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企業財務部門內部崗位設置及職責分工

企業財務部門內部崗位設置及職責分工

企業財務部門的內部崗位設置和職責分工關系到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跟我來探討壹下企業財務部門內部崗位設置和職責分工的原則和對策。

企業財務部門內部崗位設置原則及職責分工

(壹)會計工作的崗位設置和職責分工

會計工作是財務部門的基礎部門,會計工作提供的財務信息為後續的財務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會計工作崗位設置是企業財務部門崗位設置的關鍵和基礎。會計崗位包含的內容多而復雜,會計人員應盡職盡責地審核各種原始憑證,及時登記會計賬簿。會計工作的最終結果是財務信息,會計結果不僅能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還能幫助財務管理者做出正確的決策。

(二)財務預算崗位設置及職責分工

目前,財務預算已經成為企業財務部門不可或缺的壹部分。科學的財務預算有助於激勵員工積極開展業務工作,促進企業目標的實現。通過企業財務部門預算的執行,企業財務人員可以及時發現現有業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對發展規劃進行適當的調整。因此,財務預算崗位是財務部門崗位設置的組成部分,企業應重視財務預算人員的職責,確保財務預算崗位能夠發揮其應有的預算效果。

(3)資金管理的崗位設置和職責分工。

資金管理崗位是財務部門的壹個重要部門。資金管理不僅是對資金運動的有效控制,而且涉及到資金管理的全過程,包括資金籌集的來源、資金預算的編制和資金使用的考核。有效的資金管理有助於企業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保證企業運營資金的充分使用,從而為企業資金的及時使用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財務部門的崗位設置必須考慮資金管理的相關內容,以保證資金管理的崗位職責足夠明確,保證資金管理的順利完成。

(4)審計監督的崗位設置和職責分工。

企業財務部內部審計監督模塊負責財務工作的過程監督和審計。有些企業的審計監督職能屬於財務部門,但有些審計監督職能由獨立的審計部門控制。因此,在設置審計監督職能時,要保證審計監督職能的獨立性,進而保證審計職能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實現對財務工作的時時客觀、主動監督,進而彌補內控工作中的不足。

企業財務部門內部崗位設置及職責分工的對策

(A)內部職位和職責的準確定位

企業要準確定位內部崗位和職責,確保財務崗位設置合理、職責劃分正確。財務崗位的設置既要符合職責分工合理、定位準確,又要符合財務工作的實際需要,遵循財務工作的內在規律。財務崗位的設置應包括合理的設置原則和工作內容要求。企業財務部門崗位責任制是整體的、科學的、合理的,至少應包括職責分工、部門協調、考核和獎懲機制。要詳細闡述不同財務崗位的權限,明確職責,以便發現問題時,能及時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比如關於會計和預算編制的相關職責,會計和預算編制人員要根據企業的發展狀況、外部環境、資金狀況、市場預期等,在合理的時間內做出財務預算,對預算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向上級反饋,及時找出預算偏離實際的原因,落實相關崗位的責任,保證預算的質量。

(二)註意內部崗位之間的協調。

企業在構建財務崗位設置體系時必須註意崗位之間的協調,財務崗位責任制的制定應嚴格遵循相關會計法律法規的要求,避免因財務違規行為而導致法律風險的發生。財務部門內部崗位設置要結合企業實際經營情況,科學確定崗位職責,做到崗位設置和職責分工既不能逃避責任,又不能越權擴大經營權力。企業財務部門內部崗位設置應嚴格按照不相容崗位分離制度,根據企業職工人數,按照壹崗多人、壹人多崗等崗位設置方式,實現不相容崗位之間的相互制約。財務崗位職責應明確財務部門和具體崗位的權利、責任和義務,其內容不僅應包括財務部門的職責範圍,還應包括崗位劃分後的主要職責和具體要求。財務工作協調是財務崗位責任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明確工作協調的範圍和負責人以及工作協調的內容和要求。

(三)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和內部監督機制

企業財務部門內部崗位的設置和職責的劃分,離不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的實施必須建立在正確而嚴密的內部控制體系之上。壹些企業不重視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導致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無法可依。只有建立完善的內部監督體系,內部控制工作才能順利開展。企業在內部控制建設中,應根據自身優勢,綜合考慮有效性、完整性、成本等因素,集思廣益,聽取全體員工的意見,努力構建壹套適合自身的內部控制體系。除了內部控制制度之外,企業的內部監督機制同樣重要,內部監督機制的建設涉及面很廣。在企業中,可以建立審計部門或會計監督小組,同時發動內部員工隨時監督經濟業務往來。在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和內部監督制度環境下,財務部門的內部崗位可以按規則發揮其職能作用,從而保證財務信息的質量。

(四)提高金融部門人員的整體素質。

企業財務部門的內部崗位工作離不開合格的財務人員。為了保證企業財務部門崗位職責的順利履行,加強財務部門人員的素質培訓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財務部門人員不僅是會計人員,還有其他會計預算、管理會計、資金管理人員。因此,總體來說,財務部門人員應該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和專業水準。隨著外部經濟環境的快速變化,企業財務部門的工作對財務部門的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企業的財務部門應是具有會計能力、管理能力和操作能力的綜合性人才,即財務部門人員應具有紮實的財務專業知識和工作技能,還應了解計算機基礎知識和財務管理理論的相關內容。此外,財務部門人員還應了解組織的戰略目標和市場定位,及時關註組織的經營狀況。財務部門人員只有具備全面的技能,才能更有利於財務部門工作的實施,全面監督和管理經濟業務的全過程。因此,不斷提高財務部門人員的專業素質是企業履行職責的重要基礎。企業應定期組織人員學習最新的財務政策和會計財務管理理論知識,及時交流學習經驗和培訓體會,監督會計人員認真學習崗位管理制度,提高專業工作能力,同時註重財務部門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宣傳道德模範事跡,形成榜樣力量,不斷提高財務部門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確保崗位設置的意義。

企業財務部門指標

流動比率

流動性是企業產生現金的能力。要看近期能轉化為現金的流動資產數量。

流動比率

公式:流動比率=流動資產總額/流動負債總額

企業2設定的標準值

意義:反映企業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流動資產越多,短期債務越少,流動比率越大,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越強。

分析表明,企業債務的短期風險在低於正常值時較大。壹般來說,商業周期、流動資產中的應收賬款金額和存貨周轉率是影響流動比率的主要因素。

速動比率

公式:速動比率=(流動資產總額-存貨)/流動負債總額。

保守速動比率=0.8(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凈額)/流動負債。

標準值的意義:它比流動比率更能反映企業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因為流動資產中還包括變現較慢且可能已經貶值的存貨,所以將流動資產從存貨中扣除,然後與流動負債進行比較,來衡量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

分析表明,低於1的速動比率通常被認為是低的短期償債能力。影響速動比率可信度的壹個重要因素是應收賬款的流動性。賬面上的應收賬款不壹定都能實現,也不壹定很可靠。

流動性分析的壹般提示

(1)增加流動性的因素:可用的銀行貸款指標;即將變現的長期資產;償付能力聲譽。

(2)削弱流動性的因素:未記錄的或有負債;擔保責任產生的或有負債。

猜妳喜歡:

1.財務管理部的職責

2.財務管理部的職責

3.財務部門負責人工作責任制

4.會計主管的職責

5.財務部經理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