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pulse VS LinkedIn——競品核心功能和用戶體驗分析

pulse VS LinkedIn——競品核心功能和用戶體驗分析

目錄

1,分析目的

2.體驗環境

2.1手機型號

2.2移動電話系統

2.3移動電話網絡

2.4體驗時間

3.市場分析

3.1市場規模

3.2競爭格局

3.3人口分布

4、產品分析

4.1產品定位

4.2目標人群

5.產品結構和功能體驗

5.1主結構

5.2新手註冊的主要流程

5.3功能分析

5.3.1核心功能

非核心職能

特征和功能

6關鍵點的比較分析

6.1設計

6.2內容

6.3操作

7.摘要

7.1問題

7.2建議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交網絡也逐漸成為人們相互交流的主要工具之壹。職場社交作為社交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備受關註。本文選取了中國職場社交市場上的兩款熱門移動app——Pulse和LinkedIn,主要分析了這兩款app的主要產品功能和用戶體驗。

Redmi Note3

Android版本:Android 5.0.2MIUI版本:MIUI 9.5|穩定版9.5.1.0(LHNCNFA)

移動4g &;無線局域網(wireless fidelity的縮寫)

2018/6

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17年移動社交行業用戶規模接近移動網民,滲透率達92.9%。截止到2017年底,職場社交中國市場有3000萬用戶,且仍呈上升趨勢。雖然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消失,但作為新壹代互聯網原住民,90後、00後甚至10後,互聯網意識已經成為頭腦中根深蒂固的神經,預計未來職場社交仍有很大的發展前景。職場招聘和職場人脈是每個中青年求職者和未來求職者需要關註的重點。雖然根據TalkingData- Insight關於招聘APP用戶的報告,傳統的綜合招聘平臺在用戶規模上仍處於領先地位,但新興的專業社交APP的使用量也在上升。

?脈搏:僅限國內市場。易觀千帆數據顯示,20111,活躍用戶數環比增長41.32%,12月活325.42萬,環比增長2.37%。2017全年,脈脈在商務社交應用二級領域壹直排名第壹,在社交通訊、商務辦公壹級領域,排名也從2017下半年開始穩步上升。根據脈脈官方發布,2017年,脈脈實現了收入和用戶月活5倍的增長,用戶總數達到3000萬,並且還在加速增長。

2017年脈脈APP活躍用戶規模變化艾瑞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3月,脈脈月熱度較2017年2月增長近壹倍。2018年4月,月獨立設備數達到987萬臺,同比增長9%,月總有效小時數達到560萬小時,同比下降1.8%。

?LinkedIn:國際化布局。截至2016年5月,中國領英用戶數突破2000萬;截至2018年5月,全球領英用戶數量超過5.62億。艾瑞數據顯示,2065438+2008年4月LinkedIn活躍滲透率為2.91%,平均打開次數為106.67,每月獨立設備數為227萬,同比下降6.7%,每月總有效時長為303萬小時,同比下降9.6%(此處僅顯示中國市場相關數據)。

?脈搏:中國各大城市中青年職場人士& amp;在未來,沒有明顯的性別和地域之分。用戶性別比例約為55:45,用戶年齡多為25-35歲,城市多為壹二線城市。可以看出,大部分都是能夠跟上時代發展潮流的年輕人和高級知識分子。以下是2065438+2008年4月艾瑞數據顯示的脈脈APP人口分布:

?LinkedIn:在國際市場,中高端職場人士和中國市場壹二線城市關心職場的人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年齡分布多在35歲以下,性別比例也接近54:46,多分布在東部沿海發達城市。以下是2065438+2008年4月艾瑞數據顯示的領英APP在中國的人口分布:

?根據以上兩個app的人群分布圖可以看出,兩個app的性別比例並沒有太大差異;

?從年齡分布來看,脈脈用戶相對分散,主要集中在31~35歲,其中36歲以上人群在脈脈人群分布中也占據壹定權重,LinkedIn用戶主要集中在不超過35歲的年齡段,這可能與LinkedIn的國際化定位有關,用戶多為高知識分子,更容易接受外來文化和不斷學習的理念;

