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是用來描述和定義信息爆炸時代產生的海量數據。統計部門需要積極應對大數據帶來的環境變化和需求變化,更好地開展統計檔案利用工作,更大程度地挖掘檔案潛在價值,更全面地提供檔案信息服務,實現統計檔案信息管理的跨越式發展。
走進大數據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特別是近年來,經濟結構和社會布局不斷變化,統計檔案急劇增加。與此同時,各行各業對統計檔案的需求也大大增加。海量的數據和巨大的需求推動統計檔案的收集、整理和利用進入大數據時代。統計部門每年都會接待大量查閱統計檔案的人,每年查閱的檔案數以萬計。如何從紛繁復雜的個性化需求和大量檔案中理解和運用法律,如何在提供的大量數據中保證企業和被調查者的隱私和安全?這就需要統計數據的利用,這個過程可以看作是通過“加工”給數據“增值”的過程。但是,統計部門如何提高數據的“處理能力”呢?首先要了解大數據給統計檔案工作帶來的變化,根據變化尋找應變措施,提高統計分析能力。
“三大”趨勢
目前,統計檔案的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在利用類型上,大多仍局限於“實際利用”,即具有特定實際目的的壹般查詢利用,只有人數、查閱量次數等數據,沒有綜合分析、研究、預測等數據處理過程,沒有利用偏好規律、利用趨勢等處理結果。簡單的數據對普通用戶意義不大,更與經濟發展、規劃、預測、調控無關。然而,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統計檔案管理將逐漸呈現“三大”趨勢,這也將對現有的統計檔案利用帶來相應的挑戰。
第壹,大文件。載體形式更加廣泛,統計部門通過調查獲得的與經濟、社會有關的壹切文件、資料、聲像、實物等,均視為統計檔案。數字檔案的體量更大,原始紙質統計數據和所有非數字統計檔案將通過信息技術不斷加工成電子檔案。?
二是大服務。大數據時代,統計檔案服務將向社會化、多樣化、開放性和先進性發展。文件服務面向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提供網絡化、智能化的服務。?
第三是大規模開發。在傳統管理模式下,文件利用只提供被動訪問服務。大數據時代,檔案的利用將延伸到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檔案進行海量加工和二次開發,更加註重分析、發現和預測,為用戶創造更多價值。
積極響應
面對大數據給現有統計檔案利用帶來的挑戰,統計部門應積極應對,全面提升數據處理能力。?
做好統計項目的調劑使用。首先是將使用統計的重點從數量轉移到效益。建議在統計檔案利用項目中增加利用效益項目,強調社會效益的統計,如增加用戶滿意度或利用效果項目,將用戶需求的滿足以序列數據的形式納入統計項目,以反映用戶對檔案價值的認知和認同。二是完善數字檔案利用統計,根據數字檔案資源利用的特殊性,設置數字檔案和電子文件的檢索、閱讀、下載等統計項目。
做好統計工作的信息化建設。大數據時代,傳統的人工登記、電腦匯總的工作模式正在失去原有的意義。必須加快用戶自助終端設備、服務質量評價設備、統計軟件的應用和信息系統的建設。用戶在自助服務終端設備上驗證身份後,其使用記錄和獲得服務後對服務質量的評價將實時傳輸至信息系統並自動存儲。
做好專業人員配備。大數據將使統計工作的運用大型化、復雜化、專業化,要求工作人員具備壹定的統計理論和實踐素養。因此,有必要及時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同時在工作人員之間交流統計工作具體實踐中的經驗、技能和成果,使工作人員相互學習,相互促進。
做好統計分析方法的運用。利用統計分析是檔案利用統計的最後階段。在這個階段,通過運用各種專業的統計分析方法,對利用情況有壹個清晰全面的認識,根據統計分析正確估計情況,為決策提供依據。例如,對於歷年的利用次數和體積次數,我們可以利用時間序列的描述性分析,通過計算數量的增長率和平均增長率來簡單描述現象在不同時間的變化,也可以通過制作圖表來觀察數據隨時間的變化規律和趨勢,為進壹步預測提供基本依據。預測時,首先要區分歷史數據模型是平穩序列、線性趨勢還是非線性趨勢,然後根據數據量選擇移動平均、壹元線性回歸或指數模型的預測方法。
做好統計結果的使用和宣傳工作。通過統計分析,我們可能會發現統計文件利用率的壹些規律,比如用戶的喜愛,或許還能合理預測趨勢。統計部門應積極將這些統計結果應用於服務工作,及時調整服務重點或提前制定服務計劃,甚至做出明確的統計預測和預警。
以上是邊肖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時代如何加強統計檔案信息化管理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註環球常春藤分享更多幹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