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程探測器(傳感器)是壹種探測設備,當入侵者接近它時,它可以觸發警報。在接近探測器中,通常有壹個高頻LC振蕩電路,振蕩電路的LC回路通過導線與外部金屬部件相連。當人體靠近時,LC回路的諧振頻率會因空間中的電磁耦合而發生變化,從而導致振蕩頻率發生變化。檢測器的檢測電路可以識別這種頻率變化並發出警告信號。
接近探測器更適合室內使用,比如保護壹些特殊物體如寫字臺、文件櫃、保險櫃等,也可以用來保護門窗。通常,被保護的對象是金屬,它實際上可以形成保護電路的壹部分,所以只要有人試圖破壞系統,就會立即觸發警報。
接近檢測系統的主要優點是多功能性和通用性。它可以用來保護幾乎任何物體,不會被幾米外的幹擾激發。壹旦有人靠近或觸碰首飾盒、文件櫃、門窗進行盜竊,就會觸發報警,但附近的正常業務工作可以照常進行。
在走近探測器的電路設計時,需要註意幾個關鍵的技術點:①頻率的選擇,頻率過低探測靈敏度低,頻率過高容易出現虛警,要盡量避開射頻點;(2)功耗要小,接近探測器有時做成小型便攜式報警器,需要電池供電,使用電池供電也有利於提高電路的抗幹擾能力,減少虛警;(3)LC振蕩電路的諧振頻率還受外界環境因素(如溫度、濕度)的影響,所以檢測振蕩頻率的緩慢變化是沒有意義的,而應該檢測振蕩頻率的突然變化,只有振蕩頻率的“突然變化”才與可能的作弊有關。
移動/振動檢測機
能夠檢測移動的固定物體位置的傳感器稱為運動檢測器。其實運動無處不在,地球在轉動,地球上的壹切都在“運動”。這裏我們要檢測的其實是相對運動,比如放在桌面上的物體被從桌面上移走,停放的車輛被啟動或者移動等等。
移動偵測設備最適合文件櫃、保險櫃等貴重、機密的特殊物品的保護,也適合與其他系統結合,防止竊賊穿墻而入。移動探測器的有效性與其應用的正確性密切相關。它經常被用來保護壹些特殊的對象與人在保護區。
要探測被護物體的運動,必須找出運動所能產生的物理量變化。目前至少有:機械法、光學法、電磁法、振動檢測法。
主動光學入侵探測器
光是直線傳播的,所以叫“光”。如果光的傳播路徑被阻斷,光就會被打斷,無法繼續傳播。主動光學入侵探測器利用光的線性傳播特性進行入侵檢測,由光發射器和光接收器組成。發射器和接收器分開安裝,收發器之間形成光學警戒線。當入侵者越過警戒線時,光線被阻擋,接收器失去照明,發出報警信號。
壹般選擇可見光譜之外的紅外輻射作為發射器的光源,這樣入侵者就無法察覺到警示燈的存在。為了避免自然陽光的幹擾,通常采取兩種技術措施:
①在接收器的光接收窗上加壹個濾色片,過濾其他光線;
②調制發射機光的幅度(強度),具體為:用紅外發光二極管作為發射機光源的發光器件,用頻率為幾KHz的調制信號調制發射機光源電源的電壓或電流,使發射機發出的光的強度也按調制信號的規律變化。在接收機中,利用紅外接收二極管接收光信號,並通過帶有調諧回路的放大器對信號進行放大,從而可以濾除調制信號中其他不同頻率信號的幹擾。太陽光是穩定的光,沒有任何調制,接收二極管上產生的信號自然被濾除,沒有反應。
被動紅外探測器
