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第18講“表達式及其功能”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第18講“表達式及其功能”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第十八講

教學目標:

1.理解五種表達方式及其分類。

2.掌握五種表情的表達功能。

3.了解各種表達在具體文章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掌握五種表情的表達功能。

教學難點:理解各種表達在具體文章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3學時

第壹類

在新課標中,對這部分的要求是:在閱讀中理解記敘文、描寫、解釋、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考試說明》中有“理解和評價表達(敘述、解釋、討論、描寫、抒情)功能”的要求,能力水平要求是理解和綜合分析。

常見的表達方式有五種,分別是敘述、描寫、議論、解釋、抒情。

靜靜地打開壹本書,看著它。心情美得像壹朵盛開的花。

第壹,敘事

敘事,也叫敘述,是作者對人物經歷、事件的發展變化、場景和空間的轉換進行敘述和說明的壹種表達方式。以敘事為主要表現形式的文體,稱為敘事。

記敘文的作用是:①介紹人物的經歷和事跡,說明二者之間的關系;說明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發展過程;③總結事實和案例,為文章的論述提供依據;(4)聯系故事,過濾改變上下文的意思。

敘事有兩種類型:壹種是壹般敘事,另壹種是具體敘事。總述,也叫簡述、提綱,是用簡單的筆墨介紹人物、事件、環境,給讀者壹個大概的印象。具體敘述,也叫細節描寫,就是用細致的筆墨,把人物的事跡和環境詳細地交代出來。

敘事方法有順序敘事、倒敘、插入、補充敘事四種。許順是壹種根據事件的發展過程或人物經歷的自然順序進行敘述的方法。符合人們壹般的認知習慣,條理清晰,脈絡清晰,易於完整地描述人和事。倒敘是將壹個事件(人物)的結局或發展過程中精彩感人的片段提到前面,然後按時間順序敘述的方法。有三種閃回。壹是推進結尾,二是推進某個片段,三是在文章前面用回憶回憶的方式表達作者的感受。倒敘的好處是可以引起懸念,讓文章的結構變得多種多樣。插入法是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為了有助於展開情節或刻畫人物而臨時打斷敘述線索,插入壹段與主要情節有關的記憶或故事的敘述方法。敘事的作用:對主要情節起到補充、襯托、說明、解釋的作用;使文章脈絡清晰,結構多樣,突出主題;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為下文做鋪墊。補充敘述,也叫描摹敘述,就是用三兩句話或壹小段話對前面提到的人或事做壹些簡單的補充說明。作用是:對上面提到的必要情節進行必要的補充說明,使敘事更加完整。

敘述的人是描述客觀事物或人物活動時的出發點和選擇的角度。常用的敘述者有三種:第壹人稱——我和我們;第二個人說——妳,妳;而第三個人——他,他們。

使用第壹人稱有三種情況。“我”和“我們”有時是作者本人,有時是虛構的藝術形象,有時是作品中的主角或其他人物。它的優點是講述了“我”和“我們”的親身經歷,有助於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真實、親切、自然。它的缺點是只能從“我”和“我們”的角度來寫,在刻畫人物和描寫景物環境時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使用第三人稱的好處是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自由靈活地講述敘事對象,被稱為“上帝視角”。其缺點是:客觀色彩濃厚,缺乏第壹人稱敘事的優勢。

使用第二人稱時,有兩種情況:如果作者在文章中不僅敘述別人,而且敘述自己,實際上是以第壹人稱的視角敘述,即“稱呼”,便於表達自己的感情。如果作者客觀地告訴讀者關於“妳”和“妳”的事情,並且沒有出現在文章中,那麽本質上就是第三人稱敘事。魏巍先生寫的《我的老師》中,蔡先生是用第三人稱指稱的,但文章中有壹句話是突然用第二人稱指稱的:不知道妳有沒有意識到,壹個孩子站在那裏對妳是多麽依戀(這種表述有什麽好處)。

要註意:①線索清晰。只有確定了某些線索,才能把蛛絲有條不紊地組織起來,再復雜的情況也能自組織起來。(2)理解。為了告訴讀者它是什麽,敘事必須抓住敘事的六個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過程和結果。只有這樣,讀者才能獲得完整清晰的印象。③要詳細,要恰當。在描述壹個事物的時候,我們不可能在它發展過程的每個階段都均勻地使用我們的力量。在描述幾件事情的時候,也要有重點。根據文章的具體情況,做到詳而不雜,詳而不荒,簡而不粗。(4)要跌宕起伏。“文如觀山,不喜太平”。要善於交替運用各種敘事方法,運用抑揚頓挫、速度、間斷性、離合等手法,使敘事跌宕起伏。

