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丁聰出生在哪裏?

丁聰出生在哪裏?

丁聰

丁聰(1916-2009)和1916出生於上海,20世紀30年代初開始發表漫畫。曾任《人民畫報》副總編。作品有魯迅小說插圖;丁聰插圖;老舍《四世同堂》、《駱駝祥子》等多部作品插圖。

中文名:丁聰。

別名:小丁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16。

死亡日期:2009年5月26日

職業:畫家、編輯

代表作品:丁聰插圖集。

著名漫畫家

輪廓

丁聰(1916—2009年5月26日,10: 54)別名小丁。

中國著名漫畫家和舞臺美術家。1916出生於上海。祖籍上海金山區楓涇鎮,筆名小丁。擅長漫畫和插畫。2009年5月26日去世,20世紀30年代初開始發表漫畫。從小受家庭影響,在上海清新中學讀書時就開始發表漫畫。之後抗日戰爭為《救亡圖存》漫畫作畫,編輯了《同伴》、《大地》、《今日中國》等畫冊。65438年至0940年在重慶中國電影制片廠任美術師,曾為話劇《霧都重慶》設計布景。1942期間在桂林、重慶、成都、昆明等地工作,並在重慶舉辦個展。抗戰勝利後回到上海,繼續從事諷刺漫畫創作和舞臺美術設計。1947去香港參加人畫社的活動。1949參加第壹屆青年代表大會。全國文學代表大會,後任《人民畫報》副總編、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政協委員、《裝飾》雜誌主編等職。主要作品有《阿q正傳》、《四世同堂圖》等。他出版了《丁聰漫畫選》。

筆名的由來丁聰在中學時就開始發表漫畫。本來他用的是的名字,但是“從”的筆畫太多了。版後他太小看不清楚,又太大占了太多圖,不好看。張廣玉建議後,為什麽不用“小丁”_張廣玉說,“妳爸爸叫老丁(朋友都這麽叫他),妳就叫他小丁吧。”從那以後,丁聰用“小丁”作為他的筆名。

生活經驗

抗日戰爭時期,在香港和西南大後方工作,從事畫報編輯、舞臺美術設計、美術教師和繪制抗戰大字報等工作,還多次參加有漫畫的美術展覽。上海、香港等地的編輯,如《朋友》、《大地》、《今日中國》。後來在重慶、成都等地從事舞臺美術設計,創作了《阿q插圖》、《現象圖》。1944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45後在上海主編《清明文學》雜誌。1945-1947在上海發表了許多以“為民主而戰”為主題的有影響力的漫畫。

《人民畫報》創刊後,歷任副總編輯,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副秘書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壹、三屆理事,漫畫藝術委員會主任。他是第二屆和第六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委員會委員。在此期間,丁聰通過姐姐丁壹偉認識了畢業於復旦大學俄語專業的沈駿。他們於1957結婚。1957之後的20多年裏,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他們被強制送往黑龍江墾區,無法發表漫畫。直到十壹屆三中全會,他們才又開始畫諷刺漫畫。有魯迅小說的插圖,丁聰的插圖,諷刺畫,昨天的事,和百幅古畫。

1980之後,為了彌補失去的時間,他把自己非凡的精力投入到文學書籍和諷刺漫畫的插圖上,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大大超過了他以前作品的總和。他經常在主要報刊上發表作品。自1979《讀書》出版以來,他的漫畫專欄從未間斷。

2009年5月26日,丁聰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主要工作

近二十年來,他出版了三十多種文集,包括魯迅小說插圖。丁聰插圖;老舍《四世同堂》、《駱駝祥子》、《二馬》等多部作品插圖;丁聰漫畫系列;中國漫畫系列——丁聰記;丁聰畫冊-漫畫,插圖,素描,速寫,肖像和設計集;《無心》、《畫雙輸》,(與陳思怡合作);引自Y先生(與流沙河合作);《古趣集》的中、英、法、德、日版本和《今趣集》的中、英、日版本等等。

