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楊介紹

楊介紹

1 823年(道光三年),楊出生於壹個貧苦農民家庭。他5歲時喪父,9歲時喪母,由叔叔楊慶山撫養長大。我從小燒灰長大,沒上過學,也沒怎麽讀過書。但他善於交友,交遊廣泛,足智多謀,在平愛山區頗有“人緣”和影響力。65438+1940年代中期,洪秀全、馮雲山到廣西宣傳拜上帝教教義。1 846年,楊結識馮雲山,參加拜神會,很快接受了策劃叛亂的想法。他積極聯系和組織群眾,使紫荊山的拜神會迅速發展到2000多人,他成為這壹帶拜神會的帶頭人。1 847年冬,洪秀全、馮雲山率教眾破壞桂平寺廟,激起地主士紳不滿,以“聚眾謀反”的罪名將馮雲山移送縣衙。洪秀全也回到廣東營救馮雲山。拜上帝會導致群龍無首,失去領導力。這時,足智多謀的楊挺身而出,開始以“靈體附體”的形式假裝天父下凡委托造謠,從而鞏固了對神的崇拜,使會眾激增至壹萬多人。從此,楊在神崇拜中獲得了特殊的地位。不久,馮雲山被釋放,洪秀全回到廣西。崇神會形成了由洪秀全、馮雲山、楊、肖朝貴、魏長輝、石達開等六人組成的領導核心。

在廣西各地風起雲湧的反清起義的鼓舞下,他們也在積極準備起義。1 850年夏,洪秀全下達“團營”命令,通知當地所有教眾到桂平金田村集合。魏長輝在金田村的家成了起義的大本營。1年2月,從平南來迎的信眾被清軍和地主武裝阻擋。楊從金田派人來救,在殺了五十多人,首戰告捷。1 851(鹹豐元年)1年初,全國人民聚集在金田村,慶祝1 1日團營起義成功(當天是農歷十二月初十,是洪秀全的生日)。3月23日,洪秀全在武宣東鄉登基,正式宣布成立太平天國。同時建立五軍軍長制度,楊任中央軍軍長,肖朝貴任前軍長,馮雲山任後軍長,石達開任軍長,魏長輝任右路軍軍長。金田起義後的半年內,楊擔負起編組指揮太平軍的重任,先後在桂平、武宣、象州、平南等地與前來鎮壓的清* * *進行了戰鬥。隨著清軍越聚越多,圍城越來越緊,決定突破重圍以擺脫清軍。9月1 5日,太平軍組織了壹次對前來鎮壓的清軍項容提督部的成功伏擊。清軍大敗,軍械帳失守。項容也從平南縣撤退了。

楊抓住有利時機,指揮太平軍北破,於25日占領永安府(蒙山縣)。在這裏,天王洪秀全以詔書褒揚楊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魏長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並明確表示所有王都歸東王管。從此,楊成了太平軍的總司令。太平軍占領永安後,立即遭到清軍圍攻。在這緊要關頭,周希能投敵了。周希能曾經是壹名軍事指揮官。在象州時,允許他回博白縣“聚兄弟姐妹”。但他在招兵買馬時向清軍投降,被賞六頂禮帽,潛回永安為敵賣命,企圖刺殺太平天國領袖。當這個陰謀被楊發現後,他偽裝成天父下凡,把關了起來,這樣他就可以揭露他的陰謀。周希能不得不在鐵的事實面前如實招供,從而粉碎了清軍內部合作的陰謀。楊對周希能案件的處理充分體現了他的機智,也有力地宣揚了“父無所不在、全知全能”的宗教信仰,極大地提高了他在太平天國內部的權威。1,852年4月5日,太平軍在楊的組織指揮下,成功突破永安,在龍料嶺大東谷組織對追擊的清軍成功伏擊,擊斃四名總兵和兩三千清軍。

