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百萬醫保:上億人買了。我為什麽不推薦呢?

百萬醫保:上億人買了。我為什麽不推薦呢?

如果要說哪種保險家喻戶曉,那壹定是網絡名人的百萬醫療保險,雖然內卷化越來越嚴重。壹年只要兩三百塊,就可以有654.38+0萬到600萬的保額。

根據年初艾瑞咨詢和眾安保險聯合發布的《中國百萬醫療保險行業發展白皮書》,預測未來幾年百萬醫療保險市場將保持25%-40%的年增長率,到2025年市場總保費將達到20100億元。在經歷了爆發式增長後,百萬醫療險目前已經進入產品成熟期。2020年,該保險的用戶規模將超過9000萬,市場滲透率為7.4%。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隨著國民風險意識的不斷提高,健康保險的市場需求將大幅增加。

如果按照保障範圍、質量、保費來區分醫療保險,可以把醫療保險(重疾醫療)分為四檔:全民醫療、百萬醫療、中檔醫療(也叫二級高端醫療)、高端醫療。它們之間的關系大致如下:

看病貴、看病難是壹直困擾我們的問題,很多人會想到買壹份醫療保險來解決。解決大病治療費用最簡單最便宜的方法就是醫保。大多數人選擇百萬醫療保險。

得益於各大保險公司、各種渠道、各種大V的大力推廣和宣傳,百萬醫療險以低保費、高保障、全面保障的特點在短短幾年內迅速走紅。但與此同時,保險公司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和內卷化,產品同質化也非常嚴重。

百萬醫保,也就是普通醫保,基本等於住院保險,因為絕大多數百萬醫保只能賠償住院費用,不能賠償普通門診費用。幾百萬的醫療保險不覆蓋普通門診,連小痛小病都不覆蓋,這是為住院這麽大壹筆費用準備的。

基於成本和杠桿的考慮,百萬醫療險通常有1萬的免賠額,過濾掉很多理賠,減輕保險公司的賠付壓力。這樣會相對更穩定,降低短期停售的風險。但壹些常見的小手術或住院,如闌尾炎手術、腺樣體肥大手術、鼻中隔偏曲手術、急性衣原體肺炎住院、急性腸胃炎住院等。,這種住院花了幾千元,幾百萬的醫保基本不用。

近年來,百萬醫療保險發展迅速,並已嚴重涉及。幾乎所有的百萬醫療保險都有醫療綠色鏈接的增值服務。現在,就連普惠醫療也有了綠色通行證。但是醫療資源那麽多,發展速度遠遠趕不上醫保的發展。

路童可以幫忙聯系醫院,但醫院肯定會退而求其次,問哪家有床就塞哪家。至於這家醫院是不是最權威的,不敢保證。越好的醫院,床位越緊張,需要排隊做手術,3-6個月也很常見。患了大病,沒幾個人等得起,趕緊入院就好。

權威專家也是如此,都是通過綠通入院的患者,專家不夠用。

普通科壹般是3-6人,每個病人有壹到兩個家屬陪護。如果隨行家屬沒有床,只能自己搭行軍床,睡在床邊。難免人多,噪音大,全科的醫療資源並不充裕。

如各種瓣膜、晶體、支架、假肢等。普惠醫療和百萬醫療幾乎都被排除在這些材料的成本之外。

質子重離子治療是目前國際公認的最先進、最理想的腫瘤放射治療技術,壹個療程約30萬。錢是問題,但更大的問題是能不能排隊。

百萬醫保要麽不包含質量責任,要麽不包含可選責任,只限於上海質量中心(或者數量有限的壹兩家醫院),基本屬於不能排隊的情況。

百萬醫療采購藥品的責任,是我最重要的保障。能報銷所購藥品的百萬醫保,基本僅限於惡性腫瘤所購藥品。並且劑量壹般限制在30天。其實很多其他疾病也需要使用外購藥物,比如血小板計數下降。

比如病人的交通費(飛機、火車、公交車等。)+住宿費。

在醫療保險中,百萬醫療保險可以說是核保最嚴格的。例如:

乳腺增生,除全乳區責任外,以後乳腺癌不賠償。甲狀腺結節,除甲狀腺全責外,以後甲狀腺癌不賠。膽囊息肉、全膽囊疾病責任及其並發癥除外。

比如乳腺增生就很常見。在醫生和大多數人眼裏甚至不叫病,但幾乎所有的百萬醫保都覆蓋了整個乳腺區域。

百萬醫保其實只是解決了最基本的問題,就是看得起病,解決看病貴的問題。如果想解決看病難(包括掛號、醫院、專家、住院、床位、手術安排等。),又想享受更好的醫療資源、醫療環境、更先進的治療手段,幾百萬的醫保都解決不了。

有人會說,百萬醫保看病有綠色服務,看病難(包括掛號、醫院、專家、住院、床位、手術安排等。).這些問題要好好解決!但是現在人們手頭上有1份和2份保險,幾乎所有的百萬醫療險、很多重疾險甚至壽險、理財險都有增值醫療服務。但是資源還是極度匱乏,還是要排隊,找黃牛還是找黃牛。質子重離子療法重要嗎?很重要的,上海質子重離子醫院的癌癥治愈率也很高,但是排隊等候至少半年才可能安排入院。有多少病人能等得起?