丁聰山海居

丁宅有四個房間,沒有廳堂。壹進大門,書就堆在過道裏。說“堆”絕對合適。因為這些書不是放在書櫃或者書架上,而是壹捆捆地堆在地上,好像是要搬或者剛搬進來的。其實這些書不是剛搬進來也不打算搬出去,而是已經堆了很多年了。

丁聰以讀書和買書而聞名。如果他進了書店不買書,他會覺得有點對不起書店,或者說對不起自己——來了就是浪費時間。

總之,丁聰從來沒有空手走出過書店,結果是把書從書店搬到了家裏。作為壹名漫畫家,雖然丁聰買了很多書,但他說:我最喜歡買圖畫書。以前買書回家,都是放在書櫃和書架裏。如果我不能把它們放下,我不得不把它們堆在地上。只是繪本必須永遠放在書櫃和書架裏。但是,丁聰說,如果妳買了壹本書回家,最頭疼的就是找不到地方給它住,更別說書櫃和書架之間沒有空隙,甚至地板上也沒有空地。

丁聰的書房——也許更準確地叫工作室——只有12平方米。書桌──或畫箱──是放在幾個書箱上的畫板。畫板的底部堆滿了書,畫板的四周也堆滿了書和各種資料,像小山壹樣,中間只留下壹個小盆。丁聰說他不畫油畫也不畫國畫,畫的漫畫都是16開的,所以畫案上有個16大小的地方就夠了。當然,有時候山頭太高,不僅隨時有坍塌的危險,而且在盆地工作的丁聰也經常被山頭擋住,別人看不到他是否在裏面。丁聰的書房不僅緊挨著地面,而且緊挨著墻壁。書櫃和書架,還有各種手工藝品、照片、油畫等。,把墻蓋緊。人家發了壹張丁聰和他老婆合影的大照片,很好看,就是找不到掛壁。環顧丁聰的書房,只有空白的天花板,卻無法使用。

丁聰的書房名叫《山海居》,是黃苗子題寫的。《山海居》聽起來很美。但丁聰解釋說,山指的是書房裏的混亂,書堆得像山壹樣,他要找東西就像大海撈針壹樣難。我明白了!

丁聰自稱是老年人的小家庭。兒孫都在國外定居了,家裏只有兩對夫婦。他們八十多歲,妻子七十多歲。但是他們沒有雇保姆,因為保姆沒有地方住,所以他們不得不雇壹個鐘點工。別說保姆沒地方住,就算兒孫從國外探親回來也沒地方住。他們不得不出高價為他們的子孫租房子。

過道裏堆滿了書,不難想象丁聰的四個房間裏有多少本書。丁聰夫人的房間是她的工作室和夫婦的餐廳。但是餐桌上擺滿了手稿和信件,只剩下四分之壹的空間用來吃飯。丁聰說他們從不在家裏請客,因為沒有地方給客人擺碗。

丁聰的書房非常不同,因為它沒有裝飾——十多年前他搬進來的時候還沒有裝飾。那時候,即使他想裝修,他也不能讓丁聰停工三個月,因為太亂了。丁聰的書房很主流,因為書房是給自己用的,不是給別人看的,別人看起來亂七八糟,其實自己用的時候是有條不紊的。況且書房的功能是學習和工作,誰能不承認這十年是丁聰先生創作的多產期呢?因此,我們也應該為這項研究寫壹個筆記。

永遠的“小丁”