隨後北上攻打省會桂林,被擊傷身亡,追擊太平軍副司令烏蘭臺。後來因為桂林久攻不下,清北攻占泉州,準備進軍湖南。馮雲山中彈受傷。途中遭到江忠源率領的楚勇伏擊,永州元年,太平軍損失慘重。馮雲山也因傷勢惡化去世。楊被迫改變路線北上,取道州(今湖南道縣),占領附近的江華、永明等鄉鎮。太平軍在此待了兩個月,從容整編隊伍,多修戰鬥器械,準備軍火,擴軍二三萬人。由於打了廣西,進了湖南,太平軍內部產生了壹種戀鄉不舍的情緒。在領導小組內部,對於下壹步的戰略行動也有各種想法:有的主張進軍廣東,有的主張先入四川,有的主張回廣西。這時,楊分析形勢,高瞻遠矚,力推從眾,主張進軍兩湖,重點進軍金陵。他說:“我是騎虎難下,經不起當今上策。不如不理會廣東,直往前沖,沿河向東,不理會城堡,放棄重點,以金陵為重點,然後到處派兵,分散南北,就是不行,黃河以南。”(張德健《賊情集》卷十壹)楊的意見得到了領導小組大多數人的贊同,並得到天王洪秀全的肯定,成為統壹全軍意誌,向江南進軍的戰略方針。

這壹政策的實施,將局限於廣西壹省的太平天國起義推向了全國,標誌著太平天國領導集團政治鬥爭水平的提高。楊與西王肖朝貴聯合發布了《奉天殺魔救世保民詔》、《奉天乞胡蘭布四方詔》、《救萬物自然詔》。這三個宣言實際上是對清朝的聲討。它歷數了清王朝的罪惡,號召各路英雄豪傑和著名儒生高舉大義大旗,齊心協力推翻清王朝,導演了反抗鹹豐帝的鬥爭。太平軍領導小組明確鬥爭目標和行軍方向後,於1 0年8月離開道州向東,10占領郴州,並在這壹帶擴軍2萬至3萬人,組織數千名挖煤工編成“土營”(相當於工程兵,這是中國軍事制度史上的壹個創舉),專門挖戰壕、地道等。此時太平軍得知湖南省會長沙“卑微而稀疏”,於是確定由西王母蕭朝貴率領2000大軍攻打長沙。不幸的是,蕭朝貴在中學的圍攻中被殺,洪秀全和楊率領大隊人馬趕到長沙。此時清軍援軍雲集長沙,實力大大加強。經過兩個多月的圍困,他們沒有捕獲。

太平軍於1 1 30日北撤,占領嶽州(今湖南嶽陽)。在這壹帶,太平軍獲得了數萬艘戰船,為進軍長江流域創造了重要條件。12月1 7日,楊率太平軍出越州,水陸並進,直搗武昌。這時太平軍已經壯大。“千軍萬馬,兩岸將士,鞭敲金凳,沿路歡歌”(李如昭《景山野史》《太平天國》(三),第5頁),多麽勝利的場面。6月1 853 1 2日,太平軍攻占華中重鎮武昌,楊發布命令:“官兵不留,百姓不傷。”船夫和水手組成了壹個“水營”太平軍占領武昌後,面臨著壹個新的戰略選擇,即下壹次進攻應該指向哪裏?這引發了太平天國領導集團的各種討論:有的主張以武昌為首都,出兵北伐;有的主張進軍中原,“以河南為業”,有的仍堅持進軍金陵,這是基礎。幾個命題壹時無法統壹。末了,楊“求天父下凡,今直攻江南。”(王建:《盾鼻錄》卷二《太平天國(四)》第367頁)這種方式統壹了認識。

