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真假假,真真假假!據說華為裁員從華為自己的語音論壇發酵,然後出現在各種網站和媒體上,引起各方關註。
包括壹個35歲的員工,35歲,壹老壹少,在深圳有兩套房,老婆是全職主婦,被動要求離職,生活很迷茫。
進壹步反饋是華為員工反映,中國區開始重點清理交付項目的34歲以上維修人員。然而,R&D開始關註40歲以上的退休老員工。有人把這次撤退與2000年R&D士兵的遠征聯系起來,認為華為通過把老員工送到海外自然淘汰,完成了變相撤退。
其實作為吃瓜群眾,估計很多人和愛曲雅壹樣的心態,不是擔心華為,而是想著自己。他們老了,出路在哪裏?
壹,35歲,是壹個分水嶺。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35歲無疑是壹道坎,公務員考試基本不再招滿35歲的社會青年;企業招人,尤其是科技公司和新興互聯網公司,“中年危機”來得更早。
愛奇藝,他身邊的很多朋友,也混到了總監和高級經理的位置。和剛畢業的年輕人聊天時,經常聽到很多青年才俊,目標是35歲實現財務自由。
但是,從概率上來說,壹個可怕的事實是,35-40歲失業的可能性比財務自由大得多。
2017年6月發布的胡潤百富榜顯示,中國財富自由門檻持續攀升,較去年上升50%,其中壹線城市2.9億,二線城市170萬。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財務自由在可預見的未來是海市蜃樓。另壹個方向去追求另外三種自由,可能會更好的保證妳的余生沒有後顧之憂。
三十五歲是壹個界限。沒達到界限的還是三十多歲的年輕人,越過界限的是三十多歲的中年人。
第二,35歲,心態的改變更重要。
我以為35歲,我獲得了經驗,獲得了頭銜,甚至變得有些睿智。我可以活得輕松壹點,在社會上遊刃有余,開始感受到成熟帶來的好處。
但實際情況真的不是這樣。35歲以後,感覺更像是結束適應性訓練。生活應該給妳壹些嚴肅的東西。
二十多歲的時候,覺得自己張開雙臂面對這個世界。
三十多歲的時候,情況就是全世界都在向妳傾倒,能聽到關節的斷裂聲,壹口氣也放松不下來。
壓力來自四面八方,但它不再消耗妳的體力,甚至不再消耗妳的智力。它只是消耗妳的頭腦,以至於妳的白發沿著妳的太陽穴瘋狂生長。
愛曲雅也是壹個即將沖進第三個、第十五個年頭的人。很明顯,心態的變化,從漫不經心的專註,從躁動到安靜,從感性到溫柔,沒有碰撞,沒有隨性,沒有熱情,多了壹些理性,多了壹些主見,多了壹點堅韌。
35歲時必須面對的三大問題
其實華為的人員流動已經比較大了,華為裁員已經不是新聞了。只是按年齡裁員的傳聞,還是第壹次,所以華為內外震動很大。
看到2月24日,華為內部溝通網站心聲社區發布了創始人任的內部講話,其中任也對近期網上流傳的“華為清理34歲員工”壹事進行了回應。
“網上有員工想34歲退休。我想知道誰將支付他們的養老金?我們公司沒有養老金。公司為在職員工購買社保、醫保、意外險。妳的退休要符合國家政策。就算離職也要自己掏錢,不然就中斷了。如果國家不承認,妳以後就沒有養老金了。”
對於華為是否強迫老員工離職,任鄭飛沒有正面回應,但他表示,“華為沒有錢。不奮鬥就會崩潰。不奮鬥的人是不可能付出什麽的。30多歲年輕力壯,不努力,只想躺在床上數錢,可能嗎?”
最後,任還說:“我鼓勵妳去奮鬥,我自己也會去實踐。”
1,家庭與責任的平衡
大多數人,在這個年紀,必須考慮家庭問題。如果妳有家庭,妳壹定要清醒的認識到:妳的事業應該如何發展才能保證妳能支撐起整個家庭的重擔?
這不僅包括妳的愛人,還包括妳的孩子和父母(尤其是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時候,妳要承擔雙方四個老人的贍養)。
在這個階段,妳的壓力成倍增加,但如果妳不能在職場中獲得雙倍的成長,甚至以某種形式倒退,那麽妳未來的職業發展將面臨更大的壓力。而這種壓力,更多的時候,會讓妳沒有余力去尋求更好的發展。
2.能力與年齡的匹配程度。
為什麽很多企業在招聘人才時明確要求五年經驗,10年經驗等等?
