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和啟東相比,哪個經濟實力更強?

和啟東相比,哪個經濟實力更強?

啟東:

啟東市位於長江口東側,三面環水,形如半島,集黃金水道、黃金海岸、黃金通道於壹體。是重要的出海門戶,也是江蘇最早的日出之地。啟東市與國際大都市上海隔江相望,距浦東僅50多公裏。全市土地面積1.208平方公裏,總人口1.20萬。轄1個鎮,1個鄉,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2個街道辦事處。這裏平原碧綠,氣候宜人,物產豐富,風景秀麗,被譽為“江海明珠”。啟東市作為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地區之壹,連續三年位居全國百強縣市之列,先後榮獲全國科技百強縣市、中國明星縣市、國家衛生城市等稱號。

海洋經濟之鄉

啟東有著名的呂四港。呂四漁場是中國四大漁場之壹,呂四漁港是中國六大中心漁港之壹,擁有2000多種海產品資源。海蜇、紫菜、文蛤、鯧魚、黃花魚等水產品馳名中外,占江蘇省總量的1/3,占南通市的1/2。啟東還是中國唯壹的中華絨螯蟹種苗繁育基地和最大的天然文蛤繁育基地。啟東壹手抱大江,壹手抱大海,江海旅遊特色明顯。遠陀角,位於長江、黃海、東海的交匯處,是江蘇最早看到日出的地方。沙灘風光,海水浴場,沙灘自炊,海上踩蛤,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特色。啟東江峰海韻的旅遊特色可以形象地表現為:抽綠色氧吧,看東方旭日東升,跳海蹦迪,聽空中交響樂。

電動工具之鄉

啟東電動工具產業起步於20世紀70年代,崛起於80年代中後期,90年代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啟東在國外從事電動工具的有4.5萬人,年交易額超過6543.8+05億元,約占全國電動工具市場總交易額的60%。全國電動工具協會秘書長張傳福先生分析,啟東天汾人經營的電動工具是“天下第壹兩”。啟東從事電動工具生產的企業近200家,專業營銷人員5萬人。營銷網絡覆蓋全國各地,年銷售額占全國總量的60%。電動工具專業市場被中國五金交電協會授予“中國電動工具第壹城”稱號。

它是建築的故鄉。

啟東是江蘇省人民政府命名的首批“建築之鄉”,建築業歷史悠久。20世紀20年代,啟東的陶桂林在上海開辦了富士建築廠,並建成了當時上海第壹高樓——24層的國際飯店,揭開了啟東建築的新篇章。如今,啟東建設鐵軍遍布上海、北京、南京、蘇州等27個省(市、自治區)60多個大中城市,已涉足10多個國家。曾十次榮獲中國建築工程最高獎魯班獎,先後創造了“上海白玉蘭”、江蘇省“揚子杯”、北京“長城杯”。

教育之鄉

啟東以人傑地靈、基礎教育優秀著稱,全省領先。全市擁有1所國家級示範高中,8所省級重點學校,1所國家級重點職業中學。啟東的普通高考成績歷年來在全省名列前茅。江蘇省啟東中學連續多年創造了1班約20人考上清華、北大的奇跡,創造了中學生國際奧林匹克學科競賽“十三枚金牌兩枚銀牌”,占全省三分之二。啟東也是享譽海內外的“版畫之鄉”。啟東版畫院被譽為“中國第壹版畫院”。

編輯自然環境這壹段

氣候

啟東位於東經121 25' 40”至121 54' 30”,北緯31 41' 06”至32”。春季天氣多變,秋季空氣清爽,平均氣壓1016.5百帕,年平均氣溫15℃,年平均降水量1037.1mm,平均相對濕度81%。35℃以上的平均天數最多五天。年最大風向為東南風,年平均風速3.5m/s;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073小時;年平均無霜期為222天。其中,陰陽鎮的元駝角是江蘇最早看到日出的地方。

水文學

境內地勢平坦,河流溝渠縱橫交錯,屬於低窪沿海地區。微域地形略有起伏,自西北向東南略有傾斜。道安河是南北地貌的天然分界線。河南高程(吳淞高程)3.6-4.6m,河北5.1-6.1m,南北傾角約1/30000m。東西傾角約1/43500m。年地下水位為1.2-1.6m..