1,853年2月9日,太平軍放棄武昌,自稱眾將五十萬,沿江東行,水陸並進,帆幕遮江,尾長數十裏,壹路風起雲湧,橫掃千軍。3月4日到達南京城下,經過多日圍困,於1 9被攻克。在短短的兩年多時間裏,太平軍從金田轉戰南京,取得了巨大的勝利。這首先是全軍英勇鬥爭的結果,也證明太平軍總司令楊的戰略決策和作戰指導是正確的。太平軍攻占南京後,很快消滅了城內的殘敵,建立了新的社會秩序。1 853年3月28日,楊進入南京。次日,天王洪秀全入城。他們同意改南京為天京並定都,從而正式建立了與清朝對抗的太平天國農民革命政權,標誌著太平天國革命進入了壹個新階段。太平軍攻占南京後,立即派出兩軍攻占鎮江和揚州,以維護天京的安全。幾乎與此同時,清軍也在天京、揚州等地設立了兵力超過壹萬人的江南、江北大營,嚴密監視太平軍的動向,伺機進攻金陵。在這種形勢下,太平天國領導集團決定不理會南京城外的江南、江北大營,同時派出兩支部隊,向北探都,向西探長江上遊。

這個戰略決策是如何制定的,現在已經無法研究了。但多數史學家認為,這壹戰略決策基本上反映了楊的意誌(史書都是說:“楊說了算”、“東王說要見老水手”,或“洪、楊二人都說了算”,說明楊是主要決策者。)。這符合他在當時太平天國領導集團中的地位。楊戰略決策的正確性早已被歷史所證明。雖然在是否建朗、如何探北等問題上眾說紛紜,但人們都從自己的角度達成了壹致。這個戰略決策是不正確的,也是不可取的。1 853年5月8日,由天官副相、地方官相李率領的壹支北伐軍從浦口出發,肩負著“帶病取閻鬥”的使命,突破清軍層層包圍,克服重重困難,經過半年多的戰鬥行軍,於6月底5438+00到達天津附近的靜海。劉度地區被迫停止前進,從而被越來越多的清軍包圍。由於這支部隊遠離天京,無法從後方得到增援,獲得軍火和糧食也越來越困難,被迫陸續撤退,但很快又被清軍壹次次包圍,處境十分艱難。

在此期間,楊等人曾派出曾等人率領的援軍,由安慶前往山東臨清,因被清軍阻擊而潰散。1 855年,、和李率領的北伐軍先後在山東的芝蓮鎮和馮官屯被清軍全殲。北伐軍是太平軍的精銳,它的覆滅是自金田起義以來太平軍遭受的最慘重的失敗。北伐軍的失敗主要是由於戰略決策失誤,太平軍軍長楊負有主要責任。所以,李秀成後來總結太平天國失敗的教訓說:“誤國為先,東王使李、掃北而亡。”(《李秀成自述》,《太平天國文獻集》,第543頁)這還不算過分。農民出身的太平軍總司令楊在金田起義到占領南京期間,確實在軍事決策上表現出了非凡的軍事天才,並因此取得了輝煌的勝利,這壹點連他的敵人也不得不承認;“太平軍對山川情況非常熟悉。雖不讀書,不知兵法,但皆詭詐機警,可成燎原之勢。”(張德健:賊情集錦,見《太平天國(三)》,第11 7頁)然而,自南京失守以來,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在解決如何在全國戰場抗擊清軍這壹最高軍事戰略決策問題時,表現出對戰爭大局的掌控能力不足。

這與楊沒有上過學,不熟悉國情,沒有必要的軍事戰略知識有密切關系。北伐軍出發後,1,853年6月3日,丞相、下官副丞相賴率領的西征軍也從天京出發,迅速攻占安慶、廬州(今安徽合肥)、九江、武漢、越州等重鎮。罷工者壹度到達湖北荊州和湖南湘潭。後來由於曾國藩湘軍的阻擊,幾乎不可阻擋地敗給湘潭、越州、武漢。但是西征的情況比北伐好。由於靠近天津,水路交通便利,整個戰爭都是在楊的直接指導下進行的。武漢失陷後,楊命令秦日剛等人於6月5438+0 854 1 5日堅守田家鎮防線,要求西征的太平軍“在那裏紮紮實實紮營,築‘水城木簽’以阻河中防禦。”(《太平天國文獻集》第1 80頁)為了加強田家鎮的防禦力量,楊還從天京派人護送了壹個可以逆流而上的大木柵(是太平軍的壹大創造,上面有木城、板房、瞭望塔和槍炮,實際上是壹個水上運動堡壘。)去田家鎮壹線仿制使用。後田家鎮防線被湘軍攻破,太平水師損失慘重,被迫退守九江、湖口。

