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認識和改造客觀事物的過程中,不僅有認知、情感、意誌等各種心理過程,而且表現出每個人獨特的心理特征,這些心理特征構成了人的心理差異。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那些穩定的、頻繁的心理特征,稱為人格心理特征。人格心理特征包括氣質、能力、性格。
11.人們常說的四種氣質類型是什麽,它們的主要表現特征是什麽?
人們常說,四種氣質類型的典型心理特征是:
膽:坦率熱情,精力充沛,急躁,沖動,機智,思維敏捷,但準確性差,情緒強烈,外露,但不長久。
血性:活潑熱情,充滿朝氣,行動敏捷,機智靈活,善於溝通,適應能力強。
粘液物質:安靜穩重,反應遲鈍,沈默寡言,性格內向,不易激動,註意力穩定不易轉移,冷靜堅定,善於自控。
抑郁:行為孤僻,反應遲鈍,對事物反應迅速,善於觀察他人容易忽視的細節,情緒發生緩慢但持續時間長。體驗深刻,性格內向。
12,氣質能決定人的社會價值嗎?
氣質是心理活動的動態特征,不能決定人的社會價值。壹個人做什麽,怎麽做,是由動機、欲望和信念決定的。任何壹種氣質類型都有積極和消極的兩個方面,不能只以氣質類型來評價人的行為的社會價值。任何壹種氣質類型都有可能成為壹個高尚的人,或者成為壹個對社會有害的人。
能力是什麽?
能力直接影響活動的效率,活動能夠順利完成是壹種人格心理特征。比如敏銳的觀察力、穩定的註意力、良好的記憶力、深刻的思維等等,能力是在遺傳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和教育的作用,在實踐活動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同時也與壹個人的主觀努力密切相關。
14,什麽是人格?
人格是指壹個人對現實的穩定態度和習慣於行為的人格特征,是壹個人往往如何對待人、事物和自己的基本特征。它是壹個人心理觀本質屬性的獨特組合,是區分人與人的主要方面。壹個人的性格壹旦形成,就會穩定地貫穿於他的壹切行為活動中。所以我們可以根據他的性格特點來預測他在某種情境下的表現。人格表現了壹個人的品質、道德行為和世界觀,他在人格上具有核心意義。氣質和能力雖然都是個人特征,但並不能以壹個人動作的快慢和能力的高低來反映壹個人性格的本質。人格是壹個人對客觀事物的穩定態度和行為。如何看待客觀事物,又如何看待客觀事物,從本質上表現出個性。具有直接的社會意義。如忠誠、堅定、勤奮、勇敢,對社會有積極作用;而虛偽、背信棄義、懶惰、自私都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人格之所以在人格中具有核心意義,是因為人格的其他方面,比如氣質,如何表達能力,表現的程度,都是以人格為轉移的。
15,性格和氣質有什麽關系?
性格和氣質屬於兩個不同的概念範疇。但是,由於性格和氣質之間的復雜關系,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會將兩者混淆。比如有人把活潑好動、急躁慢熱的氣質特征描述為性格。並將“老實穩重”“壹絲不茍”的性格特征描述為氣質。事實上,這兩者既有區別又有密切聯系。人格是在壹定的社會條件下,在特定的生活環境中形成的。在人格結構中,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品質起著主要作用,所以在不同的社會生活條件下,人的人格特征是明顯不同的。氣質是由神經活動類型的特征決定的,更具有先天性,所以人的氣質在不同的生活條件下可能會表現出相同的特征。氣質影響人格的形成和發展,人格可以掩蓋和改善氣質。
16.性格和能力有什麽關系?
