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就業的主要影響因素分析

就業的主要影響因素分析

就業的主要影響因素分析

就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問題。中國擁有世界近五分之壹的人口。與其他國家相比,影響中國就業問題的因素似乎更為復雜。影響就業的因素很多。以下是我為妳收集的影響就業的主要因素分析,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影響我國就業形勢的因素錯綜復雜,既有國內經濟增長速度和產業結構的變化,也有人口年齡結構和生育政策的變化,還有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這些因素既有積極的壹面,也有消極的壹面,因此有必要在認真分析這些因素的基礎上,預測未來中國就業趨勢的變化。

(壹)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將更加復雜多變。

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會通過各種渠道傳導到中國,從而影響國內經濟和就業。經濟上,美國經濟的逐步復蘇和歐債危機的逐步解決將增強世界經濟發展的動力,有助於中國擴大對外貿易和出口,從而帶來就業增長;金磚國家和印度、巴西、俄羅斯、南非等新興經濟體增長乏力,將削弱對中國出口產品的需求,從而直接或間接影響中國的經濟增長和就業。在地緣政治上,烏克蘭危機給俄羅斯乃至全球經濟增長帶來巨大挑戰;與日本、菲律賓等國的領土爭端和政治分歧會在壹定程度上影響中國的雙邊經貿關系,從而影響相關出口企業在中國的就業情況。

(2)中國經濟下行壓力進壹步加大。

與就業增長關系最密切的因素是經濟增長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長水平。1978到2013的經濟增長平均增速達到9.8%。而中國宏觀經濟面臨三期疊加,潛在增長率會明顯下降。2012和2013年的經濟增速都在7.7%左右,預測2014年中國經濟增速將回落至7.3%左右。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屬於向新常態的過渡,將逐步從高速回歸到中高速增長平臺,必然會給就業增長帶來壹定壓力。

(3)人口老齡化趨勢將更加明顯。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很長壹段時間裏,中國壹直實行獨生子女政策,這是應對高生育率和人口增長率的強制性措施。這壹措施在壹段時間內確實對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起到了有效作用。然而,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進入了快速老齡化社會。2002年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7.3%,2013年這個數字已經上升到9.7%。與此同時,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比例從2011開始逐漸下降。為了適應未來人口老齡化的嚴峻形勢,國家人口政策開始調整,從嚴格的獨生子女政策到放寬“雙獨”家庭的二胎限制再到允許“單獨”家庭生二胎。這種人口和生育政策的調整,近期會降低育齡婦女的勞動參與率,但有利於長期勞動力的供給。

(四)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面臨深刻轉型。

未來中國將面臨加快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問題。雖然我國服務業在三次產業中的比重有了很大提高,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壹方面,服務業的發展可以創造比農業和制造業更多的就業機會;另壹方面,服務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慢於制造業,導致經濟增長率下降,進而會制約整體就業增長。在產業轉型過程中,淘汰落後產能是必然的,部分產業工人將面臨成為新的失業群體的問題。由於這些行業的勞動者學歷低,技能簡單,產業轉型後很難適應新興行業的技術需求,因此很難在新興行業就業。因此,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帶來的失業問題將是壹個新的經濟課題。

中國就業趨勢預測

(壹)城鎮新增就業數量保持穩定。

目前,我國每年新增城鎮從業人員數量處於高位,預計未來隨著經濟增速的進壹步放緩,新增城鎮從業人員規模將非常難以增加。並且未來隨著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比例的逐漸降低,每年需要解決的新增就業崗位也將逐漸減少。因此,未來我們需要將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穩定在壹定水平。初步預計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7%左右,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約13萬人,與2014年基本持平。

(2)勞動力市場供求形勢保持寬松。

2010以來,我國就業市場整體招聘率壹直大於1,其中前三季度招聘率分別為20111、1.11和65448。這說明中國勞動力市場的現狀是總體供大於求,預計2015年這壹趨勢還將持續。這主要有兩個原因。第壹,中國經濟總量的不斷增加會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和機會;二是勞動年齡人口比例的降低,進壹步改善了勞動力的供求關系。

