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如何進入心理咨詢行業?成為壹顆優秀的心

如何進入心理咨詢行業?成為壹顆優秀的心

近年來,心理咨詢、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視。越來越多的人想加入這個行業,做積極的健康事業,但是對這個行業又是那麽的迷茫。他們如何才能成為壹名優秀的心理咨詢師?心理咨詢師是壹個需要終身學習的職業。要成為壹名合格/優秀的心理咨詢師,需要具備最基本的素質,其中有三點非常重要:愛學習,愛思考,堅持實踐。如果妳不把學習當作樂趣,只把它當作職業謀生的手段,妳會忙得沒有時間大量學習。“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真正有效的學習壹直是學習和思考。只學而不思,容易“執法”,只思而不學,容易“執法”。學得多,想得深,卻懶於實踐,很容易“空”。當然,有些既不學習也不思考的人,也算是“頑固”。要想成長為學習成本低的高效心理咨詢師,需要特殊的學習方法。就像不會讀書的人從頭到尾啃下書,費時費力,收效甚微;會讀書的人都會知道,有些書只需要仔細研究目錄,就已經收獲良多。本文將從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對象、學習結果、學習時間、學習目的、四種學習狀態等方面簡要總結心理咨詢師的職業路徑。1,學什麽?(內容)成為壹名心理咨詢師需要學習什麽?心理學碩士博士都挺專業的吧?我對老傅的生平研究得很透徹,各派學說不壹...但是很多碩士博士都當不了咨詢師,不僅如此,他們的老師還告訴他們:我也不行...那麽,真正“懂”的人學什麽呢?學技術?不說“學習”,看看各家的招數就夠新鮮了:薩提亞、海靈格、NLP、催眠、藝術療法...三三不盡,無非觸法色聲香。學技術有幾個層次。第壹個層次是“體驗”。很多人只是停留在這個層面,認為這項技術“神乎其神”(其實他們沒有足夠的知識來解釋),於是到處宣揚。第二個層次是“對學習的迷戀”。越看越入迷,學的越多,越看越入迷。認為這項技術真的能治百病,就成了迷信。結果只是睜壹只眼閉壹只眼(連“葉子”都沒真正見過)。第三個層次是“理解”,不僅知道為什麽,而且知道為什麽。同樣的藥,因為人隨時隨地都在變,知道它的藥理就能生效。第三個層次是“不限於藝術”。從見招拆招,到見招生招。技術可以隨意創造。所以學習技術的關鍵是不迷信不偏科,什麽方法都可以。學理論?學習理論是壹個非常辛苦,孤獨又有趣的過程。有時候壹句話足以讓妳茶飯不思,有時候又喜出望外。但是心理學理論的廣度和深度不夠,基礎不夠紮實,內功不夠深厚。就算教妳壹套十八掌,妳可能連壹只雞都抓不到。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由於理論模型(硬盤)搜索“面目全非”,無法進行專業的分析處理(CPU無法工作),咨詢師會恐慌(崩潰),容易被拖入幻覺(中毒)。還有壹種現象:硬盤很大(我學過很多理論),但CPU很低級(用理論概念化現象的能力太弱),也會“死機”,無法工作。宗教、哲學、文化人類學、文學、歷史...心理學幾乎涵蓋了所有的科目。但是,“我的生命也是有限的,知識也是有限的。”有限制就沒有限制。“研究理論多少才算夠,多深才算夠?也許妳學不夠,也學不夠。學理論不在於學多少,而在於能用多少。無論是理論還是技術,作為心理咨詢,最終都是應用於“人”的。如果妳心裏只有“法”,眼裏卻沒有“人”,這就像拿著壹把尖刀捅瞎子,極其危險。還不如不學。在我看來,心理咨詢師最重要的學習內容是“學”。學者分兩個方面。首先是了解咨詢師本人。需要面對哪個市場,面向哪些目標群體?妳的優勢是什麽?什麽是合適的學習方式?(信息接收的高效渠道是什麽)妳的學習興趣是什麽?擅長(輕松)?還是真的對自己的發展有幫助?很多人即使有學習的熱情,也說不清楚為什麽要學這個。於是,就有很多其他人無休止地“長大”,總覺得自己不夠了解自己,深陷在欣賞感情中。不幸的是,自我品嘗是讓人感到快樂的毒藥。(其實也可以理解為:自我欣賞,自戀型人格)如果壹個人的自我成長已經到了忘記初衷的地步,他的成長就沒有了意義和價值。