利用“黑體輻射”的物理原理,只要物體的溫度高於絕對零度,就會不斷向周圍輻射光線,而輻射光線的波長與物體的溫度有關。在正常體溫下,人體可以發出遠紅外線,肉眼看不到,但紅外傳感器可以探測到,因此可以發現入侵者。該探測器的核心部件是熱釋電紅外探測元件,配有透明塑料制成的“菲涅爾”透鏡,因此可以監測壹定的空間範圍,安裝方便,靈敏度高,不需要輔助光源,功耗低,成本相對較低,是現在比較流行的電子安防產品部件。
只要自然界所有物體的溫度高於絕對溫度(-273℃),分子和原子就無規律運動,其表面不斷輻射紅外線。紅外線是壹種電磁波,波長範圍為0.78 ~ 1000um,人眼不可見。紅外成像設備是探測這種物體表面輻射出的不可見紅外線的設備。它反映了物體表面的紅外輻射場,即溫度場。
註意:紅外成像設備只能反映物體表面的溫度場。
對於電力設備,紅外檢測和故障診斷的基本原理是通過檢測待診斷設備表面的紅外輻射信號,獲得設備的熱狀態特征,並根據這種熱狀態和適當的判據,對設備是否存在故障、故障屬性、發生位置和嚴重程度做出診斷和判斷。
為了深入理解電力設備故障的紅外診斷原理,更好地檢測設備故障,將對電力設備的熱狀態與其產生的紅外輻射信號之間的關系和規律、影響因素以及DL500E的工作原理進行探討。
壹、紅外輻射發射及其規律
(壹)黑體的紅外輻射定律
所謂黑體,簡單來說就是在任何情況下對所有波長的入射輻射的吸收率都等於1的物體,也就是說完全被吸收。顯然,由於自然界中實際存在的任何物體對不同波長的入射輻射都有壹定的反射(吸收率不等於1),黑體只是人們抽象出來的理想化的物體模型。而黑體熱輻射基本定律是紅外研究和應用的基礎,它揭示了黑體發出的紅外熱輻射與溫度和波長的定量關系。
接下來,我將重點介紹三個基本定律。
1.輻射的光譜分布定律——普朗克輻射定律
對於絕對溫度為T(K)的黑體,在波長λ附近的單位波長區間內,單位表面積向整個半球空間發射的輻射功率(簡稱光譜輻照度)Mλb (T)與波長λ和溫度T滿足以下關系:
mλb(T)= c 1λ-5[EXP(C2/λT)-1]-1
其中C1-第壹輻射常數,c 1 = 2πhc2 = 3.7415×108 w·m-2·um4。
C2——第二輻射常數,C2 = HC/K = 1.43879×104um K
普朗克輻射定律是紅外輻射所有定量計算的基礎,引言中比較抽象,這裏就不詳細說了。2.輻射功率隨溫度的變化——斯蒂芬·玻爾茲曼定律
斯蒂芬·玻爾茲曼定律描述了壹個黑體向整個半球空間發射的所有波長的總輻射功率Mb(T)(簡稱總輻射度)隨其溫度的變化。因此,這個定律是通過將波長與普朗克輻射定律相結合而得到的:
Mb(T)=∫0∞Mλb(T)dλ=σT4
其中σ=π4c 1/(15c 24)= 5.6697×10-8W/(m2·k4),稱為斯蒂芬-玻爾茲曼常數。
斯蒂芬·玻爾茲曼定律表明,任何溫度高於開爾文零度的物體都會自發發出紅外熱輻射,壹個黑體單位表面積發出的總輻射功率與開爾文溫度的四次方成正比。而且只要溫度稍有變化,就會導致物體發出的輻射功率發生很大變化。
那麽,我們可以想象壹下,如果可以檢測出黑體單位表面積發出的總輻射功率,難道就不能確定黑體的溫度嗎?因此,斯蒂芬·玻爾茲曼定律是所有紅外測溫的基礎。
3.輻射的空間分割定律——朗伯余弦定律
所謂朗伯余弦定律,是指黑體在任意方向上的輻射強度與觀測方向與輻射面法線的夾角余弦成正比,如圖所示。
