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思維特征
思維是人類最復雜的心理活動之壹,是通過人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中介對客觀現實的總結和反映。人類通過思維能夠認識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是壹種高級的、理性的認知過程,主要包括概括、類比、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老年人思維變化的表現
後期思維衰退,尤其是與自己熟悉的專業相關的思維能力,到老年還能保持。但由於感知和記憶能力下降,老年人的概念、邏輯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降,特別是思維的敏捷性、流暢性、靈活性、獨創性和創造性比中青年人差。老年人思維弱化和障礙的表現有:
1)思維遲鈍,對某些事物聯想差,反應遲鈍,語言遲鈍;有些老年人不願意學習,不願意思考問題,導致詞匯量不足,容易聯想,突然語塞。
2)思考就像中青年時期快速思考事情,漫無目的的說話,滔滔不絕。
3)非自願的偶然的無意義的強制性思維聯想,或反復出現的難以規則的思維聯想。
4)邏輯障礙主要表現在推理和概念的紊亂,思維過程的復雜曲折,內容缺乏邏輯聯系。
2.老年人思維變化的應對策略
人在老年時思維能力的減弱,在每個老年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現。有些人仍然有清晰的思維甚至創造性思維,有些人則有嚴重的思維障礙。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對老年人的全面身心保健,鼓勵他們以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培養他們的思維品質,以恢復和保持他們良好的思維能力。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大量研究表明,老年期的心理變化伴隨著生理功能的衰退,導致某些心理功能或某些方面心理功能的衰退和下降,而其他心理功能或某些方面心理功能仍趨於穩定,甚至產生新的適應性代償功能。老年人的心理變化是指心理能力和心理特征的變化,包括感官知覺、智力和人格特征。老年人的心理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智力的變化
智力是學習或獲得實踐經驗的能力。老年人在有限的時間內加快學習比年輕人更難。老年人不像年輕人那樣善於學習新事物,實習也容易受到幹擾。人的智力與個體因素(如遺傳、身體狀況等)密切相關。)和社會環境因素(文化程度、職業等。).
2.記憶的變化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記憶能力減緩下降,以有意識記憶為主,無意識記憶為輔,識別能力好,記憶能力差,表現為能辨認熟人但不能說出名字。老年人的意義記憶完好無損,但機械記憶不如年輕人。此外,老年人的速度記憶在規定時間內下降。記憶力與人的生理因素、健康狀況、精神狀態、記憶訓練、社會環境有關。
3.思維的變化
思維是人類認知過程的最高形式,是壹種更復雜的心理過程。但由於老年人記憶力下降,在概念形成、解題思維過程、創造性思維、邏輯推理等方面受到影響,個體之間存在較大差異。
4.性格的變化
在老年時期,人的性格(即人的特征或性格,包括性格、興趣、愛好、傾向、價值觀、才能和特長等。)也隨之變化,如對健康和經濟的過度關心和擔憂而產生的焦慮和不安,對現狀不把握而產生的保守、孤獨、任性、懷舊和牢騷等。近年來,有人認為老年的主要矛盾是人格的完整或絕望的感覺。
5.情感和意誌的變化
老年人的情感和意誌過程因其社會地位、生活環境和文化素質而有很大差異。情緒活動在衰老過程中是相對穩定的,甚至變化都是生活條件和社會地位的變化引起的,而不是年齡本身。
老年人身心發展的特點
進入老年後(60歲以後),生理和心理都發生了壹系列的變化。與中年人和青年人相比,他們有許多不同的特點,這些特點可以概括如下:
(1)生理機能逐漸衰退:老年人生理機能的衰退,是人類發展的自然生理現象。主要表現為:①腦細胞減少導致腦萎縮,導致腦功能下降。說明神經中樞興奮性降低,抑制性增強;神經細胞的恢復過程也比較長,全腦的調控能力降低。
(2)感官知覺能力下降,表現為視力下降。尤其是對高頻光波的感受能力下降很快。壹般看書、文章要戴老花鏡;聽力下降,特別是抗幹擾能力低,需要大聲說話才能聽到,慢慢說話才能聽清楚;嗅覺下降,容易疲勞;味覺減退,味蕾萎縮,飲食常無味;觸覺的靈敏度降低,對溫度、寒冷、壓力的反應遲鈍,動作遲緩;運動分析儀老化,平衡能力下降,經常容易摔倒;操作能力也降低,經常手腳發抖。(3)註意力喪失,表現為註意力不集中,難以集中;註意力轉移慢,甚至遲鈍,容易鉆?死胡同?,註意分配往往顧此失彼。
