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杜邦經驗:事故是可以預防的?

杜邦經驗:事故是可以預防的?

生產安全事故能預防嗎?答案是肯定的,不僅是可以預防的,而且是可以避免的。現代企業安全的典範企業杜邦提出了“壹切事故都是可以預防的”的理論並付諸實踐,用杜邦的安全成就有力地證明了這壹結論的正確性。

杜邦是世界500強企業中歷史最悠久的企業,擁有200多年的歷史。杜邦首席執行官韓禮德總結說,企業常青的核心原因是四個不可動搖的承諾:安全、職業道德、環保健康、尊重人。商界提到杜邦,人們會想到“安全”;杜邦是各大公司制定安全技術標準的最佳參考,甚至很多航空公司都在引進杜邦的管理體系。"9?11”之後,連美國政府都在咨詢杜邦的安全管理問題。杜邦公司壹直生產和經營高風險產品。

1802年,杜邦公司成立於美國特拉華州威爾明頓的白蘭地河畔。幾乎所有的原始產品都是黑火藥,這是最容易引起事故的。

事實上,從1802到1880,杜邦的主營業務從未脫離過黑火藥的生產。火藥隨時都會爆炸,盡管創始人e?我?杜邦公司在選址和車間設計中充分考慮了將可能發生的爆炸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但還是發生了壹系列重大傷亡事故,以至於E?我?杜邦的幾個親戚也沒逃過厄運。其中最大事故發生在1818。100多名員工中,有40多人傷亡,企業瀕臨破產。

好在當時美國的西部大開發為杜邦黑粉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杜邦活了下來。但是難忘的事故讓e?我?杜邦意識到設備和車間的安全不能杜絕安全事故。真正的安全必須有制度和意識來保障。事故發生後不久,杜邦公司做出了三項決定,這些決定今天看來影響了杜邦公司的歷史:

首先,建立安全的管理責任制,不設立安全生產部門。也就是從總經理到廠長、部門經理、班組長等。,所有管理人員都對安全生產負直接責任。

其次,建立公積金制度,即定期從員工工資和企業利潤中提取公積金,以備發生意外時提供經濟補償。

最後,樹立“以人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即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讓員工真正認識到安全生產不是對其生產行為的約束和糾正,而是對其個人生活的真正關心和考慮。

200多年來,杜邦公司忠實地執行了上述三項決定。時至今日,安全的理念已經成為杜邦獨特企業文化的壹部分:公司每次召開會議,主持人都要先做壹個“安全提醒”,提醒與會者安全通道出口的位置,以及在緊急情況下應采取的措施;在公司的辦公室裏,坐在椅子上的人絕對不能讓雙腿接觸地面;公司還要求杜邦公司員工及其家屬在乘坐任何機動車輛時,隨時系好安全帶。

公司在20世紀40年代提出了“壹切事故都是可以預防的”的概念,而提出這壹概念的依據是公司從1912開始的安全數據統計工作。大量的統計數據和所有的事故分析都支持這個結論。因此,杜邦公司將所有安全目標設定為零,包括零傷害、零職業病和零事故。他們有著嚴格的安全原則和共贏的安全信念,盡最大努力切斷“事故鏈”中的每壹個環節,以達到“上班避災,在家安全十倍”的理想狀態。

現在杜邦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工作場所”和全球企業安全的典範。其安全文化、安全措施和安全理念正在成為許多企業學習的榜樣。

當然,壹切事故都是可以預防的,不代表事故就不會發生。杜邦認為,工作場所從來都不是絕對安全的,正是員工在工作場所的不安全行為決定了傷害事故的發生。其實企業並不能為員工提供壹個絕對安全的地方,只能提供壹個讓員工安全工作的環境。美國學者認為98%的事故都是人禍,中國官方也承認幾乎100%的特別重大事故都是責任事故,都是人為事故。正是因為事故大多是人為因素造成的,人的行為可以通過安全觀念、意識、制度等進行約束和控制。,所以人可以是事故的起點,也可以是終點。只要把人的管理、員工的意識、員工的思想和行為管理好,消除違章和隱患,安全事故就能自然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就會大大減少。

事故是可以預防和避免的。關鍵在人,在每壹個員工,在每壹個員工工作的每壹個細節。

安全生產過程中的任何操作都存在危險因素,包括人、機、物和環境。如果不及時預測和消除,就會導致事故的發生。因此,為了從根本上預防事故,我們必須提前識別安全生產中的所有潛在危險因素,並加以控制和解決。研究和發現危險因素和隱患的過程也稱為預防。

