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演示會議紀要書寫方法

演示會議紀要書寫方法

會議時間:2065438+5月05日11。

會議地點:中泰建設集團西若中學項目會議室

主持人:沈鵬彪

會議內容:

首先,介紹與會者名單

1.專家組: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楊洪貴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許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鄭永強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朱沈陽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李清海

Xi建築科技大學教授:馮建等。

2.教育局:

秘書:李繼續。

負責人:沈鵬彪

壹代:謝振國、李同基。

3.質量監督站:

副站長:王

書:沙誌軍

1

4.監理單位:陜西洪敏項目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導演:高麗

監理工程師:魏中山

5.投資方:陜西潤澤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項目經理:王。

工程師:金、李宏茂、林;信息員:馬傑。

6.設計師:北京森磊源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工程師:王少勇。

高級工程師:喬海燕

工程師:董超。

7.勘察單位:陜西西域巖土工程有限公司

項目負責人:吳勝利。

8.樁基施工單位:陜西金大地基礎工程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劉偉。

技術負責人:楊

9.主要施工單位:中泰建設集團

首席技術官:杜

技術員:張建鋒

工長:俞越、鄧福成

10.樁基檢測單位:Xi安迪達工程檢測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張滿堂。

2

技術員:張曉東、路捷。

2.大荔縣教育局李書記講話

1.該項目屬於渭北第壹高中,是2015渭南十大民生工程之壹。現在基礎施工出現問題,請專家討論解決方案。

2.要求施工和監理單位充分尊重專家意見。

3.要求施工、監理單位在專家給出整改方案後,嚴格按照專家意見進行施工。

第三,監理單位高麗主任介紹沈樁的基本情況。

1.基本情況:本工程試樁施工於2月開工,辦公綜合樓、東教學樓B區檢測結果符合設計要求,未發現沈樁現象。

2.在東教學樓和實驗樓樁基施工過程中,發現在辦公綜合樓施工過程中,樁基沈降現象越來越嚴重。經大荔縣地質勘探隊勘探,未發現直接沈降的原因。

四、由各參建單位就基樁沈降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1.樁基施工單位楊說,樁周圍土的含水量太高,第三層和第四層土太軟,無法束縛樁,導致坍塌。

專家提問:螺旋鉆桿帶出多少泥漿?

答:這個現象並不嚴重,因為基坑開挖較淺。

2.投資方代表盛發言,親自分析了樁身下沈的原因。土壤和水泥的重力增加了密度,下層土壤薄弱,導致下沈現象。

3.偵察分隊吳勝利發了言。核實地層土質後,未發現變化。2、3、4層土含水量高,周圍土受擾動呈流塑狀態,對樁身無約束,持力層無問題。

4.設計單位發言

董超:辦公樓地下壹層,地上六層,樁深8.0m,樁頭500mm。根據檢查,該建築物有較大的沈降,約有50%的樁下沈。專家需要解決的問題:壹是如果樁身整體下沈,采取哪種方法;第二,如果打樁時下沈,建議回填。需要做局部檢查,下沈主要是施工過程造成的。

王少勇:5月5日發現現場壹半樁有沈降,檢測後有效樁長不清楚,所以檢測結果很重要。

專家提問:1。樁間距,基礎埋深,樁間距和絕對標高的計算依據?2.第二土層的樁間距應與第三土層的樁間距不同。單樁承載力是多少?樁間距承載力?

答案:1。樁間距1.3m,基礎埋深-4.7m,樁間距米。

按照第二層計算。

動詞 (verb的縮寫)請專家組審查上述問題並制定解決方案。

新規範規定要檢測單樁承載力。

檢測單位張滿堂發言:試樁三月檢測,未發現沈降,符合設計要求,低應變符合要求。單樁承載力值應在以後的試驗中加強。

專家發言:檢測單位先做低應變,再做靜載試驗。檢測結論不合格的,應當補樁。

2.樁基施工公司楊講水泥標號P.C32.5,摻量15%,鉆速1m/min。

3.投資方代表李宏茂談到用洛陽鏟探查實驗樓的樁。

下沈情況,下沈比例為30%,下沈量多為30 ~ 50 cm,存在1m、70 ~ 80cm、2m等現象。

專家發言:周三去工地查看,工程地質條件差,第二層地層土硬荷載優於第三層,整體樁身下沈嚴重,有規律下降。辦公綜合樓和實驗樓基坑開挖量大,兩個樁基施工接近水位。

專家許發言:

沈降原因:施工擾動了土體,土體強度喪失,沈降量和出泥量處於平衡狀態。

解決方案:

(1)跳躍式打樁和較長的樁間距可能會增加施工難度和延長工期。

(2)已造成樁身下沈,用洛陽鏟測量每根樁的下沈量。

統計,灌樁混凝土,達到設計樁頂標高。但辦公綜合樓的樁已經進入地層的第六層,未進入第五層的樁需要進入第五層作為持力層。

專家楊紅貴演講:

沈降原因:周圍土質太差,受擾動會形成大肚或堆積下沈。會不會因為下樁水泥不夠而出現斷樁?