二是了解目標人群。普通人,生活中遇到什麽問題會造成心理上的困惑,他們是怎麽想的,背後的原因是什麽,後果是什麽。心理咨詢是人的工作。人的工作只有在面對人的時候才能得到真正的考驗和鍛煉。咨詢師要創造更多走出咨詢室的機會,通過談論沙龍、做培訓(甚至在街上購物),面對現實生活和各種各樣的人,全心全意地傾聽他們、理解他們、陪伴他們、感受他們,學會與人建立關系。與人充分接觸是心理咨詢師安身立命的地方。壹個讀書人需要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才能有意識,有覺悟。2.怎麽學?說了半天,終於明白自己想學什麽了。接下來,我要考慮如何學習。如何學習,關鍵是解決兩個問題:如何低成本學習?怎麽學才算高效?上幾天培訓班,有幾千人甚至上萬人,跟著“名師”(不是很多都是“大師”)。他們可能只學壹本書的內容,甚至有的甚至不把全部內容講出來。只是老師講了,我們聽了,就算錢花了。幾十塊錢不到買壹本書,裏面的內容比老師上幾天課說的還全面。我們還沒弄清楚錢到底花在哪裏了。我們花大價錢買的是老師的價值和名聲。最多是附上壹張參加名師課程的證書,給壹些心理咨詢師帶來安全感。說到底,我們買的是外在價值觀賦予的安全感。感覺自己花了很多錢上了十幾遍n多的“碩士”課程,應該“有資格”做這個行業的咨詢。(至於如何“合格”,下面“如何考慮”會詳細闡述。看來花大價錢買個“合格”的感覺,未必真的能學到東西。這個成本不是很高嗎?要真正紮紮實實的學習壹些技能,只有老老實實的多花時間學習心理學的壹些核心理論和技術體系,構建完整的專業知識框架,才能做到。錢不能花,但要花在刀刃上。比花錢更有價值的是花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壹些看似艱深卻很實用的經典,真正的大師。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很多人把這個“學習”理解為“復習”。我的理解是:實踐。學了就要學以致用。心理咨詢的理論和技術真的能檢驗妳學到了多少,最後還得應用到“人”身上。學而不學,或者學而不學,都不是高效的學習。我們應該時不時地問自己:我們為自己創造了多少把所學付諸實踐的機會?怎麽學?培養閱讀視野,培養專業自信,在實踐中錘煉自己的專業水準。3.我應該向誰學習?心理咨詢的學校很多,也有教人怎麽做咨詢的老師。我們應該向誰學習?有的老師互相學習,所以相愛了,暈了。是因為壹個老師看不到山。有的學哪個老師,先匍匐在地,等到“自覺”(覺得自己看透了老師的東西,學會了),再開始PK,到處宣傳老師也沒什麽大不了的。喔!人總是有限的。我壹開始以為老師是神,後來發現老師只是人。我想我壹開始以為我是壹只猴子,然後我發現我可以是人和/或神。這些人,除非年紀大了,都和我合影。所謂“老師”不是“老師”,而是“老師”,僅此而已。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現實是:我們似乎總是對老師有壹定程度的“忠誠”。我們覺得在這個學校學習不好(老師會不高興),關心的是老師的感受,而不是有利於自己學習的目標。另壹個現實是,我們對能成為自己老師的人設定了太高的標準。感覺很多人都是這麽壹回事,怎麽會是自己的老師呢?呵呵,自戀人格又來了。只有從很多人那裏拿過法律,才能得心應手。只跟壹個老師學是片面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很難的。有多少人能成為妳的老師,體現的不是妳的水平,而是妳的“胸懷”。從群眾中拿法律,需要很大的“心”;學多少,取決於妳願意付出多少“心”。4.怎麽考慮?(結果)誰會考慮心理咨詢師的學習?標準是什麽?全國擁有心理咨詢師證的心理咨詢師有32萬多人,絕大多數不敢說自己有從事心理咨詢的專業能力。壹切為人做事,最難考慮。心理咨詢師的研究應該有多深多深。考慮的難度不是“深入”,而是能“簡單”到什麽程度。說清楚,做清楚。白居易的詩,據說是讓老太婆明白了,他才滿意。只是為了滿足自戀的需要,而不是為了面對人們對工作的真誠。看似簡單,卻大有深意。