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應對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無疑是2015兩會的重大主題。通過政府工作報告和計劃報告,十大數字勾勒出新常態下中國2015的大趨勢。
數據——GDP增長7%左右:彰顯穩增長調結構決心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這壹數字比去年下降了0.5個百分點,也是自2004年以來的最低預期目標。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上行動力不足。下調增長目標是中國市政府客觀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做出的務實之舉,也表明了轉方式、調結構的堅定決心。”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劉樹成說。
7%左右的預期目標符合中高速發展的要求,與中國現階段的增長潛力相壹致,通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同時,這壹目標也有利於穩定就業,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預期目標相銜接。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表示,有可能制定更高的目標,但各方面都會緊張。“設定適應新常態的目標,有利於穩定達標信心,為結構調整留出足夠空間,引導全社會深化改革、提質增效。”
增長目標的下調向企業發出了強烈的信號。“在全國都更加註重增長質量而非速度的背景下,企業應該調整心態,不寄希望於大規模的刺激政策,而是通過技術創新挖掘內部潛力。”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冷水江鋼鐵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說。
數據2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左右:為貨幣政策和價格改革留出空間。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5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左右,略低於去年3.5%的目標。
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經濟學教授李稻葵表示,中國經濟是物價上漲的二元結構,制成品價格在下降,但農產品和資源性產品價格在上升。雖然短期能源價格相對較低,但不能指望這種格局會持續很長時間,農產品價格仍有上行壓力。
2014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價格水平總體穩定。目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低位運行,國內重要商品供應充裕,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價格總水平可能繼續偏弱。
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白重恩表示,CPI的低增速為貨幣政策的適當放松提供了空間,也為價格改革預留了空間。
數據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增長15%:有效投資是關鍵。
根據計劃報告,2065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增長15%,低於去年17.5%的目標,接近去年15.7%的實際增速。
李稻葵委員認為,適度降低投資增長目標是合理的。“由於國家今年不會搞大規模投資,而是促進投資帶動產能優化,民生領域的投資將成為拉動經濟的增長點之壹。”
“有效投資的機會很多,這是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最大的區別。”政協委員、經濟學家林毅夫認為,“基礎設施建設仍有不少欠賬,城市軌道交通、地鐵、道路建設嚴重不足,地下管網明顯老化;同時,我國環境壓力大,節能減排和汙染治理需要大量投入。”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多管齊下改革投融資體制,大幅減少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範圍,大幅放寬民間投資市場準入。
李稻葵說,促進投資的關鍵在於融資方式的改革,不能再單純依靠銀行貸款和政府擔保,也不能靠借新還舊和滾動債務。“應該引導社會資金投資於長期回報和與地方政府財力相匹配的基礎項目。”
數據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增長13%:將消費潛力轉化為支撐動力。
根據計劃報告,201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增長13%,略低於去年14.5%的預期。
201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2394億元,名義增長12%,實際增長10.9%。白重恩認為,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需要加快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來支撐,並提出了高於去年實際增速的消費預期,表明今年在促進消費方面可能會有更多動作。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培育消費增長點,促進養老家政健康、信息、旅遊休閑、綠色、住房、教育、文化、體育等六大領域消費。
白重恩認為,今年實現這壹預期目標並不困難,消費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潛力。比如養老服務有利於全社會消費的擴大,基於互聯網的新經濟的興起為消費帶來了增長空間。
李稻葵認為,中國的居民消費正在啟動,近年來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有所上升,這是經濟發展的壹個亮點。“下壹步應該主要啟動低端消費需求。隨著工資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可以進壹步拉動消費。”
數據5廣義貨幣M2預計增長約12%,有利於結構調整和風險防範。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廣義貨幣M2預計增長約12%,而2013%的目標是12.2%。2014,65438 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為122.84萬億元。
