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公同學約好了,兩個家庭六口人,四大兩小。周五下午離開上海。本來打算周五晚上出發,但是因為路不熟,晚上行車視線不好,提前走了。周五大家請假回家收拾衣服,下午兩點半準時出發。因為事先做足了功課,知道天目山南門腳下的農家樂靠近馬路,嘈雜,空氣不好。於是,在驢友的推薦下,我決定直奔位於半山腰天目山坑的樂康農家樂。路線:滬杭高速-杭州繞城高速-出口-上02省道,其中三段還在裝修,不得不繞行。
路面不太好,就浪費了壹點時間早早往西出口,然後壹路上了盤山公路,沿著主幹道開了上去,沿途經過了兩個加油站,偶爾還能看到壹些農家樂。當時天已經黑了,開在陌生的山路上,兩邊都是樹林,也沒人住。我們不知道到達那裏需要多長時間。然而,大概十幾分鐘的車程後,樂康農家樂的牌子和新建的三層樓突然出現在我們面前,驚喜、激動和踏實當時就占據了我們的內心。現在正好是晚上19:30。花了五個小時才到達那裏。只花了四個小時就到了上海市區。)安全到達後,我們看了看房間,整理了壹下,休息了壹下,晚飯後和房東老何聊了聊明天的打算。因為我們還有兩個年幼的孩子,不打算去遙遠的景點,所以咨詢了他和他女兒。最後我們決定第二天早上去水庫,下午再去火山石谷。
興奮和激動讓我第二天早上四點半就醒了,和老公聊了壹會,五點半就起床了。山裏很安靜,空氣也很清新。在農家樂門口拿了個相機,隨便拍了幾張。風景太美了(附照片)。我懶洋洋地躺在農舍前的長沙發上。他們養了五年的大狗胡賽靜靜地站在我身邊,幾只馴養的母雞在不遠處悠閑地尋找食物。
望著遠處的山峰,壹切都是那麽安靜。此時此刻,我感覺我的思緒靜止了。大家起床後,我們於8: 15向水庫出發。就在我們離開後,老何的孫子祎凡跑了過來。是他爺爺讓他給我們帶路的。我們真的壹路交情很好,不然我們很難走到水庫,因為我們走了壹條小路,壹路擔心有蛇。大約花了20分鐘到達那裏。
水庫的水因為昨天的雨有點渾濁,但也是因為雨的漲潮,水庫的氣勢很壯闊。下午想睡壹覺,然後去火山石谷。但又擔心晚了不盡興,就直接去了大石谷。不到半小時的車程。同樣,祎凡仍然和我們在壹起。他帶了爺爺寫的紙條,37塊錢給我們打了8折的票。兩個孩子免費。
壹進大石谷,火山中的奇峰怪石立刻映入眼簾,急流瀑布將我團團圍住。安靜的運動過後,五顏六色的色彩讓大石谷看起來生機勃勃。我們壹路上也拍了很多照片,深深感嘆大自然的神奇和無窮魅力。星期天早上,我們都睡了懶覺,然後從CSI的女兒開的山貨店買了壹些山貨。
又新鮮又好吃。十點鐘後我們去了上海。感謝祎凡和老何壹家的熱情款待!此行總費用為:油費600元,其他費用(住宿、餐飲、門票,包括購買山貨,約130。)500元。樂康農家樂位於天目山包家西坑。0571-63
臨安-02省道棗棗西(路邊有個高高的廣告牌),右轉(北)到棗田公路(14 km),天目山景區B:杭州到西天目山山西天目山距離杭州90 km。杭州02省道-臨安-趙茜(天目山上有壹個高高的廣告牌)右轉(北)到棗田公路(14km)-天目山景區C:江蘇往西天目山江蘇方向-寧杭高速-德清出口-104國道-龔棚-臨安方向。
方向)——趙茜(路邊有壹個高高的廣告牌)右轉(北)到棗田公路(14km) ——天目山景區D:上海到西天目山上海方向——滬杭高速杭州出口15,,——杭州繞城高速11出口——省道02 ——趙茜(路邊有壹個高高的廣告牌)——天目山景區E:安徽方向到西天目山安徽方向——杭徽高速——惠
天目山,山清水秀,文化魂源遠流長,是融儒釋道於壹體的文化名山。現在天目山景區分為三個部分:禪寺景區、登山體驗景觀帶和汪束景區。禪寺景區以建於明代(1425)的林繼宗中興宗祠禪寺為中心,周邊是各個時期修建的人文地質景觀。是天目山太子庵風景名勝區儒家文化的代表,有子午臺、洗眼池等古跡。周恩來講話紀念亭、浙西第壹中學的牌位和殘存的香椿屋,是浙西抗戰最直觀的見證。七星排列如北鬥七星,對神秘天目山的解讀只是冰山壹角;雙喜臨門體現了大自然造物的公平。
