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7200萬,不要6億,不要8800萬。第三產業結構比例為9.5:79:11.5。人均GDP 18536元。全口徑財政收入91665438+萬元,其中鎮壹級財政收入10265438+萬元。
工業經濟持續增長,初步形成了以熱電、建材、醫藥、化工、汽車零部件為主體的工業框架。全鎮現有工業企業153家,2005年產值18億元,工業增加值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家,其中長春第二熱電廠年產值12億元;董嬌煤氣廠,年產值2億元;丁魯水泥廠,年產值2.2億元;石材水泥廠,年產值4000萬元;長虹藥業年產值3200萬元。2005年,全鎮第三產業年增加值8800萬元,商業企業176家,年增加值2200萬元。餐飲服務業158家,年增加值15萬元;交通運輸倉儲企業8家,年增加值3000萬元;建築安裝企業2家,年增加值10萬元,社會支出110萬元。
英俊鎮以產業化發展的思路規劃農業。2005年,全鎮農業總產值654.38+0.2億元,增加值7200萬元;畜牧業總產值5000萬元,增加值2700萬元;種植業總產值7000萬元,增加值4500萬元。全鎮以村為依托,堅持鄉村建設城鎮化,創建省級小康示範村。小康村居民住房統壹規劃建設、標準化建設,農民有了自來水,農業結構不斷調整,特色農業發展成效顯著。蔬菜出口基地已經建立。蔬菜出口基地采用公司與農戶合資模式,生產蘑菇、平菇、荷蘭豆等蔬菜,出口日本和東南亞,年出口量2000噸,年創匯654.38+20萬美元。建立了畜牧養殖專業村。畜牧養殖衛星專業村有專業戶153戶,養殖項目有蛋雞、肉雞、生豬、肉牛、奶牛等,年產鮮蛋5000噸、肉雞4000噸、鮮奶10000噸。在國家取消農業稅的同時,政府大力增加對農田基本建設的投入。近年來,投資65438+20萬元改造低窪地區農田,修建排水溝渠,提高低窪地區效益。從二道區出城向東,進入帥鎮。就在幾公裏外,妳可以看到壹個充滿活力的新工業區。這裏過去很陰暗
郁郁蔥蔥的田野,如今已成為二道區工業化的平臺,推進城鎮化的前沿陣地。優越的地理位置必將成為長春“退二進三”、集中發展工業產業的理想選擇。工業集中區是2005年底吉林省人民政府批準的省級開發區。這是二道區委區政府實施“工業強區、項目興區”戰略,實現新壹輪跨越發展的突破口。也是長春工業企業集中發展的戰略平臺。帥工業集中開發區主要位於省經濟發展“十佳鎮”帥鎮。西起馬家店,東至西湖觀光農場,北至吉昌公路南線以北1250米,南至劉家屯,包括和平農場和胡加、顏泉的5個自然村,規劃總面積23平方公裏。很多企業因為這裏的優勢在這裏落戶。
擁有最大的地理優勢
英俊工業集中開發區分別與長春經濟開發區、長春鏡月旅遊開發區、長春物流開發區、長春蓮花山旅遊區接壤,地處吳凱河畔,靠近市區,地勢平坦,適合電影發展,易於投資建廠。
最有能源優勢。
英俊工業開發區水、電、氣資源豐富。長春第二熱電廠可提供電力和熱能,長春董嬌煤氣廠可提供煤氣,中日友好水廠可滿足工業用水需求。在開發區和每個居民區將分別建立壹個變電站和電信站。這些能源企業能夠提供高質量的基礎設施配套服務和充足的能源保障。
擁有最多的交通優勢
帥工業集中開發區環繞昌吉南線,長雙鐵路、昌吉高速貫穿全境,距昌吉高速出口1.5km,距市區7km,距龍家堡國際機場15km。“鐵路、公路、航空”立體交通的獨特優勢,將帶來充足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商流。
最具發展空間
英俊鎮土地資源較為豐富,規劃前期工業集中發展區建設用地25平方公裏,可滿足現實和遠期用地需求。
大多數環境質量
區域內環境質量優良,可凈化空氣中TSP、SO2、NO2日均濃度,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五開河河水直接註入卡倫湖,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豐富,水質可達到四水標準。聲環境質量達到功能區規定的噪聲標準。
最具產業發展基礎
英俊鎮的經濟實力比較強。合並前,2003年,英俊鄉獲得“鄉鎮企業經濟發展第壹鄉”榮譽稱號;英俊鄉是“長春市30強鄉鎮”第五名,有成熟的企業管理經驗和建設產業社區的成功經驗,人文環境優越。而且,英俊鎮工業基礎雄厚,有企業175家,個體工商戶353戶。2005年國民生產總值達到5.6億元,工業產業初具規模。
最有政策優勢