因為工作時間意味著與之相匹配的能力水平。
同樣的工作,五年經驗和10年經驗,能力和責任是不壹樣的。工作時間越長,能力越強,兩者之間是正的乘法關系。但是如果妳違反了這種關系,那麽妳就得不到用人單位的認可,然後妳就會失去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
愛奇藝招聘中比較困難的壹個情況是能力和年齡的不匹配。很多工作三五年的人,甚至工作壹年的人,能力相差不大,所以當他們想在事業上有所突破的時候,會遇到很多阻力。
這有兩個原因:
壹是頻繁跳槽,沒有壹個方向的積累,沒有壹技之長;
第二,雖然在壹個方向上積累了很久,但是只在第壹年有所增長,剩下的幾年都在做重復的工作,原地踏步。
所以,對於那些35歲的朋友們,從現在開始,妳們壹定要仔細審視壹個問題:我畢業工作多少年了?我的能力和我的年齡匹配嗎?如果不符合,那麽妳壹定要盡早樹立危機感,往前跑,彌補和那些先知的差距,保證自己不會在競爭中被別人推倒。
3.知識結構的構建與提升。
愛奇藝曾經面試過壹個區域銷售經理的候選人,做了五六年的銷售,積累了相當豐富的實踐經驗。
在面試過程中,他能夠回答所有關於具體操作層面的問題,但是當他上升到制度層面和戰略層面的時候,腦子裏壹片空白。
我相信在職場工作了五六年的人都有這種感覺:感覺自己可以掌握具體的操作層面,無論是流程還是技巧方法;但如果從更高的層面看問題,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
在職場中,不同職位層次的人做的事情不壹樣,他們的視野和思維模式也不壹樣。
壹個基礎業務員思考的是如何維護終端,這是戰術上的事情,也是他的本分;但是如果壹個營銷總監像壹個業務員壹樣天天想著怎麽和終端老板打交道,那就是他的失職。
每壹個企業的經營都是由戰略和戰術組成的。大戰略再細分成小戰略,小戰略再細分成壹個個執行戰術,由基層人員付諸實踐。不同層次的人負責不同高度的工作,各司其職,這也是團隊合作的意義所在。
同樣,不同層次的人也有不同的知識結構。級別越高,妳的眼界和思維就越高,妳的整體知識結構水平就越高。
否則妳的能力永遠只能停留在具體的基層操作層面,不會有大的發展,更談不上職位的上升。
另外,從溝通的角度來說,職位越高,與上司的關系越密切,與公司高層接觸的機會也就越多。
如果妳不能和上司保持高度壹致,那麽妳的能力就無法得到認可。在這樣的情況下,妳晉升的機會很渺茫,妳的職業生涯也就到此為止了。
四、35歲以後,如何求如破?
35歲以後的職業發展不應該再是停滯不前的狀態。35歲以後想在事業上有大的發展,就必須在觀念和實際行動上有所突破。
1,完成自己的專業品牌建設。
如何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等我們到了35歲以後,肯定就不可能頻繁跳槽了。最大的缺點就是我們的專業知識會壹直停留在比較低的水平,影響妳的升職加薪。
我們應該做什麽,適合我們做什麽?這個時候就要有壹個清晰明確的定位,利用剩下的壹點點時間去積累。
“日本戰略之父”大前研壹在其專著《專業主義》中也提出了這樣的觀點:“為什麽會贏?未來影響世界走向的是個人之間的競爭。能否稱霸世界舞臺,鍛造別人無法超越的核心競爭力?妳唯壹的依靠就是專業。”
我們是壹流商務人士還是普通上班族?這就是區別!
給自己壹個專業的定位,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為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增加更多有價值的籌碼。艾曲雅五年內見過10次跳槽的人,接觸過20多個行業。如果我們也這樣做,那就完全沒有專業精神了。
當然,為了支撐我們的專業品牌形象,我們需要在以下兩個方面做出努力:
第壹個方面,也就是我們前面說的知識結構問題,要脫離具體的操作問題,把眼光放得更高更遠,成為壹個有“遠見”而不是“短視”的人。妳要向這個行業最優秀的人看齊,以他們為目標,作為自己培養成長的榜樣,壹步壹步用優秀彌補差距。這個時候,在職學習、深造等等都需要提上日程,學會用新知識充實自己的頭腦。
第二個方面是建立自己在行業內的影響力。每個行業的優秀人才都有自己的聚集圈子。為什麽有的人出去做壹次講座需要幾萬?為什麽有的人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推動壹個行業的發展?原因是他們的影響力太大了。要想成為優秀的專業人士,就要和最優秀的人平起平坐,樹立自己在這個行業的影響力,用思想去影響別人。
2.尋求獵頭顧問的幫助
壹般來說,獵頭顧問更喜歡35歲左右的職場人士,尤其是在職場上有所成就的成功人士。他們不僅擁有豐富的中高端崗位信息,而且與企業有良好的溝通渠道,知道企業最需要什麽樣的人才才能真正做到最好的匹配。最重要的是他們有豐富的認人技巧。當壹個專業人士被獵頭盯上,就意味著他將有機會向更高的層次邁進。
壹般的獵頭顧問都會對想要獵取的人才有壹個詳細的評估,包括專業能力、職業價值觀、性格特征、行為風格、職位匹配、職業發展規劃設計等。