性格和能力是密切相關的。首先,性格特征對能力的發展有壹定的制約作用。比如認真、勤奮、熱情、謙虛、堅定、自信、責任感、進取精神等良好的人格品質,都可以促進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同時,優秀的人格特質往往可以彌補某些能力的不足。俗話說“勤能補拙”,“笨鳥先飛,早入森林”等等,不過是勤的補償功能,壹種人格特質,對於團隊的能力缺陷。不良的性格特征,如粗心、懶惰、對眼光冷漠、敷衍、傲慢,會阻礙能力的發展,甚至能力的下降。其次,性格和能力往往是在同壹項活動中形成的,人在每壹項活動中都參與各種心理活動,同時發生體力、智力、性格等壹系列變化。
17.人的性格有什麽特點?
人格是由許多成分或特征組成的。結構非常復雜。通常,人格的結構分為四個方面,即對待現實態度的人格特征、人格的意誌特征、人格的情感特征和人格的理性特征。
18,對待現實的態度有什麽性格特征?
對社會、對集體、對他人、對勞動、對工作、對自己的態度是對現實態度的人格特征。比如同情心,勤奮或懶惰,自律或放縱。
19,什麽是性格的意誌?
人的意誌表現為對自身行為的規範和控制,與人的意誌相對應的人格特征稱為人格的意誌特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意識。對自己行動的目的和意義有清晰的認識,使自己的行動服從並自覺確定目的。反之,性格特征則是沖動、盲目、輕率、武斷。
(2)果斷。指在緊急情況下識別情況並做出正確決策的能力。反之,性格特征是獨斷或優柔寡斷。
(3)持之以恒。堅持預期目的。堅持不懈地克服艱難險阻,不怕挫折和失敗,不達目的不罷休。相反,人格特質往往表現為行動搖擺不定,經不起挫折和困難,面對困難灰心喪氣,壹蹶不振。因此,我在事業上壹事無成。
(4)自制力。這是壹種人格特質,表現為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為。如冷靜、沈著等。,相反的人格特征是任性、受挫、懦弱、沖動。
20.人格的情感特征是什麽?
人格的情感特征表現在四個方面,具體來說:
(1)說明情緒影響人的行為的程度,以及情緒受意誌控制的程度。比如有的人意氣風發,精力充沛,激情四射。而有些人的情感體驗相對較弱,情緒平和淡泊。
(2)情緒穩定的人格特征:表現為壹個人的情緒因外界條件的變化而波動、起伏的程度。如果有人在重大事件面前,情緒相對穩定,容易控制;但有些人容易激動,情緒控制力弱,情緒起伏大。
(3)情緒持久性的人格特征。表現在情緒活動的時間以及對身體、工作、生活的長期影響;如果遇到同樣的悲傷事件,有的人會持續很短的時間,對自己的健康、工作、生活產生短暫的影響。
(4)主導情緒的人格特征。指壹個人身上不同主導情緒的穩定表現程度,如有的人經常快樂,有的人經常抑郁,有的人經常安靜,有的人經常不安和激動。不同的主導情緒明顯反映了不同的性格特征。
◆心理學經典語錄
首先,心理學的歷史
心理學史/李黑
1.心理學有著悠久的過去,短暫的歷史和不確定的未來。如果心理學家能夠定義不同的研究對象,並按照這個研究對象所要求的方式分別進行研究——不誇大它最終能夠解釋壹切的想法——那麽心理學就可以停止了。
2.作者指出,適應心理學的領導者走的是後壹種思想路線。物種和客體的問題是相互關聯的。如果物種差異很大,那麽對不同物種的研究就需要不同的個體去適應心理。相反,如果物種差異很小,那麽不管物種差異如何,同樣的個體學習規律可以適用於所有的個體。
3.弗洛伊德的心理療法——精神分析——催生了許多當代心理療法。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弗洛伊德的無意識心理學是對馮特心理學的補充,但無意識心理學比馮特心理學的影響大得多,壽命也長得多。
