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遼沈戰役紀念館的詩是1。有關於遼沈戰役的詩詞。
紀念遼沈戰役56周年三首詩(壹)紀念遼沈戰役56周年,壹聲霹靂震天,萬條橫幅滿彩虹。
戰馬嘶鳴破滄海,千軍勇破關東。———————————————— (2)獻給參加過遼沈戰役的老同誌,滾滾煙聚雲,飛雪騎行。
小號嗚咽著搖撼著山野,鼓角咆哮著移動著鐵輪。不懼戰前苦戰,有可能馬後炮嗎?舍生忘死為千林蕭,血染容衫為誰?———————————— (3)獻給參加過遼沈戰役的老同誌,揮舞戰旗滅腐,清新樹葉,掃除殘株。
洪飛萬裏尋香遠,春來天涯。詩歌評論遼沈戰役-錦州之戰作者:林嶽傑森發布時間:2006-06-02 11:16點擊量:772描述:破殼圖:東臨歡馨慕容,北臨松花河崖樓。
美國天上有百位將軍,白山黑水薄。獵紅旗三萬面,莽漢滅更多漏。
傲慢的錦州將軍英俊瀟灑,充滿熱情。遼沈戰役插曲1948九月12至11.2,東北人民解放軍發動了舉世聞名的遼沈戰役。
東北解放區的鐵路線,成為我人民解放軍進行遼沈決戰的重要運輸線、補給線和生命線。先後調集1000多輛面包車,開行490多趟列車,往返於四平、鄭家屯、通遼、阜新等地,冒著敵機頻繁的空襲和轟炸,向前線運送部隊、民工、武器彈藥,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軍的作戰行動,確保了3005次秘密軍火列車發生在遼沈決戰的關鍵時刻,對遼沈決戰起到了關鍵作用。
1948年9月25日夜,東北人民解放軍首長在哈爾濱“大河賓館”向齊齊哈爾鐵路局昂昂溪機務段司機樊勇(建國後曾任沈陽鐵路局長春分局工會主席、大連分局工會副主席)部署了壹項特殊的、極其秘密的軍事運輸任務, 並決定由樊勇擔任司機,迅速向遼沈戰役前線運送壹系列編號為3005的軍火列車。 9月28日6: 00,15,3005秘密軍火列車從昂昂溪出發。由於平齊線在我軍戰略後方,僅用10小時就完成了448公裏的行程,並於當日16: 30到達鄭家屯站。時任沈陽鐵路管道局局長的黃鐸(建國後曾任鐵道部鐵路局局長、東北鐵路總局副局長)(3)帶領秘書李(建國後曾任鐵道部部長)(4)到車站迎接。黃鐸主任向樊勇介紹:“鄭家屯以南是國民黨封鎖區,火車白天不能跑,必須晚上跑”(5)。
經過準備,列車於20: 30從鄭家屯站出發,經平齊線換乘大正線(大虎山經通遼至鄭家屯)。20多分鐘後,3005次秘密軍火列車進入通遼境內,午夜時分秘密軍用列車抵達通遼站。軍車在通遼站加水加煤後,及時從通遼站出發,經木裏圖、甘旗卡站,於9月29日4時50分到達內蒙古與遼寧交界的阿爾香站(6)(阿爾香屬遼寧省彰武縣)。到目前為止,3005次秘密軍火列車已經在通遼市運行了8個小時左右。
因為前方鐵路被炸,軍縱隊在阿爾鄉站停留了16小時10分鐘。9月30日淩晨4點46分,軍線到達五峰站,列車按計劃分散在車站西邊的兩條山區鐵路上進行隱蔽。
樊勇認為這不安全。他和黨支部書記穆、姚連長向老鄉們借高粱稭稈蓋火車頭。此前,大正線和新沂線車站的鐵路職工已經接到上級命令,積極為這條軍線安排隱蔽場所,協助軍線進行偽裝。
當樊勇告訴當地人民時,大家立即響應,僅用40分鐘就用4000捆高粱稈將火車頭緊緊罩住。經過偽裝後,機車從遠處看就像壹個大草堆。
早上7點左右,兩架國民黨飛機飛過五峰,繞了兩圈,開始低空飛行。黨徽、國徽在機翼上,看得很清楚,但敵機沒有發現目標。下午,又有兩架敵機飛來。因為機車偽裝的很好,還是沒有找到。
而彰武、通遼等站遭到敵機轟炸(7架)。這壹天,敵機壹架接壹架地來回盤旋,40多次偵查也沒有發現火車。
傍晚時分,兩架敵機突然飛來,在五峰站上空投下四枚炸彈。鐵軌被吹彎了,枕木斷了,石頭亂飛。火車必須離開五峰站。
但是機車水箱只有5噸水。時間緊迫,他們立即向老鄉借了八九十個水桶。超過65,438+000名來自地區安全部隊的士兵和自動挑水的村民為他們挑水45分鐘。水箱裏的水位只增加了1.5英尺(約10噸水),火車就能開到新立屯(8)。
