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中國市場對谷歌雲來說不重要嗎?

中國市場對谷歌雲來說不重要嗎?

中國市場對谷歌雲來說不重要嗎?

此前,我國發布了《國務院關於促進雲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和《雲計算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將雲計算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

亞馬遜AWS、微軟Azure等雲服務巨頭顯然已經看到了未來中國市場雲計算的巨大機會。截至目前,AWS在中國有兩個數據中心和四個可用區域。據不完全估計,年營收可能已經達到6543.8+05億元,折合2億美元,僅次於阿裏雲和騰訊雲。微軟Azure在中國有三個數據中心。雖然沒有給出確切的營收數據,但通過與世紀互聯的合作,微軟Azure在中國擁有110000家企業客戶和超過1 400家雲合作夥伴,入華成效顯著。

對競爭對手在中國雲計算市場不斷拋出的橄欖枝視而不見,不會是谷歌雲的最佳選擇。谷歌在雲計算方面的“淡定表現”是假象還是雲計算只是谷歌整體戰略中的“配角”?

谷歌的雲計算是配角嗎?

如果要討論雲計算在谷歌發展戰略中的地位,可能需要從谷歌的企業文化說起。20年前,拉裏·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在加州山景城創立了谷歌。兩位創始人雖然性格不同,但對於如何管理公司,或者谷歌未來應該向哪個方向發展,都有著驚人的見識:崇尚技術,這讓谷歌擁有深厚的工程師文化;崇尚創新讓谷歌的“登月”文化傳承至今;夢想改變世界的偉大情懷,讓谷歌的業務不因短期利益而改變航向。

所以,這兩位戰無不勝的谷歌創始人帶領谷歌涉足了所有他們能涉足的領域。只要有創新,只要他們認為對未來有利,谷歌就會去做。這就導致了谷歌無人駕駛汽車,谷歌眼鏡,甚至被谷歌收購的Youtobe。所以,當我們把谷歌的雲計算業務放在谷歌整個產品生態系統中的時候,谷歌雲略顯渺小。

谷歌的產品分為三類,分別是面向消費者的“面向所有人”、面向企業客戶的“面向企業”和面向開發者的“面向開發者”。看起來產品圖很簡單,但是如果把每個類目下的產品數量加起來,Google的總產品數量多達110。然而,谷歌的雲計算業務並沒有被歸為單壹類別。外界壹般將谷歌雲平臺和谷歌G套件稱為谷歌雲業務。在谷歌的年度財報中,谷歌雲很少被提及,但它被歸入了“其他收入”壹類。

值得考慮的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2017的年營收超過1000億美元,谷歌雲的營收只占4%(實際比例可能小於此)。廣告業務是谷歌的收入之王,在2017年谷歌總收入中約占90%。相比AWS,亞馬遜壹直號稱營收主力,谷歌雲的地位確實有很大差距。總之,以廣告業務為營收引擎,谷歌董事會沒指望雲計算能讓他們賺多少錢。

用“雲計算不重要”來形容谷歌雲的戰略地位並不恰當。因為谷歌CEO桑德爾·皮帥在2015邀請了壹位重量級人物,企業計算巨頭VMware(現已被戴爾科技集團收購)創始人黛安·格林(Diane Greene)加盟谷歌,擔任谷歌雲CEO。在隨後的2016谷歌消費者大會上,黛安·格林宣布正式推出谷歌雲,谷歌雲之旅由此開始。

在黛安·格林(Diane Green)的領導下,谷歌雲產品已經覆蓋了9個方面,包括計算、存儲和數據庫、網絡、大數據、物聯網、機器學習、認證和安全、管理工具和開發者工具。今年2月,谷歌首次公布了雲計算部門的營收。黛安格林(Diane Green)表示,谷歌雲在2017年的季度營收已經達到10億美元。按此計算,谷歌雲年營收達到40億美元,是繼國際巨頭亞馬遜AWS 2017年175億美元的年營收之後,國內最大的。