?從地區分布來看,都集中在我國中東部地區,但順序不同。領英多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多集中在國內較為發達的沿海城市和高素質人才聚集區;脈象除廣東、山東、江蘇外,其他地區分布相對均勻,無明顯差異。

?脈脈:品牌定位——中國領先的職場實名社交平臺,“尋找工作聯系人的職場社交APP”。移動端和PC端都很發達,但以移動端服務為主,提供移動職場社交服務。脈脈用於打通“同事、同學、同鄉、同校好友、同家”五種關系,為職場人士提供拓展人脈、塑造職業形象、了解職場壹切、求職、高效溝通等功能,以消除業務溝通障礙,增進業務互信。

?LinkedIn:品牌定位——全球知名的職場社交和招聘平臺,手機註冊即可壹鍵獲得優質人脈,“在LinkedIn遇見更好的自己”。LinkedIn全球用戶超過5億,其中3200萬會員在中國市場。LinkedIn用於連接全球專業人士,為用戶提供更多國內外職業機會,更傾向於招聘高端人才。LinkedIn最初是作為PC發展起來的,定位於全球職業社交網站。2014年2月25日,LinkedIn推出中文內測網站,推出中文名稱“LinkedIn”。隨著移動終端和移動網絡的發展,LinkedIn開始布局移動終端。但是LinkedIn中國版(2015 12)的上線晚於脈脈(2013 12)。LinkedIn致力於幫助世界各地的專業人士建立他們的專業形象,獲得商業洞察力,擴大他們的專業聯系,並找到更多的職業機會。

?把脈:中國市場的中高端職場人士和即將進入職場的人群,如企業員工、大學生等,不嚴格區分性別和地域分布。脈脈未來的目標是覆蓋全國的職場白領。目標人群多集中在中東部經濟相對發達、高校眾多、人才濟濟的壹二線城市。盡管登記的男女比例趨於相似,但根據關彜·千帆的數據,從事經濟活動的男性人數遠遠超過女性。

?LinkedIn:全球中高端職場人士。領英在中國市場的主要目標人群是職場中高端人士和大學生,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但由於LinkedIn起源於國外,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前,國內大部分用戶都是外企員工、海歸和國際知名企業高管。同時,由於其深厚的西方文化氛圍,LinkedIn被作為高端職場的社交求職平臺,具有“高大上”的風格。基於其國際化產品的特點,中國市場的目標用戶多為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的城市,輔以高校眾多的中東部地區相對發達的城市。

?從上圖可以看出,pulse有四個主要部分,LinkedIn有五個主要部分,但是主要功能都集中在前三四個部分。從上圖可以看出,LinkedIn的功能結構更加清晰簡單,讓用戶壹目了然,而脈脈的壹些功能則需要用戶壹步步去探索和發現。

脈搏:

LinkedIn:

?從以上兩個app的註冊過程可以看出,脈脈的註冊過程相對簡單易行。

?從賬戶隱私和安全方面:

(1)脈脈個人通訊錄必須上傳,否則無法使用,容易讓用戶對非法獲取用戶信息感到不適。同時,Pulse還會發送“xxx,妳被以前的同事評為‘XXX’……”等信息根據註冊用戶的手機通訊錄信息發給未註冊用戶,這樣容易讓用戶覺得信息泄露。當然,不同的人對同壹條消息有不同的感受,但根據app store的評價,大部分都是負面評價,需要慎重考慮。

?另壹方面,找銷戶功能相對困難,但是申請銷戶三天後可以刪除用戶資料,但是之前註冊註銷的手機用戶不能進行第二次註冊,也就是說用戶要重新註冊需要更換手機號註冊。在這方面,如果用戶不是壹定要用,可能就不會買新的手機號重新註冊了。

?(2) LinkedIn註冊只能用於工作或學生信息,可以跳過導入郵箱聯系人和手機通訊錄的步驟。LinkedIn起源於美國,在國外隱私保護非常重要。所以LinkedIn不會輕易用用戶名給未註冊的用戶發邀請信息,這比脈脈要好。另外,LinkedIn的註銷賬號相對容易找到,郵箱電話可以註冊兩次甚至多次。但有壹個缺點是,申請註銷後,用戶的信息會在LinkedIn平臺上保留兩周左右才會被清除。不知道為什麽刪除用戶信息數據要兩個星期。

