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關鍵詞:雙語教學專業詞匯案例教學
摘要:通過青島理工大學商學院與瑞士西北應用技術大學合作項目的實施,觀察和分析了雙語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兩方面存在的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努力幫助師生解決教學實踐中的實際困難。?
近年來,隨著國際化,許多高校建立了與國外合作辦學的新機制。自2006年以來,青島理工大學商學院與瑞士西北應用技術大學合作,開設國際商務課程。本次合作項目采用的教學模式為3+1。學生將在中國學習三年,在國外學習壹年。學習期滿,青島理工大學頒發畢業證,瑞士西北應用技術大學頒發本科學位證。這就要求學生在瑞士學習的最後壹年,能夠快速進入國外的教學和學習,能夠順利的直接用英語學習,與同學討論。否則很難畢業。
所以這就要求學生在國內學習的三年時間裏,不僅要打好專業課的基礎,還要打好專業課的基礎。很多專業的主要課程都應該采用雙語教學模式,有些課程由瑞士老師直接用英語授課,這是必不可少的。到目前為止,雖然許多高校采用並認可了這種教學方法,但在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許多問題。
壹、雙語和全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國際商務專業三年國內學習期間,很多專業課都要直接用英語和雙語授課。包括:國際商業管理、管理學、消費者行為學、宏觀經濟學等等。大壹期間,學生主要學習英語聽說讀寫、商務英語、雅思強化培訓課程,目的是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和實際應用能力,為專業課的學習和研究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盡管如此,到了第二年接觸專業課的時候,學生還是覺得有些課程直接用英語學習很難。
1.學生的問題
(1)專有名詞很難掌握。專業課涉及到很多專業詞匯。例如,國際商務管理涵蓋的範圍很廣,從全球化、跨國界、經濟、貿易到資源管理和經營等。學生初學的時候直接用英語學習,因為沒有專業基礎,很多專有詞匯也不懂,上課的進程比較慢。比如說國際商務管理,這壹章涉及的專有名詞很多,但是學生沒有學過管理會計的專業課,有些詞要用中英文解釋。比如稀釋每股收益(攤薄每股收益),因為學生缺乏專業知識,不知道中文術語的解釋,更不知道英文的直接理解,所以要求老師在解釋的過程中非常細致,不能像普通專有名詞壹樣普通的解釋。比如說到時間,比如IBM,會涉及到很多IT服務詞匯,而學生本身又不是軟件專業的,所以說到IT就很難理解這些詞匯。比如:SOA(面向服務的架構)、刀片系統等。,不僅需要學生認識單詞,還需要其他學科的專業知識。比如管理會計中的很多術語都很晦澀,比如活動,其中活動指的是生產工作,而不是需要完成的分配等等,更難理解。
(2)內容不易理解。有些專業課程知識體系復雜,分析方法獨特,完全是為了企業管理者快速準確地做出決策。而且有時候還涉及到文化和宗教的參照。徹底理解它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在教英語的時候。比如,在全球化環境下的交流,當它意味著每個國家都有壹些不可改變或不可改變的價值觀時,文本可以直接使用嗎?聖牛?為了顯示,神聖的牛?初衷是什麽?天啊。來自印度教的信徒不吃牛肉是為了顯示壹個國家不變的價值觀和文化。這就需要學生思維靈敏,考慮到不同國家不同的宗教背景,同時也需要老師有廣博的知識。單純的查字典是解決不了這類問題的,因為這不僅僅是詞匯量的問題。這就涉及到文化背景了。舉個例子,說到創新,蘋果總裁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引用的壹本雜誌的座右銘怎麽樣?保持饑餓,保持愚蠢?不能簡單理解為。保持饑餓,保持愚蠢?有必要說說這句話的出處和要表達的最深層的想法,如果是呢?充滿欲望,即使最聰明的人也是愚蠢的?還是?求知若渴,虛懷若谷?它不能讓學生深刻理解。所以背景知識很重要。這不是詞匯和字典能解決的問題。所以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會壹事無成,會花費時間和精力,達不到目標。
(3)學生對英文原版教材的接受度較低,難以把握要點。教材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基本支撐,其選用要以有無為依據。有助於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基本規範和根本標準。在合作項目中,專業雙語課程全部基於原版教材。比如國際商務管理選Charels。W.L. Hill的國際商務,國際人力資源管理選的是Perter。道林的國際人力資源管理。這種純外文版的教材往往有上千頁,所有章節都以案例開頭,以討論結尾。模式本身應該不錯,但案例企業多為歐美企業,也有部分是歐美中小企業。中國學生對這些公司並不了解,也沒有感性和理性的認識,所以大部分案例對學生理解相關章節的內容和理論幫助不是很大,所以也需要老師講解很多公司的背景。而且對於已經熟悉國內教材形式的學生來說,也不能很快抓住重點。另外,由於英語水平和專業知識的限制,閱讀起來費力費時。所以大部分同學問的都是國外教材的中文翻譯。雖然這種學習方法有助於學生理解閱讀,但在教學過程中也有壹些負面影響。壹些學生過分關註和依賴信息,忽視了對原版英語教材的學習和體驗,從而削弱了英語教學的作用。
2.教師存在的問題