Iθ=I0COSθ
這個定律表明,黑體在輻射面的法線方向輻射最強。所以,實際做紅外探測的時候。應盡可能在被測表面的法線方向進行。如果在與法線成θ角的方向上檢測,接收到的紅外輻射信號會減弱到法線方向最大值的COSθ倍。
(2)實際物體的紅外輻射規律
1.基爾霍夫定律
物體的輻射發射率M(T)與吸收能力α之比M/α與物體的性質無關,等於同壹溫度下黑體的輻射發射率M0(T)。說明吸收能力大的物體發射能力大,如果該物體不能發射某壹波長的輻射能,就永遠不能吸收該波長的輻射能。
2.發射率
實驗表明,實際物體的輻射率不僅取決於溫度和波長,還取決於物體的材料性質和表面狀態。這裏我們引入壹個隨材料性質和表面狀態變化的輻射系數,然後我們就可以把黑體的基本定律應用到實際物體上。這個輻射系數通常被稱為發射率,或比輻射率,它被定義為在相同溫度下實際物體的輻射性能與黑體輻射性能的比值。
這裏不考慮波長的影響,只研究某壹溫度下物體的總發射率:
ε(T) = M(T)/M0(T)
斯蒂芬·玻爾茲曼定律在實際物體上的應用可以表述為:
M(T) =ε(T).σT4
(3)發射率及其對設備狀態信息監測的影響
壹個物體對給定的入射輻射必須有吸收、反射和透射,吸收α、反射率ρ和透射率ρ之和必須等於1:
α+ρ+τ=1
而且它的反射和透射部分保持不變。因此,在熱平衡條件下,物體吸收的輻射能必須轉化為物體發出的輻射能。可以得出結論,在熱平衡條件下,物體的吸收率壹定等於同壹溫度下物體的發射率:
α(T)=ε(T)
事實上,從基爾霍夫定律,我們還可以推斷出上面的公式:
M(T)/ α(T)=M0(T)
ε(T) =α(T)
ε(T) = M(T)/M0(T)
那麽對於不透明物體ε(T) =1-ρ(T)
根據上述公式,不難定性理解影響發射率的以下因素:
1.不同材料特性的影響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輻射吸收或反射特性,因此它們的發射特性應該是不同的。壹般溫度低於300K時,金屬氧化物的發射率壹般大於0.8。
2.表面狀態的影響
任何實際物體的表面都不是絕對光滑的,總會表現出不同的表面粗糙度。因此,這種不同的表面形態會影響反射率,從而影響發射率的值。這種影響的大小也取決於材料的種類。
例如,對於非金屬電介質材料,發射率很小或與表面粗糙度無關。但對於金屬材料,表面粗糙度會對發射率產生很大影響。如熟鐵,表面狀況粗糙,溫度300K時,發射率為0.94;表面條件拋光,溫度310K時,發射率只有0.28。
另外,需要強調的是,除了表面粗糙度外,還有壹些人為因素,如添加潤滑油和其他沈積物(如油漆等。),會明顯影響物體的發射率。
所以在測試的時候,首先要明確被測物體的發射率。壹般情況下,我們不知道發射率,只能用相間比較法來判斷故障。對於動力設備,發射率壹般在0.85-0.95之間。
3.溫度影響
溫度對不同對象的影響是不壹樣的,很難進行定量分析。
只在檢查時註意。
(4)物體間輻射傳遞的影響
正如我們上面所討論的,壹個物體必須吸收和反射給定的入射輻射,當它達到熱平衡時,其吸收的輻射能量將不可避免地轉化為發射的輻射能量。因此,當我們檢測變電站中的任何目標時,檢測到的溫度將不可避免地受到附近其他物體的影響。