現代心理學史/舒爾茨
1.歷史上確實有偉人,他們的存在毋庸置疑。偉大的人成長在他們的時代和地區。他們是歷史事件的象征和產物,是歷史的代表和聲音。如果沒有需要新應對的情況,他的新想法就會過時,不可能實施。但同時也有大事,這些大事相互交織,相互影響。
時代精神似乎起了主要作用,因為無論多麽偉大的人物,如果離他所處時代的氛圍太遠,那麽他和他的觀點都將不得而知。
3.65438+7世紀的基本思想培育了新心理學的哲學,也就是機械論的精神,把世界想象成壹個“巨大的機器”。我們討論的是17世紀到19世紀的時代精神,為培養心理學提供了知識土壤。
4.人本主義心理學反對把人想象成機器,反對允許主觀經驗(意識)作為心理學研究對象的合法部分。與此相壹致,它否定完全客觀的、機器式的研究對象,允許主觀性進入科學。
二,內容心理學學派
人類和動物心理學論文集/馮紹峰·特
1.從聯想到嚴格智慧的這壹步,無疑是心理進化中花費時間最長的壹步。任何低於人類的高等動物都不可能跨越這極其重要的壹步,因為其生理和身體組織的壹般特征。
2.肌肉運動反射是指每壹種強度足夠強且沒有被相反的影響抵消的感覺都有肌肉運動軌跡。
3.夢的產生與睡眠時的感官刺激有關,引起記憶中壹些觀念的活動,從而產生夢。夢遊的機理是壹樣的,但在夢遊狀態下,發作不僅引起觀念的活動,還引起意誌的活動。夢是壹種暫時的精神病,但夢對於普通人來說是正常的,每個人都會有這種暫時的精神病。
4.擬人觀不是從客觀的角度把心理過程看作心理過程本身,而是把觀察者的觀點強加給心理過程,把觀察者的想象和動機投射給動物。這是擬人化最大的弊端之壹。
5.情感和意誌緊密交織,與觀念緊密相連。這些過程的區分只存在於心理學研究的抽象過程中,沒有現實基礎。情感可以轉化為沖動,沖動可以轉化為意誌行為,意誌行為所指向的對象成為觀念的來源。
第三,行為主義心理學派
人類學習/R.L .桑代克
1.心理是人類的聯系系統。學習就是聯系。就其本質而言,目的和其他事物壹樣,是機械的。關於適應,結構,整合,目的,張力之類的,我看過心理學家報道的事實。就所有這些影響思維過程或情緒或活動的事實而言,在我看來,它們可以被簡化為聯系。
2.從心理學上講,介於內部反應之間的是強調和抑制的反應,分化和聯系的反應,歡迎和拒絕的反應,引導和配合其他反應的反應。生理上,成千上萬的相關神經元也在運動,它們也在相互之間接收和傳輸信息。他們不只是袖手旁觀和觀看,或者可憐巴巴地從感覺神經元捕捉壹些信息,然後盡快將其傳輸到運動神經元。
3.如果壹個神經傳導單元不是準備傳導,而是在強制條件下被迫傳導,學習者會感到厭惡;如果壹個神經傳導單元準備進行這樣的傳導,但不是這樣的傳導,學習者就會感到惱火;如果壹個神經傳導單元準備進行這樣的傳導,並且它確實是這樣的傳導,學習者就會感到滿意。
心理學與教育的測量與評估/R.L .桑代克,E.P .哈根
1.也許人們會說知識是必要的,但是光有知識還不足以做出明智的決定。關於衡量,信息越恰當和準確,決策就越好。這個命題在某種程度上依賴於信仰。人們相信,妳對情況了解得越多,人們就能更好地應對。說明無知不是福而是禍。當然,信息不能等同於智力。對情況了解得多,了解得準,也不能保證壹個人聰明。
2.信息使用者必須收集和合並從測量和其他來源獲得的信息,他還必須為最終決策提供價值基礎。決策者的智慧是決定性的。歸根結底,雖然計量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輸入,但相關信息使用者仍然起著關鍵作用。
