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老南京有什麽故事?

老南京有什麽故事?

朱自清先生曾說:“遊覽南京,猶如逛古玩店。處處都有時代的痕跡。”南京的每壹個“老地名”,或許都伴隨著壹個古老動人的故事,或許鐫刻著壹段不平凡的歷史,或許捧出壹個傑出的人物,或許蘊含著某種意義,或許展現著壹些民間史實。南京無數的名字,承載著千百年古都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

在文化傳承過程中,地名作為壹種重要的文化載體,相對穩定,經常發生實質上的變化,而反映歷史的文化信息則留存在地名中。南京的地名大部分是從古代的稱謂繼承來的,俯瞰南京的地名。不同時期形成的地名層和同源地名群交錯層疊,展現了滄桑巨變的歷史長卷和多姿多彩的文化景觀,呈現出九大文化特色:

特色之壹:自然與人文的有機統壹:南京的自然地名具有鮮明的人文色彩。山川勝勢與帝王霸業相互印證,使南京有“鐘靈郁秀”和“帝王之家”的美譽。

南京在長江中下遊占據著特殊的地理位置。三面環山,壹水之隔,地理環境無疑是古代君王建城的最佳選擇。南京的群山從長江兩岸拔地而起,蜿蜒環繞古都的壹周,所以有“虎坐龍平”之稱。南京的山是楔入首都的寧鎮山的三個分支。其北支,從棲霞山、五龍山、幕府山、獅子山沿古長江入城,稱“石虎”;中支,從寶華山、中山、富貴山、九華山、鼓樓崗、梁青入城,與北支匯合,稱為“中山龍蟠”;南支,從中山到青龍山、黃龍山、祖堂山、牛首山到三山集,看起來就是壹個天然的屏風。此外,南京的景觀在古代被稱為“天然屏障”。南京西北瀕臨浩瀚的長江,面廣水流急,自然是冷兵器時代不可逾越的屏障。

特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無數風雲人物爭奪這裏的霸主地位。也正是建都,賦予了南京自然環境“王者之氣”的人文色彩。文人墨客也用中國傳統的風水文化來印證,比如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象”。

同時,南京的自然地貌既有大有作為的陽剛之氣,又有其江南水鄉的陰柔之美。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融合,讓無數詩人為之謳歌。如中山龍蟠(紫金山)、九華求勝(小九華山)、梅嶺暗香(梅花山)、十堰淩波(燕子磯)、萬源風情(秦淮河)等將地名詩化,是人們熱愛自然的美好表達。

第二個特點:凝重的歷史滄桑感:南京有過幾十個名字。金陵、秣陵、建業、建業、建康、丹陽、桂花、白下、上元、江寧、慶忌、南京、天津,是中外歷史上極為罕見的文化現象。

南京地名的頻繁變更,絕不是簡單的稱謂變更。它反映了歷史的滄桑,留下了壹部充滿榮辱的編年史,壹幅飽經風霜的畫卷,壹曲悲歡離合的壯歌。

自公元229年起,東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先後在南京建都,史稱“六朝豪奢”。在中國人民反對封建主義和侵略的偉大鬥爭中,太平天國在這裏建都,孫中山在這裏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到1949年,南京解放,“江王朝”在這裏淪陷。地名見證了南京的歷史沿革和社會變遷。學者們說南京的地名是壹部編年史,壹點也不為過。

第三個特點:隱約可見的都城印記:南京地名中保存了許多古代都城的印記。作為壹個城市,南京最古老的地名是越城。公元前472年,吳國滅亡後的壹年,越國帶兵在南京中華門外裕華路西側的高地築城。從此,越城、嶽臺之名流傳千年。南京的第壹個官方名稱是金陵。公元前333年,楚滅嶽,在壹帶建立金陵城。此後,金陵之名歷經朝代更叠,始終不變。

南京的“城”是南京歷史和人文的集中體現,其獨特的形式和規模在國內外首屈壹指。如孫權建造的石頭城,矗立在江邊;南唐所建金陵城“二十二裏四十四步”。哪裏有城市,哪裏就有門。明朝建都南京時,朱元璋采取“築墻高”的政策,修建了無與倫比的城和外城,內城13座,外城18座。今天仍在使用的內城城門包括太平門和金川門。城門外有麒麟、仙鶴、觀音、福寧等門。雖然600年來壹些城池、城門相繼被廢,但城門的名稱壹直作為當地地名使用。

第四個特點:龍鳳文化:龍鳳文化有很多含義。在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過程中,龍鳳變成了皇權的象征。作為古都,南京的地名深受皇權文化的影響。梳理南京的地名,可以發現很多與龍鳳有關的地名。這種地名中的文化現象雖然有壹些皇權意識的殘余,但它現在表達了人們對南京繁榮、和平、團圓、幸福、美滿生活的希望和向往。比如龍蟠裏、龍蟠路、馮丹街、鳳凰街、回龍街、鳳凰臺、豐幼寺、來鳳街等等。雖然這些地名大多源於神話傳說,而且很多地名的起源現在很難做文獻考證,但從其文化內涵來看,這些地名都帶有中華龍鳳文化留下的胎記。