(3)勞動年齡人口比例將繼續下降。

自20110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實施“單獨”二孩政策以來,至2014年5月31日,我國申請再生育的“單獨”夫婦已達27160對,已批準2466對。但我國符合“單獨”二孩政策的夫婦約有11萬對,申請上述的夫婦不到全部符合條件夫婦的2.5%。由此可見,人口和生育政策的調整並不能在短期內有效改變我國勞動年齡人口下降的趨勢,長期效果並不樂觀。預測2015年這壹比例將繼續緩慢下降,勞動力供給仍將減少。

(四)重點群體就業問題依然突出。

在整體勞動力市場相對寬松的條件下,重點群體就業形勢依然嚴峻。首先是大學畢業生群體。預計2015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將繼續增加,可能達到750萬左右。其次,產業轉型過程中的下崗人數會進壹步增加。隨著我國落後產能的淘汰和新興產業發展的加快,這些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問題將更加突出。第三,農民工數量仍然龐大。截至9月底,20175610000,農村外出務工人數為17561000,同比增加1690,增長1.0%,預計2015年將繼續增長。

(五)勞動就業質量提高。

未來,中國勞動力就業質量將逐步提高。壹方面,由於我國勞動力的整體受教育水平在不斷提高,低端就業市場的勞動者大多是農民工、普通工人或簡單的體力勞動者,文化程度較低,缺乏特殊技能。未來,隨著他們逐漸退出勞動力市場,以及具有更高教育水平的新人進入市場,整體就業質量勢必會提高。另壹方面,勞動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的深入實施,政府對民生的重視,就業保障的增強,都將促進勞動力的就業質量。

對策和建議

(壹)繼續深化就業領域改革,全方位支持就業創業。

壹是堅持市場化就業機制,尊重勞動者和企業在市場供求中的主體地位,消除城鄉、行業、身份、性別等影響平等就業的體制性障礙,形成有利於勞動力要素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的市場體系,提高人力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二是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完善支持創業的政策體系,以創新引領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三是加強和改進公共就業服務,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體系,努力提高服務專業化和信息化水平,推進國家公共就業信息平臺建設,加快就業信息全國聯網,促進勞動力供求雙方有效對接。

(二)完善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體系,全面提高勞動力素質。

要加快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充分利用職業培訓補貼和高技能人才補貼政策,鼓勵企業、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廣泛開展各類職業培訓,創新培訓方式,提高培訓質量。要重點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讓新生代農民工享受免費培訓機會。要尊重勞動和技能,完善有利於技能人才成長的引導機制、培養機制、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技能人才成長的良好氛圍。

(3)引導產業優化升級,創造層次豐富、需求多樣的就業機會。

在保持經濟穩定持續增長的同時,合理調整產業布局和經濟結構。不僅要推動轉型升級,還要創造更多適合高素質勞動者的管理型、知識型、技術型崗位。還要利用我國幅員遼闊、資源稟賦和發展差距的區域差異,發揮“嚴陣模式”的作用,促進產業區域間的梯度轉移,推動發達地區產業結構升級,鼓勵服務業發展,創造更加充分的就業機會。

(四)及時果斷調整生育政策,科學動態評估人口變化。

通過建立人口監測預警機制,加強人口變動調查研究,完善出生人口信息報告制度,加快建設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實現婚姻、生育、戶籍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共享。在此基礎上,根據政策調整後人口的動態變化,及時評估人口生育率和總人口的變化,以判斷現行人口政策對生育率的影響,從而進壹步及時調整生育政策,延緩老齡化帶來的諸多問題。

(5)積極幫助就業困難群體,充分挖掘現有勞動力資源潛力。

首先,要動態了解化解產能過剩涉及的職工人數和用工需求,細化完善職工安置方案,密切跟蹤動態變化。其次,要主動將就業扶持政策送到企業,為轉崗員工提供個性化的職業指導、免費的職業介紹和有針對性的職業培訓,充分發揮政策促進就業的有效性。再次,積極穩妥處理勞動關系,轉移接續社會保險,落實各項社會保障待遇,解除職工後顧之憂。、

中國的經濟轉型正在取得重要進展,因此我們應該對形勢有壹個樂觀和積極的判斷。

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增長階段的轉型期,經濟增速適度回落是正常的。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潛力依然可觀,中國“崩潰”或“衰退”論毫無根據。