英俊工業集中開發區享受省級開發區優惠政策。2005年底,英俊鎮被省政府批準為全省“十佳鎮”發展改革試點鎮,享受特殊優惠政策。據統計,截至目前,工業集中區共有企業66家,個體工商戶115戶。已引進恒力汽車廠、大唐熱電二期項目、聚氨酯輕發泡膠項目等22個項目,計劃投資4.6億元。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2個;3000萬元以上項目2個;2000萬元以上項目12個;10萬元以上3;3 10萬以下。10續建項目;項目達產後,新增產值2.6億元,利稅2000萬元。帥工業集中開發區雖然剛剛起步,但體現的經濟、社會、帶動效益已經初顯端倪,潛力巨大。
現在的效應是可以預期的,特別是在增資擴產的過程中,存在“羊群效應”和“模仿現象”,相關行業會跟隨羊群效應,這種效應在產業集中地區會更加強烈。據了解,2006年,通過“融資先行、區域自主建設、合作建設”的形式,全面啟動工業集中區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建設,至少達到“五通壹平”標準,即水、電、路、通訊、供熱達到國家級開發區標準,工業集中區完成縱橫壹級公路交匯。平整土地,加快工業集中區路網建設,南起長吉南線,北至長石公路,縱向12km兩條柏油路,橫向18km五條道路,實現集中發展區的路通。同時,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已經啟動,依托四大水廠實施水務工程,加快給排水管網建設;依托第二熱電能源資源,搞好集中供熱工程;依托郊區供電局實施電力工程;依托四局、八局,實施電信工程。同時,積極建立工業集中區建設信息服務平臺,逐步創建“數字集中區”,推進工業集中區信息化。
2008年,該區已引進項目66個,大唐熱電二期、恒力汽車已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截至目前,3個億元以上項目即將落戶集中區。
集中區本著高起點、高標準規劃、高質量管理的建設原則,壹年奠基,全面啟動基礎設施建設;兩年見成效,形成集中區域發展的雛形;上水平五年,建成特色突出、功能齊全、管理先進的現代化工業園區。與土地掛鉤的試點鎮
2008年6月5438+065438+10月是淡季。長春市二道區英俊鎮和平村的農民幾乎每天都“派”代表到吳凱河東側幾棟在建的樓房前查看工程進度。到明年春耕時節,該村兩個合作社的250名農民就能告別平房,搬進這些有水、電、氣的新樓房。但他們現有的宅基地占地29公頃,鎮裏打算統壹規劃,建成溫室大棚,供農民致富。鎮委書記田杏敏告訴記者,和平村的做法就是人們常說的“土地掛鉤”。作為全國第二批9個土地掛鉤試點鎮之壹,英俊鎮是吉林省唯壹的試點鎮,和平村是“試點中的試點”。
所謂“土地掛鉤”,就是將農村建設用地的減少與城市建設用地的增加掛鉤的簡稱。即在耕地總量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建新拆舊和土地復墾,使建設用地總量不增加,耕地面積不減少,質量不下降,土地布局更加合理。
2006年7月,從天津、四川等全國首批試點省市回來的帥鎮壹批黨政官員,開始向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申報試點土地掛鉤。2007年4月,國家發改委確定英俊鎮為吉林省唯壹的掛鉤試點申請鎮。今年6月,國土資源部正式批準英俊鎮為全國第二批9個土地掛鉤試點鎮之壹,也是吉林省唯壹的試點鎮。
按照英俊鎮的總體思路,實施土地掛鉤試點,就是在國家政策框架內,堅持土地承包責任制不變、耕地總量不減,充分尊重農民意願,高水平規劃設計建設壹個有特色、適宜產業集聚、生態宜居的新型小城鎮。農民通過原有耕地的規模化、產業化獲得土地收益,通過人口集聚增加就業崗位和農民收入,實現農民向新農民、新居民的轉變,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根據長春市二道區掛鉤試點項目區實施方案,試點項目分為老墾區和新區,總規劃面積132.2公頃,周轉指標63.3公頃。預計農民騰出宅基地68.9公頃,可置換建設用地59.5公頃,安置用地3.8公頃。
試點成功後,帥鎮將發生顯著變化:新建鎮位於吳凱河東側,自然景觀優美,新房設計布局特色、生態特色和建築特色突出,功能齊全,環境優美;新增耕地68.9公頃,而安置農民只需3.8公頃,可置換建設用地59.5公頃,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大空間;擬從土地收益中安排9300萬元,為遷出農民提供養老保險,解決農民養老保障問題;在建新區拿出5公頃建設、經營、租賃住房,將租金收入返還給農民,解決農民上樓後新的開支和費用;開墾新耕地68.9公頃。其中:40公頃將用於為農民建造溫室大棚;其余用於引進養殖、種植等農業產業化調整項目,解決農民就業問題。根據測算,在沒有政府投資的情況下,整個項目可獲得凈收入241.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