解決方法:30 ~ 50 cm的沈樁,可用素混凝土或水泥土搗實處理;沈降超過80cm,先做低應變,再做靜載試驗,檢測不合格最後做補樁處理;樁間距的設計和計算應按第三層進行校核。

朱沈陽專家發言:要註意施工的間隔或順序。

專家李清海演講:

沈降原因:沈降原因分析與所有參考單位意見壹致。土的強度損失是由結構的破壞引起的。

解決方案:施工順序和方法安排;跳排或交替排樁。設計和檢測單位做單樁載荷試驗;對實驗樓的沈樁進行檢測,驗證承載力,記錄最大承載力。

如果做成上面這樣,補樁措施是可行的;如果檢測結果是懷孕,需要考慮以上補救措施。

專家鄭永強發言:

沈降的原因和解決方案:

1.土和水泥是否分離;

2.三層和四層土的變形。可以加固土來解決變形問題。

3.低應變下土和水泥會有分離嗎?如果樁身完整,可以解決變形等問題。

六、由承包單位對沈樁問題及今後施工中的相關事項有什麽補充說明?

楊-、樁基施工單位:

1.壹個基坑兩個樁分開施工,打樁機分東西兩個放,大於兩個坑打樁機之間的距離,影響不會太大。

2.基坑開挖較淺,發生沈降的概率較小。按照之前的“Z”形和跳排,變化不大,土壤含水量小,沈降小,而土壤含水量大,沈降大。

3.深層攪拌不會導致斷樁,專家的意思是碎灰,可能性不大。

4.樁間距大,粉噴樁處理前水位飽和,不易發生。

5.泥土和水泥混合在壹起加固。

劉偉,樁基施工單位:

根據這兩天跳車和開車的情況來看,跳車和開車的結算沒有太大變化。現在西教學樓開挖較淺,土層含水量降低,之前不跳不開的沈降很小。

專家許:

跳坑主要針對基坑深開挖,淺開挖可以避免。

專家楊紅貴:

1.樁位偏差應在規範允許範圍內。

2.如果低應變測試沒有問題,那就做靜載。如果低應變有問題,說明樁有問題。

專家李清海:

1.塌陷主要是地質條件差,水位淺造成的。

2.施工方案要調整,施工要錯開。

3.要加大單樁承載力檢測,增加批次,特別是有意識地選擇沈樁進行檢測,對沈樁進行小應變檢測。

4.較小沈降可采用水泥土夯實,較大沈降采用C15混凝土,水位以下需補樁。

演示結論:詳見附頁。

七、質監站王講話。

1.改變地基處理形式(後續樁基施工方法和打入樁處理方法)。

2.淺開挖沈降較輕,深開挖沈降嚴重。挖掘會不會很淺?表面上沒有問題,但樁可能是從第二層土上掉下來的。增加樁的檢測,增加單樁承載力的檢測,增加樁的檢測批次,最後出檢測報告。

3.處理:樁清理不幹凈如何達到設計要求。樁基基坑標高是否可以降低。

八。結束語

要求:

(1)希望所有承包商嚴格遵守國家或地方的相關法律法規、技術規範、驗收標準等。確保工程質量。

(2)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

(3)要求施工單位自始至終按照文明工地標準做好現場布置工作。

(4)希望各單位精誠合作,為大荔縣人民交上壹份滿意的答卷。

大荔縣西若中學

2013年5月11日

論證會會議紀要的撰寫[2]

2012年7月5日下午2:30,xx鎮人民政府在寧海國際太平洋酒店組織召開xx鎮建築景觀街景提升工程規劃論證會。參加會議的單位包括縣發改局、財政局、規劃局、住建局、交通局、水利局、農林局、城管局、園林局、供電局、交警大隊和寧波市園林設計研究院。

在聽取了寧波市風景園林設計研究院的規劃設計方案後,與會領導和專家經過認真研究,認為該規劃對xx鎮主要街道現狀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基礎資料詳實,設計理念新穎,具有科學性、前瞻性和可行性,原則上予以批準。