在安全事故發生之前,人們應該提前預防事故的征兆和癥狀,提前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然後,將事故和事故本身的征兆和癥狀減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安全工作水平。為防止事故,我們必須堅持“六要六不要”;

第壹,要做好充分準備,不要貿然上陣。充分的準備意味著不僅要熟悉工作內容,還要熟悉工作過程的每壹個細節,尤其是工作中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這些都要提前搞清楚。

第二,要有應變措施,不要退縮。應急措施是對可能發生的事故征兆、事故征兆甚至安全事故預先確定的對策和方法。

第三,壹定要見微知著,不要掉以輕心。壹些微小的異常是事故征兆的反映,壹定要及時抓住,正確判斷和處理,決不能視而不見,置之不理,留下隱患。

第四,前車之鑒,不要壹意孤行。我們應該學習其他人和其他單位在安全問題上的經驗和教訓,作為我們自己安全工作的參考。傳達安全事故通報和進行安全整改時,要重點查找事故苗頭、征兆和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防範措施。

第五,要舉壹反三,不要固步自封。只要有我自己和我自己安全生產的典型事例,不管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都可以進行深刻的分析和生動的教育,從而改進和進步安全生產工作。千萬不要安於現狀,不求上進。

第六,要亡羊補牢,不要再犯錯誤。當安全事故發生時,正確的態度和做法是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絕不能對現有的安全隱患聽之任之,以免雪上加霜。

吉爾伯特法則:最危險的情況是妳沒有意識到危險。英國人力培訓專家b·吉爾伯特(B. Gilbert)曾在管理學中提出壹條著名的法則,即“工作危機最確鑿的信號是沒有人告訴妳該做什麽。”人們稱之為吉爾伯特法則。這句話延伸到安全管理上,就是最平靜的時刻往往也是最危險的時刻。因為危機無處不在,無時不刻,壹個環節的疏忽,壹個員工的微小懈怠,都可能導致重大安全事故。

古人雲:“小心駛得萬年船。”“不忘危險,不忘憂患。”我們來看壹個因為不小心傷害了客戶,也毀了自己的故事。

凱瑞?約翰尼是火車後部的壹個制動器。他很受乘客的歡迎,因為他聰明,善良,經常微笑。壹天晚上,壹場暴風雪不期而至,火車晚點了。凱瑞抱怨暴風雨不得不讓他在寒冷的冬夜加班。正當他在思考如何逃避晚上的加班時,另壹節車廂的列車員和工程師對暴風雨變得警覺起來。

這時兩站之間,壹列火車發動機的氣缸蓋被風吹掉了,只好臨時停車,另壹列快車要變道,幾分鐘後就要通過這條軌道。列車員沖過去,命令凱瑞把紅燈帶到後面。凱瑞心想,後車廂裏還有壹個工程師和壹個助理閘護,於是笑著對列車長說:“妳放心,後面有人守著,我去拿外套就走。”列車員嚴肅地說:“我們壹分鐘也不能等了,火車馬上就要來了。”

“好的!”克裏笑著說。列車員聽了他的回答後,急忙跑到前機艙,但凱瑞沒有馬上離開。他想到後車廂有工程師和副閘替他扛活,為什麽要冒著嚴寒和危險這麽快跑到後車廂?他停下來喝了幾杯驅寒,然後吹了聲口哨,慢慢走到車後面。

他剛走到離車十米左右的地方,才發現工程師和副剎根本不在裏面。他們被列車長轉移到前面的車廂去處理另壹個問題。他加速向前跑去,但是已經太晚了。在這可怕的時刻,特快列車的車頭撞上了克裏所在的列車,受傷乘客的哭喊聲夾雜著蒸汽泄漏的聲音。

後來,當人們去尋找克裏時,他已經不見了。第二天,人們在壹個谷倉裏發現了他。此時,他已經瘋了,大喊“哦,我應該……”他被送回家,然後被送進了精神病院。

最危險的情況是妳沒有意識到危險。忽視危機,意外總會在不知不覺中到來。所以要樹立危機觀念,時刻繃緊“安全第壹”這根弦。

明代作家在壹篇名為《林》的短文中描述了壹個故事:林很小,長著鋒利的爪子。老虎頭癢了就爬上去撓,把老虎弄飛了。他不停地抓,在老虎的頭上挖了壹個洞,但老虎沒有註意到,因為他覺得舒服。於是他把虎腦當美味吃掉了。

作為企業的主人,每壹個員工都應該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提高安全意識,預見危機,讓公司的航船帶妳穿越暗礁密布的大海,順利駛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