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專家和評委們:
早上好!我是xxx,蘭州四中的生物老師。本人本科學歷,高級中學教師。我工作了28年,給高三畢業班帶來了18年。我的教學成績顯著,很受學生歡迎。在“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中,18同學獲獎,我兩次獲得“優秀指導老師獎”。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生物課外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發現了壹種新的植物品種。在此前的“全國百項生物科技活動”中,獲獎學生項目50余個,其中國家獎1,省獎16。我被評為“甘肅省優秀科技輔導員”。2065 438+4月,“蘭州市第二屆中小學教師教學技能競賽”,我獲得高中生物組1獎。在國家教育類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24篇。由我主編的甘肅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學業質量模塊評價——生物學》壹書,已隨生物新教材在我省部分高中使用,主持並參與完成省級課題4項,獨立完成市級課題1項並獲二等獎,目前正在進行省級課題壹項的研究。近幾年也做了壹些教師培訓方面的工作,承擔了兩次市級教師培訓輔導工作,被評為“優秀導師”。被聘為省市教師培訓三次專題講座,並被確定為蘭州市面試考官。承擔過6次采訪任務,4次教學新秀評委。先後獲得“甘肅省優秀科技捕手”、“甘南州青年教學能手”、“甘南州321人才工程壹級人才”、“甘肅省青年教學能手”、“蘭州市級骨幹教師”、“甘肅省骨幹教師”等榮譽稱號。
讓我簡單匯報壹下我的工作室計劃:
第壹,目標定位
力爭在三年內,工作室成員逐步成為具有現代教育理念、紮實廣泛的生物學基礎知識和理論素養,能夠將先進的教育理論轉化為教學技能,能夠主持和指導高水平的生物學教學改革實踐和生物學教育教學研究的學科帶頭人。
二、任務
我打算把教育教學研究作為工作室的主要任務,把校本教研和課題研究結合起來進行研究。校本教研要立足課堂,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教師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其實就是壹個教研的過程。中學教師要善於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這樣教學能力和教研水平就會大大提高。至此,我深有體會。我發表的24篇教學論文,大部分都是校本教研的成果。同時,工作室成員也要參與課題研究,從選題、立項、課題研究方法、課題結論等方面綜合研究。通過壹段時間的學習,每個成員都應該學會課題研究。我有壹定的指導研究的能力。原因是2000-2001年,我被選送到北京師範大學參加為期壹年的“跨世紀園丁工程——全國中小學骨幹教師培訓”。在那次培訓中,教育教學研究是培訓的主要內容。通過學習,我了解了該項目的研究情況。
做好教育教學研究,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是工作室成員必須做的功課。
?工作幾年後,當我們靜下心來讀壹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課堂實踐,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比如我在《學習理論》中讀到了邁耶的信息加工模型,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效果出奇的好。我的論文《基於邁耶信息加工模型的教學嘗試》剛剛發表在國家教育核心期刊《生物教學》2017第六期。這篇文章出現在2017《生物教學》第五期的“下期”上,這是我沒想到的,因為下期出現的文章往往是從人大的材料中搜集來的。
2.勤於思考,善於用語言表達思想。
壹個優秀的老師不僅要對教育有真摯的感情,更要做壹個有思想的老師。隨著對教育事業的投入和教學經驗的不斷豐富,我們對教育教學的思考會越來越深刻。有時候,壹些看似普通的現象,會給我們深刻的教育啟示。如果能及時用文字記錄下這些啟示帶來的思想和思考,我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視野會變得更加廣闊。從2013開始,我逐漸養成了用文字表達思想的習慣。在1+1教育網平臺上,我寫了20多萬字包含教育思想的記敘文、散文、情感文字,有5萬多讀者觀點。
3.教學反思,不輕易放過教學中的任何問題。
教學過程是壹個不斷反思的過程,只有在不斷反思的過程中才能成長和提高。教學中不放過任何壹個問題,哪怕是學生隨便問的壹個問題。如果能及時記錄下來,認真研究,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工作第壹年,在《生物教學》上發表了壹篇文章,是學生的提問。
4.開展教學研究和精品課打磨展示活動。
高中生物新課程在我省已經實施了五年多。雖然在理論上聽了很多專家的指導,但總覺得有些章節自己處理不了,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不夠深入。如果能依靠工作室成員的智慧,共同解決實際問題,開展教學研討和優秀課例的打磨展示,就能為高中生物教師提供有價值的課例供參考。
工作室的任務還包括:幫助引導,擴大輻射效應,借勢成長,豐富網頁內容,搭建交流平臺,促進* * * *成長等。由於時間限制,報告就不在這裏進行了。我就講到這裏,謝謝大家的收聽!
辯護問題:
1.妳在剛才的發言中提到發現了壹種新的植物品種。我很感興趣。能詳細說說妳是怎麽發現的嗎?(略)
2.張先生在教育教學研究方面成績斐然。請結合您的教育教學研究談談對教師發展的教學研究的個人體會?
答:如果說學科知識已經為教師的教學行為奠定了基礎,那麽教學研究可以為教師的教學行為帶來光環。只有既有自信又有氣場的老師,才能在教學中表現出濃郁的氛圍。中學教師的教育研究大多是經驗理論化和理論經驗化的過程。教師只有在不斷的循環中才能螺旋上升,這兩個過程都需要教育理論的指導。如果只研究教材,教學行為只能停留在學科層面,教育視野非常狹窄,無法從生態的角度全面看待教育。如果多讀壹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尤其是工作多年後,感覺和當初讀的完全不壹樣。我們的理解和體會會更加深刻,我們的教育視野會更加開闊,我們的教育觀念會發生明顯的變化。這是我的親身經歷。請指正。
專家評論:
張老師的很多做法值得今天在場的每壹位老師學習。第壹,教學研究。說到教研,有的老師認為壹個課題就是教研。其實並不是。張燦老師從壹個學生的問題中得出研究結果。我們不能貪多,不能追求完美,不能拘泥於形式。我們必須做真正的教學研究。這樣的教學研究將對教學行為產生重大影響。二是用文字表達思想。張老師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我們很多老師也有想法,就是不會寫,不及時寫。時間長了,他們的想法就會被遺忘。名師寫的。妳不寫,別人怎麽知道妳的想法和妳的優秀!以上兩個方面只是教師成為名師和專家學者的必經之路,所以希望今天在座的各位老師都能向張老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