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壹句話,最多換個姿勢。
其實這壹年長安汽車的情況可以用壹個字來概括——“漲”,銷量、市值、排名。從銷量上來說,其實長安汽車的騰飛是在2019下半年,因為陳坤代言的CS75PLUS的上市給長安汽車打了壹針強心劑,也給長安汽車的其他車型帶了火。
長安汽車自主品牌車型在今年2月1-65438+期間共斬獲新車978398輛,在國內所有廠商中排名第六。雖然未能進入品牌累計銷量前五,但長安汽車是前十大品牌中唯壹累計銷量同比增長超過10%的企業,同比增長26%,增速排名第二。
這是什麽意思?說明長安汽車品牌今年的表現明顯是在跑,而且是那種“追上對手”的跑。
年初,長安汽車集團制定了65,438+0,965,438+0,000輛的總體銷售目標。但在今年特殊情況的影響下,長安汽車集團仍然實現了全年200.37萬輛的實際銷量,超額完成了年初的目標數據。據重慶某區縣的經銷商反映,單店壹天能走四五臺,甚至感覺有點忙。
(重慶某區縣長安4S店元旦訂單量居然達到60臺)
與其他汽車集團不同的是,長安汽車集團今年依然是自己養活自己。除了長安汽車品牌,長安歐尚汽車和長安凱誠汽車都有相當強勁的增長。
長安歐尚年底利好消息很多。6月5438+01,長安歐尚X7第65438+萬輛下線,2月1,上市不到壹個月的長安歐尚X5第65438+萬輛下線。這兩款車不僅讓長安歐尚墊底,也讓長安汽車低於1萬元。
合資品牌方面,長安馬自達和長安福特也表現不俗。盡管長安馬自達的銷量呈下降趨勢,但今年的花式玩法仍然贏得了很多關註。全球馬自達CX-30正式推出,然而我們打了壹千次電話,敦促她開始對美國的skyactiv-X發動機並沒有賣得很好,但它也使許多消費者眼花繚亂。
但讓人驚喜的是長安福特,在結束了2017以來連續三年的年銷量下滑後,終於在2020年恢復正增長。根據長安福特2021和1.5公布的2020年銷量,長安福特* *全年銷量為213680輛。雖然這個數字與長安福特的銷量峰值相差甚遠,但相比2019年同期的18.3萬輛,長安福特2009年銷量為218.3萬輛。
尤其是2020年下半年,長安福特幾乎每個月都有好消息傳來。以65438+2020年2月為例,長安福特* * *銷售26432輛,創下18月以來單月銷售新紀錄,實現同比雙增長,同比增長35%,環比增長26%。
從具體產品來看,長安福特銳界、第六代探險者、銳捷、蒙迪歐等車型均創月度銷量新高。其中,銳界65438+2月零售4922輛,第六代探險者65438+2月零售3892輛,均達到上市以來的峰值。銳界65438+2月零售3468輛,創下65438+2月新高,蒙迪歐65438+2月零售3375輛,創下23個月以來銷量新高。尤其是探險者,國產後成為合資35萬以上的中大型SUV銷量冠軍。在廣州車展亮相的獵狐版也為福特品牌賺足了眼球。
長安汽車旗下的長安凱誠告別了DS,但與PSA(也許現在應該叫PSA+FCA)的合作並沒有結束。在新發布的2021長安凱誠F70上,與2.4T發動機匹配的變速箱來自雪鐵龍的6AT變速箱,法方也參與了動力調校。長安與PSA的合作已經從品牌走向更深層次的技術研發,這對長安汽車未來的發展是有利的。
獨立板塊的全面崛起讓人耳目壹新。雖然合資領域仍處於動蕩之中,但未來可期。長安汽車集團是推動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重要力量2021。
換個教練,去更強的長安。
長安汽車、SAIC、壹汽、BAIC、吉利等汽車企業,聯合清華、北理工等高校,成立了國內首個乘用車動力總成聯盟——“中國-內協-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乘用車動力總成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騎會)。成立後,自主品牌有了壹個全新的名字“中國車”。
事實上,今年以來,長安汽車在營銷方面變得更加積極,這種變化始於戰略領導層的變動之後。2020年6月5日,長安汽車發布公告稱,原集團董事長張寶林因工作變動,不再擔任公司董事、董事長職務,不再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長安汽車由此正式迎來“朱華榮時代”。
與前任董事長張寶林相比,朱華榮給人的感覺是他的風格更加鮮明和感性。長城汽車的魏管理如臂章,吉利汽車的李管理激進勇敢,領導氣質壹定會決定企業的走向。所以,長安汽車這兩年的年輕化,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朱華榮對張寶林教練的逐漸接受,以及他以更年輕化的氣質對整個長安汽車的影響。
2014朱華榮出任長安汽車總裁後,提出了“第三次創業”計劃,包括“北鬥舒天”、“香格裏拉計劃”等技術改革和“組建自律聯盟”等營銷改革。正式上任後,董事長經常公開露面為品牌代言,如品牌日央視節目《首發》、長安汽車重慶馬拉松等。,而且朱華榮親自上陣,所以有人戲稱他是男版董明珠。
如果說長安汽車曾經作為壹個老牌自主品牌影響消費者的話,朱華榮給了長安汽車壹種個性化的感覺。朱華榮沈澱了幾十年的工程師氣質,自然令人信服。不過,雖然領導掌控著整個集團的方向,但產品研發才是長安汽車能夠逆風掉頭的最大原因。
概念量產相當於夢想可能會到來?