在國際上,如果中國未來幾年能保持6%~7%的增速,仍可稱為“中高速增長”。但是它的“底”在哪裏,還沒有被探明。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需要面對三只“靴子”(基建投資、出口、房地產投資)。第三只“靴子”落地後,中高速增長的“底部”或均衡點基本探明。希望中國經濟能在壹兩年內完成增長階段的轉換,找出中高速增長的“底部”,進入新的穩定增長軌道或狀態,即“經濟增長新常態”。

中國經濟相關研究報告2015-2020年中國經濟型酒店行業市場深度調查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2014 165438+10月2015-2020中國經濟型雷達液位計行業市場深度調查及投資預測報告2015-2020中國經濟型結構膠行業市場深度調查及投資預測報告2015-2020中國經濟型酒店家具行業市場深度調查及投資預測報告。從表面上看,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的轉變是增速的放緩,背後也是經濟結構的重大調整和制度政策環境的深刻變化。在這壹轉型過程中,中國應該應對三個挑戰。

壹是有效控制和化解轉制過程中的財務風險。目前中國突出的問題是流動性風險、房地產泡沫、地方債務風險和產能過剩。這四類風險相互交織,通過影子銀行、土地、地方融資平臺、國有企業傳導,形成風險傳導的循環。中國是被動應對危機還是主動改革,決定了能否避免大的金融危機。

第二,有效提高非貿易部門的效率。與發達經濟體相比,後發經濟體全要素生產率的差距更多表現在以服務業為主的非貿易部門。這個問題在中國更為突出,尤其是基礎產業的低效率制約了整體效率的提高。目前服務業產值比重在上升,部分原因是價格上漲,而不是效率提高。未來,中國應重點發展高生產率的生產性服務業。

第三,拓展新的增長點,促進創新。新的增長領域可能會因為潛在需求被挖掘而誕生,比如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新的增長點;也可能是新技術的出現引發的,比如網購、光伏;也可能是應對現有問題,尋求新的增長模式所驅動,比如節能減排、清潔能源、節水等綠色產業。中國應該通過競爭形成壹批創新型龍頭企業和壹大批創新型中小企業。因此,應加快要素市場建設,推進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和開放,鼓勵創新要素按市場需求流動和適度集聚,形成壹批創新能力強的城市或區域。我們應該鼓勵自由探索的環境和機制,聚集世界壹流的人才,研究重大問題。加強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應用的融合,更多地通過市場競爭和需求導向配置政府R&D資源。

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頭戲,國企改革在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被列入加快改革開放的重點內容。這也意味著2015將進入國企改革的實施階段,尤其是醞釀兩年的國企改革方案將於2015出臺,國企改革將進入“實施年”。

2015年,國企改革重點任務逐步明確:調整“加減乘除”結構,建立“三張清單”“四個壹批”,加快推進以分類、混合所有制、“四個試點”為重點的改革。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表示,從SASAC牽頭的改革任務來看,SASAC已經審議了三項改革措施,包括央企功能界定與分類、布局結構調整和深化國企改革的指導意見。“三張清單”“四個壹批”的表述,說明分類思路已經清晰,也傳遞出大規模整頓的信號。

國企改革研究報告2015-2020激光器件行業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現狀和趨勢預測報告

2015 65438+10月2015-2020鹽酸頭孢他美市場新動態戰略研究及競爭力咨詢分析2015-2020中國牛仔休閑夾克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及投資風險分析報告123“2015在分類的基礎上,李進表示SASAC 5月監管的112央企

李錦指出,國有企業大規模重組有四種路徑:壹是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知名品牌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之間進行重組,促進各種資源要素向優勢企業集中;第二,全面推進“混合所有制”,制定負面清單,向市場公開出售國有資產,逐步退出或重組除國家安全重點領域或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行業以外的其他領域;三是企業集團內部結構調整,逐步剝離非核心業務,放開部分下遊領域;第四,合資重組和跨國並購實現資源的全球配置。

給國企更多的權利,成為2015前後國企改革的主旋律。在近日召開的中央企業和地方sasac負責人會議上,國資委主任張毅表示,SASAC將率先進行自我改革,把應該行使的權力全部下放給企業,把不應該由企業承擔的包袱全部卸下,切實增強企業作為獨立市場主體的活力和競爭力。下壹步國企改革,要重點規範國有資產評估,完善國有資產定價機制,嚴格操作程序,確保公開透明,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