全國人大代表(NPC)、NPC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吳曉靈表示,M2 12%左右的預期增長目標是適度合理的。“市場上壹直有壹個誤區,就是把央行的貨幣政策操作手段看成是貨幣政策取向的變化,貨幣政策取向並沒有變化。央行壹直在實施中性的貨幣政策。”
M2(廣義貨幣)今年6-10月增長10.8%,為2月以來最低。去年11和今年2月,央行兩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旨在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支持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數據6財政赤字1.62萬億:使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今年財政赤字計劃為1.62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700億元,赤字率從去年的2.1%提高到2.3%。
“赤字規模和赤字率上升是今年財政收支形勢嚴峻的必然表現。”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康佳表示,這也是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積極財政政策的要求。
“赤字規模和赤字率顯然仍在安全區內,不會造成太大風險。”康佳表示,增加的財政投入將更加註重“突出重點,兼顧壹般”的支出安排。
如何做到“少花錢”“多做事”“做好事”?康佳建議:“在適當增加地方政府‘陽光’舉債規模的同時,大力推進發揮民間資本和社會資金作用的PPP機制創新。”
全國人大代表、NPC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顧聖祖表示,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將審議和討論預算報告是否花在了“刀刃”上。
數據七:能耗強度下降3.1%以上:完成“十二五”目標無懸念。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能源消費強度下降3.1%以上,主要汙染物排放繼續減少。
顧聖祖表示,2015節能減排目標與去年持平,這壹方面說明順利完成“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沒有懸念,另壹方面考慮到GDP增速下行壓力,有利於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增長和產業轉型升級順利推進。
2014年,我國主要汙染物總量減排年度任務圓滿完成,但當前減排形勢依然十分嚴峻。顧聖祖說:“要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強化節能減排硬約束,著力加強大氣、水、土壤等生態環境治理。”
白重恩建議,通過鼓勵發展新能源和綠色服務業,可以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在有效改善環境的同時,為宏觀經濟提供新的增長點。
數據8進出口增長6%左右:新開放戰略增添動力。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外貿進出口增長6%左右,低於去年7.5%的預期目標,高於3.4%的實際增速。
“外貿預期增速的下調符合當前的國際國內環境,也表明中國正在擺脫出口和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尋求更加持久穩定的增長動力。”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說。
近三年外貿進出口預期指標都沒有完成,說明國際金融危機後國際貿易形勢復雜嚴峻。今年以來,我國外貿仍然面臨較大壓力。6月進出口總值5438+10月同比下降10.8%。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表示,2015實現外貿穩定增長需要付出艱苦努力。
但也不要太悲觀。蔡繼明表示,盡管國際市場需求疲軟,中國低成本優勢減弱,大宗商品價格下降,但中國開放型經濟的大戰略將為外貿發展和轉型增添持久動力。“例如,“壹帶壹路”戰略將成為中國與廣大新興國家貿易壹體化的大平臺。”
數據9:創造了10多萬城鎮就業崗位:經濟放緩時就業不會“減少”。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將創造超過10萬個城鎮就業崗位,與去年的目標相同。城鎮登記失業率在4.5%以內,比去年提高0.1個百分點。
“面對經濟放緩的現實,新壹屆政府態度明確,全力穩就業、促就業。”顧聖祖說,“隨著經濟總量的增加和經濟結構的優化,中國經濟可以在不保持過高速度的情況下保證壹定的就業增長。”
數據顯示,2014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8.2%,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中國經濟正逐步由制造業為主向服務業為主轉變,整個經濟運行對就業的承載能力在加強。
“近年來出臺的壹系列鼓勵創業和創新的措施,將在2015發揮更大的作用。”顧聖祖說,新設企業大多屬於小微企業和服務業,吸納從業人員多,成長性強,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新支撐力量。
數據10將減貧10多萬:全面補齊小康社會短板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農村貧困人口再減少10萬人以上。
距離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只剩下不到6年時間,但中國還有7000多萬人需要脫貧。“今年國民經濟下行壓力大,國家財力緊張。但是政府壹點都沒有減少扶貧任務的數量,這讓我們這些貧困地區的人感到很溫暖。”來自雲南的全國人大代表鐵閆飛說。
據世界銀行統計,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有6億多人擺脫了貧困。但是,受歷史、自然和社會因素的影響,貧困形勢依然十分嚴峻。14連片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0%,仍有上千個村沒有電,近65438+萬個村沒有通水泥柏油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是貧困地區,這個短板必須補上。”全國人大代表、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說,“目前,我國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生態環境脆弱、生活條件艱苦的地區,扶貧工作已經進入‘啃硬骨頭’階段。”
鐵說,扶貧不是國家給點錢,發點米那麽簡單。關鍵是要創造條件,讓貧困地區的人民依靠自己的努力獲得發展。“目前對於雲南來說,脫貧的關鍵在於改善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