霧天,陽光透過樹梢,美得令人窒息。

第二,描述

描寫就是用生動的語言來描述人物所處環境的狀態、動作、性質、特點、色彩、布局等。它回答了“如何”的問題。具體、生動、形象地表現客觀事物,給人以身臨其境的真實感。

描寫的作用是:①表現自然景物的風格;②表現人物的形體、舉止、談吐和內心世界;③展現人物活動的背景或特定環境;④喚起人的審美情感,影響人的感情,加深人對客觀事物美的感受,使作品具有吸引力。

描寫大致有兩種,四種,從對象上分: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從視角看:場景描寫和細節描寫;正面描述(直接描述)和側面描述(間接描述)。

(1)描述人有五種方式,包括:

1.外貌描寫,也叫肖像描寫。即準確、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人物的外在特征,如聲音、笑容、衣著、神態、體態等。外貌描寫的要求是:第壹,寫“準”。人的長相往往會受到身份、職業、年齡、習慣、生活經歷、家庭環境、身體狀況等因素的影響。我們要仔細觀察,用準確的語言描述。第二,寫“精”。精心選擇人物的外貌特征,集中筆墨描寫,不能面面俱到。要把重點放在重點部位和有利於突出中心的地方,使人物準確生動。第三,要寫“深度”。人物外貌描寫要真實地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質,用形式傳達精神,把握外貌的代表性特征,寫出人物的深度。

2.動作描述,也叫動作描述。也就是對人的具體行動的描述。動作描寫的要求是:選擇恰當的動詞,具體、生動、連貫地表現人物動作的方式、方法和步驟,圓滿回答“怎麽做”的問題。

3.語言描寫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也就是用個性化的語言表達個性化的人物。文字發自內心,成功的語言描寫能清晰地展現人物,生動地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使讀者“聽其聲,見其人”。語言描寫有兩種方式,壹種是獨白(作品中的人物自言自語),壹種是對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互相問答)。要用好的語言來描述,首先語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情境、思想、性格特征,讓人看了之後相信這個人只能這樣說話;其次,語言是思想的外殼,語言表現了人物的內在品質、思想感情和人格特征。

在分析語言描寫時,我們不能忽視作為狀語成分的暗示。這些帶有人物動作、表情、表情的暗示,也表現了人物的感情或感受。

4.心理描寫,即描寫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內心活動的方法。它是對人物思想、感情、理智和整個精神世界的直接透視,能更好地揭露人物內心最隱秘的東西。心理描寫的方法主要有:心理分析;用言語和行動表現出來;表現在夢、幻覺等方面。

5.表情描述,表情是指人的面部表情的變化,沒有變化也沒有表情。壹般來說,外貌描寫和表情描寫都屬於人像描寫。然而,表情的描述有其獨特的表現優勢。面部表情是心理學的“陽光暖桌”,內心有什麽樣的感受壹般都會體現在面部表情上。

(2)環境描寫是指與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所表達的感情直接相關的客觀外部條件的描寫,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描寫自然景觀,如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天氣、季節、場景等。其作用是:①說明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和空間;(2)渲染環境氣氛,烘托人物情緒,預測人物命運,表現人物性格;(3)為下文做鋪墊,推動故事發展;④揭示文章主題。社會環境,描述社會狀況或人們活動的場景以及周圍(室內)的布局和陳設,其作用有:①說明時代背景、時代特征、社會習俗、思想觀念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②渲染環境氣氛;③烘托人物情緒,推動情節發展;(4)深化主題,揭示人物性格和命運的成因。

(3)情景描寫是指在壹定時間和環境下,人物關系所形成的生活畫面的描寫,也可以說是人物描寫的綜合形式。場景描寫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壹種是鳥瞰,即從整體的角度來寫場景的整體畫面和氛圍。這種方法,關鍵是寫出壹幅完整的藝術畫面,不求點上的精妙,而求面上的寬廣。另壹種是特寫,即集中細致地突出場景中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典型場景。

場景描述有兩個要求:1。寫同壹時間同壹環境發生的事件,註意其周邊,結合時間地點和人物,有圖給某人;2.截取事件過程的橫截面,寫出動態和靜態,表現人物之間的關系。

(4)細節描寫,即對具有典型意義的人、事、景、物的描寫和刻畫。細節描寫的作用很大:①能促成情節的曲折;(2)能表現人物鮮明的個性;(3)能表現環境景物的獨特特征;④能增強主題的表現力。

描述中的其他術語:直接描述和間接描述,都是從描述的角度說的。直接描寫,也叫正面描寫,從正面描寫人、事、環境,使其外貌直接顯露出來。間接描述也叫概況描述。它不直接描寫對象本身,而是通過描寫他人來間接襯托被描寫的對象。因此,人們也把這種方法稱為“烤雲抱月”法。細致入微的描寫和線描,從描寫的程度來說,細致入微的描寫,也就是精雕細琢的描寫。素描,就是輕描淡寫,簡單勾勒。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都來自於描寫對象的變化。靜態描寫是指平面的、靜態的人物和景物的描寫。動態描寫是對人物或景物發展變化的情態的描寫。