(4)記憶力減退,表現為近期記憶、機械記憶和瞬時記憶差,壹看就忘;長時記憶還可以,但是有時候會卡。比如熟悉的親戚、朋友、戰友、同事的名字,突然忘記了,後來卻不小心記住了。⑤思維能力降低,表現在思維的強度、速度和靈活性上,不如中青年時期。特別是抗幹擾能力和控制思路的能力明顯下降,思路容易被打亂,往往難以連貫思考;思維固定後,就不容易轉向思考,而且往往固執己見。⑥想象能力下降,主要是對原有事物的表象往往不清晰,而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下降,對信息的儲存明顯減少。
⑦操作能力下降,主要是手腳協調性差,特別是動作緩慢,靈巧性差,有時會出現握力松、腳不穩甚至震顫。但是,老年人也有他們的優勢,那就是智力的下降比生理機能的下降要晚得多。尤其是經常用腦的人,智力與中青年人相比,不僅沒有下降,反而有所提高。比如壹些大器晚成的科學家、藝術家、作家、政治家,60-70歲還屬於智力高峰期。據統計,1979之前的83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60歲以上的有53位,占獲獎者的64%;70-80歲25人,占31%;60歲以下的只有5人,占5%。這足以看出老年智力的優勢。所以老年人不要因為生理機能下降而自卑。老年人閱歷豐富,知識淵博,閱歷豐富,善於理論思考,善於深謀遠慮,考慮問題全面、深刻、實際,也能讓余熱煥發。
(2)心理老化變異:老年人退休後,隨著人際交往的減少,生活圈子縮小,逐漸產生孤獨感、孤獨感和依戀感,進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自我活動和自理能力降低,逐漸產生依賴感、衰老感甚至死亡感,呈現出心理老化的趨勢。在認知上,成熟和衰退是對立統壹的。認知成熟是老年人重要的心理特征之壹,正如孔子所說。我立誌十五而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順,七十而順。?
而感官的老化,大腦功能的下降,必然導致認知的下降,對新事物的接受和記憶能力較差,從而影響認知的進壹步發展。在精神上,它表現了積極和消極的對立統壹。積極心態在老年人中仍占主導地位,所謂?要雷厲風行,誌在千裏,不要鞭笞自己。?充分表明了老而不老的方向。但是由於生理機能的下降和疾病的糾纏,壹種?心有余而力不足?心理體驗油然而生。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大量研究表明,老年期的心理變化伴隨著生理功能的衰退,導致某些心理功能或某些方面心理功能的衰退和下降,而其他心理功能或某些方面心理功能仍趨於穩定,甚至產生新的適應性代償功能。老年人的心理變化是指心理能力和心理特征的變化,包括感官知覺、智力和人格特征。老年人的心理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智力的變化
智力是學習或獲得實踐經驗的能力。老年人在有限的時間內加快學習比年輕人更難。老年人不像年輕人那樣善於學習新事物,實習也容易受到幹擾。人的智力與個體因素(如遺傳、身體狀況等)密切相關。)和社會環境因素(文化程度、職業等。).
2.記憶的變化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記憶能力減緩下降,以有意識記憶為主,無意識記憶為輔,識別能力好,記憶能力差,表現為能辨認熟人但不能說出名字。老年人的意義記憶完好無損,但機械記憶不如年輕人。此外,老年人的速度記憶在規定時間內下降。記憶力與人的生理因素、健康狀況、精神狀態、記憶訓練、社會環境有關。
3.思維的變化
思維是人類認知過程的最高形式,是壹種更復雜的心理過程。但由於老年人記憶力下降,在概念形成、解題思維過程、創造性思維、邏輯推理等方面受到影響,個體之間存在較大差異。
4.性格的變化
在老年時期,人的性格(即人的特征或性格,包括性格、興趣、愛好、傾向、價值觀、才能和特長等。)也隨之變化,如對健康和經濟的過度關心和擔憂而產生的焦慮和不安,對現狀不把握而產生的保守、孤獨、任性、懷舊和牢騷等。近年來,有人認為老年的主要矛盾是人格的完整或絕望的感覺。
5.情感和意誌的變化
老年人的情感和意誌過程因其社會地位、生活環境和文化素質而有很大差異。情緒活動在衰老過程中是相對穩定的,甚至變化都是生活條件和社會地位的變化引起的,而不是年齡本身。
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摘要:老年人是壹個社會群體。近年來,隨著老年人口比例和總數的不斷增加,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成為壹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會有壹系列的變化。老年的變化可以涉及人體的各個系統,包括生理和心理的變化。本文著重探討老年期心理健康的相關問題,以引起人們對老年人的重視,進壹步提高老年人的醫療保健水平。