去年自主品牌發布了比合資品牌更多更強的新車,但在眾多強手車型中,長安汽車也因為直接量產概念車而做了“新車秀”。
新車UNI-T上市前發布了官圖。如果不看官圖尾部的排氣,前臉無邊框的中網和低矮的車身姿態總讓人覺得是純電動車。而這款“疑似純電動”的車,給長安帶來了巨大的收獲。
自6月上市以來,長安UNI-T從未錯過萬輛俱樂部,因為這款車真正做到了“個性”。走“個性”路線的車型不少,但成功的很少。日產的藍鳥,奔馳的Smart都在沙灘上拍過,只有UNI-T第壹次吃到了,享受到了“個性”細分市場的大餐。
UNI-T成功的秘訣其實很簡單,就是車的價格好,藍鯨NE1.5T發動機其實只是它的賣點之壹。美國底特律汽車R&D中心開業後,長安的車型底盤變得越來越好,這是我認為UNI-T能夠成功的根本原因。
昨天,我和壹位在長安的UNI-T老板聊了壹會兒。奇怪的是,這個業主和UNI-T標定的客戶,也就是90後年輕群體,差距很大。他在重慶開了18年的出租車司機,現在改行加入T3陣營。
老司機說:國產車的新車感永遠不會長久。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底盤問題。以前國產車開不到壹年總感覺異響,懸掛變得有點松。但是長安的這輛車就不壹樣了。半年過去了,底盤的感覺壹點都沒變。這是他最直觀的感受。
當然,這款新車的周期還是太短了,還得在市場上繼續觀察壹兩年,但無論是從技術角度分析,還是從用戶角度分析,長安UNI-T都有足夠的信心真正挑戰合資模式。
在成功試水UNI-T後,長安決定延續UNI系列,不僅自主開發了UNI系列的銷售渠道,即“引力星球”,還繼續推出了UNI-K新車型。在這款新車型的各種外觀中,我們已經大致搞清楚了這款車的動力和配置方案。我們能復制UNI-T的成功嗎?完了就只欠價錢了。
矩陣完成後走高端路線還有勝算嗎?
在2020年恢復的北京車展上,朱華榮說:企業最大的危機在於內部。如果長安汽車轉型不成功,將面臨生死存亡。
從目前來看,長安汽車已經步入正軌,但是相比另外兩個壹線自主品牌吉利和長城,長安汽車還是落後了壹步,長安汽車的高端之路並不輕松。
不可否認的是,在很多人心中,不僅僅是長安歐尚,就連長安汽車品牌,依然是以微長安心和悅翔起家的國產車。長安二字是國產品牌中穩定可靠的金字招牌,也是低端的代表。這其實是所有國產車的敗筆。符合時代發展的滿足人民需求的車,卻降低了品牌形象。
對此,吉利汽車在收購吸收沃爾沃後,推出了雷克薩斯品牌,並推出了壹系列吉利“星”和“銳”來完成與過去的劃分,成效顯著。雷克薩斯年銷量接近20萬,來自CMA平臺架構的星銳上市首月銷量突破7000臺;同時,長城的WEY品牌和今年各種花哨命名的車型也大獲成功;奇瑞的星途雖然賣的不好,但還是在高端上下功夫。四條戰線是獨立的,長安過去沒有動過。
或許在國產品牌形象突飛猛進的時候,長安汽車選擇先發制人是有道理的。11品牌日,長安汽車宣布與華為、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高端汽車品牌。三方優勢互補的目標是以華為“智慧”系列為主體,構建全新的智能電動車平臺、智能汽車產品和“人與車”的智能生活能源生態。目前第壹款產品的研發已經結束,量產是今年!