第五個特點:濃厚的宗教文化色彩:南京古代地名的形成深受宗教文化思潮的影響,或者換句話說,很多地名都是指或源於宗教活動場所。

歷史上,南京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佛教在漢代傳入中國。道教興起於東漢末年。六朝時期,佛教盛行於南京(稱建業、建康),在梁代達到頂峰。本土道教和外來佛教都在當時的政治生活和文化思想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南京歷代都有廟名。除了南朝棲霞寺的地名,唐代南宗始祖祖堂山、南唐皇後李煜的誦經樓、梁青(以梁青寺命名)、明代雞鳴寺(原名同泰寺,梁武帝壹僧人)都是家喻戶曉的宗教名稱。源於佛教的名稱有觀音閣、承恩寺、五臺山等。源於道教,有三茅宮、王江廟、北極閣、洞天觀等。伊斯蘭地名包括朝拜寺廟、小巷;從基督教來說,有天堂街等等。有些地名保存了下來,演變成今天壹些區、鎮、門、路的專名,如靜海寺、天妃宮等。

中國人的宗教生活是多元的,對不同的宗教壹般沒有偏好。只要對生活有益無害,人們對這些宗教的態度就會相當寬容和坦然。南京歷史上有許多寺廟、廟宇、廟宇、廟宇,代表著不同的宗教文化,但卻能匯聚壹處,各領風騷,足見南京都城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第六個特點:“唯才是舉”的科舉文化:南京地名深受科舉文化的影響。科舉制度始於隋朝,是封建王朝通過設置考試來選拔官員的壹種組織制度。因為這種制度在壹定程度上體現了“公平競爭”和“任人唯賢”的原則,是合理公平的,在中國實行了1300多年。

“江南人才輩出”。南京作為南京的首府,是人才的聚集地和科舉的中心,科舉制度文化的影響極其廣泛和深遠。這種影響在今天的南京很多地名中依然清晰可見。成賢街、夫子廟、宮媛、四牌樓、三牌樓、沈舉人巷、朱狀元巷、秦狀元巷、上江考邦、下江考邦、狀元井、三元巷、文德橋等。地名像活化石壹樣,記著南京科舉文化的歷史和特色。

第七個特點:朱門府的士紳文化:京都的封建王公聚集分布在山谷中。南京現存的地名,很多都是歷代官居地的名稱,或者是由這些住所衍生出來的名稱。如周處街、謝公廟巷、王宓巷(皇甫巷)、漢府街、長福街、程閣老街、三元巷等等。同樣,官邸的位置也往往體現在地名上,如明代的祥符營、戶部街、都尉營、水佐營、城佐營等。此外,明朝還留下了壹些反映軍隊建制的衛生所名稱,反映軍隊收藏的倉庫名稱,以及軍隊組織留下的名稱,如小營、馬彪等。

特色八:濃郁的古代商業文化氣息:南京現存的許多地名都保留著古城經濟發展和市民社會生活的信息。在這些地名中,以“城”、“廣場”、“走廊”組合的地名尤其具有代表性。“城”指交易場所,“坊”指作坊,“廊”指古代的“商業街”。

比如有顏料作坊,紅花場,踩布作坊等。絲綢織染業中的服裝長廊、紗帽胡同、木屐胡同等。油糖酒行業,有榨油坊巷、糖廠橋、糖廠走廊等。、胭脂巷、閨閣營、黑釵巷等。用於婦女用品,以及屠宰豬的小巷,牛的小巷等。用於家畜和家禽。

隨著城市經濟的繁榮,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到城市工商業。明代建都後,南京城市經濟發展迅速。這是壹個多層次的復合群體,包括城市商人、農民、學者、官僚、藝術家和流動攤販。市民社區的形成使城市社會生活更加復雜,文化生活更加多樣化。以士大夫為核心的傳統封建文化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文化需求,於是市場文化應運而生。所謂“十裏秦淮”就是這種文化的集中代表。

特色九:多彩的平民文化:北京有很多故事。南京的許多地名來源於民間傳說,具有濃厚的平民文化色彩,反映了過去南京人的生活狀態和文化心態。每壹個“老地名”都可能伴隨著壹個古老動人的故事,比如桃葉渡、莫愁湖、螺絲橋。或許鐫刻著不平凡的歷史,比如謝家店、大勝關、胭脂井;也許表捧的是壹個傑出的人物,比如大中橋、孟獲大廈、點將臺;或許它包含了某種意義,比如樊人河和三步兩橋;或者展示壹些民間史實,如鬥雞門、蟲街、老老亭、折柳亭等。為數不多的幾個地名濃縮了當年的社會生活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