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EAM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麽?

EAM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麽?

毫無疑問,資產管理外包是當前的趨勢。在Gartner Group的壹份名為“EAM市場顯示出增長和整合”的戰略分析報告中g 00122453)2004年有壹種說法:“外包服務正在興起,這將給資產所有者、維護者和運營者帶來新的需求。這也許是EAM函數領域最重大的變化。”

這種情況在中國早已有之,且愈演愈烈。我們可以看到,石油公司加油站的資產維護早已全部外包。我們也可以看到,新建電廠、化工廠的員工數量在減少,大部分維修業務從內部職能轉移到專業公司或設備制造商提供服務。這種變化給EAM帶來了什麽變化?EAM軟件提供商面臨什麽挑戰?本文以服務為主線,把脈EAM的發展趨勢。

從EAM的基本業務需求開始。在資產密集型行業的管理軟件規劃中,EAM僅次於ERP。EAM系統把企業的資產和設備作為生命周期管理的對象。根據定期維修、狀態維修、缺陷管理、技術改造、故障維修、停機檢修等多種維修策略,以維修單為主線,建立資產管理的計劃、執行和分析管理體系,旨在實現資產的高效、可靠、安全運行,降低維修成本,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在服務外包的趨勢下,資產所有者、維護者和運營者逐漸分離,他們之間存在明顯不同的業務需求:

●所有者:緊密把握資產價值,評估投資回報;

●維護人員:根據資產的使用情況和狀態,計劃、調度和管理人財物等資源,實施維修和預防性維護計劃;

●運營商:關註資產的生產能力和可用性等詳細信息。

10年前,現在的EAM系統還叫CMMS(計算機輔助維護管理系統)系統,它的重點是“維護”,也就是維護人員關註的層次。今天,仍有許多軟件提供商的EAM產品仍處於CMMS階段。然而,為了在新的商業模式下真正實現上述EAM的核心目標,我們必須采用符合趨勢的新壹代EAM。新壹代EAM有三個特點:集成ERP和CRM;由內而外支持企業協作模式;分析決策應用增強。

1.EAM、ERP和CRM的集成。

在服務外包模式和IT技術發展基本規律的推動下,EAM、ERP和CRM的融合趨勢已經非常明顯。美國工廠維護資源中心(www.plant-maintenance.com)在2004年對設備維護軟件進行調查報告時發現,在數百家企業中,與1999相比,使用business suite進行設備管理的比例從第二上升到第壹。在同壹份Gartner報告中,還指出“到2006年,70%的組織的EAM需求將由ERP供應商滿足”。

國內某石油巨頭的資產管理部門最近與筆者討論EAM方案時,深感EAM必須與ERP整合。主要原因是資產管理部門作為資產的所有者,非常關註資產的折舊、減值、維護、改造等活動帶來的價值變化,分析資產的經營狀態和資本投資回報率。資產價值流由企業資源規劃財務系統的固定資產模塊管理,但其來源是EAM系統的項目管理和工作單管理。同時,財務ERP中有資產賬,實物部門負責管理設備賬,很難保持兩者同步更新。只有EAM和ERP的集成,才能保證管理信息系統中資產賬和設備賬的壹致性,實時監控資產價值的變化。如果兩者脫節,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企業資產流失。筆者看到過,在某大型集團企業的清產核資報告中,直接或間接由於這個原因,固定資產損失已經超過3億。

此外,EAM還將與CRM整合,特別是在服務資產密集型行業,如鐵路和供電供氣企業。在世界上壹些先進的供電企業,資產管理系統已經包括內部和面向客戶的業務流程。如果是服務提供商,客服代表在呼叫中心系統(屬於CRM範疇)處理內部和外部客戶的服務請求時,可以直接觸發後續的維護和維修流程,並向客服系統反映實施進度信息。如果是服務接受方,可以根據服務工單提交服務請求並結算,與服務提供方實現業務流程聯動。

三者的融合符合管理信息化的發展趨勢。縱觀歷史,不難發現壹條以融合為特征的更替主線。在資產管理領域,集成了更多組件的EAM套件取代了CMMS系統。在整個企業管理領域,包括所有者、財務和物料管理的ERP套件已經取代了許多分散的小系統。這種將許多小系統集成起來形成管理平臺的開發模式,其根本原因是集成平臺套件可以提供更大的IT價值,降低總體擁有成本。按照這種趨勢,下壹步必然是EAM、ERP和CRM的集成。許多國內企業,如上海電力和浙江電力,已經率先將EAM集成到廣義的ERP中。

對於只提供EAM自主軟件的廠商來說,在大融合時代將面臨非常嚴峻的考驗。在同壹份Gartner報告中,提到“純EAM軟件供應商正面臨來自ERP和EAS供應商的強大競爭壓力”,純EAM廠商之間的收購和合並將會頻繁出現。

2.從內部到外部的協作目前的EAM系統壹直強調企業內部計劃部門、維修部門、物資部門、安全部門和財務部門之間的協作。在服務外包和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下,更多的外部合作夥伴加入了資產管理業務,因此協作的概念將跨越公司的邊界,延伸到企業之間的協作。ARC咨詢集團2004年6月5438+065438+10月的壹份白皮書指出:“協同EAM解決方案提高了組織使用專業知識、協調行動、避免重復工作、專註於改進工作和投資的能力。”

如果是集團公司,協作首先是集團分子公司之間的“兄弟單位協作”,比如某省電力公司下屬的各市供電局。在這種協作模式下,根據ARC的問卷調查,主要有九個好處:1。確定並* * *享受最佳實踐;2.***享有專業知識和資產信息;3.績效基準;4.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5.協作規劃和安裝;6.協商更好的服務協議;7.***享受優化MRO材料庫存;8.重新部署關鍵資產;9.降低MRO材料的價格。

協作還包括與供應商等外部公司的協作。在資產生命周期中,有以下常見的協作:

●在資產設計階段:實現與設計公司、單位的協同設計;

●資產安裝施工階段:實現與專業工程安裝施工公司的協同項目管理;

●資產運營階段:實現與備件供應商的協同物料供應;和許多維修服務公司實現協同維修。

●資產報廢和報廢階段:與相關處理公司協調項目管理。

從產品功能來看,為了支持協同模式,EAM系統將基於互聯網技術增加協同項目管理、文檔和技術數據共享、任務分配、資源協調、庫存數據共享、電子采購等程序。

3.分析和決策應用程序增強

目前,EAM(包括CMMS)系統的壹個典型特征是註重流程和事務性管理。在協作模式下,專業化分工將運營業務分離。因此,資產所有者可以專註於資產性能管理,維護者可以專註於確保設備的可靠性。

資產績效管理方案可以從高層管理的角度為資產使用和維護成本的績效設定KPI的戰略目標,並通過來自執行系統的實時業務數據監控和分析戰略的執行情況,以指導各部門的日常業務,從而將管理策略與業務運營有機地聯系起來。

RCM的應用也將包括在分析和決策的範圍內。RCM首先是壹套理論模型,建立資產的功能、故障、故障原因、現象、效用、預防措施和後果的可靠性模型,進行風險分析和評估,生成設備維修策略。傳統的RCM系統是獨立運行的,其結果往往與維護執行過程脫節,同時也無法獲取足夠的數據來支持策略的制定。領先的制造商,如SAP的RCM系統,已被納入EAM的範圍。他們可以根據RCM模型制定各種資產的維護策略,並與EAM的維護執行流程形成壹個有機的閉環:制定策略,根據結果進行維護,然後生成更多的數據來支持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