地質地震

天然地面以下17m範圍內,主要有:填土層(或耕作土層)壹般厚度為0.6-1.0m,土質松軟。第二層為粉質粘土,局部粉質粘土夾粉質粘土薄層。該層厚度從2米到4米不等,是壹般建築基礎的良好持力層。下層與粉質粘土互層,局部有粉砂薄層,較均勻。自西向東以粉質粘土互層為主,厚度逐漸增厚約7.5-10.0米,承載力和土層較高。總的來說,啟東的地基承載力壹般為10-13T/m2,屬於臨江臨海的沖擊平原。該地區結晶基底埋藏較深,巖性較弱且具彈性,難以滿足大地震活動的巖石條件。新生代以來以坳陷為主,表現為大規模的沈降運動,形成盆地和平原,地層可塑性大,斷裂變形弱。新生代以來,活動斷層多為同沈積斷層,能量容易釋放但不易積累,擡升操作有明顯振蕩,該地區不易孕育大地震。根據歷史地震資料,啟東只發生過3級左右的小地震。

編輯本段的歷史沿革

啟東的濱江海岸物質資源豐富。歷史上曾有“糧棉之鄉,東方天堂”之說,故以“開吾東”命名。啟東是長江口不同時期的河流和海洋沈積平原。漢代以前,這裏還是河口水域;清中葉以前,長江口崇明北側小沙洲相繼崛起,清末成為壹個整體。因為土地平整不均,今天的啟東地區曾經屬於三縣管轄。北呂四地區在宋元明時期屬於海門,後被海門縣撤銷,劃歸通州。北呂四地區自明末至1942屬通州(南通縣)管轄。中部原是海廳(海門縣);南部原屬崇明縣,稱崇明外砂。1928年3月,崇明外砂脫離崇明縣,成立祁東縣。1942年9月,為適應抗日戰爭形勢需要,將祁東縣、海門、崇明、桐東並入東南行署管轄,隸屬蘇中第四師。抗日戰爭勝利後,撤銷東南行政區,分縣,於1946年2月並入東南行政區。1949 65438+10月,祁東解放,祁東縣建制恢復。考慮到原祁東縣太窄,南通縣、海門縣東西方向太長,難以管理,將原海門以東的海東、二小區和南通縣以東的呂四區合並為祁東縣。1954年9月,海門縣王寶區12鄉鎮並入祁東縣。同年65438+2月,海門縣同興農場也被劃歸祁東縣。1989 165438+10月13、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啟東縣,設立啟東市,市政府駐匯龍鎮。

編輯這壹段沙和移民

滾滾長江,浩浩蕩蕩,把上遊的大量泥沙帶到喇叭形的寬闊河口,沈積下來,壹年又壹年,逐漸形成壹個個沙洲。沙洲與沙洲相連,沙洲與大陸相連,大陸不斷向外延伸,逐漸形成壹片廣闊肥沃的沙地。今天的南通是南北朝前後形成的沙洲。據宋代《太平宇宙》記載,此沙洲名為“胡鬥洲”,後“胡鬥洲”與附近的南部洲等小沙洲相連。從海安青墩新石器時代遺址的考古發現來看,沙地歷史悠久。啟東是最年輕的沙地,近200年來由沙洲間淤積連接形成陸地。啟東這壹帶,古代叫“東升瀛州”。晉代人王甲在《集註》中描述了啟東地區的洋面:“瀛洲,魂洲亦稱周桓。東邊有深洞,有長千尺的魚,有斑駁的斑點,鼻子有犄角,有時會激發群玩。遠視,水中有彩雲;近視是此魚噴水如雲,如青雲之美。”這篇文章雖然字斟句酌,但卻生動地描述了在啟東成為陸地之前,沙魚不時出現在大海的波濤中,還有鯨魚嬉戲、噴水如彩雲的場景,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史料記載。此外,名著《浮生六記》對啟東作了珍貴的記錄。據考,潁州的變遷,說到底,與長江主航道的變遷有直接關系。唐代的瀛洲位於桐廬水脊北側,長150公裏,南北寬40公裏,在今天的南通,古稱東布洲。所以陸思說“西接泰國,東臨扶桑,北靠大海,南接長江”。清朝嘉慶年間,長江幹流重新進入南洪路,南濠峙港以北出現了陸福新沙、皂界沙、日照沙等幾處沙洲,南部出現了成群的長江中遊沙洲。這些沙洲是啟東地區陸地形成的雛形。它們上面覆蓋著壹層層的貝殼和海藻,後來長出了茂盛的灌木,變成了綠洲。啟東在歷史上曾轄三縣。南部是壹片新興的沙地,只有120年的歷史。歷史上稱“外砂”,1928年分縣統治前屬上海崇明縣。中部地區是下沙,1941年前屬於海門。北方的呂四地區成陸時間最長,有壹千多年的歷史。宋元明清屬海門,1942前屬南通縣管轄。馬·《祁東建縣治方》詳細記載了祁東建縣的過程。在啟東,北部呂四壹帶稱為“北沙”,南部和中部稱為“南沙”。“南沙”和“北沙”語言不同,習慣也不同。南沙人講齊海話,和海門話完全壹致,類似崇明話和上海話,屬於吳語,“北沙”人講“呂四話”。關於“南沙”居民的起源,主流觀點是“句容遷到崇明,崇明遷到啟東。”據明鄭德《崇明縣誌》記載,崇明島初起時,人煙稀少。696年(唐朝萬歲),島上有黃、顧、董、史、陸、宋六姓,多來自江蘇句容。1025(宋天聖三年),崇明新崛起壹片沙地,居住著姚、劉二人,取名姚。1101年(宋建中靖國源),三沙崛起,因“有魚有鹽益,民樂居之。”句容人朱、陳、張都來到這裏居住。清朝光緒年間,崇明島東北河道中,十幾個大小不壹的沙洲相繼崛起,於是外地居民,尤其是崇明、海門等地的居民,紛紛搬遷,開荒填海,繁衍生息。這些沙人是啟東南部最早的居民,大部分是崇明地主的佃戶。由此可以推斷,南沙居民源於江南句容,從崇明遷來的說法是極其可信的。但在近代,南沙的居民大多來自浙江嘉興湖州。他是浙江北部的江南人,太平天國時期為躲避戰亂而北遷。就目前來看,長江口沙地的民俗文化和浙北很像。有意思的是,啟東南部沙地的居民往往下意識地冒充江南人。他們明明生活在江北,卻依然執著於江南的許多習慣。居然把外人叫做“江北人”,把自己聽不懂的話叫做“江北話”。這恰恰從壹個側面證明了南沙的居民起源於江南。至於啟東北部呂四地區的“北沙”居民,他們是歷史悠久的復雜移民。“北沙”是啟東最早成熟的沙地,是長江入海的“東埠洲”。到了唐朝,呂四就變成了鹽場。據史料記載,這裏的早期居民是被流放到“胡鬥洲”以烹鹽為生的“移民”。當然,也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漁民。很難證實它的居民來自哪裏。但語言學家認為陸絲話是古常州話。因此,呂四方言被歸為吳語的壹個相鄰片。從人類遷移規律來看,人口遷移總是離不開自然地理、行政命令、不同設置、社會經濟。在呂四,民間流傳著壹個傳說:明朝洪武八年八月十三日,呂四壹帶發生海嘯,三萬人溺水而亡。於是朝廷下旨,將杜、陸、紀、周、毛、彭等姓氏從(今常熟)抽出,舉家隨祖遷呂泗,永不歸原。所以說呂四地區的籍貫有那麽多姓,剩下的都是後來遷居的客家人。

