹家由企業投資的現代科技館。始建於1998年,於1999年正式對外開放。海爾科技館是壹座以企業文化為基礎,集科技、文化、旅遊、娛樂為壹體的大型現代化展館。

自然歷史博物館

中國大陸有115個專業自然歷史博物館,包括30個恐龍和其他生物博物館,15個天文館和70個地質博物館。

常州中華恐龍園采用的先進技術是中國自然博物館的典範。恐龍園運用場景營造的手段,以飛濺的瀑布、冰冷陡峭的巖石、無水的海洋、茂密的叢林、廣闊的洞穴,再現中生代獨特的生存環境。化石展示運用不同的方法、高科技手段、聲音和光電,結合影視成像、卡通動畫、恐龍人字拖、網絡遊戲和各種科技制作,使中國恐龍博物館突破了傳統的博物館概念,成為集自然歷史、科普、觀賞、遊樂、參與為壹體的強大的現代化新型恐龍博物館。

中國恐龍博物館有五個主館和六個副館。博物館總面積兩萬多平方米,博物館穹頂最高點36米。這些大廳通過邏輯線路相互連接。以生物進化史為設計背景,突出恐龍從生存、繁衍、進化到毀滅的主旨,揭示生命與環境相互依存、人類必須保護生態與環境的深刻主題。

教育基地

利用現有科技活動資源,並在壹定程度上向公眾開放,也是我國科普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65438-0996,國家科委和中國科學院確定了第壹批科普教育試點基地,包括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化學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古人類研究所和計算機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