所以測試的時候要註意測試的方向和時間,盡量減少其他物體的影響。
(E)大氣衰減的影響
大氣對物體的輻射有吸收、散射、折射等物理過程,會衰減物體的輻射強度,稱為消光。
大氣的消光與波長有關,具有明顯的選擇性。大氣中有三個波段的紅外可以完全透過,我們稱之為大氣窗口,分為近紅外(0.76 ~ 1.1um)、中紅外(3 ~ 5um)、遠紅外(8 ~ 14)。
對於電力設備來說,其溫度大多較低,在300K ~ 600K(27℃ ~327℃)左右。在這個溫度範圍內,根據紅外基本定律可以推導出,設備發出的紅外輻射信號在8 ~ 14um的遠紅外範圍內所占的百分比最大,輻射對比度也最大。因此,電力系統中的紅外檢測儀器大多工作在8 ~ 14um的波長範圍內。
但是請註意,即使妳在大氣窗口工作,大氣對紅外輻射還是有消光作用的。特別是水蒸氣對紅外輻射的影響最大。所以測試的時候,濕度最好保持在85%以下,距離越近越好。
乙:
紅外熱成像技術分析
人類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壹階段是人類通過制造工具來擴展身體活動的能力。第二階段,通過提高判斷能力,尋求更清晰、更寬泛的認識和判斷事物的標準;近年來,人類致力於增強獲取輸入信息的能力,擴大感官範圍或增加新的感官,使我們的大腦能夠接受更多的信息,這是人類發展的第三階段。在這個階段,紅外技術的發展使人類的感官從五種增加到了六種。
在海灣戰爭中,高技術武器展示了先進技術的廣闊平臺,成為世界科技發展的風向標,也成為世界競相研發的方向和焦點。這些高科技技術因此成為新的產業和投資熱點,創造了數十億的財富和不可預測的社會效益。
在這些新技術中,衛星定位(GPS)和紅外熱成像(TIS)是兩項技術。
衛星定位系統(又稱GPS)已經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從軍用到民用,已經成為壹個發展前景廣闊的行業。其應用的發展速度遠超人們的預期,例如在廣泛使用的汽車防盜定位系統中。
紅外熱成像技術也是壹項前景非常廣闊的高科技技術,它的廣泛應用將在很多行業引起革命性的變化。
1.什麽是紅外熱成像?
光是每個人都熟悉的。什麽是光?光是可見光,是人眼能感覺到的電磁波。可見光的波長為0.38-0.78微米。短於0.38微米的電磁波和長於0.78微米的電磁波是人眼感覺不到的。短於0.38微米的電磁波位於可見光的紫色光譜之外,稱為紫外線,而長於0.78微米的電磁波位於可見光的紅色光譜之外,稱為紅外線。紅外線又稱紅外輻射,是指波長為0.78~1000微米的電磁波。波長在0.78~2.0微米的部分稱為近紅外,波長在2.0~1000微米的部分稱為熱紅外。
照片通過相機成像獲得,電視圖像通過電視相機成像獲得,都是可見光成像。在自然界中,所有的物體都可以輻射出紅外線,所以用探測器測量目標本身與背景的紅外差異,就可以得到不同的紅外圖像。熱紅外線形成的圖像稱為熱圖。
目標的熱圖像不同於目標的可見圖像。人眼能看到的不是目標的可見光圖像,而是目標表面溫度分布的圖像。換句話說,紅外熱成像使得人眼無法直接看到目標的表面溫度分布,變成了人眼可以看到的代表目標表面溫度分布的熱圖像。
2.紅外熱成像有什麽特點?