兩個app的核心功能展示表

?從上表可以看出:

?1,脈沖的核心功能主要有三部分:

?1)社交:

?(1)實名社交:交友、發現、求職都在實名社交的範圍內,用戶可以查看評論、發布實名話題、與好友交流。

?(2)匿名通信:是它最個性化的功能。這個功能有優點也有缺點。壹方面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壹個公司的文化和工作環境,同時也是員工釋放壓力和吐槽不滿的地方。但是吐槽過多甚至惡意傳播不良信息,很容易損害公司形象,給公司帶來不良影響。這是脈脈未來發展應該註意的壹點。壹定要避免成為流言蜚語的集散地,失去當初拓展職場人脈的導向。

2)聯網:

?(1)人脈拓展:通訊錄中的聯系人自動添加,同行業、同地區、校友等可能認識的聯系人。也被推薦。

?(2)職位招聘:平臺會根據用戶關註的行業和個人信息提供相應的職位推薦。用戶還可以自己搜索職位和公司,後臺會記錄用戶的歷史搜索,從而進行智能的職位推薦和職位邀請。

?(3)Pulse class:Pulse的這個功能把線上課程放進去,為部分求職者提供求職課程推薦、課程優惠等信息。用戶可以直接在Pulse上購買相關課程,填寫自己的知識。

?3)職業形象:主要是個人資料的提升。通過數據和相關隱私設置的完善,讓用戶很容易被用人單位搜索到,從而獲得更多的內部晉升機會。

?2.領英的核心功能主要包括四個部分:

?1)社交

?(1)職場新聞:用戶在發現職場最新消息時,還可以自己發送照片、文章等信息,查看、評論、分享好友的消息。

?(2)消息通知:LinkedIn的初衷是建立壹個平臺,讓人們通過郵件聯系人相互交流。隨著時代的發展,平臺也在不斷優化產品。聯系人可以多種方式導入(郵箱聯系人、通訊錄),不僅可以私信通知,還可以進行工作推薦、必讀推薦,功能越來越完善。

?2)職業:

?(1)職位發現:LinkedIn會根據用戶關註的行業和搜索歷史顯示相關職位。

?(2)工作經驗:同時會有類似匿名交流功能的工作經驗討論,但以實名討論為主,匿名話題相對較少,這與LinkedIn的原創思維有很大關系。美國人的觀念是言論自由,可以不理會別人的看法,大多把“個人恩怨”和工作分開。

?3)網絡擴展:

?妳猜怎麽著:LinkedIn可以跳過郵箱聯系人和通訊錄的導入,所以平臺會自動推送壹些和用戶的壹些個人信息相似的人,用戶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擴大自己的人脈。

?4)職業形象:也是個人資料和相關隱私設置的提升。通過完善專業檔案,可以通過職位推薦直接投簡歷,提高用戶在專業檔案中的競爭優勢。

?產品的功能是除核心功能以外的非核心功能,例如:

?脈脈:非核心功能是會員中心和錢包。

?會員中心:壹般短期內不會有大的變化,主要通過付費來提升用戶的影響力。

?錢包:主要用於購買脈沖類,會員權和JD.COM商品。個人認為,就其目前的發展階段而言,錢包功能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廣告,擴大影響力。

?LinkedIn:非核心功能是廣告和LinkedIn獎勵。

?廣告:是壹個APP發展的關鍵,但是LinkedIn的這個功能可以被用戶關掉,對用戶體驗會更好,但是從商業角度來說,LinkedIn的收入可能會減少;

?LinkedIn獎:壹般來說,用戶可能不會關註這壹點。獎勵大多是LinkedIn上的個性化展示功能,可能不足以吸引用戶的註意力,從而獲得完成任務的獎勵。

兩個應用的特色功能展示表

?兩個app的功能已經分別介紹過了,表格中只展示了兩個app的壹些與對方產品功能不同且具有本產品特點的小功能。

?脈沖接口:

?LinkedIn界面:

?從上面兩個app的界面對比圖可以看出:

?脈脈的設計風格時尚,色彩更加多樣化,白底彩色圖標使整體界面更加明亮,效果趨於扁平化,內容更加幽默,易於拉近用戶之間的距離,布局多樣化,各布局功能清晰明了,整體設計“平易近人”;

?LinkedIn的風格以商務為主,以白色和藍色為主題色。內容屬於中英文結合,國際化,功能展示更官方,體現“高端商業模式”。布局簡潔,功能介紹清晰,整體界面設計趨於官方、商業、高端。

?1.這兩款app的主要功能如下:

?脈搏:

?(1)動態發帖和評論+匿名交流:讓更多人了解公司的文化和氛圍。企業可以利用話題討論推廣自己的企業,擴大影響力,同時讓更多用戶參與討論,增加互動。

?(2)職位招聘:當用戶搜索壹家公司或壹個職位時,脈脈會自動顯示可以幫其推送的公司內部員工,讓用戶在求職、尋求合作、拓展人脈等方面更多感受到平臺帶來的好處。

?(3)拓展人脈:職位招聘作為內容的主要部分,是用戶向內推送、了解更多信息的關鍵渠道之壹。

?LinkedIn:

?職業動態與交流:中英文都有,但英文居多,主要是壹些行業巨頭、專欄作家、資深用戶發布的動態,以及平臺推送的全球熱點新聞信息。

職位推薦:由於用戶可以跳過通訊錄和郵箱聯系人的導入,LinkedIn後臺無法很好的收集用戶相關信息,只根據用戶提供的個人信息進行職位推薦,導致職位推薦不準確。好在產品是根據用戶的搜索偏好不斷優化改進,從而實現相對精準的職位推薦。

校友和同行推薦:根據用戶提供的信息,推薦添加好友。

?2.不同app的主要核心功能的流程也不同:

?職位推薦和行業信息更多的是基於用戶的通訊錄信息、行業關註以及用戶隱私信息的收集整理等。,進行大數據分析,實現內容的精準推薦;

?LinkedIn通訊錄導入可以跳過。內容推薦多由平臺根據熱點事件推送。職位推薦和工作經歷主要是根據用戶關註點和檔案設置推送,內容相對不準確。

?3.不同的應用提供不同的用戶體驗:

?總的來說Pulse的內容比較準確,但是用戶數據的收集很容易讓用戶無法接受。雖然保證了用戶的數據不會被泄露,但是脈脈官方會根據註冊用戶的通訊錄信息主動向未註冊用戶發送信息。這不是對非脈脈用戶的信息泄露嗎?

?LinkedIn的內容推送不可能像脈脈壹樣精準,但LinkedIn在保護用戶隱私方面做得相對較好。更高端的內容推送很容易讓用戶產生距離感。雖然保持了其高端職場的風格,但不利於長遠發展。畢竟中低層專業人員比較多。?

?這兩個應用程序已經在中國市場占據了很大的份額,但它們的運營重點不同:

?1,脈沖:

?頭條文章推送:實時更新職場信息,用戶可以通過閱讀文章了解更多行業信息。

?匿名社區話題維護:頻繁的話題互動、評論和點贊讓用戶產生話題認同感,拉近彼此距離。但社區維護仍需加強,避免負面因素過多。

?網絡拓展和職位推薦:借助數據采集系統,構建用戶畫像,精準定位用戶,實現精準推送。

?2、領英:

?熱點話題推送:職場資訊全面推送,大咖分享,用戶可查看、評論、轉發。

?經驗社區分享:大部分工作經驗和熱點話題都是由壹些世界知名企業推送,讓用戶更多了解跨國公司和世界知名公司的相關工作信息和經驗。用戶也可以添加自己的實習經歷,增強用戶之間的互動,但是分享社區還是比較小的。

?根據以上產品功能和體驗分析,兩款app都有不足之處:

?1,脈沖:

?(1)通訊錄上傳問題

?1)不上傳就不能用脈沖。Pulse最大的問題是上傳通訊錄這壹步。用戶在第壹次使用的時候,往往會選擇不上傳這壹步,但是不上傳就會直接退出pulse平臺,也就是說上傳通訊錄是壹個不必要的階段,否則就無法使用Pulse。個人認為第壹次使用是對脈脈不夠信任,會讓人沒有安全感,有壹種用個人信息換取職場信息的感覺。

?2)實時監控手機通訊錄。另外,關於通訊錄還有壹個問題,就是每當用戶新保存了壹個手機聯系人,重新登錄就會提醒用戶更新通訊錄,增加聯系人,甚至給用戶壹種時刻被監控的感覺,會降低用戶的滿意度。

?3)原聯系人刪除但仍存在於脈脈,即好友關註後無法刪除。關於通訊錄的第三個問題是,通訊錄更新後,原有用戶在現有通訊錄中已被刪除,但仍會保留在pulse平臺上,無法刪除。

?(2)銷戶。Pulse雖然開通了銷戶功能,但是壹般很難找到銷戶功能。還有壹個問題就是手機號不能註冊兩次。相比之下,LinkedIn的體驗會好很多。它的賬號也可以註銷,但是壹旦用戶想再次使用,仍然可以用原來的手機號註冊。

?2、領英:

?(1)本地化。LinkedIn最大的問題是本地化不夠徹底。雖然很快推出了專註中國市場的職場社交平臺赤兔,但定位介於普通社交平臺和LinkedIn之間,有些尷尬。到目前為止,赤兔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還沒有LinkedIn大。在中國版LinkedIn中,職場動態大部分是英文的,大咖推薦也大部分來自國外,而大咖在國內很少見。

?(2)用戶需求定位不明確,無法進行精準推薦。因為可以跳過LinkedIn聯系人的上傳,所以對用戶需求的定位並不明確,往往會推薦壹些與用戶需求不匹配的職位和公司。長此以往,很容易讓用戶對搜索失去興趣。

?根據問題分析,我提出了壹些可行性建議:

?1,脈沖:

?(1)給用戶信息安全。通訊錄上傳功能可以是必須的,因為這是準確定位脈脈的關鍵,但脈脈平臺在上傳通訊錄之前必須為用戶提供安全保障,可以是隱私安全協議,也可以是其他讓用戶對平臺放心的方式;在更新通訊錄時,可能會有壹個機制,詢問是否刪除之前保留但更新後的通訊錄中沒有的聯系人,讓用戶選擇是否保留。不過,在聯系人方面,Pulse正在逐步完善這項服務,即在“我”頁面中,“隱私政策”中的“管理聯系人”可以刪除已有的聯系人。但是,如果用戶不熟悉脈搏,可能無法找到此功能。因此,“管理聯系人”可以列在“網絡服務”頁面中。同時,在“刪除選中聯系人”的基礎上,增加“導入新聯系人”的功能,將擴展聯系人的主動權交給用戶。

?(2)銷戶功能體現清晰。盡量在個人中心頁面顯示銷戶功能,避免初次使用的用戶因為找不到銷戶功能而對產品失去信心。註銷賬號後,也要盡量避免賬號無法二次註冊的問題。有些人可能所有的聯系都在通訊錄裏,或者不小心註銷了賬號,結果用戶不得不重新買壹個新的手機號來保存聯系,降低了用戶的滿意度。

?2、領英:

?(1)本地化可以結合赤兔和LinkedIn的優勢,加強中國版LinkedIn,推薦盡可能多的關於中國的信息,或者增加語言選擇功能,讓用戶選擇使用中國版LinkedIn還是國際版LinkedIn。推薦大咖,盡量以中國大咖為主,國外大咖為輔。

?(2)詳細的崗位要求和行業關註點。增加了更詳細的職位需求設置功能,根據用戶的設置推薦相關公司和職位。同時收集用戶的搜索偏好,進而分析用戶需求,優化推薦功能。

?以上是我對兩款app的產品功能和使用體驗的分析。歡迎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