登山充滿了情感,而面對水則充滿了意義。

第三,抒情

抒情,即作者在文章中表達自己的主觀感受和思想感情。它的作用是:①以情動人,增強文章的感染力;②發展意境,表現和深化主題;(3)渲染氣氛,展現文風,貫穿文章意思。抒情方式:

(壹)直抒胸臆,也稱直接抒胸臆,即作者直接傾吐自己的感受。如:①呼之欲出:當妳深陷情網時,往往會情不自禁。妳會情不自禁地大聲呼喚:“祖國,母親!”“我愛妳中國!”(2)頓悟:在上學的路上,法國作家都德的《最後壹課》看到很多人在市政廳的公告欄前觀看。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麽。走進教室,他才漸漸明白,祖國淪陷了!這時,作家寫道:“啊,那些壞蛋,他們貼在市政廳的公告欄上,原來是這麽回事!”我的最後壹堂法語課!“——用頓悟來表達自己的感受。③反復:“哦,北大,北大,妳托付給我的太多了。“用重復的句子來表達我對北大的熱愛。

(2)事件抒情也稱敘事抒情,是作者因事件而獲得情感,將感情融入敘事的抒情方式。比如在《我的老師》中,魏巍通過描述蔡在課堂上教我們讀詩、課後教我們跳舞、帶領我們觀察蜜蜂等事例,表達了對老師的熱愛。

(3)借景抒情,又稱以景抒情或描寫抒情,是指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置於景物的描寫中,在景物的形狀、色彩濃度、風格中抒發感情,在描寫手法上稱為“以物抒情”。俗話說“壹切風景詞都是情話。”比如法國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於勒》通過兩個場景來表達人物的心情:“我們上了船,離開棧橋,在平靜的海面上航行得很遠,像綠色的大理石桌面。”——表現人物開朗、興奮的心情;“在我們面前,遠處似乎有壹個紫色的影子從海裏冒出來。”——表達人物的失望和沮喪。

(4)談抒情也叫以理傳情。即把感情放在道理裏,用道理表達思想感情。本文把“物”作為主要對象來寫,而不是作為壹般的景物。作者常常試圖寫壹些帶有強烈色彩的東西,賦予它壹些象征意義和豐富的內涵。比如宗璞的《紫藤落》結尾,花和人都會遭遇各種各樣的不幸,但生命的長河卻是無盡的。我摸了摸小紫花小屋,裏面裝滿了生命的美酒。它張滿了帆,航行在鮮花盛開的河上。它是萬花叢中的壹朵,也是壹朵又壹朵的花,形成了壯麗的流動瀑布。作者體會到,人生如花,災難總會被幸福戰勝,時代的洪流總會被沖走。只有加快速度,勇往直前,才會是那燦爛瀑布中的壹朵浪花。而冰心的《送紙船媽媽》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

千載難逢,沒有什麽比得上壹本好書和壹個好朋友。

第四,討論

討論就是對客觀事物進行分析和評論,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以論證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體稱為議論文。

討論的作用是:1。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提高戰鬥性;2.明確文章主題,揭示其思想意義;3.貫穿上下文的緊湊文本結構。

常見的討論方法有:

1.說說吧。也就是邊講邊聊。可以先討論,也可以先討論再討論。要把討論和敘述緊密聯系起來,做到討論自我敘述,簡明扼要,靈活自然。比如魯迅的《藤野先生》,開篇描寫清朝留學生長辮子扭脖子的醜惡狀態,結尾壹句“真好看”就是批判性的論述。作者用犀利的語言諷刺了清代學生的無知和藝術。這種討論有很強的針對性。

2.以情說理,即把論據融入抒情,以抒情說明道理。如上所述,宗璞的《紫藤瀑布》結尾。

3.借用結尾來討論,就是把所描述的事物聯系起來討論。這種討論必須與所描述的事物有內在的聯系,同時也要與對象本身有關聯。在《故鄉》的結尾,魯迅先生寫道:“希望無所謂,無所謂;這就像地面上的壹條路。其實地上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含蓄而意味深長,讓人回味無窮。

4.在文章之外討論,即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添加壹段既獨立又與文章內容相關的討論文字。

模糊而孤獨,影子來到窗前,賬戶打開,下個月在我懷裏。

動詞 (verb的縮寫)描述

描述,即用簡潔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點、成因、關系、作用、制作方法、發展過程等解釋清楚;清晰地表達人物經歷的特點。以解釋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體叫做說明文。

解釋的作用有:①在議論文中用它來解釋論點;(2)在敘事中用它作為註解;③在新聞中,用它來介紹背景材料,加強內容表達;④在科學報告或教科書中,用它來表達科學知識或事物。

