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主要是指人的情緒、情感、挫折承受力等品質。包括自我認知、自我激勵、對他人情緒的認知、人際關系等等。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情商;人的幸福感也和情商有關。感恩始於尊老。
“孝道教育”是情商培養的起點。
現在很多父母對孩子都很關愛,卻往往忽略了孝順教育。如果子女不孝順長輩,那麽就沒有辦法感恩他人。
我經常引導孩子在大人有難的時候伸出援手。比如大人感冒了,孩子要關心。兩個孩子出生的時候,我爸媽壹起參與撫養,讓他們的成長吃了不少苦。當高晨還是個嬰兒的時候,她感冒了壹次。我媽抱著孩子坐在人力三輪車上看病。三輪車在路上翻了,我媽護著孩子,但是摔了個臉,腫的很厲害,過了半年多才恢復正常。經常說起這件事,所以兩個孩子比較感恩,自然對爺爺奶奶特別好,特別孝順。兩個孩子上大學後,每周基本都不忘問候爺爺奶奶。
◆“感恩”要理解,要表達。
別忘了向妳的長輩問好。長輩心情不好的時候,要關心壹下。我平時有什麽困難,選壹些和兩個孩子商量。兩個孩子上小學的時候,我特意給他們配了壹部兩個人共用的手機,主要是節日的時候用短信向長輩和老師表達問候。“上進心”和“平常心”是壹個整體的兩面。
◆「上進心」還是「正常」?因人而異。
平常心和上進心是壹對矛盾的統壹體,在不同的場景下要針對不同的孩子進行有重點的教育。比如,對急躁的孩子要多進行常態教育;性格安靜的孩子,要多給壹些上進心的教育。
如果缺乏上進心,孩子往往壹事無成。所以,大人要鼓勵孩子展望未來。沒有孩子不上進。家長要看到孩子在與人交往和興趣愛好上的主動性,從興趣追求中發現孩子潛在的價值。當妳用顯微鏡般的眼睛放大亮點時,孩子會顯得陽光、進取。
◆我如何幫助孩子看待「心智正常」和「上進心」?
孩子們更有上進心,所以我做更多的師範教育。我總是教育兩個孩子。每個人都有很多優點,都不如別人。得不到的不要太勉強,要看到自己的不足。
這個小孩在小學時想成為壹名好學生,但他從未如願以償。年幼的孩子們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幾次選舉中名列第四,但壹個班只有兩三個學生,所以他們從未上過輪。三年級之前,我在瑞安市實驗小學讀書,她媽媽在那裏教書。四年級開始在瑞安市安陽實驗小學學習,擔任校長。照顧它可能是人之常情。六年級的時候,老師問我該不該管。我說我刻意照顧不了,然後就再也沒把它當三好學生了。這個小孩感到有點抱歉。
在我看來,人生本來就有遺憾,在成長的過程中留下壹點遺憾,會是壹筆很特別很珍貴的財富。我對孩子說:“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認為什麽都是最好的是不現實的。做人要量力而行。”孩子上小學的時候,她沒有做好學生的經歷,這讓她有了難得的正常感。我也沒管,覺得這招不錯。做人要有擔當。
◆“責任心”需要從小培養
在我小時候的記憶裏,有壹次媽媽帶我們去買零食。為了省錢,我媽只買了我和弟弟的那份,自己不吃。這件事雖小,卻讓我感受到了母親的愛,也讓我更加堅定了為家人脫貧而努力學習的責任感。因為這個親身經歷,我也打算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責任。
如果深夜回家,我會提前給兩個孩子打電話;出差的時候,無論什麽時候上飛機住酒店,我都會給兩個孩子報平安。這看似壹件小事,卻既能向孩子傳遞親情,又能表現出壹種讓家人少操心的責任。
受我影響,兩個孩子上大學後會定期電話聯系我們;遇到特別的事情,或者生病,或者校園外出,都會及時聯系我們,免去我們的擔心。
◆讓孩子知道父母做了什麽。
我總是盡力讓我的兩個孩子感受到他們的長輩為這個家庭付出的艱辛。兩個孩子出生前後,為了增加收入,我做兼職律師。我把這些經歷都告訴了他們。
大學的時候,壹個人去北京做生意,在上海博覽會碼頭經歷挫折。雖然這段經歷與我的兩個孩子無關,但我還是經常給他們講這件事,希望他們能理解我當時對家庭的責任感。2007年底,我特意在大雪中帶著兩個孩子去了公平碼頭,讓他們感受我那些年的“墮落”。
1998,通過銀行貸款在市區買了房。我經常給兩個孩子講我是如何努力在瑞安市區安家的故事。兩個孩子曾經對我說:“爸爸,妳放心,我們會好好學習,長大後賺錢還貸。”培養不怕困難的勇氣
◆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困難無處不在。
人的壹生都會面臨困難,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需要強大的意誌力。所有孩子的誌向都是成為科學家。我和他們促膝談心:科研很難,有時很殘酷。100次學習可能要先經歷99次失敗;100人學習,1人做出成績,另外99人充當陪襯。所以,做科學家,比較的就是意誌力。
溫州人很會做生意,在兩個孩子身邊有很多典型的跌倒了又堅強起來的商人。有意識地讓兩個孩子去分析這些人的事跡,往往是有效的。
我大哥初中後輟學,先做磚,後辦廠,歷盡艱辛才有了富裕的生活。我兩個孩子小的時候,我侄子郝也在我家住過。我經常給外甥郝講他爸爸創業的故事,兩個孩子自然也經常聽到。《家》中的例子傳達了苦難的精神。
◆讓孩子參與進來,理解家長的難處。
我在瑞安安陽實驗小學做了十年校長,遇到過幾次管理危機。有壹次,當地村裏對征地後歸還土地有異議,征用的土地有壹部分用於學校,村民就去學校鬧事,給我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被動。當天我就和我的兩個孩子溝通了情況。這兩個孩子非常緊張。我說學校管理就是這樣。越是困難,越有可能取得成果。
我們學校評選創業父母,本意是希望同學們能理解父母創業的艱辛。沒想到被媒體炒作成“哪個家長最有錢”,網絡上也出現了辱罵的聲音。我也把這件事告訴了兩個孩子。他們經歷了整個過程,真正感受到了“爸爸笑對困難”的勇氣。不知不覺中,兩個孩子在遇到什麽困難時,往往表現得很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