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1。研究背景:東西方文化觀念的融合對時代產生了強烈的影響。2.問題的提出及研究意義:改革開放以來,道德教育壹直處於是否繼承傳統、科學信仰是否獨立於道德的境地。通過討論,本研究希望澄清兩者之間的客觀關系。3.主要研究內容和成果:論述了科學信仰和思想道德修養的概念,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闡述了如何樹立科學信仰和加強自我道德修養。得出結論:只有堅持客觀科學的態度,堅持優秀的傳統文化,才能達到目的。
主要文本:
在當今社會,提高科學信仰的確立和自我思想道德修養的最佳途徑是學習和繼承傳統文化的優秀部分,客觀地融入現代文化,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思想道德規範,同時闡明科學信仰的真諦,堅定不移地維護二者之間的關系。
什麽是信仰?信仰是指人們內心對某些觀點、原則和理想的真誠信仰。信仰是人類的精神支柱,是意識的核心部分。主要表現在人們深層的判斷標準和行為動機上。信仰是後天獲得的,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對各種觀點、原則、理論、事業的認同和選擇而逐漸形成和發展的。當有人確認某個思想、某個理論、某個事業是正確的、真實的,並有意識地捍衛這個思想、理論、事業時,信仰就建立了。這些信念大多是前人總結出來的某種認識。所以信仰是主觀的,不能客觀反映每個人的思想和想法。
(首先澄清壹個悖論,我們常說某件事是科學的,就是說它是正確的。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科學不等於正確。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
科學信仰不是說信仰是“科學的”,而是指科學信仰。科學信仰是建立在科學世界觀和科學真理基礎上的,所以經得起實踐和理性的推敲。我們是學自然科學的,要樹立科學信念,在科學信念的基礎上強化自己的學習動力和方向。但是,我們在完善科學信仰建立的同時,應該對科學信仰有壹個清晰客觀的認識。比如現在網上有人這樣評價定義信仰和科學信仰:
信仰,強調實踐中的信仰,或者說是堅定的觀念。* * *制作人的信仰是什麽?是馬克思主義。信仰在實踐中分為科學信仰和非科學信仰。什麽是科學信仰?樹立社會主義信仰是科學的,而我們在實踐中說的宗教、迷信、封建主義是不科學的。
這壹論斷本身就違背了科學信念。科學不是壹個固定的範疇,而是隨著不斷的研究和探索,擴大了應用範圍。所以,現在未知的或者今天科學上無法解釋的事物或現象,在未來的科學發展中,不壹定能夠解釋。因此,上述論點是違背科學原則的。科學不是壹成不變的,就像日心說在布魯諾時代是偽科學,但在後期逐漸被認證為“科學”,但現在科學研究表明太陽只是壹顆恒星而不是宇宙的中心,所以日心說最終被確定為非科學的觀點,但符合當時的發展方向,具有進步意義。
所以,要樹立科學信仰,就要有科學態度,而科學態度的形成,就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修養。
什麽是思想道德修養。思想道德修養:是指人們根據壹定社會或階段的思想道德要求,在個人素質和情操方面進行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中國的思想道德修養是在傳統道德教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符合社會進步的道德標準。傳統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儒家思想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古人總結為人處事的經驗教訓,傳播教育後人,使每個人都能以同樣的規則和標準要求自己、衡量他人,逐漸形成了所謂的道德標準。這些確定的標準,大部分還是符合現在社會的要求,甚至更需要。提高《新青年》的思想道德修養,必須接受和繼承這些教育。明白這些道理,並不是要把它們當作腐朽的封建文化拋棄。
仁義禮智信是傳統道德最濃縮的精華,也是現代社會最需要的道德品質。無論是在商務交際還是社會交際中,這些品質都是壹個人成功並得到社會肯定的法寶,也是壹個人做出判斷的堅定依據。也就是做人的信念。這些信念與科學信念密不可分:壹個做學問的人必須誌存高遠(仁)、尊重他人(禮)、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義)、誠實守信(信)、實事求是(智),這是科學信念最基本的表現,也是仁義禮智信五個字。
提高傳統道德,必須知道它屬於哪壹類。傳統道德依附於傳統文化。要理解傳統道德的真諦,必須對傳統文化和傳統哲學有壹定的了解。我們都是中華民族的兒女,都應該對祖國的文化有壹定的了解。因此,要提高我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就必須提高傳統文化的修養。學習古代道德啟蒙教材是最好的方法。以下是長春實驗中學壹位同學經過壹段時間傳統文化教育後的日記:
(長春市實驗中學21班張洋《心情日記》)
從小到大,我壹直認為我所擁有的壹切都是命中註定的,父母的關心,朋友的理解都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作為小姐經常發脾氣。。。粗暴地,壹點也不感到內疚。。。“中華傳統美德”課程。。。走進了我們的教室。通過學習,我明白了“孝為先,信為後,愛眾,愛親”的道理,明白了“溫良恭儉讓”的修養,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表現。。。過去的壹切歷歷在目:中考的日子裏,父母經歷了人生中最艱難的歲月。我們在考場答題,他們在外面鼓勵,他們卻頂著烈日不肯離開。。。在我病重的那幾天,母親日夜守候。是愛讓他們為我們犧牲,是強烈的責任感讓他們為我們赴湯蹈火。怎麽能不珍惜這種來之不易的超越生命感情的關懷,用愛來回報呢?
“父母叫的時候不能慢,父母問的時候不能懶。”難道不是我們應該表現出來的美德嗎?難道我們沒有“做自己喜歡的事”的能力嗎?今天我幫媽媽洗碗,打爸爸的背。看著他們唇邊的笑容,眼中的愛,我深深地感受到,壹個人的美德,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對愛的回報。“如果妳給我壹個桃子,我就給妳壹個李子。”
讓壹個少年對做人的理解如此不同的,是傳統文化的影響。有人質疑這種文化太頹廢,不適合現在競爭激烈的社會。這些擔憂值得考慮。因為傳統的東西並不都是100%好的,有壹些糟粕已經不適合現在的社會。這個時候,我們不能盲目地尊重傳統,而應該用科學的眼光來看待它,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科學信仰。不過這些事情也不用太擔心,因為只要壹個文化的基礎好了,即使葉子黃了或者被蟲蛀了,也會再生出新的健康的枝葉。
我們是新時代的年輕人。只要樹立正確的科學信念,我們就能區分哪些傳統文化是可取的,哪些是應該摒棄的。正如《論語》所說:“擇善而從制,改不善而從之。”這句話是傳統文化留下的最經典最適用的準則:擇善而從。這樣,由科學信仰支撐的思想道德就是現代思想道德。
總之,提高思想道德修養,首先要提高傳統文化修養,同時要樹立和堅持正確的科學信仰,明確科學和科學信仰的真諦,以科學信仰做人,以高尚的道德作為科學信仰。
讀書的精神基礎,兩者相輔相成。畢竟歷史上沒有缺德的科學家,也沒有缺德的醫生。同時提高和進步是最好的方法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