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廈門雙石中學創辦於1919 19。
85年前,馬喬如先生、林先生等菲律賓愛國華僑,以及廈商界知名人士。在廈門下溪仔街道辦壹所新學校。為紀念辛亥革命,命名為“廈門雙十二商業學校”。學校設有商科和新聞學兩個學科,林先生任校董會主席,馬巧如先生任校長。建校之初規模很小,只租了壹間民房作為校舍,師生只有幾十人。1924年,學校遷至紅山北麓“外清箭場”(即現址),廈門私加省中學畢業生考試,成績全省第壹;我參加了廈門大學的入學考試,考了九個系的第壹名。學校更名為雙石商業中學。
1925,學校擴建為六年制高中和初中,正式命名為“廈門市民辦雙十中學”。學校以現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論為指導思想,積極籌措資金,增建校舍和設備,大力聘請優秀教師,擴大辦學規模,培養了壹批優秀人才,成為閩南地區學生人數最多的中學。1934參賽質量全省第壹,各方面成績也在全省名列前茅。學校還在廈門的中學裏開了第壹個男女同校,又增加了壹個小學。
1937因抗戰,學校遷至平和縣。師生們壹邊堅持在簡陋的校舍裏學習,壹邊開展各種抗日救國活動,影響很大。校風純正,名聲與日俱增。學生人數逐年增加,超過1,000人。
抗戰勝利後,學校於1946從和平遷回現址。學校聘請了壹批國內教育界、知識界的知名人士來校任教。學校欣欣向榮,辦學質量有口皆碑。與此同時,在中國地下黨組織的支持下,該校師生和廈大師生投身於反饑餓、反破壞、反內戰的鬥爭中,迎接廈門的解放。
1949年10月7日,廈門解放,學校歷史翻開新的壹頁。1956,學校被政府接管,改為公辦學校,校名為“廈門雙石中學”。
在黨的教育方針指引下,1959年,學校躋身全省先進行列,被評為“紅旗中學”,榮獲中共省委、省民委頒發的“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獎旗,成為省重點中學。1960在全國文教人才大會上被授予“全國教育先進單位”稱號。
1965,學校更名為“廈門市第八中學”。
十年文革期間,學校在建國後取得的成績被全盤否定。學校行政機關和黨組織壹度被迫癱瘓,無法正常工作。大多數領導和教師受到迫害,整個教學人員被摧毀和肢解。學校教學設備嚴重受損,書籍、體育音樂等設備被洗劫壹空;更嚴重的是,幾代人不懈努力形成的優良校風和傳統,在“文革”中消失了。學校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災難,留下了難以言表的創傷。
文化大革命結束了,國家撥亂反正了。學校再次煥發出青春的光彩,開始了新的征程。學校以“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全面夯實基礎,全面提高素質,發展個性特色,鼓勵學科拔尖,培養創新人才”為指導思想,形成了“團結、勤奮、嚴謹、進取”的良好校風,素質教育取得豐碩成果。
1979,學校被列為省第壹批重點中學。1983學校更名為“廈門雙石中學”,1996通過省級壹流學校達標驗收。1980高考取得優異成績後,1984專科文理雙第壹,1987高考理科全省第壹。從65438到0999,高考文理總成績和上線人數均居全市第壹,其中文科總成績居全省第壹,中考平均總成績和單科平均成績居全市第壹,並囊括全市個人成績前42名。學校高考、中考成績連年在省市名列前茅,學生參加各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和各級各類比賽喜訊頻傳。1984-1988年學校連續五年獲得全市中學生田徑比賽團體冠軍,男卡、女籃、棒球、象棋個人冠軍,獲得省體育先進單位稱號。1998學校高中合唱團獲第壹屆全國中小學文藝匯演節目壹等獎,並在北京報道演出。
2000年以來,學校教育取得了歷史性的大發展,實現了辦學的大跨越。
壹方面,學校的教育教學成績輝煌,不斷超負荷。中考三次全市第壹,兩次全市第壹。高考總分四年全省第壹,個人總分壹年全省第壹。近100名學生考入北大、清華,8名學生考入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大學深造。2005年高考,本科上線率100%,其中重點理科批上線率超過86%。
同時,奧賽成績在全省名列前茅。近五年來,學校在數學、科學、化學、生物、信息學五個學科的奧林匹克競賽中再上新臺階,獲得國際金牌1枚,國家級獎24項,省壹等獎多達96項,居全省重點中學之首。其中,2005年數學、物理、化學獲得奧賽第壹名,同時化學獲得奧賽前7名。11人數學獲得奧賽壹等獎,占全省三分之壹以上。此外,該校青年在科技創新、文藝、體育等方面成績突出。比如舞蹈獲得全國中學生文藝匯演二等獎,學生男女籃球隊獲得廈門市中學生壹級聯賽冠軍。
另壹方面,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輻射影響範圍不斷擴大。
為充分發揮雙石中學的優勢,經廈門市政府批準,學校在廈門市金商路以東、黃仙路以西、枋湖東路以北建設雙石中學高中部。根據規劃,高中新校區占地1,1,000平方米,有2萬平方米綠化預留用地。預計招生規模為60個班3000人,2005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新的高中校園不僅是功能性的和獨特的,而且將是壹流的信息校園、綠色校園和藝術校園。高中新校區將以寄宿制為主。在廈門招生的同時,還將面向省內外招收優秀學生。以高中建設為契機,學校將努力建成設施壹流、師資壹流、管理壹流、質量壹流的現代化高水平國家級示範高中,實現“全國壹流、國際知名”的目標。
同時,學校通過合作辦學不斷擴大影響力。2002年與大唐教育投資有限公司合作開辦廈門康橋中學,三年多來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2003年,我們與任飛體育有限公司合作,開設籃球專班,為全國各專業隊和高校培養高素質的籃球後備人才。2006年與澳大利亞聖詹姆斯學院合作開設“中澳雙學位高中課程實驗班”,為有誌於出國留學的學生鋪平道路。
五年來,我校先後數十次獲得國家、省、市各級各類榮譽稱號。如:福建省五壹勞動獎狀、福建省文明學校、福建省素質教育先進學校、全國首批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國家課程改革實驗區(廈門)中學綜合實驗基地學校、中國西部教育顧問單位、全國綠色學校、國際格洛格學校、中瑞“環境小主人”中國實驗學校、全國傳統體育先進學校、 全國優秀(示範)家長學校,全省軍民* * *建設精神文明先進單位,福建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綜合基地學校,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集體,福建省小公民道德建設示範基地,福建省紅十字會青少年工作示範學校,福建省天文科普教育先進單位,省級檔案管理單位。
(雙十周年190周年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