3.測量工具和測量程序可以為人們提供壹套重要的工具來改善信息和促進決策。許多證據證明,傳統的決策依據可以說是主觀的、偏頗的、不可靠的。雖然教育心理測量的手段尚不完備,但精心設計和制定教育心理測量的手段,可以大大提高決策所需信息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科學與人類行為/伯克霍斯·弗雷德裏克·斯金納
1.壹旦壹種習慣或生活方式出現,似乎社會系統就會合理地維持自己。
2.良性的文化實踐往往是群體道德的特征,群體道德得以生存,並因此使這些實踐永久持續下去。由此產生的行為會影響該群體在與其他群體或與非社會環境的競爭中的成功。有些文化的做法可以說是有基因意義上的生存價值,而有些則是致命的。簡而言之,壹種特定的文化是壹種行為實驗。它是許多人成長和生活的壹系列特殊條件。這些條件產生了各種行為模式,即文化特征。
3.對於人類個體來說,情感體驗中的快樂、善良、悲傷、恐懼、愛與恨等壹小部分是秘密。但人們不需要假設生物體內部發生的事件會因為個人原因而具有獨特的性質。壹個秘密事件可能以其有限的可及性來區分,但就人們所知,它並不具有任何獨特的結構和性質。保密的問題最終會隨著技術的進步而解決。
4.有這樣的情況,壹個群體如果不快樂,生存的可能性更大;或者如果群體的大多數成員屈服於奴隸制,那麽這個群體更有可能生存下來。
超越自由和尊嚴/伯克霍斯弗雷德裏克斯金納
1.價值判斷和道德規範都應該屬於科學研究的範疇。“妳應該說實話”的價值判斷實際上是對這樣壹個事實的陳述:如果妳說實話,妳就可以得到積極的加強;而“不要偷竊”的道德法則只是說:如果妳偷竊,妳將受到懲罰。
2.如果壹個容易被強化的行為被過度壓制,可能會導致被壓制的人背叛懲罰的群體。事實證明,禁酒並不能控制酒的供應,隔離異性可能導致有害的同性戀。
3.傳統的人文主義研究沒有認識到這壹點,錯誤地認為人們用語言表達的善惡是他們固有的價值觀和道德情感。因此,壹味地用主觀良知、善惡感來解釋人的價值和道德,必然會走進“唯靈論”的死胡同。
社會學習理論/阿爾伯特·班杜拉
1.心理學不能不告訴人們如何度過壹生,但它可以為人們提供影響個人變化和社會變化的手段。此外,它可以幫助他們評估可供選擇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管理的後果,然後做出價值選擇。
2.心理學理論的價值最終由它的方法和步驟在影響心理變化中的作用來判斷。另壹方面,其他科學是根據它們應用什麽知識來做出預測和對技術創新可能做出的貢獻來評價的。
3.壹個完整的行為理論必須能夠解釋那些行為模式是如何獲得的,以及它們的表現是如何被自我生成和外部相互作用不斷調節的。
4.性行為的能力根植於象征活動。使用符號的能力為人類提供了處理環境的有效工具。人們通過語言和想象的符號,以表征的形式對獲得的經驗進行加工和保存,從而認識未來的行為。
第四,格式塔心理學派
感覺分析/恩斯特·馬赫
1.在我看來,是時候進壹步研究伴隨這種自願運動的心理過程了。因為,對於反射運動的主體來說,隨意運動與反射運動的不同之處在於,主體認為隨意運動的決定因素是其固有的預期行為的出現。
孩子的天真讓我們輕松愉快,幾乎總是給我們天才的印象。但是,這種印象通常很快就會消失,我們意識到,成年人習慣於回歸自由,而兒童的特點也是缺乏固定性。事實上,如果妳獲得了超越青春期的適應環境的能力,獲得了打破常規的自由,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成為天才。