關鍵詞:老年人生理心理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衰老是人類生活中的自然規律。人的壹生經歷童年、青年、壯年到老年,到了壹定年齡會逐漸出現壹系列衰老的符號。壹般認為,50歲左右稱為前衰老,即使60歲進入老年,90歲以後也能長壽。所以,衰老是壹個生理衰退的漸進過程。
1機械的運動依賴於能量,人類的壹切活動也離不開能量。隨著年齡的增長,基礎代謝和耗氧量都在下降,到老年達到低谷,所以老年人需要的能量比成年人少。從能量產生方面來說,老年人的細胞質量比成年人少。從能量產生方面來說,老年人細胞中的ATP、磷酸肌酸、糖原也相應減少,這些減少已經遠遠超過了能量需求的減少,在壹定程度上限制了人體的工作能力。所以老年人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及時給身體補充能量。
2?生命是蛋白質的存在方式?老年人的蛋白質代謝處於負平衡,也就是說,分解代謝和合成代謝發生時,體內必需氨基酸水平下降。同時,老年人體內某些酶的活性及其在細胞中的含量也發生壹定程度的變化,某些組織中蛋白質的比例也因人體衰老而發生變化。有些蛋白質分子變成復合物,體積大且無活性,沈積在細胞內,影響細胞的正常功能,成為衰老的表現。
三個人經常說?有錢難買,又老又瘦?。的確,人老了,皮下脂肪往往會增加。老年人由於飽和脂肪酸積累,肝臟膽固醇酯化能力增強,導致膽固醇和血脂升高。老年人脂蛋白和膽固醇結合能力增加,膽固醇容易沈積在血管壁,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同時,老年人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遊離脂肪酸也明顯增加。那又怎樣?有錢難買老瘦?這話有幾分道理。
大腦是人的精神和神經活動的中樞器官。有研究表明,老年人的腦重量比年輕人低6.6-11%,腦表面積比年輕人低10%,腦細胞可減少10-30%。因此,老年人的腦力勞動能力降低,容易疲勞、失眠。但老年人的大腦也有其優勢,比如適應機制的發育,使其智商水平較高,對邏輯思維的理解能力較強。所以最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從事壹些負荷輕、節奏慢、對智力邏輯思維要求高的工作。有些老年人還可能因腦動脈硬化、腦栓塞等原因,導致腦組織軟化壞死,大腦皮層萎縮,使智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降低。
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裝置,在人類生活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老年人的心有自己的特點。正常衰老的心臟,在生理需求減少的情況下,容易發生心臟疾病,如心率減慢、心肌萎縮、體積變小,有時心肌收縮功能下降。美國公布的數字顯示,每年有壹百萬人死於心肌梗塞或猝死。另據報道,7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中36%患有冠心病,44%患有心肌纖維化,29%患有心肌變性。高血壓等心臟病引起心臟病理性增大,臨床上常見。
老年人肝臟老化明顯是由於肝細胞再生功能下降,體積趨於變小,重量趨於變輕。這種變化在60歲以後更加明顯。在90歲時,肝臟的重量只有正常人的50%,所以老年人的肝病往往很危急,異常增殖會引起肝癌。
老年人的腎臟由於腎小球和腎小管的減少,腎功能下降。
老年人肺組織彈性會降低,肺泡增大,擴大胸腔前後徑的活動受限,導致肺總容積和肺活量下降。有人發現,80歲時的最大換氣量只有20歲時的50%。呼吸道黏膜萎縮,黏膜纖毛功能下降,使慢性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成為老年人的常見病。
老年人胃腸功能紊亂主要表現為胃酸和消化酶分泌減少。平滑肌和粘膜萎縮,降低了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的能力。胃腸蠕動減慢,排便延遲,出現老年性便秘。壹些老年人還會因為慢性腸道功能障礙而患上過敏性腸炎。所以老年人要根據自己的腸胃特點來安排自己的飲食品種和營養成分。
10在生殖系統方面,老年人也表現出明顯的變化。老年男性精子數量減少,活動能力下降,性欲也下降,表現為生殖功能下降。多發的前列腺肥大常引起老年男性患者急性尿瀦留、排尿困難,甚至猝死。眾所周知,大齡女性長到45-49歲,就會出現內分泌失調?年輕綜合癥?。引起生理、性格、心理的特殊變化。老年女性的內外生殖器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萎縮幹燥。
11在骨骼方面,老年人骨骼中的有機膠體成分減少,而無機成分增加,可從青年時期的50%增加到80%,導致骨骼變脆,韌性降低,易發生骨折。骨質疏松在受到壓力後會變形,比如駝背。老年人的軟骨有時會發生肥胖、鈣化等變化。關節表面粗糙、凹凸不平、變形,使老人站立不穩,行動不便。某些部位的骨質增生往往會給老年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