壹般來說,教學的比例應該取決於教師自身的外語水平和學生的接受能力。目前商學院的高校青年教師中碩士、博士的比例相當大,而且很多都通過了大學英語六級、八級等外語水平考試,也有有海外留學背景的老師,也有少數碩士、博士在國外留學。這些都是教師外語水平的基本保證。然而,沒有多少老師在課堂上完全用英語授課。由於用外語教授專業課不僅涉及教師的書面語水平,還涉及他們的口語水平,雙語教學要求教師用第二語言傳授學科知識,這對教師的能力是壹個根本性的挑戰。
當教師不能有效使用,學生不能有效接受第二次教學時,壹套克服語言障礙的應對技巧就應運而生了。在教學實踐中,妳經常看到?英語課件+講解?有時候,雙語班直接變成了壹個班。雖然以這種方式教學也符合教育部的文件。教科發[2004]21規定教學時數要達到課程時數的50%以上,而50%的比例恰好是用中文解釋用英語說過的話的比例。學生和老師的溝通問題可以解決,學生可以學到專業知識,但是英語的使用和應用還達不到雙語教學的目的。正如Swain指出的,當兩種語言混合教學時,學生更容易忽略他們不知道或知道較少的語言(丁寧,2008)。同時,由於兩種語言的重復使用,浪費了課時,專業信息容量大大降低,顯然無法達到雙語教學的預期目標。
綜上所述,造成上述問題的壹個直接原因是現行雙語教學模式忽視了師生的承受能力。雖然有各種解決辦法,比如增加教師出國培訓機會,加強雙語教學激勵,根據學生外語水平調整教學方法,調整雙語課程考核方式等。,在實踐中,這些措施不僅高,而且對提高教學效果作用不大。而且學習和提高壹門語言的應用需要大量的時間,短期的訓練並不能起到根本的作用。
第二,采取多種措施提高雙語教學效果
1.清除學習障礙,提高學習興趣。
重點梳理每章中的專業術語、專有名詞、理論、概念,並用中英文幫助學生理解。同時,建立強制預習和復習制度,讓學生在課堂上跟上老師的進度。經過壹個階段,學生可以組織自己合適的詞匯。提前做好預習,對學習有很大的幫助,這是留校的學生和老師都深有感觸的。所以對於海外班的學生來說,不僅對他們以後出國留學有幫助,對閱讀水平的提高也是壹個質的飛躍。
2.結合案例,分組討論。
對於課後的案例作業,學生可以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組成4-6人的小組。每組學生根據案例內容查找相關英文資料,保證每個學生的作業內容。同時,為了調動學生綜合運用語言和專業知識的能力,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應鼓勵學生在課時允許的情況下用英語進行充分討論,然後形成書面報告。最後,代表們被送上講臺,用英語發言。下面的同學可以提出相應的問題,形成臺與臺之間的互動,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和適應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也加強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3.結合生產,引入教學內容。
中瑞合作項目的壹個突出特點是每學期保證學生到企業實習的時間,平均6-8周。這是壹個比較難的任務,因為實習時間長,課程任務重,所以都是靠假期安排的。商學院有實習基地,可以幫助學生提供實習崗位。同時,外地學生可以回家自己找實習單位。在實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將課程中學到的理論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也可以從課程中得到解釋。比如,它是壹門從生產實踐中產生的科學。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在實踐中可以更直觀的理解什麽是作業成本法和過程成本法。在合資企業和獨資企業,學生也有更多的機會用英語與外企員工進行咨詢和討論,不僅深刻理解知識,還提高了外語交流水平。
4.對教學計劃進行合理調整。
根據課程進度和專業內容合理調整教學計劃。比如國際商務管理課程的學習,最初的教學計劃是大二上半學期開始學習,采用雙語教學方式。雖然這門課的知識不是很深,但是涉及的內容很廣,大量的專有詞匯和世界實時案例,閱讀量很大,學生上課和閱讀都比較困難。而學生大壹只註重基礎英語的學習,專業基礎課不多。所以課程改到大二下學期。改後,學生將有壹學期的專業基礎課,英語基礎較好,國際商務管理的英語教學可以順利進行,學生不再感到學習困難。
通過以上途徑,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提高整個教師團隊的專業能力。培養具有國際化思維的學生,才能真正實現雙語教學的本質,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翻譯的階段。最後,學生們將在瑞士學習的最後壹年過得很舒服,合作項目也將順利進行。
參考資料:
方弘張振山。基於中外合作辦學的英語教學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版,2010,(6)。
[2]齊,。我國管理會計雙語教學的現狀與改進[J].會計之友,2008,(16)。
[3]蔣易。《管理會計》雙語教學方法探討[J].浙江庶人大學學報,
2006,(2).
[4]張·。雙語教學的性質、條件及相關問題[J].語言教學和研究,
2002,(4).
[5]任康瑜。專業基礎課雙語教學探討?基於我們醫院?貨幣金融?本科教學與問卷分析[J].中國大學教育,2006,(6)。
[6]丁寧。高校金融專業雙語教學的實踐[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8,(1)。
[7]曹廷貴。金融專業雙語教學的意義、難點及對策[J].中國大學教學,200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