列車離開五峰站約10公裏時,被敵機發現。當火車離開山溝時,敵機低空尾隨火車,子彈擊中了駕駛室,副司機余金龍腿部受傷。這時,樊勇壹邊開車壹邊思考對策。他認為飛機可快可慢,他不能停下來。雖然火車跑得比飛機慢,但它可以停得快或慢。
是的,我們會用“快、慢、開、停”來對付他,“以慢治快,以停避撞”(9)。樊勇大膽而謹慎地靈活操縱機車,根據敵機在空中俯沖的奇怪聲音判斷敵機的距離,從而調整速度與敵機捉迷藏。
10 6月1日午夜零點1,列車到達新立屯站。警備區司令員崔告訴:“列車即將通過的鐵路橋橋墩被炸,部隊正在搶修。請把火車開進泡子站等著。”
火車回到泡子站後,被偽裝了。今早飛來七批敵機,未發現機車(10)。10 6月1日晚9時30分,崔先生的命令傳來:“橋已修好,我們馬上出發,但不鳴喇叭,不冒煙,安靜行駛,以免驚擾敵人。”
下午10: 3005,秘密軍火列車離開泡子站。樊勇和其他人撲滅了火,熄滅了燈。在橋下河水奔流聲的掩護下,他們成功穿越了日夜被敵機嚴密封鎖的大橋。穿過這座橋。
2.求遼沈戰役紀念館導遊。
錦州是遼沈戰役的主戰場,遼沈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進行的壹次震驚中外的戰略決戰。
在這場偉大的戰爭中,湧現出許多軍事家和無數戰鬥英雄,形成了壹個又壹個舍生忘死、勇往直前的遼沈戰役精神,為錦州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通過遼沈戰役紅色資源的文化內涵和時代意義,紅色文化呈現出生動的表現形式,逐步實現紅色旅遊的文化、社會和經濟功能。
壹是充分發揮遼沈戰役紀念館的主導作用。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遼沈戰役紀念館的建設水平、展覽水平、管理水平均居全省第壹,全國壹流。多年來,遼沈戰役紀念館以再現和傳播遼沈戰役光輝歷史為使命,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愛國主義教育新途徑,精心創作紅色精品,取得豐碩成果。
先後被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文明先進單位、國家AAA級旅遊景區。2003年以來,國家、省、市投資6000萬元對園區和會展進行徹底改造,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遊客面前,成為錦州乃至我省紅色旅遊的龍頭骨幹。
面對紅色旅遊發展的新形勢,遼沈戰役紀念館積極更新觀念,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管理的新思路和新策略。明確提出:突出壹個主題;實現兩個功能;做三個改變;做到“四個壹流”。
壹個主題是“新中國勝利的曙光從這裏升起”,兩個功能是實現愛國主義教育功能和軍事旅遊景點功能,三個轉變是“從管理向經營轉變,從以自我為中心向以遊客為中心轉變,從教育基地向旅遊產品轉變”。“四個第壹”就是建設壹流的全國著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壹流的全國著名軍事旅遊景區、壹流的軍事野外教學基地、壹流的軍事野外教學基地。理念和策略的轉變順應了時代潮流,不僅為紀念館帶來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為發展紅色旅遊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