12在五官皮膚方面,老年人下眼瞼呈囊狀下垂,角膜透明度降低,結膜變薄,球結膜下容易出血,晶狀體調節功能降低。老花眼?甚至晶狀體混濁導致白內障。耳垂萎縮、聽力下降在老年人中也很常見。老年人嗅覺功能減退,鼻粘膜幹燥。牙根的萎縮變化常使牙齒脫落。老年人皮膚薄,皺紋增多,皮膚彈性下降。皮脂腺功能障礙,皮膚幹燥,汗腺功能障礙,使散熱受阻,容易中暑。以上老人的組織器官有哪些變化?這棵樹的老樹枝枯萎了?有衰退的跡象,但如果老年人掌握了自己的生理特點,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采取壹定的措施,動靜結合,註意養生,就會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余熱,甚至那時的夕陽景色也會無限美好。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隨著老年人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們從為國家和社會奉獻變成了受到社會的支持?閑人?。狀態變了,從忙於各種任務變成了整天無所事事。此時,如果子女分居,妻子生病或去世,很容易出現相應的神經精神調節障礙。在這個轉折點上,容易產生生理和心理的變化,有的容易產生憤怒、抑郁、焦慮、孤獨、悲傷,同時產生自卑、衰老、失落等消極心理狀態,有的還伴有睡眠不安、血壓波動、食欲不振、疲勞等各種不適狀態。如果此時原有的冠心病、高血壓等會加重,那麽退休後制定壹個可行的人生規劃,重建退休後的新生活,是非常必要的。
老年人容易出現以下幾種心理:(1)失落心理。現代化需要現代的觀念來實現現代的科學知識、現代的心理素質和強健的體魄,但恰恰是在這些方面,壹般的老年人都有缺點,而此時他們最有可能已經喪失了心理。(2)懷舊。對於個人來說,生活環境和價值目標的改變,使得老幹部的心理反差更大,因此懷舊情緒也更強。(3)冷漠心理。既不刻意追求名利,也不悲觀厭世,雖然生活清貧但自得其樂,雖然努力,卻很自然。(4)自卑。其表現為:膽小謹慎,不敢思考和冒險,害怕打破平靜的生活和平衡;容易孤獨,因為離職與他人接觸相對減少,容易感到孤獨,依戀和交流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心情抑郁;嫉妒多疑,與同年同崗的同誌相比,表現出極大的反差,所以壹方面加劇了自卑感,另壹方面也容易滋生嫉妒心理;幼稚的心理。其特點之壹是依賴,依賴組織,依賴家庭,放棄個人努力,等待照顧。第二,任性,沖動,生氣,容易鬥牛,倚老賣老擺出壹副霸氣的架勢。第三是深情,好管理?懷舊?,好老師。四、性格倔強固執,很難刻板地遷就事物。有時候偏執是沒有道理的。
老年人實現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徑
老年人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做好自我保健。
1更新思路。首先,我們要對衰老的概念有壹個新的認識。人生70歲難得,現在80歲不稀奇?。老年人要樹立自信、自強、自立的觀念。日本提倡老年人在經濟上、身體上、精神上自立,凡事靠自己。這種精神狀態可以抗衰老。從心理上擺脫?老年意識?,保持?永遠年輕?心態可以延緩衰老。
我們應該正確對待疾病,樹立信心,頑強地與疾病作鬥爭。俗話說的好?年老多病?這種說法雖然不絕對,但或多或少是人們經驗的總結。比如老年人容易骨質疏松和骨折,但又不能整天呆在戶外,甚至臥床休息,怕骨折。而是要在飲食中增加鈣的攝入,多喝牛奶,多運動,預防骨質疏松。此外,由於老年人抵抗力、免疫功能和應激能力較弱,往往同時患有幾種疾病,更易患慢性病。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有些人患有癌癥,夜不能寐,夜不能寐,精神極度緊張,抑郁或悲傷。結果由於他們精神狀態異常,免疫力降低,病情加速,而有的人是絕癥,但他們能做到嗎?忘記我的病?振作起來,像健康人壹樣生活、學習、工作,有利於疾病的恢復,延緩病情的惡化。
生命在於運動。適當合理的體育鍛煉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精神狀態,使他們充滿活力、精力充沛、朝氣蓬勃、青春煥發。適合老年人的體育活動有很多種,如做體操、練氣功、早晚散步、慢跑、打羽毛球、乒乓球、騎自行車郊遊等。運動時要因人而異,遵循身體機能規律,養成穩定規律的活動習慣,動靜結合,循序漸進,持之以恒。許多實例證明,堅持各種體育鍛煉,可以增強體質,豐富生活,延緩衰老,延年益壽。