就在這千鈞壹發之際,楊命令翼王石達開率部由安慶增援。石達開在湖口,在羅大綱和林啟榮的配合下,取得湖口大捷,從而挫敗了湘軍的攻勢,扭轉了西征戰局,轉入反攻,重新占領武漢,進而攻下湖北、江西廣大地區。太平軍西征卓有成效。控制了安徽、湖北、江西大片地區,沈重打擊了湘軍,從而保證了天京上遊的安全和糧食供應。西征的結局好於北伐,但也付出了沈重的代價,尤其是水營的基本喪失,對後來的戰局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在太平軍以北伐、西征為主的時候,占據天京外圍的清軍江南、江北大營逐漸擴大勢力,向天京、揚州、鎮江壹帶的太平軍發起進攻。1.853年底,太平軍被迫放棄揚州。1.854年夏,清朝從廣東調入50艘“紅單船”(原為廣東出海航行的大型商船,海關發給紅單執照,故命名為紅單船。這種船後來改裝成戰船,有二三十門炮,可以投在左舷和船頭,作戰性能比太平水師船好。到了天京附近的江邊,天京與外界的交通受到嚴重威脅,糧食供應日益困難。城內軍民吃粥度日,大量居民逃亡。

鎮江也長期被圍困,形勢非常危險。為了擺脫天京外圍的不利局面,楊決定從鄂贛皖戰場調兵,剿滅江南、江北的營寨,改善天京局勢。1 856年2月,王艷秦日剛率大軍從天津東進,救援鎮江。經過幾個月的激戰,終於突破清軍的封鎖,進入鎮江,與吳汝璈的太平軍會師。秦日剛進鎮江不久,就調集船只,渡江北上,在江北大營猛攻清軍。清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壹敗塗地。兩天時間,破敵大營1 20余處,奪取揚州。太平軍收集糧食運回鎮江。秦日剛的太平軍在江北稍作休整後,退守鎮江,擊潰被圍清軍,殺死江蘇巡撫吉爾杭阿,6月中旬,秦日剛率領太平軍回到JD.COM北郊的燕子磯和觀音門。此時,石達開從江西帶回來的部,也已經到了天京外圍。清軍江南大營壹直處於太平軍的嚴重威脅之下。秦日剛太平軍東援鎮江,北破江北大營,激戰數月。部隊很累,想進城休息。但東王楊見江南大營“疲憊孤軍”,下令全軍繼續進攻,直至攻破江南大營,入城。陳玉成、李秀成進京時,向楊抱怨江南大營建立已久,不能速攻。

楊修慶厲聲道:“不聽號令者,斬之!”陳玉成和李秀成不敢多問,只好回去準備進攻。6月1 8日,城外各路太平軍奉命進攻江南大營,天京城太平軍也出城相助。經過四天的戰鬥,江南大營被攻破。欽差大臣項容等人逃往丹陽。威脅天京三年的江南大營終於被滅。由於楊善於審時度勢,意誌堅定,太平軍先後攻破江北、江南的營寨,打破了清軍對鎮江的圍困,極大地改善了天京局勢。此時太平軍士氣空前高漲,形勢十分有利。太平軍是農民起義軍,組織嚴密,紀律嚴明。早在金田起義前夕,天王洪秀全就頒布了五大紀律(《太平軍條令》指《禮記》),規定了軍隊的建立,以軍隊為基本單位。陸軍有壹個軍事指揮官,其中有五個師帥,師帥有五個旅長,旅長有五個指揮官。卒首領有四匹二馬,二馬有五個隊長,隊長有四個聖兵。壹支軍隊總共1 31 56人。),南王馮雲山制定了“太平軍”(太平軍的五大紀律是:第壹,遵守規則;第二,不要壹男壹女;第三,秋天不要犯罪;第四,要公正,要尊重,每個人都要受領導者的約束;五、同心協力,不臨陣退縮。

