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芝麻常見疾病怎麽預防?

芝麻常見疾病怎麽預防?

我國芝麻病害種類繁多。常見的真菌病害有紋枯病、疫病、炭疽病、白粉病、枯萎病、病毒病、平莖病、葉枯病、褐斑病、真菌角斑病、莖枯病、白葉枯病、細菌性角斑病和病毒病。其中莖枯病、枯萎病、青枯病、猝倒病、疫病、病毒病、葉斑病較為嚴重和常見,對植物生長和產量影響較大。

(1)莖疫病

芝麻莖枯病俗稱“黑稈瘋”、“黑稈病”、“立稈病”,在我國芝麻主產區廣泛發生,在湖北、河南、江西等省危害較大。該病壹般發病率為10% ~ 20%,重者達80%以上,甚至成片死亡。芝麻莖枯病的病原屬於球蟲科,球蚧總科,半真菌。病菌主要在種子、土壤和病株中越冬。第二年,當土壤溫度達到25℃以上時,菌核產生菌絲進行初侵染,菌絲生長的適宜溫度為30 ~ 32℃。植物發病後,莖上長出許多黑點,即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吸水時,大量孢子從孔口湧出,經風雨傳播進行再感染。分生孢子耐旱性強,最適合在25 ~ 30℃萌發。病株的莖和種子中形成由菌絲組成的黑點菌核,能抵抗不良環境,在土壤中存活兩年。這種細菌不僅侵染芝麻,還危害茄科、豆科、大麻等作物。

芝麻全生育期均可發生莖枯病,但主要發生兩次。第壹次從播種後開始,到現蕾和初花期結束,病菌侵入種子和幼苗的子葉和幼莖,會使種子變褐、爛種、爛芽或根腐、死苗。第二次從盛花期開始,在終花期後大量發生,成熟時達到高峰。有些病株雖然能收到壹些種子,但籽粒飽滿度和含油量降低,品質降低。病原菌侵染壹般從根或莖基部開始,然後逐漸向莖上部蔓延,有的從葉柄基部侵入再向莖蔓延。侵染部位先產生褐色斑點,然後在莖幹周圍發展成黃褐色紡錘形斑片,被水淹,再向四周轉變為黑褐色,中部變為灰白色,上面密植有許多分生孢子和菌核,為小黑點。最後病原菌侵染根和莖的皮層和內部,最後發展到全株,導致全株死亡。

控制芝麻莖枯病的主要技術措施包括:①選用抗病品種,如中芝系列、鄂芝系列、於之系列、贛芝系列、吉芝系列等。(2)輪作,與非寄主作物輪作3年以上。(3)種子處理,若種子帶菌,可用55℃溫水浸泡10 ~ 15分鐘;每500克種子用2.5克0.5%五氯硝基苯拌種;用0.1% ~ 0.3%多菌靈或0.1%丹毒浸種30分鐘,晾幹後播種。④加強田間管理,增施磷鉀肥,排漬抗旱,使植物健康生長,增強抗病能力。⑤噴施防治:苗期、蕾期、盛花期噴施40%多菌靈1000倍液,每次用量75kg/667 m2;或1500倍的50%殺細菌劑和800 ~ 1000倍的70%甲基硫菌靈,加蓋前後各噴兩次(間隔7 ~ 10天)。

(2)枯萎病

芝麻枯萎病俗稱“半黃”或“黃死”,是我國中北部芝麻產區常見而嚴重的病害,在河南、安徽、湖北、河北、山西等省較為嚴重。壹般發生率為5% ~ 10%,嚴重者達到30%以上。芝麻枯萎病的病原屬於半真菌、枝孢屬、釘螺。該病原體通常被稱為鐮孢菌,因為該病原體產生兩種類型的孢子,大孢子為鐮刀形,小孢子為橢圓形。分生孢子的最適培養溫度為30℃。病菌潛伏在種子、土壤和病株中越冬,第二年從根尖和傷口侵入,或直接侵染健康根系,進入導管,向上擴散到植株的各個部位。當5 cm土壤溫度為25 ~ 27℃,含水量為10% ~ 20%時,有利於枯萎病的發生。這種疾病還會損害紅薯等作物。

芝麻在整個生長期均可感病,但在花期發病較多,高峰期為盛花期。該病6月份開始發病,危及秧苗垮落死亡,造成秧苗短缺。如果苗期下雨,死苗會更重。

高峰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特別是在多雨、土壤濕度大或土壤貧瘠的砂壤土上。發病後期,根半部的根系變成褐色,逐漸延伸到莖的同半部,呈紅褐色的幹條紋。濕潤時,病斑上出現壹層粉紅色粉末,病莖的導管或木質部呈褐色。病株壹側的葉子自下而上變黃變小,也是半黃,然後逐漸死亡脫落。起病較晚往往使膠囊變小,導致煎出的膠囊落粒,顆粒呈褐色,不飽滿。

