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指導1:
壹、名詞解釋
1,職業錨:又稱職業系的保留,實際上是人們選擇和發展自己職業的中心。它指的是當壹個人不得不做出選擇時,他永遠不會放棄的那種在職業生涯中至關重要的東西或價值觀。
2.職業道德:是員工的基本素質,也是壹個合格職業人的必要條件。既包括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也包括敬業、誠信、公正、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等優秀品質。
3.休息休假權:是指勞動者在法律規定的工作時間以外休息和耕作的權利。
4.勞動報酬權:指勞動法律關系。用人單位在履行勞動義務時,按照按勞分配原則和勞動力價值支付報酬的權利。
5.勞動保護權:又稱職業安全健康權,是指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安全健康應由用人單位保障,以防止其發生傷亡和職業病的權利。
二、簡答題
1.大學生畢業後主要有哪些選擇?(評分標準:1分,缺壹分扣0分)
答:大學生畢業後有很多途徑可以選擇,比如立即就業、延遲就業、自主創業、誌願服務西部、立誌服務基層、提高學術水平、出國留學等。呈現多樣化的趨勢。
2.大學生擇業前應該做哪些心理準備和求職材料?
答案:1。大學生擇業前應做的心理準備包括:對“雙向選擇”的心理準備、對就業政策導向的心理準備、對不同用人單位或同類用人單位對人才評價標準不同的心理準備、面對多項選擇陷入兩難的心理準備、對對照樣本中客觀存在的各種不合理現象的心理準備。擇業前的就業心理準備:2。需要準備的求職材料包括:簡歷、學校推薦表、求職推薦信、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單、各種證書復印件、參加社會實踐和學習的鑒定材料、科研成果證明和發表的文章、推薦信等。
3.勞動合同應具備哪些條款?
答:勞動合同應具備以下條款:勞動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勞動保護和工作條件;勞動報酬;勞動紀律;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
4.畢業生收集就業信息的內容和渠道有哪些?
答:就業信息有三個方面:壹是就業政策。包括了解國家就業方針政策、相關就業法律法規、地方就業政策、學校相關規定等。二是用人方式。要了解就業制度,知道國家、地方政府、學校的哪些部門和機構負責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同時明確就業的範圍和程序。第三是供求信息。包括國家政治經濟建設的方針、任務和發展戰略,行業和職業的分類和結構,畢業生的供求情況,培養目標、發展方向、適用範圍和對口單位的情況,用人單位的相關信息等。
就業信息的來源主要包括以下七個方面:各級政府、社會職業介紹機構、學校畢業生就業部門、目標企業、大眾媒體、人才市場、校園宣講會和畢業生供需見面會、校企合作單位、人脈關系、網絡媒體。
5.大學畢業生求職常見的陷阱有哪些?
答:1,找借口,收費;2、假借申請,榨取人力;3、以招聘為名,竊取成果;4、偷柱,扣工資。
6、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權益受到侵害時。尋求維權的途徑有哪些?
答:畢業生權益受到侵害時,有幾種途徑可以尋求援助和維權:1,學校與用人單位協商;2.向勞動部門舉報;3、勞動爭議仲裁或訴訟;4.借助新聞媒體。
7.造船業的企業家應該培養什麽樣的心理素質?
答:1,基於對自我客觀認識的自信;2.基於認同他人的合作精神;3.愉快樂觀的情緒和情感;4.認同的意誌和不屈不撓的精神;5.果斷、勇敢、敏捷的行動。
8.壹份完整的商業計劃書通常包括什麽?
答:1,抽象;2.公司介紹;3.技術研究和開發;4.產品或服務;5.管理團隊;6.市場和競爭分析;7.生產經營計劃;8.財務規劃;9.風險因素;10,風險投資的退出方式。
三、論述題
1.簽訂聘用合同的基本程序是什麽?
答:畢業生參加雙向選擇活動。單位確認後,畢業生憑推薦表回執或單位錄取通知書換取《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協議書》。協議以原件為準,復印件無效。畢業生簽訂三方協議的基本程序如下:
首先,畢業生獲得用人單位的書面錄取通知書;
二是畢業生到所在學校領取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協議書;
三、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簽訂就業協議,並在就業協議上簽字蓋章,用人單位應在協議中註明可錄取的畢業生檔案名稱和地址;
四、畢業生所在學校簽訂就業協議;
第五,學校簽訂就業協議後,畢業生的用人單位和學生本人各保留壹份協議,畢業生本人將用人單位持有的壹份就業協議移交給用人單位。
二、如何分析職業環境,了解社會、行業、企業、崗位的發展趨勢?