所以很容易產生誤解:不懂的外行人以為心理咨詢只是“聊天”,看不到心理咨詢師平實語言背後的技巧;對於不懂的,只要問幾個問題,做壹些小動作,來來去去就很容易學會了。心理咨詢師的學習考量還得放到講座裏。在咨詢實踐中,別人壹問,就會看到真相。他們能用簡單的語言讓人理解嗎?能說說做做嗎?我覺得這兩個標準比較現實。5.學習時間到了?發達國家對心理從業者的要求也非常高。在美國,心理咨詢和治療專業人員必須擁有哲學博士學位或教育學博士學位,這已經包括了專業心理學標準的要求。不僅如此,還有專業培訓,100小時督導,300小時親身體驗。成為正式治療師後,還是需要定期監督治療。在歐洲壹些國家,心理咨詢師或心理治療師至少要碩士學位,還要學習五到七年,然後最後壹年投入臨床實踐培訓。畢業後,首先要去醫院或診所做壹名無薪助理員。需要1到2年的時間,才能成為壹名正規的心理咨詢或治療專業人士。不用說妳要付出多少努力,光是必要的學習時間就夠了,這叫專業保障。我們的職業保障是什麽?壹個月的培訓+壹紙資格證?!這樣的咨詢師面對來訪者不焦慮才怪!專業保證,但不壹定專業!心理咨詢師沒有壹定的學習時間,確實無法保證專業性。比妳的來訪者多學習,多思考,妳可以試著向他請教。需要多長時間?很難說。學習的基礎,學習的速度,學習的理解,因人而異,只有千卷之惑,壹字之悟。學習的態度和方法不對,就會走向相反的方向。有了“大師”的指引,站在別人的肩膀上總會看得更遠。同時,咨詢師的學習不能以單位時間計算。看電視劇,廣告,聽人說話,倒Q水,讀書,寫作,沈默...都是學習和思考。有時候,妳會患上強迫性思維。所以,我們也要學會強迫大腦休息,工作,生活在當下。6.學習的目的是什麽?為什麽要做輔導員?因為人們說我理解。成為壹名心理咨詢師是妳內在的價值追求,還是為了獲得別人的贊美和肯定?就是以他人的外在價值為條件。“助人自助”?抱著“我要幫助別人”的心,永遠做不好心理咨詢。我把訪客成長的責任背在身上,還能輕松上陣嗎?很快就幹涸了。”因為門檻低妳賺錢”?呵呵,賺錢?除非妳有很強的業務應用能力,否則以賺錢為目的加入這個行業並不是明智的選擇。只是看起來很美。不容易。為了解決自己的問題?因為向誰請教都不靠譜,我只好壹邊學習壹邊解剖自己。咨詢師的重心只在自己身上,做不好咨詢。如果只是想解決自己的問題,那就不用大費周章去學習了。選擇個人成長經歷咨詢,或者學會信任別人,找壹個有緣的心理咨詢師幫助自己了解自己,更實際有效。再問壹句:為什麽要做心理咨詢師?7.學習的四種狀態第壹種狀態:不知道不知道。所謂:人不學而不知。從來不看書,想的少的人,看起來總是很自信,但實際上他們很自負,很“固執”看了壹點書,學了壹招半式,不知道為什麽就炫耀,已經很可笑了。不知道自己缺什麽的人很難去引導他們學習。第二種狀態:知道自己不知道。這種人學習目標明確,學習效率最高,成長非常快。知道難度也不難。敏感好學,不恥下問就好。但是,有很多事情妳不知道。如何選擇,首先要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有壹些想法。這樣妳就會知道自己的輕重緩急,知道如何選擇。第三種狀態:我不知道我知道。虛心學習很有必要。但是壹味的卑微,總覺得自己學的不夠好,其實是自卑。謙虛就夠了,沒必要謙虛。永遠在學習中,只要不出招,就能“不敗”。自卑的人沒有嘗試和犯錯的勇氣。第四種狀態:知是知,不知是不知,知也。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局限,欣賞自己能做的,承認和接受自己做不到的。有了這個心態,妳就可以邊學邊做了。知道自己知道什麽,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麽,需要壹定的理論基礎和完整的知識結構,以及對自己有清醒認識的勇氣,從而判斷自己能做什麽,不能做什麽,誰能做什麽。嗯,這是推薦。壹次成功的轉診就是壹次成功的會診。心理咨詢師的職業學習之路是壹條漫長的路,不僅涉及到上下求索,還有最重要的壹點:“紙上得來的淺,永遠不知道要做。”當妳做的時候,妳會離妳的專業更近。宗和聯恒教育心理咨詢師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