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有效輔助數學課堂教學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有效輔助數學課堂教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把現代教育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有力工具,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願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因此,作為中學數學教師,我們應該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數學課堂教學。下面,筆者就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從六個方面做壹些初步的探討。

壹,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興趣是人們對事物的選擇性態度,是主動認識某事物或參與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動力。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創設生動的情境,從而激發學生探究和學習的興趣。比如在教“圓的認識”的時候,我們可以創造壹個虛擬的場景:六只小動物在動物園裏舉行自行車比賽。這些汽車的車輪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橢圓形、圓形和不規則形。隨著發令槍響,屏幕上出現了各種汽車移動的動畫。很多車上下顛簸,車上的小動物又慘又醜。只有坐在圓輪車上的小猴子很開心,很舒服。這時,畫面戛然而止,老師問:“同學們,妳們覺得誰能得壹等獎?”學生對快樂幽默的情境充滿興趣。在笑聲中,他們不禁思考這樣壹個問題:為什麽圓輪車跑得又快又平穩,而其他車卻不行?就這樣,拉開了問題探索的序幕。

另外,在學生註意力不集中的時候使用多媒體也可以調節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的興趣。傳統的課堂思維活動是緊張的。時間長了,學生容易疲勞,容易註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降低。這時,適當選擇合適的多媒體方法來刺激學生,吸引學生,創造新的興奮點,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動機,使學生保持最佳的學習狀態。

二,直觀展示,突破教學難點

初中生的思維正處於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成功地實現從具體形象到抽象思維的過渡。由於多媒體形象具象,動靜結合,聲情結合,如果運用得當,可以化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協同,解決教師講解不清、學生聽不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實現精讀、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比如在“園林之間的位置關系”的教學中,應該用什麽量來描述園林之間的各種位置關系?對於這個問題,如果直接給出答案,只需要寥寥數語,卻不符合課改的要求。如果想讓學生自己感受,用提示的語言很難表達清楚。作者只是借助多媒體軟件做了兩個動畫。

動畫1:兩個固定的圓做相對平移運動,使兩個圓心眨眼。在圓平移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看到兩個圓的位置在不斷變化,從向外→向外→相交→向內→向內→向外→向外。由於兩個圓心的不斷閃爍,給了學生暗示和聯想的空間,認識到圓的平移運動本質上是兩個圓心的平移運動,即兩個圓位置的變化反映在量(圓心之間的距離)的變化上,從而認識到兩個圓的位置關系。

動畫2:讓兩個圓心固定的圓變大變小。在兩個圓依次變大變小的過程中,學生也看到了兩個圓的位置不斷變化,從外分離到外切割到相交到內切割再到內包含,從而認識到兩個圓的半徑也決定了兩個圓的位置關系。

通過這兩個動畫的演示,學生可以直觀形象地認識到用兩個圓的中心距和半徑來描述兩個圓之間的位置關系,從而突破教學中的難點。

三,化靜態為動態,展示教學過程

多媒體最大的優點是可以清晰地展示數學課堂上教師難以表達清楚的概念、數量關系、抽象圖形或知識點。利用計算機組織教學,可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不僅知道為什麽,而且知道為什麽。

比如“線段、直線、射線”,學生很難理解,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先在微機屏幕上顯示壹條線,兩邊出現壹個閃爍的光點告訴學生這是壹條線段,然後線段的壹端像光壹樣向前投射,讓學生了解射線是如何形成的...學生可以從清晰的過程展示中獲得概念,掌握“三條線”的聯系和區別。在幾何圖形教學中,利用計算機演示將圖形由靜態變為動態,使學生能清楚地觀察圖形的變化過程,直觀地了解新知識是如何來的。比如在講解“視圖有立體圖形”這壹節時,學生很難想象出圓錐體和圓柱體的三視圖,觀察實物時很難在全班同學面前演示出正透視圖。利用三維圖形軟件進行動態觀察,可以讓全班同學感受到正面透視效果,既生動直觀,又能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第四,模擬現實,強化學生認知

數學是壹門活躍的學科,生活中的很多知識和問題都與數學有關。很多老師在設計教學時,經常會思考如何讓學生把數學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學用結合起來。然而,在教學的具體實施中,由於條件和因素的限制,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微型計算機設計虛擬現實場景,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思維,進而強化和促進學生的認知。比如學生學習三角形的穩定性時,老師根據設計好的傾斜的草堆課件圖片提問:如果草堆是傾斜的會怎麽樣?誰能當“問題解決者”幫它解決?問題壹出,同學們馬上聯系新知,認為在草堆旁邊支撐壹根斜木形成三角形增強其穩定性,可以防止草堆倒塌,由此,聯想的班級桌椅晃動,我們也可以根據這個原理進行修復。

五、人機對話,促進反饋交流

心理學認為,反饋越及時,受教育者獲得的學習結果的正確率越高;反饋信息代表的範圍越廣、越深入,準確率就越高,被教師利用的價值就越大。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計算機獨特的交互作用,可以隨時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反饋給自己,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效果。

比如,在新教學後的練習中,學生不僅可以通過與媒體對比自己的正確答案來發現錯誤,還可以從自己的正確答案中享受成功的喜悅,增強上進的信心。此外,計算機友好的交互頁面可以快速有效地促進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和人機交流,使課堂教學多層次、多角度、立體化互動。舉例:在講授“軸對稱圖形”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蝴蝶、飛機、天安門廣場等軸對稱圖形,然後讓學生在網上收集。教學結束後,學生可以利用畫板編程創作自己喜歡的軸對稱圖形,並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操作過程和創作感受。在此期間,學生們不僅感受到了對稱圖形的美,學到了新知識,還創造了許多美麗的軸對稱圖形。在動用了他們的眼、口、手、腦之後,他們對軸對稱圖形的知識有了更深刻、更透徹的理解。

第六,擴充容量,優化練習設計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不僅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黑板上書寫,而且限制了課堂教學的密度,因此往往難以處理好師生在課堂中的地位,使課堂成為師生的“獨角戲”,成為被動的“聽眾”和“觀眾”,大大降低了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現代信息技術和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教學中的成功應用,可以縮短課堂教學時間,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鞏固練習,增加訓練密度,鞏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大腦思維和推理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比如在概率統計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顯示文字的功能,快速展示題目、解題過程等黑板內容,讓教師專註分析,師生互動,再結合各種媒體引導學生自覺理解分析,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者、設計者、評價者,充分發揮各自的角色潛能,既優化了課堂教學,又提高了教學效率。

此外,實踐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徑,也是運用知識開發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學課件的使用可以提高練習題的質量和數量,及時反饋學習情況,不斷強化學生的練習效果,使學生從初步掌握過渡到熟練掌握。

實踐證明,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恰當地運用計算機、多媒體、課件等信息技術,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能有效地將抽象化為具體,將枯燥化為興趣,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適時、適度、創造性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挖掘學生的潛力,拓寬學生的學習思路,在實踐中實現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