答:分析職業環境主要有四個維度,即宏觀社會環境分析、中觀行業環境分析和企業環境分析、微觀崗位環境分析。
社會環境分析包括:1,經濟環境分析,涵蓋經濟形勢、勞動力市場供求、收入水平、經濟發展水平;2.分析政治、法律和監管環境,包括政治和法律環境;3.文化環境;4.價值觀。
行業環境分析包括:1,行業的內涵和外延;2.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3.行業對人才的需求;4.行業的社會評價和社會聲望;5.行業代表;6、行業規範和標準;7.行業知名企業名錄。
企業環境分析包括:1,企業基本情況;2.企業的發展目標;3.企業文化;4.企業的人力資源狀況;5.企業福利工資。
崗位環境分析:1,崗位工作內容是什麽;2.崗位負責人是誰;3、工作崗位和工作環境條件;4、崗位操作規範和操作規程;5.工作職責和資格;6.與相關崗位人員的關系要求。
為了收集這些信息進行工作分析,壹般采用訪談、觀察、關鍵事件、工作日誌等。
四、案例分析
1,請結合以上案例,總結寫簡歷的技巧,分析壹次成功面試應該掌握的原則和技巧。
答:寫簡歷的技巧應該有以下幾點:
1,揚長避短,強調優勢,精心設計,不要簡單的動筆,妳需要看看自己,了解單位,了解妳所應聘的崗位和單位的需求。可以強調社會活動經歷和學歷,但要有壹點順序;
2、簡歷壹定要“量體裁衣”,有針對性,針對職位,要強調妳有什麽技能、能力、特殊經歷,針對妳想應聘的單位和職位,要強調什麽技能、能力、資歷、成績能滿足單位需要,能給單位帶來效益,重點是某壹項技能。
3、言簡意賅,壹頁就夠了。想要順利推銷自己,就要學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寫簡歷不要浪費大量的金錢和物力。妳要用自己的語言和經歷寫出自己喜歡的簡歷。(9分)
成功面試的六大原則:
1,我是公司的寶貴資產;2.明確的人生目標;3.與同事和團隊合作的能力;4.強烈的工作意願;5.掌握真誠的原則;6.平等對話的原則;(3分)
成功面試需要掌握的技巧:
1.面試前要註意改善自己的外貌,著裝要與自己的年齡、身份、性格相協調,要與所應聘的職業相壹致:
2.面試前15分鐘到達。這個時候妳也要帶壹份報紙,壹本書或者壹本雜誌,不過也可以邊等邊看。還應該多帶壹些相關的資料和有助於談話的材料,有助於消除面試前的緊張情緒。
3.面試時盡量保持漂亮的面部表情。自信的微笑會給面試官壹種自然向上的感覺。在談薪資之前,妳要了解市場情況,謹慎從事。
4.面試過程中,自我介紹的時候,要突出自己的優勢,要有有理有據的理論。回答問題,註意技巧,不要讓面試官有壓力;
5.面試結束後,要註意調整心情,全身心投入到第二家公司的面試中去。不要放棄其他面試機會,不斷總結經驗。
2.請大家幫李剛分析壹下應該如何選擇。
答:溝通是不可或缺的人際交往技能,需要更多的考驗和鍛煉。但是...不能把專項能力訓練和職業決策混為壹談,否則會以偏概全,這是李剛困惑的根源。李剛潛意識裏認為溝通和交流是及時的,是社會性的,如果選擇研究型的工作,他會犧牲溝通和交流。我心不甘;如果妳選擇社工,多做溝通交流,妳覺得害怕,那只是對他認知的誤解。研究工作並不意味著杜絕溝通和交流,相反,沒有充分的溝通和交流是很難做好工作的,而社會工作並不意味著只有溝通和交流,它只是做好工作的前提。(9.5分)
職業評價只是自我認知的工具,絕不是自我認知的終極評價標準。所謂的“社會、研究、技能、企業導向”只是個人性格上的壹種傾向。這種傾向能否與現實中的真實的妳保持壹致,還會受到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永遠無法作為壹個坐標來指導生活,為自己的發展制定規則。(6.5分)
李剛之所以迷茫,在於興趣、職業、事業之間的不確定性。職業評估可以有效幫助妳了解自己的興趣,明確自己的職業定位,但最終還是需要妳綜合各種因素後再做決定和行動,否則就是紙上談兵。
大學生就業指導2:
隨著高校連年擴招,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從下面的數據可以看出,當今大學生的就業形勢相當嚴峻。下面是壹篇大學生就業指導論文,分析很有意義。希望能為妳提供壹些就業指導。
近兩年,畢業生人數依然大幅增長。面對工作崗位沒有明顯增加的情況,畢業生不得不與工作經驗豐富的下崗工人和勞動力價格低廉的農村剩余人口競爭。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就業壓力依然很大。對近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的分析表明,有幾個明顯的特點:
壹、供需缺口:畢業生供需矛盾是近年來社會公認的大學生就業難的直接原因。從2001到200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從11400人增加到338萬人,是擴招前的3倍;但是,就業崗位增加的比例遠不及此。
二、選材尷尬:應屆畢業生就業不吃香。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選材難”。雖然很多企業都知道自己公司的頂梁柱、骨幹都是大學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大學生,但基本都不希望每年都有應屆大學生。
三、同專業:熱門專業過剩近年來,壹些工科院校和有專業特色的學校追求全面發展,紛紛推出熱門專業,導致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難度加大。