3.我們從自我觀察中得知,人類中出現了豐富的表面生命。外表和壹般情況下的感覺不壹樣,因為外表的強度很小,但主要是不穩定。這種生命的出現充分說明了生物體各部分的相互關系,它的壹些開端確實處於動物進化系列的低級階段。但是,壹個器官的各個部分之間也必然存在著壹種緊張的關系,並且存在著這樣壹種關系,這種關系類似於整個有機體的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
認知與謬誤/恩斯特·馬赫
1.我總是願意徜徉在與自己專業相近的領域,尤其是哲學領域,因為作為壹個“周末獵人”,我對這些領域極其感興趣。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我有幸發現自己的科學立場正在被阿文納留斯、舒培等科學家所熟知。齊衡等人的立場不同於他們的年輕同事如科內利烏斯、彼得·楚特、舒伯特·索德爾,也不同於壹些著名的科學家,所以這就在於當代哲學的性質,即我的觀點導致我完全擺脫了其他重要的哲學家。
我已經說清楚了,我不是哲學家,只是壹個科學家。所以,無論如何,如果我在某種程度上經常被輕率地算在哲學家之列,那麽這個錯就不是我的錯。在我看來,先驗領域是封閉的。而且,如果我坦率地強調它的居民甚至不能引起我的好奇心,那麽我自己和許多哲學家之間的巨大差距就變得很明顯了。但顯然,我不想成為壹個盲目地把自己托付給單壹哲學家的科學家,而莫裏哀的醫生可能會這樣詢問他的病人。
我之所以看重我們之間的約定,是因為安迪完全獨立地達到了同樣的結果。對他來說,提出物理學理論的歷史方法和發生方法,似乎是唯壹正確的方法,也是教學中最有效的方法。這些是我提倡了30多年的想法。
格式塔心理學原理/考夫卡
1.當人們談到人格時,總會想到這個文化中的自我——也就是這個社會框架所決定的自我。人們已經知道,自我是“我”的壹部分,它的性質取決於它所屬的“人”的種類。然而,文化-社會框架的產物對自我發展非常重要。
2.城市和鄉村的區別是群體的格式塔力量。群體完形在不同文明中的強弱差別很大。群體越強大,這些組件的行為和所有狀態就越依賴於其他組件的關系。
3.壹個動作可能會放松壹個自我系統中的壹種壓力,這個自我系統當時與自我的其他部分是分離的,完全處於行動者的命令之下,所以這個動作的結果可能會使這個媒介的整個生活發生變革。最小的行動可能會有很大的影響。
4.動態情況非常復雜。在這種動態的情況下,自我客體力量可能在控制執行者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認為逃避源於先存的膽怯狀態,戰鬥源於先存的攻擊狀態,似乎不是壹個恰當的解釋。
拓撲心理學原理/庫爾特·勒溫
1.因為人的內部組織的陳述是以動態關系為基礎的,所以把相當於動態統壹程度最高的區域作為推理的要素。這些區域的部分是密切相關的,每個部分的變化都可以引起其他部分的變化。因此,這些區域是運動單位或完形。
2.對於現代數學來說,數學空間中的事物本質是什麽並不重要,重要的只是某種關系和某種活動的可能性。所以就數學而言,我們可以用數學的空間概念來描述心理事實。為了解決心理事實或有心理影響的事實是否揭示了空間的關系,我們必須首先回過頭來討論數學中的空間概念。
3.人格內部區域的邊緣層或中心層與聯系的程度和表達的難易程度沒有完全固定的關系。這種關系取決於當時人的狀態和情況的性質。
4.壹個有個性的組織往往可以持續很久。但是,大環境的變化,比如愛上別人,被別人影響,或者其他重要事件,也會引起或長或短的組織變化。人格的不同部分之間的動態聯系程度在人格的整個區域內幾乎是相等的,否則,某些區域會與其他區域幾乎完全隔離,相對獨立地發展,這在正常人身上可以看到,似乎也是某些精神疾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