個人不太推薦百萬醫保。我壹般用小額醫療保險(學生用薛平保險)+普惠醫療保險代替,覆蓋面更廣,保費更便宜。如果真的需要百萬醫保,我的推薦庫中只有兩三款產品,涵蓋了院外特藥和費用墊付兩大增值服務/保障,性價比高。

首先我們明確壹點:百萬醫保的坑其實不在於產品,也不在於保障,更不在於它的增值服務,等等。

其實產品本身沒什麽問題。如果只買壹年期的產品,確實不錯。10000的免賠額不是坑,而是優勢,提高了理賠門檻,自然會降低保費門檻,提高杠桿率。買這種保險是小事,大事交給保險公司,保費便宜。

但產品投放市場後,保險公司、中介公司、代理人、經紀人、X寶、X信以及各種自媒體短視頻都不遺余力地宣傳推廣,形成了市場背後的巨大推手,背離了保險的本質。

那麽,百萬醫保的坑在哪裏?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從2016年XXe誕生到6年、20年保障續保產品的出現,從開始到現在,百萬醫療壹直在大力宣傳可以保障續保到100歲。即使被監管嚴格限制,但還是會在展示頁面最顯眼的地方標註“續延至100歲”。

很多銷售人員會盲目誇大宣傳百萬醫療的作用,甚至誤導消費者。重疾險不劃算,幾百萬的醫療可以解決任何問題。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為不需要購買終身重疾險。

這樣的結果就是很多人會認為好X險+香X險是最好最劃算的保險,而拒絕終身重疾險。

好X保和X保的粉絲們無法理解,保險行業最大的虛偽其實是X保。它讓十億流量池用戶認為所有最好最便宜的保險產品都可以在X PayPal上買到。

讓妳誤以為終身重疾險可以完美替代,讓妳錯過購買終身重疾險的最佳時機。這個“趨勢”就是百萬醫保最大的坑。

肯定:我不認為好的醫保是辣雞產品,我自己買的醫保也是好的醫保。

我們首先要明白購買保險的核心是什麽。醫療保險本身就是防範醫療費用負擔,防止因病致貧;而重疾是短期內(3~5年)沒有收入的生活質量的保證。兩者的功能完全不同。

這壹點我之前也講過。詳情請參考我之前的文章>;& gt& gt

少兒保險攻略:少兒保險買什麽好?如何購買?

百萬醫療是個好產品,但不壹定適合所有人。對於普通人來說,終身重疾險壹定是基礎,醫保只是輔助和補充。當然,真正的高端人士是不需要重疾險的。他們需要兩種:高端醫療和金融保險(遺產)。

那些暫時買不起重疾險,但會優先考慮百萬醫保的人。可以先選擇普惠醫療,等資金寬裕了再補終身重疾險。

幾百萬的醫保不是很便宜嗎?兩三百塊錢,可以有幾百萬的保障!其實這只是給妳看妳想看的。

我們來看看百萬醫保的真實費率是多少?我們以銷量最好的好X險為例。

假設續保到100歲,0歲女孩壹直買到100歲,我們可以算出總保費是296751元。

我們用重疾保險的復合X與x X相結合的費率來比較:

對於壹個0歲的女孩來說,1000元終身的保額是4.19元(去掉了30年繳費的規定),10000元是41.9元,50萬元需要的總保費是2095元/年×20年= 465438+。所以總保費是296751元能買多少保險(假設不考慮通貨膨脹和好的醫療保險的保費上漲)?

329.7萬

那我們回頭看看。百萬醫保費率貴還是重疾險費率貴?

百萬醫保的高額費用是隱性的。妳看到的只是妳年輕時的比率。壹百兩百三百可以有幾百萬的保障,因為那是壹個人壹生中最堅強最健康的階段。當妳真正需要上百萬的醫療保險時,保費會讓妳懷疑自己的人生。關鍵是那時候如果妳的身體機能開始老化或者出現異常,能不能買還是個問題。

我覺得重疾保險貴,我買不起。我缺的不是錢,是理解。

首先,既往疾病並不等同於投保前所患的所有疾病。

既往疾病是真的疾病,對保險公司來說是“確定風險”,所以不賠。不是問題,也不是“坑”。

問題是大部分消費者不知道!

健康告知是保險公司了解被保險人健康狀況的主要途徑之壹,所以詢問既往病史和現病史是不可避免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健康告知與既往疾病有關。但是健康告知只是保險的壹個門檻,不可能什麽都查詢到。而且有些產品對於消費者來說投保比較順利,健康告知的次數很少,對既往疾病的查詢也很模糊。

與重疾險不同的是,醫保的健康告知不被詢問並不代表壹定會得到賠償,因為它也有既往疾病的免責條款。

銷售人員很少向消費者提及既往疾病的免責條款,或者只是壹筆帶過。更多的是通過網絡平臺(尤其是X保)進行自我投保,投保時基本不詳細看過往疾病的免責條款,更不要說投保後了。這引起了很多索賠糾紛。

保險條款明確規定了既往病史。還是以好的X-insurance為例,“既往疾病”的定義是這樣的:

在投保重疾險、壽險、意外險時,我們都知道健康信息越少,產品會對消費者越友好,但在醫療保險中卻不壹定。買保險最大的風險是信息不對稱。健康信息問得越少,保險公司掌握的每個人的信息就越少。那麽,如果到了理賠階段,就會以“既往疾病”為由拒絕所有理賠,從而引發理賠糾紛。

消費者是無辜的,市場太誤導了。但消費者看了這篇文章,還是不願意深入思考背後的邏輯,看不懂其中的貓膩,只能自己承擔。

就我個人的觀點,不在優先推薦的範圍內。每個業務員,每個代理/經紀人都有自己的定位,歡迎討論,拒絕扯皮。

Ps:

買保險從來都不容易。不要輕易買保險,壹定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經濟條件、生活習慣等等,通過對不同產品的橫向和縱向比較,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保險。如果妳不了解保險產品的規則、保障、服務、保費,不知道如何選擇,請記得咨詢身邊的保險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