4 .開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豐富老年人的生活。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的心理活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所處的環境。老年人的很多心理不適,都追溯到生活中缺乏積極健康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針對老年人自身的惰性,努力創造條件,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身特點的休閑方式,如知識型休閑、旅遊型休閑、收藏型休閑等。同時,我們每壹個人,尤其是我們的至親,壹定不要把老人的心理問題誤認為是心理疾病而逃避就醫。在適當的時候,應該得到心理醫生的積極治療,效果會很好。
5學會與人相處。生活在社會中的人,必然是相互依賴,相互交往的。老人因為記憶力差,註意力不集中,閱讀困難;視線模糊給出門帶來不便;聽力損失導致交流困難。身體衰老引起的生活困難而產生的消極心理反應,是老年人經常遇到且難以解決的心理問題。孤獨是老年人最常見的心理疾病。所以,老年人要學會與人相處,與朋友保持聯系,時刻給予別人愛和溫暖,從別人那裏得到愛和溫暖。心理學家發現,與朋友接觸可以緩解疼痛和緊張,促進疾病的治療,促進健康。老年人也應該學會交壹些年輕的朋友。壹方面可以讓自己年輕,另壹方面可以從年輕人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加強與年輕人的思想交流,減少代溝。所以,老年人要盡量與社會保持聯系,為他人特別是年輕人做點事,讓自己處於年輕活潑的氛圍中,心理上感受年輕。
6有精神和情感的寄托。老年人應該避免劇烈的情緒波動,凡事采取樂觀的態度。如果到了退休的時候,開開心心的退休,安享晚年,是壹件好事。但是,壹些老人經常離職,社會交往較少。他們每天不做自己習慣做的事情,每天接觸的人都不見了或者很少了。導致他們在工作中常常失去節奏感和責任感,反而感到生活空虛,精神失落,產生孤獨感、抑郁感和道德敗壞感。這種心理變化會給健康帶來危害。所以要正確認識退休和老年是自然發展的規律,壹切都要開放。我們要繼續振作起來,樂觀積極,重新安排好自己生活、學習、工作的合理計劃,充分發揮自己的余熱,做壹些對人民有益的事情,讓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實有意義,消除孤獨、寂寞、焦慮和抑郁。
參考資料:關於老年人的心理與健康洛陽大學學報第65438卷。1.
《老年人心理危機與健康教育對策》任占魁中國健康教育1998卷14第9期
老年人生理特征分析李士信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7第2期。
老年人心理調適中國心理咨詢網
老年人心理健康朱中國校醫1994.03
老年人的心理狀態與心理康復唐雲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03。
人際關系與老年人心理健康。肖健老年人的保健,2000年4月。
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調節方法範青蘭王國珍中醫系列2002.07
老年人的思維特征
思維是人類最復雜的心理活動之壹,是通過人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中介對客觀現實的總結和反映。人類通過思維能夠認識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是壹種高級的、理性的認知過程,主要包括概括、類比、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老年人思維變化的表現
後期思維衰退,尤其是與自己熟悉的專業相關的思維能力,到老年還能保持。但由於感知和記憶能力下降,老年人的概念、邏輯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降,特別是思維的敏捷性、流暢性、靈活性、獨創性和創造性比中青年人差。老年人思維弱化和障礙的表現有:
1)思維遲鈍,對某些事物聯想差,反應遲鈍,語言遲鈍;有些老年人不願意學習,不願意思考問題,導致詞匯量不足,容易聯想,突然語塞。
2)思考就像中青年時期快速思考事情,漫無目的的說話,滔滔不絕。
3)非自願的偶然的無意義的強制性思維聯想,或反復出現的難以規則的思維聯想。
4)邏輯障礙主要表現在推理和概念的紊亂,思維過程的復雜曲折,內容缺乏邏輯聯系。
2.老年人思維變化的應對策略
人在老年時思維能力的減弱,在每個老年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現。有些人仍然有清晰的思維甚至創造性思維,有些人則有嚴重的思維障礙。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對老年人的全面身心保健,鼓勵他們以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培養他們的思維品質,以恢復和保持他們良好的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