記住這是第三方的中立評價,對妳來說是中肯的評價。當壹個人對職業迷茫的時候,尋求專業的評價(並對妳的信息保密)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可以幫助妳清晰定位,指出妳的不足和應該補齊的地方,還可以給出跳的利弊和建議,可以幫助妳少走很多彎路。
如果妳關註壹下職場高薪人士,稍微分析壹下,就會發現這樣壹個規律。他們的事業大多是壹步壹步跳起來的。壹般他們每跳壹次,職場價值就能提升20%-30%,這也是中高端職場人士願意和獵頭打交道的主要原因。
當我們有職業困惑的時候,記住專業咨詢可以事半功倍。
3.培養專註於專業領域的決心
為什麽成功很簡單?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享受不到成功帶來的喜悅和自豪。主要是很多人沒有決心,沒有“目標明確,重點重復”的職場行為。也就是說,他沒有把自己工作多年的特長和能力“提煉”出來。
35歲的職場人如果非要調整,那就盡量遵循“轉崗不改行”或者“轉行不轉崗”的原則,不管是選擇同行業的其他崗位,還是從事其他行業的原崗位,都可以借鑒之前積累的經驗,縮短糾錯的時間,讓自己盡快回到職業發展的軌道上來。
所以,35歲的職場人,壹定要培養“職業決心”。如果他們仍然頻繁跳槽,因為行為不夠紮實,渴望成功,在拿不到高薪的時候離職,只會給自己的職業道路增添坎坷。危機發生時,我們無法冷靜面對,正確認識自己,走了壹條不必要的彎路。
在壹個領域堅持努力,總會獲得高回報。
就像壹些國內外知名企業,總是只生產自己熟悉的產品,精益求精,最終成為行業老大。
35歲左右,選擇應該是穩定在壹個專業領域或者壹家公司。雙方都很了解。隨著能力的提升,收入上升,職業空間發展自然隨之而來。
4、深入分析自身情況重新定位。
職場中,很多35歲的職場人,在選擇工作的時候並沒有壹個明確的定位。大部分都是隨波逐流或者被高薪誘惑。在這種情況下,考慮轉型會因為缺乏全局考慮而盲目行動。在轉型過程中,很多人都做了認真的準備,比如技能和知識儲備,但遺憾的是,由於自身或其他原因,這些準備並不能真正服務於職場的轉型,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對自己將要轉入的工作崗位沒有透徹的了解。缺乏深入的職場和自我分析,容易導致迷茫、價值感低、缺乏競爭力、頻繁跳槽等不良情況。
而且很多職場人認為,到了35歲,有了壹定的資歷,跳槽的資本就有了;婚姻家庭穩定,不那麽累;經濟條件比較寬裕,萬壹跳槽也能承受大起大落;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更準確地把握自己的位置。職業目標和定位不清晰是最大的風險。而且,這個年紀還有重新定位和規劃的可能。與其盲目選擇,不如靜下心來,讓自己的職業定位更加清晰,從而引導自己按照職業規劃“擇業”。在工作過程中,腳踏實地,認真負責,能在本職崗位上發揮專業作用,做得遊刃有余,領導自然會刮目相看。
5.學會有針對性地充電
雖然在職場成熟期,35歲的職場人士經驗和能力都達到了相應的高度,已經能夠熟練應對工作中的各種問題。
但是對於面臨跳槽危機的35歲人群來說,還是需要繼續加強學習。職場“老人”如果不抓緊時間與時俱進,就相當於把自己推進了落後的盲流。
越是有危機感和壓力,越要主動學習。我們必須不斷更新我們的知識結構,使我們的知識和專業技能保持新鮮;同時,要主動與職場“新人”溝通,讓自己很好地融入年輕人的精神團隊,同時從新人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
35歲的職場人,要勇敢,要善於學習。
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壹種是將轉型前的知識經驗與持續的核心資源進行壹定程度的結合,夯實基礎,避免類比;
二是在實踐中學習討論,形成學習資源。在工作中多“充電”,學壹門可以獨立的技能或手藝,會讓妳免於和年輕的後進生壹起去人才市場。
此外,學會分解壓力,以平靜從容的心態對待工作和生活,更容易獲得快樂和晉升機會。只要調整心態,不斷學習,不斷進取,跳槽求職這個危險的“坎”是完全可以安全順利跨過的,事業基礎也是歷久彌新的。
第五,最後借用喬布斯的語錄作為本文的結尾。
“人這壹輩子不能做太多的事,所以每件事都要做得精彩。妳的時間有限,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想法裏。不要讓別人的看法影響妳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跟隨自己的內心和直覺。只有妳的心和直覺知道妳的真實想法,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當我們覺得自己的收入不如別人的時候,不要隨便和別人比,因為我們遠不可能知道別人在收入的背後付出了什麽。同樣,當我們的生活不如別人時,我們也不需要羨慕,因為我們的生活質量是自己努力創造的。如果妳覺得妳的生活不夠好,妳的努力不夠。
其實只要堅持,堅持21天很容易,但是壹直堅持很難!拜托,我們都35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