工業

紡織服裝行業

啟東是中國最早的紡織服裝出口基地,現有紡織服裝企業100多家,噴氣織機、劍桿織機、寬幅提花織機等世界先進紡織設備,寬幅提花布料、人造毛皮、服裝襯布、毛衫、針織內衣等產品出口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額超過65438億美元。

機械電子

啟東機電產業起步較早,技術管理和合作配套能力較強,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加工制造體系。電動工具、防爆電器、化工閥門、攪拌機、高壓油泵、變壓器、智能儀表等產品享譽國內外。

醫藥化學工業

啟東醫藥化工產品種類繁多,包括化學品、染料及其中間體、化學農藥、合成樹脂、食品添加劑、塑料添加劑、化學試劑、塗料等。“蓋天力”和“白加黑”是中國著名的醫藥品牌,市場占有率很高。

海洋漁業

依托海洋資源優勢,啟東海洋捕撈業和海洋食品加工業發展迅速,擁有大馬力遠洋漁船近百艘,海洋食品加工企業200多家。魚、蝦、紫菜、甲殼素等特色產品的深加工在我國占有重要地位。

建築工業

啟東是中國著名的“建築之鄉”,全國建築勞務基地,擁有十萬建築鐵軍,建築市場遍布上海、北京、南京等大中城市。先後到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考察,榮獲中國建築工程的最高聲譽——魯班獎。

編輯經濟的這壹部分

200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25億元,比上年增長14.6%。分產業看,第壹產業增加值39.6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654.38+07.49億元,增長654.38+05.5%,其中:工業增加值654.38+03.99億元,增長654.38+08.2%;第三產業增加值1105億元,增長15.5%。產業結構明顯優化,第三產業比重結構為12.2: 53.8: 34.0,二、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計算,全市人均GDP分別達到33996元和29115元。

工業經濟總量明顯擴大。

全市工業總產值118254萬元,比上年增長27.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5021萬元,比上年增長29.2%。

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65438+2700萬元,增長17.6%。

房地產開發業平穩發展。

房地產開發投資6543.8+0.503億元,比上年增長6.0%。施工面積1.867萬平方米,增長22.8%;竣工面積53.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5%;商品房銷售面積391萬平方米,下降30.1%。

城鄉消費市場繁榮活躍。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289億元,比上年增長24.3%。

對外進出口貿易穩中求進。

全年海關進出口總額6543.8+0.45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7.2%。其中,出口165438+7900萬美元,增長75.7%;進口2.76億美元,增長159.4%。