作者:李輝

“環遊世界後,我很高興做壹件事,那就是畫壹輩子漫畫。”著名漫畫家丁聰先生有壹個獨特的筆名:小丁。人們對這個筆名很熟悉,他也正如這個名字壹樣:幽默、快樂、淡然。

小丁,不到20歲就開始用,壹直用了70多年,直到昨天,2009年5月26日,93歲的丁聰先生病逝。

壹個“勞模”已經不能為讀者工作了。

10天前,記者走訪了病房裏的丁聰。丁夫人人沈駿女士說,他已經昏迷了好幾天,眼睛壹直沒有睜開過。我們在說話的時候,他突然睜開了眼睛,卻沒有了那雙熟悉的眼睛,而是看到壹滴眼淚從眼角流了出來。

2009年5月26日下午,沈駿女士在電話中說:“他的遺願是壹切從簡,不舉行告別儀式,不要有骨灰。他常說,他來到這個世界上,很高興做壹件事,就是畫壹輩子漫畫。”

著名作家王蒙得知丁聰的死訊非常悲傷。丁聰曾經畫過王蒙的漫畫肖像,他也是丁聰漫畫作品的老讀者,對他的畫非常了解。他談到印象中的丁聰:“他的筆名是小丁,總是表現出天真、真誠、善良,無論什麽樣的作品,都能給讀者帶來壹種快感。即使是形象辛辣諷刺的作品,尖銳中也有自己的厚樸。漫畫家有諷刺的鋒芒,但又圓潤可愛。”

在人們的記憶中,丁聰永遠年輕。在每次聚會上,只要丁聰在場,關於他的黑發和他永恒的青春永遠會成為討論的話題。88歲的時候,大家都感嘆他年輕,只有他自己覺得自己不如以前了。他會這樣說最後壹句話:“不!兩年前在公交車上沒人讓座,現在有人讓座,說明他還是老了!”話雖如此,還是有人提出,雖然現在市場上有那麽多所謂的保持年輕的宮廷秘笈,但都不如丁聰的外表有說服力。然而,當被問到他的秘方是什麽時,答案是:“不運動!沒有水果!沒有蔬菜!吃肉!”

事實上,真正使丁聰永遠年輕的是他的哲學精神。人生的大起大落確實讓他經歷了很多磨難,但他始終沒有改變對生活和藝術的熱情,慶幸自己挺過了右派生活和文革,在晚年實現了難得的創作高潮。

晚年,丁聰為《閱讀》雜誌畫了30年的漫畫。《讀書》的前主編沈說:“我們印象最深的是他工作認真,從不發表意見。讀者只知道他畫漫畫是為了閱讀,卻不知道他設計了每壹期的版面。如果有什麽事要問他,他會找任何人。我們都說他是勞動模範。”

如今,小丁這個“勞模”已經不能為讀者工作了。

喜劇父子

丁聰1916出生於上海。丁權神父是中國現代漫畫的先驅之壹。他不僅畫諷刺社會現象的政治漫畫,還在月卡上畫時尚女性。20世紀20年代,劉海粟創辦了中國最早的美術學院——上海美術學院,院長是丁權。1933年前後,丁權組織成立了中國第壹個漫畫協會,協會的招牌掛在丁家門口。

丁家成了明星和藝人的聚集地。每逢周末和節假日,上海就像壹個熱鬧的沙龍,有、葉、王、、周璇、聶耳、。

作為長子,丁聰雖然還在上中學,卻已經成為這些明星的寵兒。他坐在他們中間,聽他們談笑風生。聶耳來到丁家,和年輕的丁聰成了好朋友。有壹次,他對說:“妳有沒有想過,為什麽妳姓丁,我姓聶?在寫作上,壹個最簡單,壹個最麻煩。”有壹次,丁聰把聶耳纏到他在“亭子”裏的小房間裏,給他講了壹個可怕的故事。“有壹次聶耳喝醉了,走到天井裏,爬墻到閣樓上睡覺。”有壹次壹個記者陪丁聰回上海,指著他故居的壹角。他說:“聶耳就是從這裏爬上去的。”

談到他藝術修養和風格的形成,丁聰總是提到在二手書店看那些歐美時尚雜誌和電影畫報的經歷。正是這些雜誌,以及不斷上演的好萊塢電影,活躍了年輕的丁聰的思維,開闊了他的視野。