二是開發建設紅色景點,不斷為紅色旅遊資源註入新的活力。目前,錦州境內有“東北野戰軍錦州前線指揮所舊址”、“分水池戰鬥遺址”、“梁家山戰鬥遺址”、“梁世英轟炸碉堡戰鬥遺址”、“國民黨東北剿錦州戰鬥遺址”、“黑山阻擊戰101高地遺址”等。這些豐富而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為錦州開發建設遼沈戰役紅色旅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盡快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紅色旅遊優勢,錦州加快了重點景區、景點的開發建設。提出“少花錢,多辦事,見效快;先易後難,滾動發展;做好文物保護工作;誰投資、誰建設、誰受益”。
今年,遼沈戰役紀念館投資200萬元,成功開發了“東北野戰軍錦州前線指揮所舊址”,為紅色旅遊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走出了壹條新路。“東北野戰軍錦州前線指揮部”位於錦州西北的淩海市崔琰鄉夜屯。6月5日晚,1948、10,林彪、羅榮桓、劉亞樓壹行率“東總指揮部”到達雅克屯,在此住了16天,指揮了著名的遼沈戰役。
鑒於遼沈戰役中“指揮所”的重要地位,決定先發展它。在秉承“修舊如舊”設計原則的基礎上,修建了16門樓、廂房、院墻,還原了歷史原貌。
“作戰室”裏會陳列當年的軍用地圖、電話、公文包、手槍等軍用物資,還會制作蠟像,再現歷史的生動畫面。在東、西廂房,開了兩個特展,壹個是小特展《小村莊與大決戰》;壹個是多媒體展室,再現了當年林彪、羅榮桓、劉亞樓指揮作戰的場景。
重建後的“指揮所”成為遼沈戰役紀念館著名的紅色旅遊景點。第三,深度挖掘紅色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紅色旅遊區別於其他旅遊的特點主要在於其豐富的革命歷史內涵。
革命歷史文化的內涵越豐富、越有特色,對遊客的吸引力就越大,核心競爭力就越大,知名度就越高。在紅色資源與旅遊產品的整合中,加強軟件建設,註重細節挖掘,增加資源的文化含量。
首先是重新發現和整理館藏現有文物。遼沈戰役紀念館有1.1,000多件文物,是革命戰爭歷史的遺存和印證。
我們力求掌握文物的詳細信息,力求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深入提煉館藏文物的歷史內涵,充分發揮每件文物的功能,達到傳遞信息、啟迪思想、震撼心靈的效果。二是挖掘遼沈戰役戰鬥故事,增強戰爭遺址的傳奇效應和吸引力。
東北野戰軍錦州邊防指揮所舊址重建之初,工作人員壹方面查閱大量資料,另壹方面走訪知情人調查歷史事件細節,並在此基礎上組織力量編寫高質量的導遊和介紹紅色旅遊景點的通俗讀物,豐富了“指揮所”的內涵。第三,嘗試創作以遼沈戰役為題材的文學作品,提高紅色旅遊的影響力,增強戰爭文化的吸引力,實現紅色旅遊的社會化、觀光化、審美化。
第四,運用高科技手段提高紅色資源的展示效果,以提高紅色旅遊的吸引力,調動遊客的積極性。我們對紅色旅遊資源進行科學、合理、多層次、多角度的包裝,運用高科技手段濃縮革命歷史的載體,使之適合旅遊。
3.遊記,題為《遼沈戰役紀念館》,600字左右。
走進歷史,接受紅色洗禮
——遼沈戰役紀念館述評
進入盛夏,進入火熱的7月,在中國* * *生產黨85歲生日到來之際,朝陽電廠黨總支的100多名黨員和積極分子懷著無限的崇敬和向往,來到錦州遼沈紀念館,尋找革命先輩的足跡,了解解放新中國的光輝歷史,接受革命傳統的再教育。
遼沈戰役紀念館是為紀念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之首遼沈戰役而建造的專題紀念館。遼沈戰役是東北人民解放軍從1948年9月至165438+10月2日在遼西、沈陽、長春進行的壹系列戰役的總稱。整個戰役經歷了攻克錦州、解放長春;遼西戰役,殲滅廖耀湘兵團;沈陽、營口解放歷時52天,* * *殲敵47萬余人,解放了整個東北,為加速民族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走進紀念館,走進新中國第壹縷曙光升起的地方,走進58年前激情燃燒的歲月,走進輝煌厚重的新中國解放史詩!