體驗登山景觀帶,天目古道,寂靜之時,鳥飛,人與人之間的路斷了。踏上古道,跟隨先人的腳步,體驗大自然造物的匠心,遠離塵囂呼吸清新的天然氣,感受籠外世外桃源的野趣。夫妻樹,纏綿千年;化身窯,輪回的起點;這些藏在禪林中的物件,訴說著鮮為人知的美麗傳說。銀濺玉,胡夫瀑布,畫龍點睛,天目山誕生了。七大古亭將永遠伴隨古道,期待世人的到訪。汪束風景區是天目山的核心部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目不暇接。天目山銀杏是世界銀杏之祖,五代同堂,國寶。柳杉群落在世界上是罕見的,其中汪束是最好的。勁松是世界頂級同類樹種,田沖樹傲然挺立,沖天而起;老山寺,正宗獅子;張的住所自然而神秘;四峰之巔,可以看到千層綠;有這麽多景點。
臨安天目山壹日遊:早上從杭約壹個半小時,坐景區大巴到天目山景區,遊覽汪束景區(汪束有五百多棵柳杉,集中在吳麗婷到開山老店壹帶)。DBH超過2m的有15株,DBH超過1m的有36株,DBH超過1m的有398株。柳杉在1米以下有上萬個少年。早在宋代,柳杉就被稱為錢球樹。明代是壹棵直徑2米多的大樹,有2000多年的歷史。當了齊國皇帝
平臺的壹側,石筍立在旁邊,有幾尺高,五塊石頭像蓮花壹樣直立。傳說元代的峰僧是壹個沙人,在禪峰上坐了三天三夜,累了,反峰幫僧。這座山就是以它命名的。在廣場舞臺上,有古老的西寺,其次是雲川閣和開山老館,位於獅子山以東的汪束風景區。寺廟的正式名稱是正宗的獅子廟。
始建於元朝至元十六年(公元1275)。在元佑第七年(公元1320),它被授予。西木佛教始於金永和年間(公元350年左右),但當時入山的僧人大多以石頭為家,以茅草屋為根,屬於拓荒階段。唐朝末年,雖然寶芝寺建在九思碼頭,建明洞寺建在南麓,但規模還是很小。正宗獅子寺建成時,天目山佛教興盛,名僧眾多,僧人數千。在中國,成為林繼宗復興之地;在國外,有壹批高僧來參觀學習。13世紀初,汪束有壹個五代的下室景區。它是殿下面前懸崖上最古老的銀杏樹。
二十二根嫩枝從它的基部世代萌出,可謂五代同堂。銀杏是我國特有的中生代孑遺植物,其野生狀態僅分布於該自然保護區。銀杏不僅是良好的觀賞樹種,也是珍貴的藥用植物。而且裏面全是寶藏,經濟價值相當高。李、蒙古、南邵、暹羅、天竺等僧人來此,日本佛教團體也經常來天目山祭祖。正宗的獅子廟,元末明初兩次被火燒毀。清初禪寺建成後,香火移至山下,舊址名為開山老廟。民國十七年(1928),徐世昌撰《大樹堂》。
民國二十四年(1935),胡適手書對聯:據說當和尚每天打壹次鐘。1985,葉寫《開老廟》。正殿聯想到郭的《天目靈山是前面人開發的,自然寶庫是新人管理的》壹書。倒掛蓮花峰又名蓮花臺,形似斧頭,西天目山以大樹遮天著稱。它擁有世界上罕見的柳杉群落。據2002年全省古樹名木調查,DBH在2m以上的有19株;65438+664株0米以上。最大DBH為2.75米,單株材積為81立方米。柳杉是奇妙的,像壹幅不屈不撓的綠色屏風,又像壹個綠色華蓋,凝聚成壹片壯麗。
四峰在倒掛蓮花峰以東100米,北有玉龍崗,三面深谷。山頂上有松樹和杉樹,綠葉蔥蘢,壹頂樹冠。它在峰巒和山谷中鶴立雞群,居高臨下,峭壁陡峭,山谷變幻莫測。它看起來像壹個懸崖,俯瞰著山峰,像壹群馬和雲。腳下山巒起伏,林海無邊,山谷幽深,雲霧繚繞,色彩絢爛,宛如進入了壹個仙境。
明代,沈夢稱四峰為幽深、幽靜、奇絕。在古代,它被稱為彭菜仙道,這是非常獨特的。這是這個天球的第壹個奇跡。山頂上有李玉婷,整座山的景色壹覽無余。1934年,繪畫大師徐悲鴻帶領CUHK美術系學生在西天目山寫生,住在開山老館,在此作畫,留下油畫《天目山的秋天》。遊覽需要大約兩個半到三個小時。坐景區大巴下山。在測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