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監理公司什麽時候註銷?

監理公司什麽時候註銷?

解釋如下

1988原建設部發布《關於開展建設監理試點工作的若幹意見》,開始試行工程監理制。2000年6月30日起施行的《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以法律法規的形式規定了必須實施監理的建設工程範圍,建立了“政府監理、社會監督、企業負責”的工程質量管理體系。從試行到強制實施,是解決建設工作重竣工質量輕監督的歷史選擇;如今,從強制執行到水檢測的改革,是解決監督工作難以發揮獨立第三方作用、促進工程質量管理模式多元化的創新選擇。

1

取消強制監理不會削弱工程質量管理。

取消強制監管並不意味著監管的取消。從試點地區的制度安排來看,廈門、廣州明確了建設單位可以自主決策,選擇外部監理單位;取消強制監理並不意味著削弱工程質量管理。6個地方提出了建設單位自行管理、建築師團隊管理、購買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購買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等替代方案。廣州還強調,法定監理責任由建設單位承擔。不難發現,強制監理的取消,實際上是將監理從行政要求轉變為市場化選擇:通過營造開放的市場競爭環境,迫使監理企業以建設工程專業監督管理服務水平求生存,以質量監督能力求發展,從而推動監理行業的深層次改革;從長遠來看,可以強化工程建設監理企業、工程建設咨詢公司等社會監理單位的作用,推動工程質量管理體系進入優化軌道。

2

取消強制監理深化工程監理制度創新。

除了推動監理走向市場,2019年9月,國務院轉發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於完善質量保證體系提高建設工程質量的指導意見》,不僅強調要“創新工程監理制度”,還首次圍繞“履行政府工程質量監督責任”提出“探索工程監理企業監管模式”。

就前者而言,北京、上海、廈門在縮小強制監理範圍後開始試點的全過程工程咨詢和建築師負責制,以及雄安新區首創的“逐步推行工程質量保險制度代替工程監理制度”,都致力於以創新制度為配套措施完善工程質量管理體系,也為工程監理制度創新指引了方向:壹方面, 他們可以回歸系統的初心,轉型為建築師主導的全過程工程咨詢; 另壹方面,我們可以專註於現有的優勢,向專業工程質量檢測和控制的角色轉變。對於後者,廣州在縮小強制監理範圍後試行政府購買服務委托監理,以及此前安徽、吉林等省推行政府購買服務開展工程質量監督檢查和第三方檢測,都是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加強建設工程質量監管的創新舉措,也為監理企業參與政府質量監管提供了路徑。

以創新手段加強工程質量管理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的宏觀策略包括行政手段、經濟手段和技術手段。除了創新工程監理制度,中國近年來還進行了壹系列創新。

運用行政手段平衡參與方的權利、責任和利益,是政府履行工程質量監督責任的主要方式。其中,較為搶眼的引導政策包括:推進工程質量標準化管理,前移質量管理關口;試點住宅工程質量信息公示制度,實現質量監督公開透明;通過建立試點工程質量評價體系的評價結果與質量信用體系、考核體系和市場監管體系之間的聯系,提高建設各方的質量意識。除了正強化之外,問責也是政府職能的重要體現:通過建設工程五大責任主體項目負責人終身問責制,可以追溯工程質量責任,通過建設工程責任主體質量安全黑名單制度,迫使建設工程各方依法履行質量管理職責。用經濟手段落實建設各方的主體質量責任,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壹方面,近年來,我國大力建立符合國情的工程質量保險制度:利用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浮動費率機制,鼓勵投保企業提高質量責任,借助第三方力量提高工程質量風險管理水平;應用職業責任保險,落實工程咨詢(投資)、勘察設計、監理、造價等專業資質人員的質量責任。另壹方面,政府也註重加強市場與工地的聯動,通過構建“建築市場”與“工地”之間的制約機制,發揮“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作用。

利用技術手段提高工程質量監督效率是信息時代對工程質量管理的最新要求。壹方面,應用BIM(建築信息模型)、裝配式建築等建築技術,引入工程技術服務機構深化質量控制成為近年來的政策重點;另壹方面,全面推行“互聯網加監管”模式也是2019以來的政策熱點。如福建省住建廳開發並投入使用的“質量安全日常監管動態系統”,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了對工程建設的過程監控;上海、北京、江蘇、海南建立的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信息平臺,也將幫助住房城鄉建設監管部門、保險監管部門加強質量風險管理。

在逐步取消強制監理的同時,我國還在創新工程監理制度的基礎上,創新了工程質量管理制度。因此,強制監理的取消不僅會導致當前工程質量管理的失控,而且會隨著創新措施的逐步實施,推動工程質量管理體系的多元化改革。對於監理行業來說,以監理服務水平求生存,以質量管理能力求發展是不變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