有十種方法解釋說明文字。

1比如為了說明事物的情況或事件,人們有時不太理解,這就需要壹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例子來說明。如中國的石拱橋以古代的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代表,說明了中國建造石拱橋的悠久歷史和卓越成就。功能:通過列舉實例說明

2.分類不應該解釋事物的特征或事件。往往不容易單方面說清楚。根據事物或事件在形態、性質、成因、作用等方面的異同,可以按照壹定的標準將事物或事件劃分為若幹類別,然後根據類別逐壹解釋。功能:除法...分成X類,並明確說明事物的××特征。

3.列舉數據和數字,是定量說明事物特征或原因的最準確、最科學、最有說服力的依據。比如《死海不死》這篇文章,用了很多數據來解釋死海浮力這麽大的原因,非常清楚。作用:具體準確的解釋這個東西的xx特征,讓解釋更有說服力。

4.比較為了使事物或事物易於理解,我們有時可以根據人們已有的感性認識,對人們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物進行比較,從而激發讀者的想象力,獲得深刻的印象。功能:比較...隨著...並突出××特征(地位、影響等。)的解釋對象。

5.定義為了突出事物或事物的主要內容或問題,往往用簡潔的語言對事物進行定義。這是壹種解釋事物或事物,解釋事物或事物本質的方法。功能:用簡潔科學的語言揭示解釋對象和科學事實,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事實)的特征。

6.隱喻是修辭方法中的隱喻。在說明文中運用類比,可以使人對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或事物變得具體、生動、形象。功能:比較

7.畫個圖有些東西比較抽象復雜,讀者僅僅用文字是不可能理解的。這就需要附上示意圖或按比例準確地畫出圖表,如產品設計圖、軍事行動路線圖等。有時候要說明的東西很多,也可以指定統計表,把相關數字分別填在表格裏,讓人壹目了然。作用:使讀者壹目了然,直觀形象地說明事物的xx特征。

8.引用為了使解釋更加充實具體,可以引用壹些文獻、詩詞、諺語、名言,使解釋更有說服力。引用的材料範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言警句、公式法則、典故傳說、諺語俗語、詩詞語句等。充當解釋的內容或依據來解釋和介紹事物。如《中國石拱橋》壹文引用了唐代張的話,說明的設計和建造是匠心獨運的。好處:形象,典型,更有說服力,更有趣。

功能:

A.通過引用具體數據,準確解釋這個東西的xx特征,讓解釋更加具體,更有說服力。

B.通過引用名言(諺語、格言)來說明這個東西的特點,使解釋更有說服力。

C.通過引用神話傳說(新聞報道、謎語、軼事等。),說明了這個東西的特點,增強了講解的趣味性。

D.參考描述在文章的開頭,也起到引出描述對象的作用。

9.模仿是通過具體的描述來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於使解釋的對象更加具體、生動、形象。

10,解讀這是壹種解釋事物的方式。它不同於定義,定義要求語言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而解釋不要求完整性,只要解釋概念的部分內涵即可。

記敘文主要通過敘述和描寫來表現,但在記敘文中經常使用論證和抒情。在閱讀記敘文時,要註意作者是如何在記敘文的基礎上討論和表達情感的。

花開淩亂,烏江朗吟楓落。

在記敘文中,作者往往不經過嚴格的邏輯推理和縝密的討論,就對大量生動典型的敘事材料作出簡潔精辟的評論,發表自己的見解。敘事中的討論可以評價人物,提煉經歷的意義,談理解和收獲。有時論述在敘述的前面,起到提示文章內容、指明中心思想的作用;在後面,有許多功能,以顯示野心,升華主題,增強文章的思想內容。鄒丹芬《我的母親》:“我的母親只是壹個普通的母親,但我覺得她可愛的性格,她吃苦耐勞的精神,她能幹的才幹,在封建社會都是埋沒在壹個家庭裏,都埋沒在無意義的事務裏,否則她壹定會成為社會上更有貢獻的壹員。”這段話對母親的性格、精神、才華做了恰如其分的評價,同時表達了對毀了她的封建制度的強烈不滿。敘事中的抒情可以依附於人、事、景、物等。敘述和描寫的字裏行間,滲透著作者的感情。

有時作者直抒胸臆,以喚起讀者的思想感情,增強文章的感染力;有時,作者含蓄地表達,使讀者隱約感受到深刻的含義,啟發思考,深化中心。莫懷戚的《走》以壹句話結尾:“我媽雖高,卻瘦,自然不重;雖然兒子很胖,但畢竟年紀小,天生就輕:但我和妻子走得很慢、很穩、很小心,仿佛我背上的東西和她背上的東西加起來就是全世界。”字裏行間,都是對生命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惜。

敘事是議論和抒情的基礎,抒情是作者內心情感的生成,議論是作者思想積累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