為什麽丁聰對他父親的沙龍情有獨鐘?不僅因為他在這裏度過了快樂的童年,還因為那些名人在這裏留下了幸福的笑容。讓他留戀的顯然是當時上海的文化多元,父親的沙龍只是壹個生動的寫照。也許就是在那個時候,他開始形成了畫自己心中所想,眼前所見的概念。醜陋的人鞭打它,美麗的人贊美它。

父親雖然是漫畫家,但不希望兒子以後走上同樣的道路。但是丁聰本人卻愛上了漫畫。十六七歲的時候,有壹天,他突然把自己的京劇小品拿給前輩們看。他們不禁驚訝於他的筆法如此生動準確,能把舞臺上戲劇人物的造型、表情、動感表現出來。他們沒想到,經常和父親壹起看京劇的丁聰不僅學會了演奏京胡和長笛,還學會了毛筆。

盡管丁聰在上海藝術學院自學不到壹年,但他為自己的繪畫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他的筆從不停歇,他的眼睛警惕著周圍的人和事。理發店、電車、教室、麻將桌、公園、動物園,他所到之處,都成了他捕捉素描的地方。教室裏的學生,戴著帽子坐在拉桿箱長凳上的乘客,麻將桌上專註的女人和好奇的孩子,丁聰在上海美院大教室自習期間的生活素描,以及1936前後發表的生活漫畫,讓我們看到了他對藝術最初的態度

喜劇風格

批判當下的弊端,嘲諷世界。

從年輕的丁聰第壹次展示他的繪畫技巧時起,他就學會了用批判的眼光觀察社會。身處光怪陸離的上海灘,丁聰像他的前輩和同時代的漫畫家壹樣,專註於描繪貧富之間的鮮明對比,描繪那些社會黑暗角落的醜惡。丁聰最初顯露的社會諷刺,在他後來的作品中成為壹大景觀。它與政治諷刺密不可分,成為他創作中最重要的作品。

在作為右派被迫停止寫作多年後,丁聰在晚年又揮起了筆。

今天的讀者大多通過每期必讀的丁聰漫畫來熟悉他的名字。他和陳思毅先生在《讀書》雜誌上長期聯合發表《世界圖畫肖像》專欄,圖文並茂,展示了中國30年來的全部世界,成為這段歷史不可或缺的記錄。從未衰老的丁聰,壹直用眼睛關註著日新月異的中國,用畫筆表達著壹個畫家的良知和思考。他的數千幅漫畫涉及廣泛,包括政治風暴和世界大事。自稱“小丁”的丁聰揮了壹筆巨款。

以諷刺詩聞名的池邊先生也是丁聰的長期合作者。他這樣評價丁聰的喜劇藝術:“丁聰是我最崇拜的藝術家。他的壹生坎坷不平,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但在過去的幾十年裏,他創作了數以千計的作品,尤其是他的許多漫畫,批判了現實,嘲諷了世界,充分顯示了他對國家和世界命運的關註,以及他對社會和人民的責任感。”

我特別難過地說,“我從80年代開始和他合作過很多次,他為我的諷刺詩編了近200幅漫畫。兩年前,他因病不得不放下筆。去年年初,丁夫人·沈駿為了鼓勵他,特意讓我寫壹首新詩。他居然配了壹幅畫。我選了他的100幅漫畫,每幅都有壹首詩,編了壹本《世界真可笑》。出版社說過幾天就要出版了。沒想到,書還沒出,他就離開了我們。”

這幅為池袋畫的漫畫,成了小丁這位畫了70多年的藝術家的絕唱!

