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西湖夢賞析

西湖夢賞析

余的《西湖夢》按散文分類屬於文人散文。給我們上散文鑒賞課的秦教授說這是壹篇很棒的散文。大散文的文化視野很廣,不同於壹般的散文。它的思維水平很高,對生活本質的把握能力很強。優秀的散文,思維品質深厚,文章風格不凡,也能感受到厚重的文化積澱。多讀幾遍《西湖夢》,把它定位為妳心目中的壹篇優秀散文。

在《西湖夢》中,作者將西湖視為中國文化中壹個常見的意象,並將西湖視為壹個極其復雜的中國文化人的集合體。在作者的敘述中,西湖抽象而虛幻,宏大而空靈。以西湖舊夢帶來的疏離感為例,闡述了群體文化人格日益黯淡。但作者對蘇軾推崇備至,對被動退隱西湖的中國舊知識分子進行了批判。這篇文章的思想境界極其廣闊,緊扣社會、歷史、現實,發表了自己獨特的見解。散文的文化品位,無非是對文章所包含的文化視野、風格、積澱展開眼界。《西湖夢》由壹把舊折扇引出壹個舊夢,向讀者展示了壹種文化視野。作者前車之鑒,壹頁壹頁打開西湖的歷史。生活在西湖的歷史名人和隱士,讓蘇小小等西湖的兩位著名詩人和妓女形象地從歷史繪本中走了出來,西湖的往事豁然開朗。西湖之所以熱鬧,不僅僅是因為有宗教展覽,還有道教,更何況那些文人墨客愛不釋手。余的文人散文風格超脫,褒貶不壹,明顯帶點調侃。他說:長時間蹭中國文化,心裏總會有這個湖。西湖不僅是壹處風景名勝,也是某個時代中國文化不可磨滅的烙印。從文章中不難看出,歷史文化和風景名勝依然蕩漾在西湖碧波之上。

可以說,《西湖夢》在把握對象的本質上有著敏銳的洞察力。由於個人社會經驗和文化水平的差異,每個人對事物的感受絕不會相同,但整體觀察有利於把握事物的本質,揭示事物的本質,系統地把握事物的特征,以免以偏概全。作者並沒有隨意寫出這麽高質量的論文。筆者通過全程跟蹤觀察,對西湖從古至今的文化進行了跟蹤和梳理。通過親身遊覽西湖,他發出了“風景名勝,風景名勝,永遠風景名勝”,不再看傳世的雜文,只看柱廊上舞動的對聯。我找不到更慷慨的恩怨,只有幾個可以憑吊和休憩的亭子。不再期待歷史的震顫,只有敬畏而坐的山川湖泊。修,修,再修,塔在雲端,藤蔓如須,千年藻苔浮於湖面。“嘆息之後,無情地揭示了群體文化人格越來越黑暗的文壇現狀,西湖文化在本質上成了壹種漫無目的的浪費。恰到好處的抓住了西湖的精髓。

聯想是散文最重要的想象方式:這是因為散文註重真實。散文聯想有三種類型:緊密聯想、相似聯想和比較聯想。聯想的方式無非就是串聯、輻射、借用。聯想的運用使散文的形式像散珠壹樣四處散開,但又被壹條主線串在壹起。在《西湖夢》中,作者有豐富的聯想。體驗西湖,我想起西湖的往事,還有明朝鄭德時期壹位日本使節遊覽西湖後寫的壹首詩:“往年我看到這張湖圖,但我不相信世上有這樣的湖。今天過了湖,畫家還欠時間。”聯想到宗教並闡述了宗教與西湖的關系,聯想到蘇東坡的無意涉入,聯想到隱居二十年,以梅為妻,以鶴為子,諷刺了那些以西湖為家防身自慰的苦悶的中國文人,也聯想到壹些與西湖有關的女性。

說到女性,《西湖夢》貶低了文人的文化人格,卻歌頌了幾位與西湖有關的女性。名妓蘇小小,19歲就因為壹場大病去世了。他寫道:“從愛到美,始終圍繞著生命的主題。蘇東坡把美發展為詩和長堤,林和靖把美寄托在梅花和白鶴上,而蘇小小壹直把美附加在自己的生命裏。她不做太多的物化過渡,只靠自己輻射生命意識的微波。”我覺得作者不僅欣賞她的美貌和才華,更欣賞她那種富有哲理的超脫的生活方式。在他眼裏,蘇小小比那些壓抑自己生命本體的文人更灑脫,所以作者點出了人類的巨大悲哀:最完美的理想境界,多半是夢。傳說中的白蛇娘娘,在作者心目中是壹個可愛的生命。他好像在進行心理分析。他對白蛇娘娘的苦與樂、掙紮與追求都分析得很清楚,讓我想起了《新白蛇傳》中趙雅芝那位溫柔、美麗、忠貞的白蛇娘娘。癡情的白皇後最終沒能成為壹個普通人,她的追求和夢想最終破滅。許多年以後,鎮壓白娘娘的雷峰塔倒塌了。余說:雷峰塔只是壹個總結性的造型,已經成為壹個民族精神世界裏悲傷的象征。如果雷峰塔是悲傷的象征,那白娘娘是什麽?是不是人生追求理想最終被壓抑的象征?堅強執著的女性代表?可惜她愛錯了人。但如果她的故事有另壹個結局,恐怕也不會流傳至今。不是嗎?成為經典不是悲劇嗎?

“西湖夢”圓了余的夢。我們的夢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