穿過勝利之門,進入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遼沈戰役紀念塔,高16米。拾級而上,104級臺階象征著遼沈戰役的52個日日夜夜,展現了壹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開創了新中國的首戰、勝仗、決戰。新中國從這裏邁出了決定性的壹步,開始從壹個勝利走向另壹個勝利。
走進紀念館,我們被矗立在紀念塔東西兩側的革命烈士紀念碑所震撼,許多烈士的名字被烙在英國名錄碑上。所有的人都停下來觀看,默默地念著碑上英雄們的名字,靜靜地感受著時間的流逝,心中感慨萬千。正是這些無數先烈鑄就了新中國的基石。他們每壹個年輕的生命都書寫了壹個個英雄的故事,每壹個故事都感人肺腑,永遠被後人銘記。
走進紀念塔,我輕輕撫摸著塔身兩側的花崗巖浮雕,依然沈浸在紀念碑上無數英雄的名字中,在展現戰爭英雄場景的浮雕中尋找烈士的足跡。勇敢沖鋒的戰士,勇敢的戰士,到處都是英雄的足跡和英雄的身影。看著他們壹波壹波的身影,我深深陷入了沈思。這座浸透了無數先烈鮮血的山,如果有壹天會失去色彩。
走進紀念館,紀念館分為戰爭歷史博物館、錢智博物館、烈士博物館、全景博物館和電化教育館。我們參觀了展出的大量圖片、照片和歷史文物,聆聽了講解員們振振有詞的講解,結合聲音、燈光、戰爭煙霧等現代特效,生動再現了當年激烈的戰鬥場面,再次把我們帶回了那個硝煙彌漫的年代。
當我們離開紀念館,坐上飛馳在現代化高速公路上的大巴,我不禁思緒飛揚:這次活動讓我再次感受到內心的震撼,我再次受到紅色的洗禮,更加堅定了我振興中華的信念。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他們用生命和鮮血建造了壹座舉世矚目的豐碑。英雄的戰鬥精神永遠延續到後代。因此,祖國將在中國* * *產黨的領導下,帶領人民戰勝壹切困難,不斷奪取新的勝利,創造新的輝煌,實現新的跨越,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我們每個黨員都應該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大潮中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為祖國的建設和發展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4.參觀遼沈戰役紀念館作文。
周末我們壹家人去參觀遼沈戰役紀念館,因為爺爺是老兵,對遼沈戰役有特殊的感情。
為了感染我的成長,爺爺非常提倡對我進行這樣的教育。壹到紀念館門口,就看到門口站著兩門大炮。多麽壯麗!走進紀念館,裏面陳列著很多槍械裝備,真的讓我肅然起敬。這時,我發現了壹個樓梯,又高又陡,於是我們壹起走了上去。真的很高!我剛走了三層樓,再也堅持不下去了。這時奶奶說:“寶貝,再堅持壹會兒!”“就這樣,我們壹路走到了五樓,在那裏我看到了英勇戰爭的現場圖片和畫面,非常逼真。
讓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我被這種真實感所感動...為了留下這段感人的記憶,爺爺給我買了壹本集郵冊作為紀念,上面寫著“榮耀未來”四個大字。
我輕輕翻開書,看到十個將軍,十個元帥。我非常興奮。其中,我最崇拜賀龍和朱德元帥,因為他們的真實故事讓我感動得流淚...當我們走出紀念館時,我看到了兩架飛機和壹輛坦克。為了留下這兩件“神奇寶貝”,父親用相機為全家人留下了這美好的壹刻。
在回家的路上,我的腦海裏仍然閃現著剛才的英雄事跡,這將成為我不可磨滅的記憶。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會想起這些勇敢的人,我會有決心和信心去戰勝他們。
長大後,我壹定要當壹名現代的將軍,用我最威武的軍姿向國旗獻上壹份厚禮。
5.參觀遼沈戰役紀念館怎麽寫?