早期電影漫畫

丁聰的漫畫世界聞名。吳祖光說:“小丁的畫有他獨特的風格,畫中的每壹條線都屬於他小丁,不屬於別人;他的風格是如此鮮明強烈,如此與眾不同!如果我面前有壹千幅畫,只要有壹幅小丁的畫,我可以保證壹眼就能認出這幅畫。“至於為什麽丁聰後來的畫都取名為‘小丁’,還有壹個故事——“我開始畫漫畫的時候,簽名用的是真名‘丁聰’,但是‘從’字寫的筆畫很多,太小看不清楚,又太大寫不出來,在壹幅小畫裏占了很大面積,看起來不成比例,所以張廣玉建議我簽‘小丁’。我覺得有道理,就采納了,沿用至今。第二個原因是“丁”在中文裏是“人”的意思,“小丁”是“無名之輩”的意思,這符合我在生活中的基本經驗——雖然成名比較早,但壹直是個“無名之輩”,甚至很矮。

丁聰的自白提醒喜愛他的漫畫的收藏家,任何屬於“丁聰”這個名字的人都必須走在時代的前面。這裏展示的丁聰早期的三幅漫畫中,有兩幅屬於“丁聰”,“獵圖”屬於“小丁”,顯然是張廣玉勸導之後的作品,而那兩幅顯然更早。妳是不是覺得“丁聰”這個詞的簽名很累贅,不好看,很難辨認?註意孫瑜和嚴敬臉下的簽名。雖然簽名筆畫很多,但是放置起來並不容易。但從收藏來說,早期的作品當然願意早而不晚,越早越少,越珍貴越少。

筆墨當隨時代。丁聰漫畫的主題離不開社會環境和個人生活的變化。當我們看丁聰早期的漫畫時,我們可以看到壹個畫家成長的足跡以及周圍生活圈對創作內容的折射。丁家是朋友經常來往的聚集地,是個很熱鬧的沙龍。來賓多為新聞界、娛樂界、文化界的朋友,如、葉、王、、周璇、聶耳、、黎錦暉等。久而久之,丁聰也有所耳聞,漫畫的主要對象鎖定在這些生活圈子裏的電影行業的人物。從後來很多關於丁聰的老照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他與娛樂圈明星們無拘無束、親密無間的合照,這樣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麽丁聰早期的漫畫裏會有那麽多電影明星,如果不熟悉該怎麽表現了。

韓蘭根和劉季群是20世紀30年代電影界的壹對配角。他們很有趣,壹高壹矮,壹胖壹瘦。在丁聰的筆下,這兩個小醜更有趣。其中壹個有槍瞄準射擊還打不中,另壹個忙著塞耳朵聽槍炮聲。妳在找什麽?這部漫畫還是彩色漫畫,似乎從來沒有向大眾展示過,所以彌足珍貴。

這幅漫畫是四個人的肖像:兩位導演和兩位演員:蔡楚生、孫瑜、鄭和。在這四幅肖像漫畫中,吳祖光丁聰特有的線條並不突出。妳可以稍後將它們與丁聰的人物漫畫進行比較,但還是有很大的區別。後期人物線條圓潤可親,前期看棱角就很挺拔,四個人都只露出壹只眼睛。如果我不告訴妳,妳不會壹眼就看出這是丁聰畫的,而不是其他人。

《銀河星浴》是丁聰在1935年寫的,當時丁聰還不到二十歲。後來天下太平,有人問丁聰的藝術修養和風格是怎麽形成的。丁聰總是反復提到當年風靡滬上的那些歐美大報畫報的影響,以及源源不斷的好萊塢電影開啟他藝術創作思路的靈感。丁聰研究了外國漫畫家的筆法和風格,但沒有照搬。我們可以從丁聰早期的漫畫風格中隱約分辨出外國漫畫家的影子。我看過壹個外國漫畫家的《好萊塢明星洗澡圖》,場景很廣,有長有短,人物很多(五六十人),顏色也很豐富。有可能丁聰的中國版《銀河星浴圖》是受了《海浴圖》的啟發。