芝麻枯萎病的主要防治措施有:①選擇抗病品種和不育種子。(2)輪作換茬,每三年或三年以上種植壹次。(3)化控,用0.5%硫酸銅溶液和0.1%多菌靈浸種30分鐘;每隔10天噴施1倍的0.2%硫酸銅溶液和40%多菌靈2 ~ 3次,可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3)青枯病

芝麻青枯病在全國各地均有發生,但江西最嚴重。壹般發生率在5%以下,嚴重者可達40%左右。芝麻青枯病是壹種細菌性疾病,病原體是假單胞菌,屬於真細菌綱、假單胞菌目和假單胞菌科。該病不僅危害芝麻,還危害大豆、花生、煙草、馬鈴薯、茄子、蕓豆等作物。

該病菌主要通過病殘植物在土壤中越冬,通過流水、地下害蟲和農具傳播。病菌從根或莖基部傷口或自然孔口侵入,發病初期莖內出現暗綠色斑塊,隨後逐漸加深,變成暗褐色條紋。病株莖頂端常有2 ~ 3條梭形潰瘍樣裂紋,開始時白天萎蔫,夜間恢復,幾天後失去恢復能力。莖中的維管束變成褐色,逐漸向髓蔓延,產生空洞。患病部位常滲出細菌濃縮物,幹燥後變成又黑又亮的顆粒。很快,整株枯萎,蒴果無法正常成熟,嚴重的區域成片死亡。在21 ~ 43℃範圍內,溫度越高,病害越嚴重。

青枯病的防治方法:①與禾本科、棉花、甘薯輪作2 ~ 3年以上。②加強田間管理,排除漬水,施用底肥,增強植物抗逆性。③及時拔除並消滅病株,用石灰水消毒病點。

(4)病毒性疾病

我國芝麻主產區已發生病毒病,部分地區危害嚴重。據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研究所研究,我國芝麻病毒病主要由花生條紋病毒(PStV)和蕪菁花葉病毒(TuMV)引起。我國芝麻病毒病有三種類型,即黃葉型、普通花葉型和混合型(縮花葉變黃)。由花生條紋病毒引起的芝麻黃花葉病毒在我國河南、湖北、安徽等芝麻產區廣泛流行,流行年份發病率可達50%以上,對芝麻生產造成極大影響。蚜蟲是芝麻病毒病的攜帶者,花生條紋病毒和蕪菁花葉病毒可通過桃蚜傳播到芝麻上。壹般在6-7月份高溫幹旱蚜蟲大量發生的情況下,芝麻病毒病最為流行,與蚜蟲發生高峰期壹致。

芝麻苗期和中後期可發病,6月份發病,7月中下旬發病高峰。發病後葉片卷曲,形成花葉,病株頂端下垂,不能或很少,對產量有壹定影響。

防治方法是種植抗病品種,控制蚜蟲,避免病毒傳播。

(5)立枯絲核菌

芝麻立枯病在我國芝麻產區均有發生,主要發生在苗期。病原菌為真菌、蘑菇和絲核菌。寄主範圍很廣,最常見的有甜菜、茄子、辣椒、馬鈴薯、番茄、棉花、蕓豆等。病菌在有菌絲和菌核的土壤中越冬,可存活多年。菌絲白色,有分枝,不產生分生孢子,常形成菌核。發病時,幼苗莖基部壹側出現暗褐色病斑,病斑逐漸向莖周圍擴展,病斑凹陷腐爛,最後收縮成線狀。嚴重時從表面脫落,枯萎死亡。病菌通過流水、風雨和農業操作傳播。芝麻出苗後,如果遇到低溫、強降雨、濕度大、長勢差,病害會很嚴重。防治方法,壹是田間防澇;其次,用五氯硝基苯處理土壤可以殺死土壤中的越冬細菌;第三,用0.5%硫酸銅浸種30分鐘,或用0.2%福美雙和0.1%多菌靈拌種,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6)流行病

芝麻枯萎病在中國南方特別是湖北和江西兩省很嚴重。病原菌屬於藻菌綱、霜黴菌屬、腐黴科和疫黴屬。細菌常年生活在土壤裏,種子也能帶菌,只對芝麻致病。在芝麻生長發育的任何時期,病原菌都可以侵染地面的任何部位。壹般芝麻7月蕾期開始發病,花期流行,高濕度條件下嚴重。從莖基部侵入為初侵染,形成孢子束和遊動孢子,經風、雨、流水再侵染。發病初期,侵染部位暗綠色,有水漬,後轉為暗褐色,莖基部幹燥,潰爛。在潮濕的條件下,這種疾病生長絮狀菌絲。葉片易感病,形成大面積黃褐色斑點,略顯輪紋。防治方法是:壹是輪作,田間防澇;其次,在6月底或7月初用波爾多液(石灰、硫酸銅和水的比例為3∶3∶50)或0.1%硫酸銅溶液噴施1 ~ 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