美國壹位著名的紅外學者指出:“人類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壹個階段是人類通過制造工具來擴展身體活動的能力,第二個階段是通過提高判斷能力來尋求更清晰、更廣泛的認識和判斷事物的標準。近年來,人類致力於增強獲取輸入信息的能力,擴大感官範圍或增加新的感官,使我們的大腦能夠接受更多的信息,這是人類發展的第三階段。在這個階段,紅外技術的發展使人類的感官從五種增加到六種。”這句話,我認為恰當地說明了紅外成像技術在當代的重要性。因為我們周圍的物體只有在它們的溫度高達1000℃時才能發出可見光。相比之下,我們周圍所有溫度高於絕對零度(-273℃)的物體都會不斷發出熱紅外線。比如我們可以算出壹個正常人發出的熱紅外能量大約是100瓦。因此,熱紅外(或熱輻射)是自然界中最廣泛的輻射。除了它的普遍性,熱輻射還有另外兩個重要的特征。
1.大氣和煙雲吸收可見光和近紅外線,但對3~5微米和8~14微米的熱紅外線是透明的。因此,這兩個波段被稱為熱紅外線的“大氣窗口”。利用這兩個窗口,人們可以在完全漆黑的夜晚或濃煙密布的戰場中清晰地觀察到前方的情況。正是因為這個特點,熱紅外成像技術在軍事上提供了先進的夜視設備,為飛機、艦船、坦克安裝了全天候的前視系統。這些系統在海灣戰爭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物體的熱輻射能量與物體的表面溫度直接相關。熱輻射的這壹特性使人們可以用它來測量溫度,分析物體的熱狀態,而無需接觸,從而為工業生產、節能、環保等提供了重要的檢測手段和診斷工具。
三、紅外熱成像儀器
根據物體可以發射紅外線的特點,各國都在競相研制各種紅外熱成像儀器。
1964年,德州儀器公司(TI)成功研制出第壹代熱紅外成像設備,稱為紅外前視系統(FLIR)。這種裝置利用光學元件運動機械對目標熱輻射的圖像進行分解掃描,然後利用光電探測器進行光電轉換,最終形成視頻圖像信號,顯示在屏幕上。紅外前視系統仍然是軍用飛機、艦船和坦克上的重要裝置。
20世紀60年代中期,瑞典AGA公司和瑞典國家電力局在紅外前視裝置的基礎上研制了具有測溫功能的熱紅外成像裝置。這種第二代紅外成像設備通常被稱為熱像儀。
20世紀70年代,湯姆遜法國公司開發了壹種無需制冷的紅外熱電視產品。
在20世紀90年代,有兩種類型的紅外熱成像產品:冷卻和非冷卻焦平面紅外熱成像產品。這是最新壹代紅外電視產品,可用於大規模工業生產,將紅外熱成像的應用提高到壹個新階段。
上世紀70年代,我國相關單位開始研究紅外熱成像技術。到80年代初,中國在長波紅外組件的研制和生產技術方面取得了壹定進展。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國已經研制成功實時紅外成像樣機,其靈敏度和溫度分辨率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20世紀90年代,我國開發了在紅外成像設備上使用低噪聲寬帶前置放大器、微型制冷機等關鍵技術,並已從實驗走向應用,主要應用於部隊,如便攜式野戰熱像儀、反坦克導彈、防空雷達、坦克和艦艇火炮等。
我國在紅外熱成像技術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形成了相當大的研發力量,但總體來說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較大,與西方相比約10年。
目前國外已經開始給部隊裝備第二代紅外熱像儀,並開始了第三代的研發,而我國到現在才普及第壹代紅外熱像儀。