此前,戴爾·格林在演講中還透露,谷歌董事會的拉裏·佩奇(Larry Page)和其他高管對谷歌雲2017取得的成績感到興奮,正在為收購雲計算相關企業做準備。由此看來,谷歌對雲計算的態度大體明確:不打算靠雲計算賺錢,可能是打算繼續往裏面砸錢,而不是小步快跑、慢跑。

2016 165438+10月,全球頂尖人工智能專家李菲菲加盟谷歌,擔任谷歌雲人工智能機器與設備學習首席科學家(首席科學家,Cloud AI & amp;ML),其中Google將“Cloud(雲計算)”、“AI(人工智能)”和“ML(機器學習)”組合成壹個詞,稱為“Cloud AI &;毫升.可見,這位深耕人工智能和機械領域的科學家,將與“谷歌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Alphabet重組後的組織結構圖僅供參考)

2015年,谷歌母公司Alphabet開始了企業重組。2017重組完成後,“雲”被列為獨立部門。AI或ML沒有單獨的部門。或許是因為在Alphabet的子公司中,無論是神秘的Google X實驗室、人工智能Deepmind還是無人駕駛汽車項目Waymo,都離不開AI &;ML,也就是說對於谷歌的子業務,AI &;ML作為底層支撐,不需要單獨設立部門。

谷歌雲也是如此。研究AI&的李菲菲;ML擅長的首席科學家被稱為“雲AI &;ML”,她的工作重點將是把AI &;ML深度融入雲計算。

李菲菲也這樣做了,她的第壹站是中國。

2017 12,在上海舉行的谷歌開發者大會上,李菲菲宣布“谷歌ai中國中心”正式成立。那天,她穿著短袖旗袍和中國紅侃侃。李菲菲是掛在谷歌雲官網上的十位高管中唯壹的中國面孔。這個身份可能與谷歌選擇雲AI&有關;ML的首席科學家也不無關系。

2018年3月,李菲菲發布了壹系列面向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的Google Cloud新API,並收購了機器學習競賽平臺Kaggle。

之後,谷歌雲可能會借助“谷歌AI中國中心”進壹步拓展在中國的雲計算業務。希望這壹天不要等太久。

谷歌這次會妥協嗎?

2010年,谷歌搜索業務退出中國,現在我還心有余悸。關於谷歌退出中國的原因,眾說紛紜。壹種聲音認為,谷歌單方面確認受到來自中國的黑客攻擊;另壹種聲音,谷歌在與中國本土搜索引擎百度爭奪份額的過程中落敗,倉皇出逃;還有壹種聲音是因為谷歌無法接受中國政府提出的“內容審查”要求;此外,也有人指出,正是李開復的離開,讓谷歌在中國缺少了壹個領導者,導致其無法本地化。

總之,谷歌最終選擇了不妥協。

不過,這壹次,谷歌雲將要經受的來自中國政府的考驗相對更為嚴峻,因為這涉及到中國用戶的數據問題。我國網絡安全法規定了數據主權,即數據應存儲在本地,國內或國外公司在收集和存儲涉及個人信息和關鍵數據的數據時,必須使用主權國家的服務器。

無論是亞馬遜AWS、微軟Azure、蘋果icloud等跨國巨頭,都選擇了遵從中國政府的要求,與中國本土公司合作,將基礎設施交給中國,蘋果icloud甚至將鑰匙扣搬回了中國。谷歌雲會像競爭對手壹樣選擇妥協嗎?谷歌雲中國負責人李燦菲菲帶領谷歌雲回家?

谷歌創始人拉裏·佩奇(Larry Page)曾說:“壹個公司如果只以盈利為目的,而不為改變世界做出貢獻,就不可能是壹個令人滿意的公司。”在谷歌的整個生態系統中,“現在”和“未來”是兩條明顯的分界線。谷歌的廣告業務是“現在”,而“未來”是所有能讓人類變得更好的技術,比如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等。目前,谷歌也將“雲計算”劃分為“未來”。

“非盈利”的理念可能不會讓谷歌雲選擇快速打入中國市場,其步伐可能更適合“培育雲計算”而非“占領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