同時,專家組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作為進壹步完善規劃的修改意見:

壹、規劃應遵循整體性原則,統籌考慮現有城鎮面貌和未來城鎮擴展方向,結合寧波三門灣區域發展規劃、寧海縣森林城鎮建設標準、中心鎮中長期發展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鎮水環境建設規劃等相關規劃制定本設計方案,做到壹個規劃,分步實施。

第二,規劃要體現xx的人文特色。公園設計要充分發揮廣場的聚集功能,展現xx“墾荒”文化。景觀小品、廣告牌等制作要和1融合。

xx的元素,尤其是xx的水景和石頭景觀,與xx的產業布局相結合。

三、綠化效果和經濟性要綜合考慮。樹種要選擇適合當地的品種。移動花箱和草花的維護成本較高,建議種植落葉喬木。

四、路面改造要考慮地下管線改造,如何處理非車道和停車位。東興路和長悅路的改造提升是本次規劃的重點,需要進壹步優化和細化。

五、河道綠化應整潔自然,突出田園風味,避免人工,並有壹定的視覺隔離效果,同時不能影響排灌、泄洪和河道堤防的結構穩定。

六、建築升級和廣告牌設置建議統壹標準,由政府激勵引導。

七、投資估算過於簡化,應進壹步細化。每條道路的綠化概算應根據實際情況和方案設計重新計算。管道鋪設投資應包括在投資估算中。

2065年7月5日438+02

2

論證會會議紀要的撰寫[3]

壹、會議記錄的格式

會議紀要通常由標題、正文、主送方和抄送單位組成。

標題有兩種,壹種是會議名稱加會議紀要,如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二是召開會議的機關增加了內容和紀要,如省經貿委關於企業扭虧的會議紀要。

會議紀要的正文壹般由兩部分組成。

(1)會議概述。主要包括會議時間、地點、名稱、主持人、參加人員和基本議程。

(二)會議精神和議定事項。常務會議、辦公會議、日常工作會議紀要壹般包括會議內容、議定事項,有的還可以概述議定事項的意義。工作會議、專業會議、座談會的紀要往往包含經驗、做法、意見、措施和對今後工作的要求。

二、會議紀要的三種寫法

根據會議的性質、規模和議題,大致有以下幾種寫法:

(1)集中總覽法。這種寫法是對會議的基本情況、討論和研究的主要問題、與會人員的認識和商定的有關事項(包括解決問題的措施、方法和要求等)進行描述和說明。)壹般來說。這種寫法多用於召開小型會議,討論的議題相對集中單壹,意見相對統壹,易於實施,文字篇幅也相對較短。如果會上的話題很多,可以分篇列出。

(2)逐項敘述法。召開大中型會議或議題較多的會議時,壹般要采用逐項敘述的方法,即把會議的主要內容分成幾個主要議題,然後用標簽或小標題分別寫出。這類寫作重在橫向分析和闡述,內容相對全面,問題細致,往往包括對目的、意義、現狀的分析,以及對目標、任務、政策、措施的闡述。這種總結壹般用於基層需要全面理解和深入貫徹的會議。

(3)發言總結。這種寫法就是把會上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發言整理出來,提煉出內容要點和精神實質,然後按照發言的順序或者不同的內容分別進行闡述。這種寫法可以更真實地反映參與者的意見。壹些根據上級安排需要了解參會人員不同意見的會議紀要,可以這樣寫。

三。會議紀要的特點

1.紀錄片內容。會議紀要如實反映了會議內容。沒有實際的見面是無法再造的,也無法人為的膨脹、加深、填充。否則就會失去其內容的客觀真實性,違背紀錄片的要求。

2.表達的要領。會議紀要是根據會議情況合成的。寫會議紀要要圍繞會議的主題和主要成果進行組織、提煉和總結。重點應放在介紹會議結果上,而不是描述會議過程,禁止流水賬。

3.稱謂的特殊性。會議記錄壹般用第三人稱寫。由於會議紀要反映了與會者的集體意誌和意圖,表述的主體往往是“會議”,“會議思想”,“會議指出”,“會議決定”,“會議要求”,“會議召集”是標題特殊性的體現。

第四,會議紀要和會議記錄的區別

會議紀要不同於會議記錄。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壹是性質不同:會議紀要是對討論和發言的記錄,屬於商務文件。

