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學院怎麽樣?
簡介:西昌學院位於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四川省西昌市。學校始於1939,北洋工學院遷至西昌創辦國立西康技術學院。2003年,經教育部批準,西昌農學院、西昌師範學院、涼山大學、涼山教育學院合並組建省級全日制本科院校。2065438+2005年2月,學校被列為四川省首批整體改造試點學校。學校環境優美,占地1.884畝。是四川省“花園式校園”,建築面積39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額7.88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額2.22億元,藏書209.63萬冊,電子圖書654380+0.23萬冊。學校有16個二級學院和1個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開設66個本科專業,涵蓋農學、工學、管理學、理學、教育學、文學、藝術學、經濟學、法學等9個學科門類。面向全國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全日制本科、專科、預科生17800余人。學校現有教職工近1000人,專任教師795人,教授113人,副教授231人。碩士、博士研究生57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1人,省級學術技術帶頭人5人,省級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4人,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4人,涼山州學術技術帶頭人8人,涼山州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25人,涼山州有突出貢獻的拔尖人才2人。教育部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3名,省級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2名;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優秀教師、四川省名師、四川省模範教師6人。學校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註重實踐技能培養,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和實踐“本科學歷(學位)+專業技能素養”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教育部本科教學“質量工程”建設中,學校設立了1個國家特色專業、1個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國家優秀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在四川省本科教學“質量工程”建設中,建立了2個省級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項目、5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6個省級特色專業、3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4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3個省級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個省級優秀教師教育培養計劃,3個省級應用型示範專業,16個省級精品課程,4個省級精品課程資源* * *課程,1個省級創新創業教育示範課程。在轉型發展過程中,被列為國家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項目學校(項目資金654.38+0.48億元)。校外建立了175合作教育基地。獲國家和省級教學成果獎45項。學校非常重視應用技術研究和成果轉化。重點開展了以涼山自然資源和農業資源為重點的自然科學研究,以民族文化資源和邊遠地區管理為重點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科研平臺14個,其中四川高校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9個,與四川大學共建實驗室1個。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四川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承擔國家、省、州、企業科研項目1092項,投入資金1.1億元。獲得各級科研成果獎465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四川省科技進步獎11,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2,四川省教育廳14,涼山州科技進步獎61。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6108篇,科技專著204部。選育農作物新品種23個,獲得國家專利233項。推廣轉化科技成果77項,社會經濟效益達6543.8+0.5.8億元。學校積極拓展素質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項目建設163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先後三次被評為“全國大學生誌願者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近年來,學生參加各類專業技能競賽獲得國家和省級獎勵200余項,其中2014年全國大學生網商創新與應用大賽壹等獎,2015年四川省第二屆青年創業大賽壹等獎,創業基金獎。學生通過獲得大學生“綜合素質A級證書”在四川省高校中名列前茅;四年來,新生平均報到率連續達到96%以上,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5%以上。2005-2011被評為“四川省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學校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與美國、英國、新西蘭等國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科技交流與合作關系。有來自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荷蘭、巴西、秘魯、菲律賓、巴基斯坦、剛果、也門、盧旺達、赤道幾內亞的18國際學生。2005年被評為“四川省教育外事工作先進單位”。學校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慎獨”精神,以“明德、好學、求實、至善”為校訓,堅持“應用性、地方性、民族性”特色,積極構建現代大學治理體系,全面實施轉型發展戰略,紮實推進應用型人才培養、產教融合、創新創業、服務地方,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民族國家。2065438+200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