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中國的發展是結構優化的發展。根據全國第壹次經濟普查數據,2004年,壹、二、三產業比重為13.1: 46.2: 402。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成效,但需要進壹步優化。在未來的五年裏。我們將依靠自主創新提升產業技術,繼續強化農業,加快發展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依托國家重點建設項目,把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加強消化吸收再創新結合起來,在高效清潔發電和輸變電、大型石油化工、先進適用交通裝備、高檔數控機床、集成電路裝備、先進電力器件等領域實現突破,提高裝備制造整體水平。大力發展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金融、物流、咨詢、文化、旅遊等服務業,繼續加強能源、礦產、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
第三,中國的發展是資源節約型發展。人口多,資源相對短缺,是中國的基本國情。落實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堅持節約優先,大力節約能源、水、材料、土地和資源。重點抓好冶金、建材、化工、電力等重點行業的節能降耗。實施節約替代石油、熱電聯產、綠色照明等重點節能工程,推進1萬戶重點企業節能改造,鼓勵生產和使用節能節水產品和節油環保汽車。發展節能省地建築。嚴格控制高能耗、高耗材、高汙染行業發展。依法淘汰落後產能。
第四,中國的發展是環境友好型的。我們將進壹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落實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加快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突出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加強水汙染防治。繼續實施重點流域汙染治理工程,推進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積極防治農村面源汙染。保護飲用水源;加強大氣汙染防治,加快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治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做好固體廢物汙染防治工作。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調整產業結構和經濟布局,從源頭上減少汙染。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合理劃分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域。繼續推進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防沙治沙等生態工程,有效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嚴格環境監管,加強環境執法,防範和化解生態環境風險。
第五,中國的發展是全面協調的。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建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有序轉移,改善城市人居環境。進壹步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千方百計擴大就業,推進扶貧開發,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合理調節收入分配,加快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
第六,中國的發展是改革開放的發展。我們將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方向。深化改革開放,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動力和保障。改革的重點任務包括: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加快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推進價格改革,建立能夠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和汙染治理成本的價格形成機制;深化財稅、金融和投資改革,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建立現代市場體系;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執法力度。我們將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壹是繼續發展對外貿易,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二是積極有效利用外資,切實提高利用外資質量,著力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第三,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開展優勢互補的對外投資,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2005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為65438美元+0.42萬億,其中進口總額為6600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603億美元。都是世界排名第三。改革開放以來,世界各國給予了我們有益的幫助,引進外資、技術和人才,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與此同時,中國也為世界發展做出了貢獻。近年來,中國向40個最不發達國家提供了優惠關稅待遇,並向海嘯受災國、南亞抗震救災和禽流感國際合作提供了資金和技術援助。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中國提出了支持發展中國家發展的五項新措施,涉及關稅、減債、貸款、疾病預防和人力資源開發。未來五年,中國的發展將給全世界帶來更多機遇,僅商品進口總額就將超過4萬億美元。我希望各國企業家和各界人士抓住機遇,擴大對華投資和貿易。繼續參與和支持中國的建設。
中國實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我們願與國際社會壹道,相互開放市場,完善多邊貿易體制,推動全球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擴大經貿合作創造更好的環境;發展技術貿易。建立技術推廣和轉讓機制,讓更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分享技術創新成果;完善國際金融體系,營造穩定、高效、安全的金融環境,防範金融風險:積極開展能源合作與對話,維護國際能源市場穩定,為發展提供安全、經濟、清潔的能源保障;廣泛開展環境合作,認真履行國際環境公約,推進環境保護能力建設;加強相互磋商,協調國際行動,解決貧困、債務、人口、自然災害、疾病傳播、恐怖主義等問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展望未來,中國將堅持走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的道路,與各國攜手共進,開拓創新,為推動全球發展、建設和諧世界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