),使太平軍有了極其嚴密的組織。楊主持軍務後,始終堅持從嚴治軍的精神。他說:“讓嚴方能夠壓制軍權,命就足以完成管教。”(《太平天國(三)》第1 99頁)他在廣西期間,補充和發展了五大紀律,頒布了太平軍的規章制度,包括《設營十條》和《營十條》,其中規定要服從天庭的命令,各司其職,男人不可為女人紮營,晝夜號令軍隊的命令他要熟悉。不準坐轎子,騎馬或在外面拿東西,不準在農村燒飯,不準毀壞房屋,不準搶東西,不準亂拉挑夫,不準在路上生火睡覺等。楊治軍思想隨著形勢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太平軍攻克金陵後,紀律更加嚴格。它頒布了壹系列的禁令,禁止抽鴉片和嫖妓,禁止喝酒、撒潑和抽黃煙。違者受罰,對太平軍士兵的要求尤為苛刻。宣布“無論是官員還是公民,敢入私宅者必罰,左腳入私宅者必罰,即右腳入私宅者必罰。

”(《李秀成自述》)1 854年,楊組織人員總結近年來的經驗教訓,制定並發布行軍命令,供部隊遵照執行。燕王秦日剛在壹篇童假中寫道:“感激東王發下逐客令壹書,我跪下讀之。“這表明我們的東王已經煞費苦心地計劃每壹個可能的軍事方法。”(太平天國地圖文獻匯編第220頁)這裏說的行軍令,就是刻在1 855上的行軍要領。《行軍要訣》序言中說,刊刻的目的是使軍中將士循著背誦,學會方法,做到紀律嚴明,操練熟練,整齊自由,立於天下。這是壹個重要的文件,它包括了戰鬥規則、紀律規則和內務規則的內容。它是在《太平規則》的基礎上,吸取多年戰爭經驗教訓寫成的。對兩棲部隊行軍紮營、警衛巡邏、指揮* * *、點名查夜等作出了具體規定和要求。還強調如何防止敵人破壞,進攻時如何利用地形,過橋過河時如何掩護後方。此外,重申私售火藥、私自外出等各種違紀行為,壹律斬首示眾。特別強調官員要愛惜士兵。萬壹傷病纏身,各個年齡段的人都走不了路,不管誰家都有馬,就壹起騎。規定傷號要給“肉名休養”;巡邏守卡的戰士,如果是天寒地凍,下雨下雪,應該特別有同情心。衣服不夠的話就要加。如果沒有矜持,“即使是官員,晚上也會穿皮衣,卡兵。

“這些規定都體現了楊剛柔相濟的治軍思想,也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太平軍確實是壹支吃苦耐勞的群眾隊伍。即使地主階級和清朝喪了魂,太平天國的領導集團也陷入了迷信和愚昧。金陵攻陷後,楊、等人大大誇大了自己取得的勝利,低估了清軍的實力,這不僅表現在軍事上的戰略決策失誤,而且表現在政治思想上的空前盲目。他們壹定居南京(雖然當時南京還是壹個被清軍包圍的孤島),就開始蓋房子,建宮殿,擺封建帝王的排場,過著腐敗奢侈的生活。據史書記載,楊出征時,要帶“賊千余人,鑼數十對,龍虎鶴旗數十對,采絨鳥獸數十對,後有五色龍帶洋縐,長約數十尺,卻不見人,鼓樂相隨,為魏之‘東龍’。快樂,偉大和幸福。五十六夫,有兩個童子圍立疆域,飛蠅捧茶,謂之仆射;偽相、賊官等百余人,亦步亦趨。跟以前壹樣跟著龍,行完了。”(謝《金陵簡史》及《太平天國》(四),第668頁)這種排場與封建帝王無異。

