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專業心理咨詢師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從來訪者及其家屬等信息源獲取關於來訪者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的信息;綜合評估來訪者的心理成長、人格發展、智力、社交、家庭和婚姻生活事件,總結心理和生理測試;根據心理發育史和心理生理調查結果,在心理咨詢中發現來訪者有精神障礙或軀體疾病時,應及時要求咨詢或轉其他專科。
第壹,自我成長分析
每個來到這個世界的人都問過自己“我是誰?”在他壹生的成長中無數次。。這個問題看似很簡單,似乎不用思考就能給出很多答案。然而,當我們靜下心來深入追問,卻發現現有的所有答案都無法全面準確地反映本質。這個世界上的每壹個人都是如此獨特和神奇。以人類目前的智慧,幾乎不可能絕對把握住,但這並不妨礙我們盡力去探索,壹點壹點地接近目標,最終找到壹個相對完整的自己。
我認為每壹個出生到這個世界上的健康嬰兒,都從父母的基因中繼承了人類的基本屬性,擁有各種發展潛力和成長的無限可能。至於他最終會成為什麽樣的人,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成長經歷、社會環境和生活事件決定的。回顧我的成長過程,我覺得童年的生活經歷和情感經歷對我成為今天的我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小時候父母因為工作原因分居。父親在重慶,母親在涪陵。雖然相隔不遠,但在我看來,整個家庭都被錢山隔開了,壹年相聚壹次,往往要半年。記得我三歲的時候,父母工作忙,經常加班,沒時間照顧孩子。於是我只好被送到重慶的全日制幼兒園,每周只能回家陪父親壹天。那時候,我覺得很孤獨,很無助。很多時候感受不到家人的溫暖,更別說有機會撒嬌了。和親人的依戀關系沒有很好的建立起來,讓我很長壹段時間沒有安全感,在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很多陰影。
後來我五六歲的時候,和我媽壹起住在涪陵,期間遇到了困難時期。因為我媽是壹所小學的校長,我被造反派拉出來打。我看到五種“富、反、正”分子低著頭站在臺上,做人的尊嚴被隨意踐踏。我脆弱的心靈所遭受的摧殘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以至於在很長壹段時間裏,我的生活總是籠罩在自卑、恐懼和退縮的陰影中。
直到1979年,我16歲,參加全國高考,輕松考上壹所全國重點大學,我才開始找回壹些自信,開始有意識地尋找自己的優點,用壹種相對客觀的態度去評價自己和他人,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世界上的人和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總是否定自己,只透過別人的瞳孔去看事情。也許這就是所謂的成長吧!從那以後,我漸漸有了成年人的感覺――覺得自己在肩負著某種責任,生活中的壹些事情我自然要承擔。今天,當我明白了壹些人生道理,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我發現,我過去所遭受的挫折和痛苦並不是完全沒有價值的,相反,它們有著深遠的影響。沒有什麽,我不能像現在這樣深刻理解生活中善良真誠的價值觀;沒有那些東西,我無法像現在這樣敏感地感受到生活中那些痛苦無助的心。今天,我對身邊的人和事多了壹些包容,多了壹些理解,多了壹些關愛,不再執著於個人得失。所以有人說“挫折和痛苦的背後都有成長的空間。”
二、職業行為分析
坦白說,我學心理學的初衷是為了幫助自己。雖然進入大學以來,我看了很多人文方面的書,也壹直在努力尋找人生的目標和意義,但是在日新月異的時代,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誘惑,我還是時常感到迷茫和困惑。所以拿到MBA後,我去參加了四川大學的心理學研討會。那時候我並不想做心理咨詢師,只是希望自己能活得更輕松快樂,能更坦然的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壓力。通過學習、觀察和思考,我的心理健康水平確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時我發現身邊很多朋友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甚至有些朋友因為難以承受的心理負擔過早地結束了生命。這讓我親身感受到壹個人的心理問題是如何殘酷地摧毀他們的生活,消磨他們的意誌,降低他們感受生活樂趣的能力。希望身邊的每壹個人都能發自內心的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有能力去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成為壹個完整的人,從而逐漸萌發做心理咨詢師的願望。後來在5438年6月+XX年10月,我去北京參加了“中國心理咨詢與治療學會成立大會”,參加了壹個關於親子教育的團體咨詢工作坊,更加堅定了我做心理咨詢的決心和信心。
當然,要成為壹名優秀的心理咨詢師,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心理咨詢既是壹門科學,也是壹門藝術,科學的道理不難理解,但要把咨詢的技術應用到每壹個來訪者身上,並不容易。想要真正學好心理咨詢,尤其是想要掌握心理咨詢的技巧,創造性地工作,有效地幫助來訪者解決問題,沒有捷徑可走。妳只能在實踐中學習和理解,逐步完善和提高。
當我真正開始咨詢來訪者的時候,我發現真正決定心理咨詢過程的不是理論、技巧和方法,而是咨詢師自身的性格。只有健康穩定的人格,才是心理咨詢師獲得咨詢結果的根本保證。心理咨詢師人格的健康和完整,決定和限制了心理咨詢能夠達到療效的程度。因此,心理咨詢師對自己的了解和分析,以及咨詢師的自我成長,是心理咨詢中最關鍵的因素。21
此外,心理咨詢的倫理要求是尊重和關心人,這必須體現在良好的咨詢關系中,這也是人文價值觀。我贊同人文價值觀應該是所有心理咨詢師的共同價值觀和倫理要求。人本主義理論可能是最不強調咨詢技術的心理咨詢,但它強調對人性的理解和尊重。它相信每個人都有自我成長和自我完善的內在力量。所以我們要堅信,不是我們為來訪者解決了他的問題,而是來訪者自己有解決自己問題的潛在能力。在我們的幫助下,他終於解決了自己的問題。按照這個道理,其實心理咨詢並不是高深莫測的。只要我們能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提供壹個有利於來訪者個人成長和完善的輔導環境,相信他壹定能從痛苦中掙脫出來,解決自己的問題。由此看來,與咨詢理論和技巧相比,與來訪者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對來訪者給予無條件的關註,理解、接受和尊重來訪者更為重要。學習理論和技巧的目的是在咨詢過程中最大程度地實現以來訪者為中心的根本思想。
另外,每壹個從事心理咨詢的人也必須高度重視“職業枯竭”的問題。心理咨詢是心理咨詢師的心理能量不斷付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輔導員容易產生孤獨感、挫折感和無力感,有的甚至使自己陷入心理障礙。如果心理咨詢師自身的心理問題沒有得到充分的自我認知和及時的解決,勢必會影響其幫助他人的能力,甚至使其成為心理咨詢的受害者。因為世界上沒有人在心理健康方面是完美的,心理咨詢師也不例外。這就需要每壹個初、中級咨詢師都有壹個更有經驗的專業人士來監督自己,壹方面幫助我們解決工作中的壹些難題,另壹方面也滿足了我們自身的心理需求,不斷補充我們新的能量來面對新的來訪者。
心理咨詢師的自知和自我成長是無止境的,前路崎嶇漫長。我將如何面對?有句話說得好:“我們已經出發了,還怕路途遙遠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