《銀河星浴》是壹部大型漫畫,但與《海浴》相比,只有人物特寫充斥畫面,缺乏景深、沙灘和無邊無際的感覺,只有幾把遮陽傘點綴在壹個角落。穿泳衣的男女影星依次為(從右至左)、宣景琳、顧蘭君、、修文舒、鄭小秋、、、黃乃雙、龔佳佳、梅、徐萊、王獻齋、高倩萍、高展飛、顏月仙,***16、5男65438。其中就有“標準美女”徐萊,“冠軍”胡蝶,重慶“四大才子”之壹的修文淑。只有對老電影明星的外貌和體態非常熟悉的讀者,才能壹個壹個地告訴他們,他們壹個壹個地坐著,沒有戴帽子。右下是修文書,中間是胡蝶。我也能認出許萊。坐在兩個開玩笑的男明星下面,支著胳膊的女人是。

在短短的70年後,明亮的星星已經成為過去。今天,我們只能從丁聰的漫畫中隱約感受到老電影中的人物曾經擁有的光環和喧囂。

紀念丁聰

為了紀念這位漫畫家,在丁老逝世兩周年之際,丁聰後人建立了“丁聰漫畫藝術網”,於5月26日正式開通,2011。這個網站在網上展示了2000多幅官方出版的畫作和近百張丁老的珍貴照片,展示了這位大師壹生的藝術成就和歷程。對於想了解和珍惜丁老的網友來說,這是畫材最詳細的網站。網民可以訪問百度網站搜索站名,進入丁聰漫畫藝術網。

丁聰漫畫館

漫畫館的布局

丁聰漫畫展覽館位於上海市金山區楓涇鎮北街415號。建於2003年6月,分為七館兩室,分別是序館、生平介紹館、諷刺幽默館、古今趣事館、名著插圖館、肖像館、丁權作品館。展廳內布置了丁聰的生平,每個展廳都展示了丁聰的諷刺幽默作品、著名插圖和肖像,共容納了120多幅各個時期的代表性作品。

建造博物館的原因

14歲那年,丁聰的父親帶著他來到上海楓涇鎮井陘尋根,求祖祭奠。2002年,受吉林電視臺邀請,拍攝專題片《回家》。回到家鄉,看到楓涇的巨大變化,我非常高興。他欣然同意在家鄉的展覽館展出他的漫畫作品。

經過壹年的籌備,由他的世交、中國美術史家、評論家、著名書法家黃苗子題寫的丁聰漫畫展覽館在楓涇建成開放。

展品介紹

在《人物肖像》展覽室裏,有沈從文、秦檜、蕭乾、巴金、冰心、方成、馮驥才、新、老舍、魯迅、茅盾、、錢鐘書、聶紺弩、、王蒙等。,名人以漫畫的形式生動地展現在遊客面前。從這些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丁聰在中國文化藝術界的廣泛交往。他與中國文藝界許多知名人士有著深厚的友誼。在《名家作品插畫》展覽室,我們可以看到他曾為魯迅、老舍、葉聖陶、沈從文、許地山等名家畫過插畫。1980年6月茅盾再次見到丁聰時,不禁寫下壹首《五絕》:

“見小丁長,見面倍相親。孩子的臉就像過去壹樣,兇神惡煞。”

不僅寫了他們的友誼,還高度評價了丁聰的作品和人格。展廳裏還陳列著這首詩的手跡。展廳裏還有壹個錄像室,裏面陳列著他創作和生活中用到的壹些物品。丁聰把它們命名為“小丁對象”。在十三陵水庫工作期間,他在墻上畫了許多京劇名人的肖像,如梅蘭芳、荀惠生、馬、、周、侯、、等。丁聰的自畫像,他的兒子,孫子和其他漫畫也在這裏展出。

