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浙江臺州市路橋區居民彭博遇到了壹件煩心事。壹天早上,他準備開車上班時,發現停在院子裏的車前擋風玻璃有多處裂痕,維修費用會是壹筆不小的開支。他雖然投保了車輛損失險的主險,但並沒有將玻璃破碎險作為附加險投保。根據以往的經驗,這筆錢恐怕得自己掏腰包了。
彭博立即咨詢了保險公司,但得到了壹個意想不到的答案。工作人員告訴他,他的車輛是2020年6月65438+2月31續保的車損險。按照當年9月65438+9月車險綜合改革後的規定,車損險新主險新增了玻璃單獨破碎、整車被盜、發動機涉水等保險責任,因此他可以通過投保車損險主險享受相關理賠服務。
“保險公司賠了1.1.5萬元玻璃更換費,幫了我大忙。”彭博說,以後只需購買車損險主險,就能享受到更全面的保障,免去了專門購買附加險產品的麻煩和費用,這讓他很滿意。
不僅如此,車險改革後,商業車險產品不僅擴大了保險責任,還取消了事故責任免賠額、無法找到第三方免賠額等免賠額約定,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全面完善的保障服務。
“提高商業第三者保險的責任限額,有利於充分滿足消費者的風險保障需求,充分發揮經濟補償和化解矛盾糾紛的作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系主任凱文·Z說。
銀監會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車險綜合改革後,第三方保險平均責任限額從90萬元提高到654.38+0.25萬元,商業車險投保率從83.8%提高到89.2%。
除了商業車險,用於保障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權益的交通事故強制責任保險也在此次改革中得到全面優化。為充分發揮強制保險的功能,監管部門將強制保險總責任限額由654.38+0.22萬元上調至20萬元,其中身故和傷殘賠償限額由654.38+0.1.8萬元,醫療費用賠償限額由654.38+0.8萬元上調至654.38+0.8萬元。責任賠償限額按同比例調整,其中死亡傷殘賠償限額由1.1.8萬元提高,醫療費用賠償限額由1.000元提高到1.800元。
“強制保險的責任限額明顯提高,可以為廣大車主提供更加堅實的風險保障。”中國社科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龍說。
車險產品市場化水平提高,費率調整更好地發揮了“獎優罰劣”的作用
“不僅保障多了,保費也降了。”這是很多車主在車險綜合改革後的真實感受。
前不久,浙江杭州市民陸先生驚喜地發現,雖然增加了保障責任和保額,但保費卻減少了不少。
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也告訴陸先生,按照改革後的規定,如果行車記錄持續良好,明年商業車險保費有望進壹步下降。
也有消費者反映,最近續保車險時發現保費增加。據業內人士分析,這可能是由於車輛在最近壹年發生的事故較多,且已獲得保險理賠,導致費率和保費上漲。
郭金龍表示,此次改革有效提高了車險產品的市場化水平,費率調整將更好地發揮“獎優罰劣”的作用,有利於促進車主進壹步增強交通安全意識,改善駕駛習慣,降低事故率。“車險的風險防範和社會管理功能會得到更好的發揮,這對於車主和行人都非常重要。”
在交強險費率方面,本次改革結合各地區交強險綜合賠付率水平,制定了五套差別化費率調整方案,進壹步優化了道路交通事故率浮動系數。此外,對於輕微交通事故,有關部門鼓勵當事人采取“互自賠”、網上處理等方式快速處理,研究不包含費率上浮因素的方案。
“以前強制保險的基礎費率全國統壹,但不同地區賠付率差異很大。此次改革體現了地區費率的差異化,有利於更好地保護具有良好駕駛習慣的車主的權益。”中國社科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湘南說。
根據銀監會公布的數據,車險綜合改革後,截至2020年10月8日,我國車輛保險平均費用已從3700元降至2700元,平均降幅達27%。全國89.9%消費者車險保費下降,保費下降30%以上的消費者比例達到67.3%。
進壹步減少無序競爭,規範車險市場秩序。
近年來,車險營銷中的過度競爭導致了壹些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此次改革旨在解決消費者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促進車險市場規範健康發展。
北京市民孫女士壹直是直接去保險公司投保車險,以為這樣可以減少中間環節,價格更便宜。壹次偶然的經歷讓她大吃壹驚,4S店賣的車險價格甚至比保險公司還低。“想‘賺差價’的中間商賠錢賺吆喝嗎?”孫女士很不解。
“羊毛出在羊身上。在這種營銷模式下,保險公司高昂的營銷成本最終會以各種形式由消費者買單。”郭金龍說。
針對這些現象,車險改革合理下調了車險營銷附加費用率,引導行業將商業車險附加費用率上限由35%下調至25%。專家認為,這將有助於降低部分銷售領域過高的成本水平,更好地釋放車險產品降價空間,同時促使保險公司更加註重保險產品創新,以產品質量贏得市場認可。由此,無序競爭等現象將進壹步減少,車險市場將更加規範和健康。
過去,壹些中小財險公司支付高額營銷費用參與市場競爭。車險綜合改革鼓勵中小財產保險公司優先發展差異化、專業化、特色化的商業車險產品,優先發展網銷、電銷等商業車險產品。專家認為,這將有助於引導中小財險公司將營銷成本轉移到產品開發上,為不同需求的消費者提供個性化服務。這也有利於構建更加完善、多層次的車險市場體系。
“從保險渠道來看,此次改革規範了中介渠道的運作,鼓勵了線上渠道的發展,使消費者購買車險更加方便快捷,有利於增強消費者的獲得感和認同感。”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孫建平說。
如今,廣大車主在選擇保險公司時,對保險公司的服務能力要求越來越高,災害預警、事故救援、理賠效率都是重要的考慮因素。對此,此次改革提出,支持保險業加強新技術的研究和應用,運用生物技術、圖像識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科技手段,提高車險產品、保障和服務的信息化、數字化水平。同時,積極推廣電子保單系統,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車險核保、理賠等服務。
郭金龍認為,這些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不僅有助於提升車險服務水平,還能有效降低保險公司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從歷史經驗來看,新技術的不斷應用對保險業的發展影響很大。車險綜合改革方案體現了行業發展趨勢和市場要求。保險公司要抓住機遇,加強技術研發應用,讓車險服務更加‘科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