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本來只叫《詩經》,儒家經典之壹,所以叫《詩經》。它編於公元前6世紀春秋時期,有305篇,分為風、雅、頌三類。《風》國風15,多為民謠;“雅”分雅俗,是宮廷音樂的歌詞;《賦》分為周賦、魯賦、商賦,是祭祀祠堂的樂歌。《詩經》裏的馮偉?自保”,“秦風?沒穿衣服,颶風?《精女》被選為教材。
2.《左傳》是我國第壹部記敘文詳細的編年體著作,相傳為春秋末期魯國歷史學家左丘明所作。《春秋》是孔子修訂的壹部魯史,主要記載了東周初年240年間各國的壹些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文化事件。它是研究中國先秦歷史的珍貴文獻,也是壹部優秀的散文作品。其中《燭之爭退秦時》被選為教材。
3.《國語》是我國最早的民族史書,記載了十二年(公元前990年)至周鎮定十六年(公元前453年)的周、魯、齊、金、鄭、楚、吳越等國的史實。《勾踐滅吳》節選於此。
4.《戰國策》是壹部記載西周、東周、秦、齊、楚、趙、魏、漢、燕、宋、魏、中山歷史,主要記載戰國時期軍事家、縱橫家的鬥爭及相關建議或言論的書。其中《鄒忌諷齊王》和《摸龍說趙》被選入教材。
《論語》是記載春秋末期偉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從記錄的標題和語氣來看,是孔子弟子(包括再傳弟子)根據自己的回憶或傳說寫成的。共有20本書,其中壹本包括幾個章節,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和處世之道。《論語》是最重要的儒家經典。其中,魯茲、曾勇、尤然和龔錫華被選為教材。
6.《孟子》是記載戰國時期思想家孟子言行的壹部書,由孟子及其弟子編撰而成。《孟子》共七篇,內容涉及政治活動、政治理論、哲學、倫理和教育思想。是儒家經典著作之壹。我是為了國家,齊歡文學作品的故事,包壯會見孟子,孟子會見梁襄王被選為教科書。
孟子(公元前372-289),名柯,是;鄒是戰國時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希望當時的統治者有“隱忍他人”之心,能夠“憂民”、“與民同樂”,實行仁政。
7.《莊子》是戰國中期思想家莊周(約公元前369-286年)和他的弟子以及後來的學者所寫。現有文章33篇,其中內部文章7篇,外部文章15篇,雜項文章11篇。《自由行》(節選)被選為教材。
8.《楚辭》集戰國時期屈原、宋玉等人之詩,西漢劉向編,東漢王逸作章(古籍解析)。這些詩用楚辭的詩體和方言韻來描寫楚地的風土人情,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辭。後人因此將這種詩體稱為“楚辭體”或“騷體”。屈原(約公元前340-278),本名平,有原字。戰國時期,楚國人,左圖人,三閭的醫生。屈原的《離騷》(節選)被選為教材。
9.《荀子》是戰國末期思想家荀況(公元前313-公元前238)所作。壹小部分是他的弟子寫的,現存32篇。《鼓勵學習》被選為教材。
10.賈誼(前200-前168)西漢洛陽人,政論家、文學家。著有《新書》,其中《論秦》入選教材。
11.《史記》是中國第壹部紀傳體通史。這本書記錄了從黃帝到漢武帝初年三千多年的歷史。這本書分為帝王列傳(12部)、世家大族列傳(30部)和天子、諸侯之外的人物列傳(70部),以通史為脈絡,以八秘十表壹百三十篇的制度演變為線索。《史記》不僅是壹部偉大的歷史著作,也是壹部偉大的文學作品。“史家絕唱,離騷無韻”是魯迅先生對《史記》的崇高評價。其中《鴻門宴》、《廉頗藺相如列傳》、《屈原列傳》、《信陵君盜符救趙》等入選教材。
《史記》作者司馬遷(約145-?),字子長,漢代人,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文學家。他的作品《包仁舒安》也被選為教材。
12.《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末年壹群人寫的詩集,最早見於南梁蕭統的《文選》。這19首詩沒有標題,壹般以每首詩的第壹句為題。詩歌表現了動蕩黑暗的社會生活,表達了對命運和人生的悲哀。劉勰的《文心雕龍》稱之為“五言之冠”,鐘嶸的詩則稱贊其“無瑕,壹字金”。其中《遠晨壇》入選教材。
13.曹操(155—220),又名孟德,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壹首短歌行》這首詩被選入教材。
14.曹植(192—232),字子健,曹操第三子。亂世時,他以“經國利民”的誌氣,立國立業而著稱。後來被稱帝的弟弟曹丕嫉妒陷害,悲憤而死。詩歌《白馬》(又名《遊俠》)入選教材。
15.王羲之(321-379),東晉人,擅長書法,有“書聖”之稱。因為他是右翼軍隊的將軍,他被稱為王右軍。有《蘭亭集序》,書法上又稱為《蘭亭序》。
16.東晉大詩人陶謙(365-427),才華橫溢,性格鮮明,素有“境界先生”之稱。散文《歸去來Xi詞》和詩歌《歸園》入選教材。
17.南朝、宋徐陵主編的《孔雀東南飛》新詠魚臺(原名《贈妻古詩》)被選作教材。
18.魏徵(580-643),本名宣誠,曾為唐初諫官、左光祿,名鄭國公,以敢言敢諫著稱。作品《諫太宗十思》入選教材。
19.王波(649—675),字子安,初唐文學家。其作品被《王子安文庫》收錄,其中《王騰亭序》被選作教材。
20.李白(701-762),本名太白,被後人稱為“詩仙”。他的詩具有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他的七言絕句和王昌齡的七言絕句壹起,後來被推崇為唐代的代表作。他的詩歌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爆發性的抒情,變幻莫測的想象,鮮明的意象。《夢裏登天目山》、《嶽重訪古》、《蜀道難》、《走進酒》等詩歌被選入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