書籍。會議紀要只記錄要點,是法律行政文件。二是功能不同:會議紀要壹般不公開,不需要傳達或傳閱,只做資料歸檔;會議紀要通常要在壹定範圍內傳達或傳閱,要求落實。

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會議紀要

(2004年9月20日)

會議認為,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專教育培養了300多萬畢業生(中專500萬),其中大多數已成為各條戰線的骨幹,在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全國技術管理幹部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路線是正確的,成績是重要的,正反兩方面的經驗都得到了,為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會議討論了新時期中學教育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中專教育必須適應經濟建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中國的“四化”建設不僅需要大量的高級專業人才,而且需要更多的中級專業人才,以提高技術和管理人才在勞動力中的比例,保持中級和高級專業人才的合理比例。

認真貫徹“八字方針”,當前要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確定中等學校制度

中等專業學校在相當高的學校教育水平基礎上實施專業技術教育,中等專業學校高年級與大學低年級交叉,是介於高中和大學之間的壹種學校。根據我國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中等專業學校類別多,要求不同,中等專業學校學制可多樣化:初中畢業生壹般招收四年,個別情況下五年,部分專業保留三年;招聘高中畢業生壹般需要兩年時間,有些專業如醫學、工程等需要兩年半或三年時間。

(2)統籌調整。

培養人才,必須全面規劃,做好綜合平衡。各地區、各部門要制定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規劃,把中等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納入經濟發展計劃。要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有計劃地穩步發展,避免大起大落。要使中專和高等院校的招生有適當的比例。對於需求量大的專業,各部門、各地方可自行培養解決。對於需求量小,很多部門需要壹點的專業,可以由相關部委或地方統籌規劃或相互合作培養解決。

(3)有效辦好重點學校。

集中力量辦好壹批重點學校,是壹項重要舉措。會議討論確定了339所全國重點中專學校。

(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加強和改善教師隊伍是當前需要大力解決的重要問題。各有關領導部門和學校都要制定教師隊伍建設的規劃。今後,通識課和政治課的師資由學校所在省、市、自治區解決,由教育部門制定計劃,報計劃、人事部門從綜合性大學和師範院校畢業生中分配。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的教師由業務主管部門配備。

(5)穩定教學秩序,完善教材建設,提高教學質量。

(六)增加辦學經費,切實改善辦學條件。

(七)加強領導,完善領導管理體系。

會議要求中學教育戰線的全體同誌,堅定不移地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辦好、辦更多的中學,為實現“四化”作出更大的貢獻

關於加強場外設施管理的會議紀要

(2004年9月20日)

為進壹步加強公司廠外所有設施的維護和管理,張副書記於2003年5月28日召開會議。總經理楊,副總經理高,基建技改部、生技部、企管部、公司辦公室、能源計量部、生化車間、給水車間、電氣車間等相關單位。在公司二樓會議室對公司所有設施及廠外汙水排放的管理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和研究,明確了各自的職責,制定了以下管理措施。

1.供水車間負責管理和維護供水管道和587、588輸電線路。在日常管理過程中,如發現沿途村民、單位私自搭建連接管道等。,將損壞公司設施或對沿途村民和單位造成損害的,應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問題擴大,並將具體情況和解決方案及時向主管領導和農工辦匯報。

2.能源計量辦公室負責管理民用通風幹線(由我公司鋪設)和周圍農村地區的用電。日常管理中發現問題或爭議時,應及時向公司主管領導和農工辦匯報。

3.生物技術部負責公司廠區外下水管道和明渠汙水排放的檢查和管理,確保下水管道的暢通和汙水的安全排放。檢查人員要認真負責,凡涉及排汙的糾紛和隱患要及時向公司主管領導和農工辦匯報。

4.基建技改部負責公司總圖的管理。在總平面圖規定的範圍內,不得私建違章建築。如發現問題,應積極制止,並及時向公司主管領導匯報。

5.基建技改部負責廠外管道建設和監督協調。該公司雇用村民管理工廠外的下水道,並進行必要的評估,以促進他們認真負責的工作。主動解決相關問題並及時匯報。

6.電氣車間負責587、588以外的輸電線路的爭議、勘查和報告。

7、農工部門全面負責協調周邊農村關系,對有關職能單位上報的情況和問題,要及時派人會同有關單位檢查問題現場,做好詳細記錄,分析原因,向主管領導提出初步解決方案。

8.因責任單位失職造成公司廠外設施受到侵害或公司利益遭受損失時,農工部將視情節輕重對責任單位處以100-500元的罰款。

9.農工部門的考核定額,經主管領導審批後,報企業管理部,由企業管理部在發放獎金時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