此時,掌握教權、政權和軍權的楊成為太平天國的最高統治者。權力是壹把雙刃劍。壹方面,楊利用手中的權力,有效地驅動了太平天國這個龐大的機器,創造了許多豐功偉績。另壹方面,當它不受任何限制地發展時,也做了許多錯事、蠢事、壞事。據新發現的《天父詔書(三)》(王慶成主編,遼寧人民出版社,1.986版)《天父詔書》披露,在公元1.854年初至1.855年7月的兩年半時間裏,楊謊稱“天父”下凡,每次下凡,無論白天黑夜,從身旁的工作人員,直到天王洪秀全被召見,都必須到場下跪,聆聽“天父”的聖旨。這些詔書充滿了宗教的廢話,關於政務和軍事的內容很少,大部分都與天京內部的矛盾有關。“天父”對這些矛盾的處理非常苛刻,經常“斬首示眾”。其中比較重要的例子有:冬官、宰相陳宗揚因與夫妻同房、抽洋煙而被斬首;天官宰相曾水原因“怠慢東王”、“欺糧(顯其美)”被斬首;而燕王秦日剛,因戰場失利,被押解到“東牢”;就連北王魏長輝,在“天父下凡”時,也因“未能令其眾子”而被鞭笞40下。

據《清史稿》記載,楊是壹個偏安親戚家,欺行霸市的人。例如,某甲沒有站起來,因為看到楊的叔叔。最後引出了壹件小事,比如“東賊大怒,北賊被關,戰日100,200,於坤300,引楊,某甲被肢解”(《金陵黃玉昆簡史》《太平天國》(四),頁671),又比如有人被殺。清方的這些記載似乎並不完全是無中生有;是的。楊濫用“天父下凡”的特權,同僚不斷受到摧殘,天京籠罩在恐怖的氣氛中。搞得大家都沒有安全感,不知道哪天災難就來了。自從進入天京,楊誤殺了壹些人,得罪的人就更多了。久而久之,他也漸漸變成了同事的對立面。太平天國的內部矛盾已經發展到了極其緊張和尖銳的程度。但由於當時天京被圍,加上現在的敵人,內部矛盾暫時被壓制。1 856年夏,太平軍在江北、江南兩地戰勝營壘,楊更是揚眉吐氣。打著“天父下凡”的幌子,逼著天王洪秀全喊他“萬歲”(原來是“九歲”)。

當場,洪秀全滿口答應,心裏卻憤憤不平。洪與楊的矛盾也到了壹個極致。這些復雜矛盾的發展最終導致了1 856年9月2日“天京內訌”的爆發。在這場鬥爭中,楊被殺,他的家人和家眷幾乎全部被殺。評價洪秀全和楊都生活在公元1 9世紀中葉的中國。雖然他們從西方搬來了壹些基督教教義,並結合中國的情況建立了拜神會,但西方科學民主思想的信息絲毫沒有影響到他們,這就決定了這場轟轟烈烈史無前例的農民革命只能在舊農民戰爭的範圍內徘徊。作為壹個出生在農村的農民起義領袖,楊的思想只能是西方宗教教義、小生產家長制和中國封建專制主義的混合體。偉大的農民革命運動把楊鍛煉成太平天國唯壹壹個集軍政大權於壹身的人。然而,他的不當行為引起了太平天國的極大不滿。他被殺後,天京城內壹片歡呼(《麥高恩:太平天國東王、北王內政詳解》)。

但事件發生後,人們的感情逐漸冷卻,開始從正反兩方面對楊這個怪胎進行全面的衡量,逐漸覺得他離開太平天國後空出的巨大空缺暫時無人填補,尤其是翼王石達開離開後。於是,人們開始懷念他,紀念他。李秀成說,東王在世時,軍令嚴明,賞罰分明,百姓敬仰。弘仁鬥士說,過去東王健在的時候,就擴張疆域,至今仍有日建百裏之勢。現在,他已經把腳往後推,擊退了進攻,比活著的時候差多了!洪秀全還在1 859年頒布上諭,宣布將楊被殺之日定為“東王升天節”,“七月慶祝第七次東升節,天國萬世銘記”。似乎在太平天國士兵的感情中,楊的被害已經原諒了他的錯誤。洪秀全和太平天國廣大將士對楊在太平天國革命中的功績給予了積極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