第四,假招聘:有效招聘信息數量減少。壹些企業利用大學生供大於求的現狀,推出假招聘,先開出誘人的待遇條件,再以培訓的名義收取費用,再以試用不合格等理由辭退學生。從表面上看,大學生就業的招聘信息渠道很多,但有效實用的信息不多,大學生獲得真實有效的信息較少,導致就業困難。
5.薪資低:大學生薪資期望問卷調查結果顯示,66.4%的本科畢業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根據相關機構的調查結果,大學生月薪的平均市值為1.600 ~ 1.700元/月,畢業生的期望明顯高於社會現實水平,這也導致部分大學生“沒有工作”。
就業形勢嚴峻的原因:
首先,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吸納能力減弱了。各級政府機構改革、人員分流、國企深化體制改革、減員增效,國有單位傳統就業領域對畢業生的需求沒有明顯增加,還相對萎縮;
其次是招生規模的擴大。2006年是擴招後的第壹個就業高峰,畢業生人數較往年大幅增加,造成社會對畢業生的整體需求與實際畢業生人數之間的矛盾,畢業生求職擇業競爭加劇。在兩三年內,我們的畢業生人數將成倍增長。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這些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就會形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第三,結構性就業不足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不同學歷層次、不同專業、不同學校的畢業生就業情況差距較大;畢業生向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集中的趨勢相當明顯;我們相當壹部分大學畢業生還抱著這樣的想法,進國立大學是解決戶口和幹部身份問題,進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最穩妥的辦法。
最後,來自農村的學生和女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處於劣勢。據相關調查,農村畢業生就業率比城市畢業生低10.09%,女性畢業生就業率比男性畢業生低6.4%。
大學生就業的主要問題——缺乏就業心理準備
1.自知不夠準確。就業前如何擇業,要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來決定。氣質和性格往往對人的職業選擇和事業成功有很大的影響。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點是擇業的重要前提;興趣是愛好的推動者,愛好是興趣的執行者。人們對職業的選擇往往是基於自己的愛好,這就需要對自己的愛好進行仔細的分析。
2.自我角色轉換不夠及時。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大學生活是簡單而有保障的生活,有規律的學習、生活和交流。這種生活自然和現實社會有壹定的距離。大學生活結束,走上崗位之前,最重要的是能夠快速完成自我角色轉換,為就業做好準備。調查結果顯示,80%以上的大學畢業生不能及時完成角色轉變。
充分了解自己,是每個求職者在職場中定位自己的基礎和前提。然而,當大學生面臨巨大的就業壓力時,他們很少能真正全面地了解自己。
大學生應該如何面對當前的嚴峻形勢;
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和自身存在的問題,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應該遵循“開闊視野,面對現實,正確定位”的原則。
首先,強化擇業競爭意識,在正確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實力,敢於通過競爭達到理想的目標。心理上,要從社會進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深化對競爭機制的認識,強化自身的競爭意識,自覺正視社會現實,轉變觀念,做好參與競爭的準備。
其次,要學會正確對待挫折。人在求職擇業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絕不能因此而自卑。壹個心理健康的人在生活中總是保持自信。如果他失去了自信,他就失去了開辟新生活的勇氣。對繁榮的信心不足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強者的必經之路,挫折是鍛煉意誌、提升能力的好機會。遇到挫折後,要放下心理包袱,認真查找失敗原因,調整目標,腳踏實地,爭取新的機會。
關於大學生就業指導範文的兩篇文章:
★大學生就業指導範文兩篇
★大學生就業指導隨筆5篇。
★大學生就業指導範文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自我介紹範文
★職業指導隨筆3篇。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隨筆5篇。
★ 2019選三篇畢業生就業指導隨筆。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體驗範文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的三點體會
★就業指導課程心得:短文6篇,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