在國際上,美國、法國和以色列是這壹領域的先行者,而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其他國家則處於下遊水平。
近年來,在黨的政策和方針指引下,我國紅外成像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與西方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壹些裝備的先進性也可以和西方同步。我相信中國和西方的差距會進壹步縮小,尤其是在新技術的應用方面。
紅外熱成像產品可以分為制冷型和非制冷型兩大類。紅外電視產品和非制冷焦平面熱像儀都是非制冷產品,其他都是制冷紅外熱像儀。
目前最先進的紅外熱像儀,其溫度靈敏度可以達到0.05攝氏度。無論白天黑夜,它都可以用紅外儀在叢林中探測敵人,最遠距離可達100米。作為打擊走私的邊防,還可以追蹤海上走私的大蒼蠅,距離可達數公裏。
熱像儀不僅可以實時觀察目標,還可以通過其軌跡的“熱跡”進行動態分析,因為壹般物體的熱發散都有壹定的時間,有些物體需要較長的時間。比如軍隊點燃的廚房煙霧,已經開動的車輛,都能留下“熱痕跡”。
第壹代熱像儀主要由帶有掃描裝置的光學儀器、電子放大電路、顯示器等部件組成。已成功裝備部隊,為地面觀測、空中偵察和夜間水面保險做出了重要貢獻。
第二代熱像儀主要采用焦平面陣列技術,集成數萬甚至數十萬個信號放大器,將芯片放置在光學系統的焦平面上,獲得目標的全景圖像,大大提高了靈敏度和熱分辨率,可以進壹步提高對目標的探測距離和識別能力。
第三代熱像儀也在開發中。
四、紅外熱像儀在滅火中的作用
在大面積的森林中,火災往往是由不顯眼的隱藏火引起的。這是毀滅性火災的源頭,用現有的常用方法很難發現這種隱藏的火災征兆。
但是,通過用飛機巡邏,用紅外熱像儀,可以快速有效地發現這些隱藏的火情,把火情消滅在萌芽狀態。
加拿大林學院早在1975就開始進行森林防火測試,從飛機上查看未照明土地的潛在火源。加拿大森林研究中心利用直升機搭載AGA750便攜式熱像儀,在壹個火災季節發現了15處火災隱患。
糧食糧倉經常發生自燃,往往是長期的、激烈的、代價高昂的。目前壹般用溫度計測量糧倉內的溫度變化,以防止其發生。利用熱像儀可以準確確定這些火災的位置和範圍,做到早知道、早預防、早撲滅。使用熱像儀方便、簡單、快捷、及時。
紅外熱像儀還可以用來檢測電氣設備的接觸不良和過熱的機械部件,以避免嚴重的短路和火災。
在1980到1983的四年間,我國利用自制熱像儀對華北電網20個電廠、8個變電站、24條高壓線路的10000多個插頭進行了過熱檢查,發現異常熱點500多個,嚴重過熱100個。由於處理及時,沒有發生火災事故。
在國外,美國保險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電氣設備的所有隱患中,有25%以上是引發火災的主要原因,都是由於插頭接觸不良造成的。所以美國國家消防協會的電氣維修手冊70B規定,任何電氣插頭按規定的扭矩擰緊後,只要扭矩值不變,以後就不應該擰緊。因此,壹個制作精良、安裝正常的電氣插頭根本不需要定期緊固,只有在發現其功能異常、過熱時才需要處理。
對於所有可以直接看到的設備,紅外熱成像產品可以確定所有連接點的熱危害。對於那些由於遮擋而無法直接看到的零件,我們可以根據向外部零件的熱傳導來發現它們的熱隱患。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方法除了拆卸檢查和清洗連接處之外別無他法。紅外熱成像產品不能代替斷路器、導線、母線等元件的運行試驗。而紅外熱成像產品很容易檢測出回路過載或者三相負載不平衡。