參觀遼沈戰役紀念館有感。我懷著肅穆的心情走進了遼沈戰役紀念館。博物館裏的圖片,展櫃裏的戰利品,血淋淋的衣服,戰士們留下的遺書,讓我仿佛置身遼沈戰場。
遼沈戰役是解放東北的最後壹戰,殲滅敵軍47萬余人,為華北和中國的解放奠定了基礎。在這場戰鬥中,無數戰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根據博物館裏的這些記錄,壹個士兵壹次繳獲敵軍60多挺,壹個士兵繳獲敵軍兩挺機槍,炮兵指揮官朱瑞將軍因為親自觀察情況而陣亡。
在紀念館裏,我感受到了東北解放時期的艱苦歲月和戰士們的浴血奮戰,讓我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壹定要緬懷先烈的遺誌,努力學習,不斷進取,使自己成為壹個有用的人,壹個名副其實的國家建設者。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以犧牲的烈士為恥,才能以實際行動告慰他們的英雄。
6.關於遼沈戰役紀念館的思考
十壹假期,我懷著十分肅穆的心情參觀了遼沈戰役紀念館。看到了博物館裏的圖片,看到了展櫃裏的獎杯,看到了士兵們穿的血衣,看到了足以讓人落淚的遺書。我仿佛置身於遼沈戰場。
遼沈戰役是解放東北的最後壹戰。這場戰役消滅了47萬多人,為華北和中國的解放奠定了基礎。在這場戰鬥中,無數先烈為偉大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用鮮血換來了新中國的解放和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視死如歸、勇往直前的精神讓我的心情忐忑了很久。
我記得紀念館裏有壹段資料,我們的壹個戰士在壹次戰鬥中俘虜了60多名敵軍,為這次戰鬥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另壹名戰士憑壹己之力繳獲了敵人兩挺輕重機槍,使我軍在整個戰鬥中大顯神威。顯然,這樣的事跡太多了。我認為我們能贏得整場戰鬥,因為有無數這樣光榮、偉大、勇敢的士兵。他們真的是世界上最可愛的人。
我們的指揮官也對生死漠不關心。他們既是指揮官,又是戰場上的戰鬥人員。自始至終都表現出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大將風範。就像我們的炮兵指揮官朱瑞將軍,完全不顧個人安危,深入前線指揮作戰。當他看到自己的炮彈沒有發射,敵人的炮塔倒了,他激動得跑到指揮所外親自觀察,不顧危險,終於踩了上去。
在緬懷先烈遺誌的同時,我不禁想起了現在。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都真正實現了先烈的遺願。他們正在努力建設我們的國家。更多的人在把有限的生命奉獻給無限的為人民服務,因為我們的祖國會更加繁榮富強,他們在發揮余熱。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他們並不是社會的渣滓。就拿現在的社會現象來說,有壹些遊手好閑的年輕人,不珍惜國家允許壹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好政策。他們不覺得自己的青春因為自己的行為而浪費了嗎?而那些學生,他們現在有這麽好的學習條件,怎麽能不珍惜呢?父母為他們辛苦壹輩子,讓他們有出息,為將來打好基礎,有好前途,有好歸宿,同時為國家建設貢獻自己的光和熱,卻無視父母的期望和老師的愛,不願意主動學習。我想如果烈士們還活著在天上,他們會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惋惜。
我們都是跨世紀的新人。在這個科技發達的社會,我們必須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充實自己。我們壹定要銘記先烈的遺誌,努力學習,不斷進取,使自己成為國家的有用之人,名副其實的建設者。只有這樣,才能不辜負犧牲的先烈,用實際行動告慰他們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