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時刻關註別人,回歸自己。為什麽?想不出事情

時刻關註別人,回歸自己。為什麽?想不出事情

其實在職場中,影響我們與同事溝通的不僅僅是性格。雖然內向的人大多數時候都羞於表達自己,但這並不影響我們融入職場氛圍。有時候,正因為他們性格內向,所以更能讓自己靜下心來,認真完成工作,照顧周圍同事的狀態和情緒。

那麽,是什麽讓我們在與同事交流的過程中磕磕絆絆?基本上有三個原因:和同事相處總是過於敏感,想事情前前後後,顧慮太多,總是拿自己和別人比較,然後不斷放大自己的缺點,甚至產生自我厭惡和愧疚感。

1.總是和同事相處的太過敏感。

我們壹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職場中度過,接觸最頻繁的就是和同事,所以我們會很在意自己在同事眼中的印象。壹定程度的自我關註可以幫助我們在同事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形象;但如果太在意,會讓我們變得敏感。這種敏感會讓我們感到很不舒服,有時膽怯有時反應過度,甚至連內心的想法都無法順暢的表達出來。

菲利普斯也是,總想在同事面前展現自己好的壹面。打扮的時候,想隨性壹點,又怕同事說我太普通;我想脫穎而出,但又怕同事說我太招搖。提交工作時,他做得比同事快,同事說他急功近利;我比同事慢,怕同事說我懶。和同事說話的時候,想多說兩句,怕同事說自己太愛表現;當妳跟不上話題的時候,妳更害怕同事說妳不合群。

每個人都想合群,但同時又有自己的個性。有時候我們可以在兩者之間找到壹個平衡點,但是很多時候很難兩全其美。壹方面,我們想與眾不同,另壹方面,我們想融入人群。我們壹直在這兩種想法之間反復跳躍,卻找不到完美的解決方案。最後我要麽被孤立在人群裏,要麽把自己埋在人群裏。

2.想事情的前前後後,總有很多心事。

有時候我們過於敏感,無法與同事自由交流,有時候因為猶豫不決,優柔寡斷,錯過了交流的最佳時機。

就像菲利普斯,有時候面對同事簡單的提問,他害怕說錯話會影響同事對自己的看法。在考慮如何回復後,他錯過了與對方交談的最佳時機。有時候收到同事的表揚,但因為害羞,連謝謝都沒說,只是尷尬地笑了笑,勉強接過。

我們總是在想,為什麽壹個好的話題到了我這裏就被打破了?為什麽熱會議壹坐下我就變得沈默?雖然也有同事因為我們溝通不暢而感到拘謹的情況,但更多時候只是我們顧慮太多,錯過了加入對話的機會,跟不上大家的節奏。

我總是拿自己和同事比較,覺得自己有很多缺點。

這個月某某的業績有所提高,某某提出的建議得到了老板的表揚。我們身邊總有這樣的同事,效率高,情商高。往往我們會拿自己和這樣的同事比較,比較的結果當然是我們節節敗退。

就像菲利普斯壹樣,在公司服務時間長的設計師,總是做出又快又好的設計,公司給出的設計要求清晰明確,這就讓菲利普斯在自己如何做的問題上顯得力不從心。相比之下,菲利普斯認為自己在思考如何設計時考慮得不夠周全;設計的時候,為了快速交付稿件,設計往往不夠細致。過了壹會兒,菲利普斯開始感到不那麽自信了。

我們在聽別人的英雄事跡時,總會感嘆為什麽自己總是落後於別人。他為什麽能做到?他為什麽能做得這麽好?也許他真的很優秀,但我們總是把成績總結在自己的缺點上。我們希望比別人做得更好,也正是在這種比較中,我們壹次次對自己失望。

02

如何改善職場交流中的過敏反應?

在職場交流中,我們壹次次對自己充滿信心,壹次次對自己失望。我們在感嘆自身不足的同時,卻從未想過是什麽讓我們處於現在的境地。其實我們還不夠壞,也沒有怪異到無法融入群體。我們只是處在對職場交流的過敏反應中,持續的敏感讓我們焦慮和恐慌。

這種過敏反應就像壹種疾病,在我們身上蔓延擴散。但另壹方面,既然像壹種病,就要有對癥下藥的方法來改善。

就像作者在書中說的,把不該在乎的事放在心裏,就成了煩惱。

1.練習遲鈍感

我們之所以敏感,是因為我們總是在觀察身邊的人、事、物。我們觀察得越仔細,就會變得越敏銳,過度的敏感會讓我們變得謹慎。生活中有敏銳的觀察力是好事,但過度敏銳只會導致過度疲勞。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我們必須鍛煉我們的“被動性”。

(1)學會“適度”

就像我們不可能把事情做得完美壹樣,我們也不需要在同事眼中樹立壹個完美的形象,只要在別人心中有壹個“中等”的評價就可以了。學會“中庸”讓我們在與人交往時更加輕松自在。不需要太多的糾結,不需要太多的擔心,不需要100分,只要80分就夠了。

(2)別人如何看待自己是“對方的問題”

我們常常猜測別人對我們的看法,但正如大家常說的:妳所想的就是妳所想的,我們對別人內心的看法不壹定是對的。其實別人對我們有看法,也是對方的問題。他心裏只會這樣想,不會告訴妳。這樣我們就不用被別人心裏的想法困擾了。即使有人當面告訴妳他們對妳的看法,我們也不用擔心。後面的評價會促使我們改正,對生活的評價會促使我們進步。

早有摩擦是好事。

如果別人對我們的看法沒有問題,那麽和別人的摩擦就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而且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不善於與人溝通,是為了避免與人發生摩擦。但是,摩擦並不總是不好的結果,有時候還會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了解,為以後職場上的順利溝通做準備。正因為和人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們無法選擇回避,只能選擇面對,同時積極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