美國MAI公司用紅外熱成像產品檢查了許多通用電氣預防設備,發現許多設備經過維修後仍然存在電氣故障。比如壹家重要的電子產品制造商,這家公司每兩年對其電氣設備進行停電維護。在停電期間,進行設備清潔、所有連接點的緊固和斷路器的跳閘試驗。並對高低壓開關櫃的安裝進行了測試。傳統維修後對紅外熱成像產品的檢查仍然發現了壹些隱患。在不同設備上發現嚴重隱患19,壹般隱患179。這些嚴重的隱患意味著被測設備的表面溫度超過了NEMA或UL的最高設計溫度。大多數隱患存在於電機控制設備中,壹些隱患也存在於開關櫃和電源板中。另壹個例子是,在聯邦政府辦公樓的主電機控制中心發生火災後,每半年進行壹次預防性維護。火災後進行了兩次維修,並進行了紅外熱成像產品檢驗。結果表明,預防性維修前存在3個嚴重隱患,預防性維修後存在3個嚴重隱患。因此,紅外熱成像產品檢測的必要性是顯而易見的。
此外,使用紅外熱成像產品代替傳統的清潔和緊固方法,可以節省大量資金。這樣節省的原因有兩個:壹是紅外熱成像產品的檢查速度非常快,而不是像傳統的方法壹樣花費大量人力對設備進行清洗和緊固。另外,在對紅外熱成像產品進行檢查時,並不要求設備斷電,只有在查出隱患後,維修時才要求短時間斷電。而且維修個別隱患的停電只是局部的,停電時間非常有限,甚至可能在計劃停電時間內安排維修。這裏有幾個例子。
1),壹家美國資產管理公司實施了包括所有電機控制設備、照明、電源板和開關櫃(不包括斷路器跳閘試驗)在內的完整維護項目。收費標準視工作量而定。典型辦公樓(250,000平方英尺,65,438+00層)的平均維護成本為6,500美元。同壹棟樓的紅外熱成像產品的檢查,壹天就可以完成所有電機控制、配電盤、開關櫃(包括各種機械設備)的檢查,紅外熱成像產品的檢查服務費大概是600到800美金。因此,紅外熱成像產品的成本僅為傳統方法的1/10。
2)簽訂紅外熱成像產品檢驗合同前,某電子設備廠用了4天停電,3組5名電工進行傳統維修。工人們每天工作65,438+02小時,以清潔和固定開關設備、電機控制設備和電源板的所有連接點。這些工作的人工成本為3萬美元。同樣設備的紅外熱成像產品檢驗也進行了4天,在兩名工廠工人的協助下完成,費用僅3000美元。
3)大型辦公/酒店/銷售商業綜合體每三年進行壹次傳統的高低壓開關設備維護,維護期間至少要花費2萬美元用於清潔和緊固。而檢查同樣設備的紅外熱成像產品,只需要12小時,只需要2000美元,就發現了12個隱患,其中兩個是能引起火災的嚴重隱患。
4)通過對紅外熱成像產品的檢驗分析,壹個美國小廠的年消耗將從160降低到40工時。如果以25美元/小時(含加班)的成本,壹年節省120小時,可以節省3000美元。
根據上述美國的經驗,用紅外熱成像產品檢查代替傳統維修中的定期清潔緊固工作,可以節約50%-90%的成本,有效防止火災的發生。例如,在1985的7月和8月期間,《華盛頓郵報》在頭版描述了幾乎每天都發生的許多電氣設備停電事故所造成的火災、人身傷害、財產損失以及生產和稅收方面的損失。例如,當地壹家酒店的設備停電事故造成了650萬美元的損失。為了避免上述停電事故,許多商業和工業組織經常花費大量資金進行預防性維護。可惜這些工作往往發現不了隱患,還可能造成新的電氣隱患。因此,電氣設備的紅外熱成像產品檢測在很多方面可以替代傳統的預防性維護工作。
美國第375號《設備運行和生產控制技術公報》指出,新老建築都可以從紅外熱成像產品的檢測中受益。美國有近50家公司提供紅外熱成像產品的檢測服務,對所有客戶的電氣設備和配電系統進行紅外熱成像檢測,包括高壓接觸器、熔斷器面板、主電源斷路器面板、接觸器,以及所有配電線路、電機、變壓器等。,以確保所有客戶操作的電氣設備沒有潛在的熱危險,並有效地防止火災。美國保險公司的統計數據也表明,對所有電氣設備進行紅外熱成像產品的檢查,可以大大減少不安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