提高投資項目的質量。

全市新批外資項目34個,註冊外資6.49億美元,下降36.6%。商務部確認實際註冊外資3.83億美元,下降12.4%。

旅遊基礎設施日益完善。

全年接待境外遊客8000人次,比上年增長11.1%。實現國內旅遊收入91億元,同比增長12.3%;旅遊外匯收入9654.38億美元,同比增長65438.05%。

財政主體稅收收入全面增長

全市全年財政總收入34.84億元,比上年增長33.0%。其中,地方壹般預算收入1.622億元,增長32.9%。

總人口繼續保持負增長。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4.98萬人,比上年末減少65438±0.3%。年末戶籍人口11141000人,比上年末減少0.4%,其中非農業人口22.3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500人。全年出生人口7533人,出生率為6.75‰,出生嬰兒性別比為101.7: 100。死亡8703人,死亡率為7.80‰,自然增長率為-1.05‰。

東陽:

東陽市位於浙江省中部,地理坐標北緯29° 16 ',東經120° 13 '。總面積1739平方公裏,總人口79.77萬(2005年)。東陽轄6個街道,11個鎮,1個鄉鎮:武寧街道、石楠街道、白雲街道、江北街道、城東街道、柳市街道、巍山鎮、葫蘆鎮、歌山鎮、左村鎮、東陽河鎮、湖溪鎮、馬寨鎮、千鄉鎮、南馬鎮。市人民政府駐江北行政中心。

東陽歷史悠久。郡縣制建立於195年(東漢獻帝升東陽風光二年(二十篇)),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素有“武中縣”、“山中風景如畫”之稱,是中國教育、建築、工藝美術之鄉和恐龍之鄉。屬於長三角經濟區,是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城市,浙江中部歷史文化名城。東陽人文薈萃,人才輩出,孕育了壹大批仁人誌士,如著名的北伐名將金佛莊、新聞先驅邵飄萍、著名科學家、植物學家蔡等。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東陽市。東陽市位於浙江省中部,面積1739平方公裏。地形以丘陵和盆地為主,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這裏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空氣濕潤,四季分明,陽光充足。年平均氣溫17℃,年平均日照2002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351毫米,東陽河、東陽南江橫貫全境。2006年末,全市總人口為801994,其中男性407020人,女性394974人。轄11鎮,1鄉,6個街道辦事處。

東陽市位於浙江省中部,隸屬金華市。其地理坐標為北緯29° 16 ',東經120° 13 '。總面積1739平方公裏,總人口79萬(2004年)。市人民政府位於武寧街道東街1號,郵編322100。代碼:330783。區號:0579。拼音:東陽石。東陽轄6個街道,11個鎮,1個鄉鎮:武寧街道、石楠街道、白雲街道、江北街道、城東街道、柳市街道、巍山鎮、葫蘆鎮、歌山鎮、左村鎮、東陽河鎮、湖溪鎮、馬寨鎮、千鄉鎮、南馬鎮。2000年,東陽轄22鎮4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為753094人。各鄉鎮人口(人):吳寧鎮200754商輅鎮19235柳市鎮31465槐路鎮17328李寨鎮13726北江鎮27671巍山鎮43000葫蘆鎮26225歌山鎮65438。86東陽江鎮13849郭寨鎮13291湖溪鎮23940橫店鎮82009馬寨鎮21595三聯鎮22073前陽鎮20128鎮21356南馬鎮42805大聯鎮2026。花溪鎮17456寨口鄉4838三旦鄉9762上村鄉6366八大鄉4789

編輯自然資源的這個部分

東陽自然資源豐富。已發現並探明的礦產有金、銀、銅、鈾、螢石、鉀長石、花崗巖等20多種。可采儲量很大,螢石2億噸,鉀長石654.38+5億噸,花崗巖1萬立方米。鈾礦是中國東部八大鈾礦之壹。

編輯這壹段的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東陽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快,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城鄉面貌大為改觀,人民生活水平從溫飽走向小康,精神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各項社會事業和諧發展。從65438年到0995年,東陽成為浙江省首批小康縣(市)。2001,位列全國百強縣市,在全國所有縣市中排名71。2003年前進了22位,排名第49位,2009年排名第80位,2010排名第59位。近年來,東陽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按照“穩定第壹產業,重點發展第二產業,興辦第三產業”的經濟發展總體思路,全面實施“重點發展第二產業,繁榮城市”的經濟發展戰略,揚起了二次創業的風帆。2004年,該市通過省級創建國家衛生城市調查。2004年,該市成為“2004年國內外公眾最喜愛的中國城市”之壹。200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8.84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438+09.95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039元。

個人認為啟東經濟實力更強,因為地理位置優越,地處長三角地區,與上海隔江相望,崇啟大橋也在建設中。建成後,啟東將融入上海壹小時經濟圈,發展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