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山下英子和他媽媽的分家大戰也在我家上演。

山下英子和他媽媽的分家大戰也在我家上演。

壹、本書簡介

《家庭破裂》是山下英子的另壹部新作,講述了主張分手的山下英子和囤積者學校的母親關於家庭破裂的鬥爭故事。書中還從思想價值觀的角度分析了父母囤積行為的原因,也給出了如何應對家庭分離的方法以及家庭分離的意義。

此前,這種家庭分離戰也在我和婆婆之間上演過。我對婆婆的“囤積居奇,舍不得扔”深感不解,直到看了這本《家破人亡》,我所有的疑惑才壹壹解開。

第二,摘錄本書和我的經歷

1.“每個孩子都對父母有不好的感覺。我還記得看到這句話時的釋然。好像不止我壹個人對父母不滿,總想改變他們。”

山下英子的母親是個囤積者。房子裏有成堆的舊東西。即使她忘記把它們放在那裏,再也不會使用它們,她也不會輕易扔掉它們。山下英子和母親也展開了家庭破裂戰。

我老公家也是這樣。剛到婆婆家,看到那麽多東西堆在壹起,和山下英子壹樣有改變的想法和行動。

廚房保留著多年前用過的鐵鍋和碗碟;鞋房裏有30年前結婚時散發著黴味和蟲蛀味的木櫃;二樓客廳的桌子上堆著過期的沖劑和藥油;房間裏的凳子上堆著早已不適合年輕人穿的衣服;飲食上,餐桌上的剩菜反復加熱加熱,甚至可以吃壹個星期;買菜的時候想買幾斤便宜的,但是從來不會壹連吃三頓飯,把剩下的菜留到吃完...

在婆家,我和婆婆的對話經常是:

我:“最多吃第二頓,剩下的不吃。經常吃剩飯有害健康,每次加熱都浪費煤氣。”

婆婆:“別倒掉,每天吃壹點,總有吃完的時候。”以前沒有這種食物的時候,幾天不加熱。"

我:“發黴蟲蛀的櫃子沒用,妨礙地方,扔了吧。”

婆婆:“別扔了。摩擦模具就能擦掉。有地方放,可以繼續裝東西。”

我:“那些不合身的衣服堆在壹起,有股黴味,扔了給妳買新的。”

婆婆:“不要買新的浪費錢。不想換的話可以穿。把它們扔掉多可惜啊。”

……

這種對話在我和婆婆的日常生活中是常有的。我對這個堆滿舊物,舊物散發負能量的房子很不開心,甚至很反感,但是因為我還沒有自己的小家,要和公婆住在壹起,所以總想按照自己的意願把房子收拾幹凈,把舊的不用的東西扔掉。

在我嘴裏,永遠是“扔了吧”,婆婆永遠說“別扔了,還能用。扔掉太可惜了。”但是我在這個房子裏住了兩年,很多東西,據我觀察,她壹次都不會碰。

記得有壹次,我在擦桌子的時候,看到壹把手搖胡子刀,上面有壹點銹跡斑斑的胡子渣。它太舊了,我覺得沒用,就主動扔了。中午的時候,公公圍著這張桌子找,生悶氣,呻吟,“我天天用,平日放在這裏。為什麽我找不到?”所以公公也責怪婆婆把他的東西放在身邊。我嚇得不敢說公公生氣了,只好說不知道。

從那次以後,我再也不敢動家裏父母的東西了。在他們看來,還是可以用的,即使現在不需要,總有壹天會用的。

就這樣,我“扔舊物”的行動失敗了,因為這可能是被發現的罵名。

我經常跟老公說,妳看家裏。雖然妳住的是新房(小縣城自建房四層),但房子裏全是舊的不舒服的東西,妳感受不到住新房的喜悅。

2.“的確,當我們守護我們年邁的父母時,我們壹定有復雜的感情:憐憫、愛、關心、羞恥和憤怒……”

看著公公婆婆的固執,我很生氣;在這樣的環境中看著他們,我感到深深的憐憫和心疼;因為我關心他們,想幫他們改變這種囤積的習慣,所以我對他們的拒絕和固執感到憤怒。就這樣,我陷入了憐憫、愛、關心、憤怒等各種復雜的情緒中。

3.“父母的家是父母生活的縮影,東西都是父母自己”。父母那壹代經歷了二戰前後的價值觀缺失,熬過了物資不足的戰爭,迎來了現在的物資過剩。經歷過那個時代的父母會成為囤積者,這就不難理解了。他們只是害怕不想再過著什麽都沒有的拮據生活。妳決不能把東西扔進自己的手裏。"

公婆的囤貨和我的扔貨,就像山下英子說的,其實是我們兩代人的價值觀之戰。我公婆,他們結婚的時候,家裏東西不多。他們努力工作了三十年才得到壹棟像樣的房子。他們用的物品都是從老房子搬到新房的,理由是新房有空間,那些物品還能用,扔掉會很可惜。

我公婆不是從二戰後物質匱乏的年代過來的,而是六六十年代出生的。他們害怕貧窮,所以他們必須抓住壹些東西。他們不僅抓東西,而且有安全感。現在新房裏堆放的物品,更大的作用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占有”的安全感,也就是說不用再過以前物質匱乏的苦日子了。

公婆那壹代人的囤貨習慣不知不覺影響到了我們這壹代人,這太可怕了。

我老公,鞋架上有十多雙鞋。我笑他,這樣女人在buy buy就不買了,鞋子壹雙接著壹雙。妳為什麽有這麽多雙鞋?

先生說,因為我必須穿!

王先生經常講述他童年的故事。有壹年冬天,太冷了,沒有襪子和鞋子穿,大冷天出門只能穿拖鞋。我們這壹代,老公小時候連冬天的鞋子都不會穿,所以他的買買買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小時候沒穿過冬天鞋子的記憶。他覺得買了就可以穿。他想要的其實是壹種補償,壹種安全感,盡管他經常只穿兩三雙鞋。

第三,思想情緒

山下英子的《家庭破裂》講述了公婆愛囤東西的本質,從思想價值觀的角度分析了囤東西的習慣性行為。其實不光是我公婆,我們年輕壹代也在buy buy不斷的購買和囤貨,大概是受“有貨才安全”的觀念驅使。“越多越心安理得”的觀念,讓人在面對無用的物品時,不願意扔東西。

我終於對公婆的習慣和行為有了深入的了解。他們來自物資匱乏的時代,被打上了“有物資才安全”的思想烙印。要求他們改變囤積東西的習慣,就相當於改變了他們的思想價值觀。這對他們來說不容易,對我來說也不容易。

我能做的就是理解、尊重、接受這樣的想法和習慣。

同時也要努力擁有自己的小家,在生活中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