此舉被業內普遍認為是長安汽車的高端之路。其實是用兩條腿走路,UNI高端序列,新高端品牌。
元旦期間,特斯拉model Y和model 3高性能版國產版價格公布,引發市場熱情。據說價格公布當天特斯拉網站人頭攢動,訂單數量達到了驚人的65438+萬臺。高端電動車有市場,穩定可靠的高端電動車市場更大。長安UNI子品牌走高端燃油車路線,新品牌走高端純電車路線。在這方面,長安雖然不快,但確實比其他品牌更穩。
擴大朋友圈2020年長安動作頻頻。
去年的長安汽車今年不僅在產品和人員上有大動作,在應對去年的疫情上也表現出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長安汽車復產後,首批復產的CS75PLUS免費提供給重慶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家屬,溫暖了前方抗擊疫情的“勇士”們的心。同時,為了提高公眾防疫壓力,長安汽車迅速率先研發出壹款基於CS75PLUS的熱成像防疫車,並捐贈給防疫壹線。自3月1日起,這輛熱成像防疫車正式啟動重慶市區調查計劃。
長安汽車的快速復蘇,成為後疫情時代自主品牌的典範。去年8月21日,長安汽車迎來了國家領導人的視察,得到壹個信息:希望長安充分發揮馬力,壹路向前!
汽車工業的產業鏈在壹定程度上代表了壹個國家的制造水平。在發動機、底盤、變速箱等核心技術逐漸趕上汽車制造先進國家後,長安汽車擴大了朋友圈,拓寬和深化了產業鏈。
在6月5438+065438+10月長安品牌日,長安汽車宣布與華為、當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全新高端智能汽車品牌,同時轉型為智能出行公司,通過優勢互補與兩家合作夥伴組建智能汽車“國家隊”。
其實2019年底就有消息稱長安汽車將在2020年上半年發布全新智能架構,但不確定是長安的產品架構還是新品牌架構。長安汽車確實改變了品牌LOGO的設計,但165438+10月發布的長安方舟架構是今年的重中之重。
這種架構代表了長安汽車智能技術與造車基礎技術的完美結合。可以覆蓋所有A0 -C車型,還會根據大數據和智能技術叠代進化車身、底盤和高階自動駕駛儀。長安方舟計劃也是長安汽車第三次創業的核心。
不過,雖然浴火重生的長安汽車鳳舞九天,但相比其他國產品牌,長安的弱點還是非常明顯的。
弱點在哪裏?就是弱營銷。
既然回顧品牌,就不能只說優點,還要說長安汽車做的不好的地方,比如長安的營銷不力。
長安汽車在2020年的所有動作,都可以用壹個字來概括:應對。有機構和平臺評價我的回應;有人踩我抱著別人我回應;有消費者質疑我的回應;反正來壹個我就回應壹個。幸好現在長安汽車有好車,不然還會重蹈當年被水軍淹沒的覆轍。
長安汽車在6月5438+065438+10月舉行了壹次CS75PLUS公開雙美標碰撞測試,主要針對尾部和側面碰撞。相信大家都在網上看過這個測試的視頻。不過這次碰撞測試的原因還是因為某機構的CS75PLUS的拆解視頻,質疑後碰撞梁的安全性。
最終,原本的三集視頻輸掉了最後兩集。具體原因不得而知,不過後來有了長安專門舉辦的CS75PLUS。說真的,有必要這麽低調嗎?還有很多視頻質疑長安汽車的質量。在我看來,他們是外行人胡謅的,甚至是有預謀的攻擊,但長安的做法並沒有表現出壹線獨立廠的格局和魄力,恨鐵不成鋼的感覺就是這樣。
其實長安人自己也有自己的苦衷:“誰叫我們是‘國字頭’呢?這種身份決定了我們的營銷策略不能像某些私企那樣大大咧咧,充滿地址不明,而只能是腳踏實地的產品。至於消費者的誤解,只要他用了我們的產品,他還能對我們有錯誤的看法嗎?”這是長安人的自信。我不如妳,但比產品比技術也不能輸給妳!
看到這裏,妳們這些小白,還有什麽要說的嗎?閉嘴,士兵們!
反擊質疑確實很有必要,但在質疑出現之前,其實應該預期到提前進行宣傳和布局,提前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采取對策。
寫在最後
長安汽車在各方面都表現出了世界級汽車制造商應有的素質,但在作為世界汽車工業中心的中國市場,它可以做得更好。事實上,在中國動力聯盟形成後,長安汽車成為了自主品牌或中國品牌真正意義上的領軍兄弟之壹。
也許沒有人預料到長安汽車會成為2020年國內汽車市場的最大贏家,但其潛力其實是在2019年底才凸顯出來的。2021這個時間節點,可能是自主品牌在連續三年市場份額下滑後,發起全面反擊的第壹年。乘著市場東風,相信長安汽車能在2021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