丁聰插圖集

基本信息

出版社:生活閱讀新知三聯書店

價格:25.00元

類別:書籍>書籍收藏

類別:書籍>圖文>漫畫;喜劇演員

總頁數:184頁

裝訂:平裝本

格式:24頁

ISBN:9787108028594

出版日期:2008年6月北京1版,2008年6月北京1印刷。

內容簡介

半個多世紀以來,丁聰先生為魯迅、茅盾、老舍等作家的文學名著創作了大量插圖。,以概括形象、洗線、韻味十足而享有盛譽。《丁聰插圖集》選取了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品,從40年代的《阿q正傳》插圖、60年代的《京華煙雲》插圖,到70年代末以來第二次創作高峰的各種作品,共250幅畫面、原創片段和名家推薦的多篇文章,展現了丁聰在插圖藝術領域的成就

作者簡介

丁聰於1916出生於上海。漫畫出版於30年代初,至今已有76年。抗日戰爭時期,他遊歷香港和西南大後方,從事畫報編輯、舞臺美術設計、美術教師和繪制抗戰大字報等工作,還多次參加漫畫藝術展。1945—1947在上海發表了許多以“為民主而戰”為主題的有影響力的漫畫。解放後,任《人民畫報》副總編輯。1957之後20多年沒有漫畫出版,直到十壹屆三中全會後才又開始畫諷刺漫畫。1980後,他以非凡的精力工作,創作了大量文學書籍插圖和諷刺漫畫。自1979《讀書》出版以來,他的漫畫專欄從未間斷。在過去的三十年裏,他出版了四十多種文集,包括魯迅小說的插圖。丁聰插圖;老舍《四世同堂》、《駱駝祥子》等多部作品插圖;丁聰漫畫系列;中國漫畫系列丁聰卷;丁聰相冊-漫畫,插圖,素描,肖像和設計集;引自王先生(與流沙河合作);我的喜劇人生;陳繪畫系列(與陳思怡合作);中外版《古趣集》和《今趣集》。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漫畫藝術委員會主任。

畫冊目錄

丁聰插圖集《茅盾——讀丁聰的《阿q正傳》故事畫(前言)

胡:四世同堂與插圖(前言之二)

丁聰:我為文學作品畫插圖(前言3)

魯迅:阿q正傳

挑魏

鑄劍

對過去的悔恨

明天

兄弟

祥林嫂

在餐館裏

白光

腐蝕

駱駝祥子

四世同堂

踢牛的傳說

爾瑪依娜

老張的哲學

兒童歌曲

北京的小事

王贏:包谷

新夏風:新夏風回憶錄

汪曾祺:舒適的房子

張國鳳:學者的世界——漂浮的世界畫廊

中國現代短篇小說選

郭沫若:錯誤的道路

葉聖陶:潘先生有麻煩了

冰心:粉

許地山:桃子。

郁達夫:壹個被春風陶醉的夜晚

茅盾:林嘉普

柔石:奴隸之母

張天壹:華威先生

丁玲:沙飛女士的日記

艾蕪:嫂子石清

葉紫:收獲

巴金:月夜

老舍:月牙兒

沈從文:丈夫

小紅:手

趙樹理:小黑的婚姻。

在北京生活的筆記

小甘:泡沫

馮至:有趣和無聊

臧克家:我和孩子們。

卞:漏房之聲

葉君健:醫生。

楊漢生:四十年(草莽英雄)

常書鴻:八旬老人談北京。

馮:不速之客和電話鈴響了

董樂山:“問路”

謝天:突然發現了壹個新玩具

吳冠中:住宿

羅:談論出租車。

吳祖光:洗衣。

林斤瀾:收到信。

周:拯救胡同。

李澤厚:地壇

邵燕祥:無夢的仲夏夜

附錄:

松井:丁聰《阿q正傳插圖》序言

吳祖光:《丁聰為西方闡釋阿q正傳作序》

黃苗子:《阿q正傳》後記

丁聰:再版《阿q正傳》插圖劄記

丁聰:我為老舍先生畫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