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陳麗巖感人的壹生

陳麗巖感人的壹生

陳德春和陳麗巖來自巫溪縣程響鎮杜愚村。他們的父親57歲,女兒9歲。但不為人知的是,在這溫馨的畫面背後,是這個9歲的小女孩,種地、砍柴、挑水、洗衣服、做飯、上學、照顧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父親。“只要我父親活著,我就不會離開他。”陳麗巖很害羞,但她的語氣很堅定。陳麗巖的家在巫溪縣程響鎮杜愚村,距縣城約七八公裏。透過連綿起伏的綿山,縣城的輪廓依稀可見。陳麗巖今年9歲,上小學二年級。我的父親,陳德春,今年57歲,患有嚴重的肺結核,已經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父女相依為命,家中所有財產是當地鎮政府出資的兩間平房。陳麗巖睡在水泥磚和木板制成的“床上”。

當陳麗巖1歲零兩個月大的時候,她的母親離家出走,從此再也沒有她的消息。“這麽多年了,我都沒回來看過我們父女,更別說給孩子們帶點衣服和零食了...我已經習慣了。”說起妻子的離開,陳德春很淡定。在“小燕子”的印象中,沒有媽媽的記憶。談到遠方的她,陳麗巖只會笑“傻”。

患肺結核前,父女倆在縣城前進橋附近租房,靠父親的辛苦勞作維持生計。

"我妻子走後,我女兒成了我的全部希望。"陳德春說,妻子的離開完全出乎意料。孩子還小,要既當爸爸又當媽媽,拉扯著孩子。妳出去工作,把孩子送到別人家,幹完活再把孩子接回來。“再苦再累,只要有壹天看到孩子開心,妳就有力量了。”為了孩子長大有個好前程,陳德春湊錢把女兒送到縣城的長春小學:“只能在縣城租房子。雖然經濟比較緊張,但也不能因為娃娃沒有媽媽,就比其他孩子差太多。”

這段時間也成了陳麗巖記憶中最快樂的壹天。她爸爸把她照顧得很好,老師教得很細心,她整天無憂無慮。

“那時候,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開家長會。”說起在縣城上學,“小燕子”靦腆地笑了:“因為在家長會上,老師會表揚在校成績突出的學生。我得表揚,爸爸會獎勵我的。沿著白楊河堤回家,爸爸會背我壹會兒,趴在爸爸背上給他講學校發生的事情。”

“雖然日子緊,但女兒懂事能幹,覺得生活有希望。”陳德春說:“她上幼兒園的時候,從來沒有像別的孩子那樣經常向家裏要錢。放學回家,我也會幫忙掃地,洗碗,自己洗衣服,做點家務。”天有不測風雲。2010年4月,陳麗巖在珠海市實驗小學上學前班的時候,陳德春生病了,開始並沒有在意,直到下不了床。經檢查,我患有嚴重的肺結核。

起初,陳麗巖不知道她的父親患有嚴重的肺結核。當她看到她的叔叔和阿姨來了,她認為她的父親可能病得很重。陳麗巖的二姨張紹智介紹,當時陳德春生命垂危,醫院下了病危通知書。

如果陳德的清白出了什麽事,“小燕子”怎麽辦?

在陳德純病情最危急的時候,親戚們委婉地向陳麗巖說明了情況,希望她同意接受長輩的好意,把她收養給他的叔叔。蕭立言壹連好幾天沒說話。她每天守在父親的床前,晚上在睡夢中給父親打電話。長輩們漸漸明白了孩子的心思,隨著陳德春的病情好轉,這件事也就放在了壹邊。

迫於經濟壓力,陳德春在病情稍微穩定後出院回家休養。也就是說,從這壹天開始,陳麗巖開始學習做飯,洗衣服,做家務,照顧她的父親。今年,她剛滿7歲。

陳德春患病後,父女倆失去了生活來源。無奈之下,他們不得不搬回杜愚村:壹座舊的泥墻房子已經被穿越,於是他們搭建了壹個窩棚,生活物資完全依靠親戚和政府援助。當然,陳麗巖也告別了竹海實驗小學,回到雙臺小學壹邊上學壹邊照顧父親。

“我的病耽誤了她上學,所以她9歲的時候才上二年級。”“別的孩子還在父母的照顧下,她卻要照顧我。”陳德純望著屋外的群山,充滿愧疚。2011年6月,陳德春的病情又加重了,好幾天不能下床。看到肖立言整天愁眉苦臉,不忍孩子繼續受苦,陳德春的弟弟再次提出收養陳麗巖。“我哪兒也不去。我得照顧我的父親。”在家庭會議上,陳麗巖發表聲明:“我會照顧父親壹天。”

不久後,陳麗巖做了壹個時間表,貼在墻上:“6: 30起床,7: 30把早餐送到爸爸床上,8: 00出發去學校,15回家3: 00做飯,4: 30做作業,5: 00做家務……”

在陳麗巖的房子下面,有壹個小山泉,壹天只能滴出大約兩桶水。“所以只能早晚摘壹次,不然池塘裏就沒水了。”“小燕子”說:“大桶我挑不起,就找了兩個小桶,每個重30公斤左右。”“池塘很深,我就壹個壹個把桶舀起來,放到路上,然後再舀下壹桶。”

“最難的是從回家的路上爬34個梯子。手臂太短,抓不住桶上的繩子。有幾次,我走了壹半,桿子倒了,水灑了壹地。”陳麗巖有點不好意思:“冬天流量小,水灑了。裝滿兩桶要花半天時間。說到洗衣服,攢壹大桶要幾天。”

“每次看到她小小的身體被壓得很低,我都恨自己壹文不值。”德-陳春長長地嘆了口氣。

沒錢買煤,父女倆燒水做飯只能壹直燒柴火。“每隔十天,我就割壹次,曬在山上,幹了就拖。”“我個子小,沒力氣,只好用肩膀把它拖回來。”陳麗巖指著才建了半年的房子,很多地方都被煙火熏黃了。

洗衣服力氣不大不方便,但最難的是洗被子。每次,她都找來兩個鍋,壹點壹點擦,壹塊壹塊洗,洗幹凈了,然後被子就轉移到另壹個鍋裏了。"這樣可以節省勞力、水和洗衣粉."

張紹誌介紹,“燕子”這幾年很少走親戚,盡量去同村的姑姑家。如果有必須要做的事情,也是要趕緊回去的。她常說的壹句話是“我不回去,我爸連水都不喝壹口。”陳麗巖父女的收入是每月1.20元的農村低保,壹年就是1.440元,還欠了2000多元。

為了省錢買菜,陳麗巖在家附近的空地上自己種了豆子、土豆、洋蔥、大蒜和卷心菜。“自己種,吃起來更方便。”看著壹朵朵豆角,陳麗巖有點激動:“我買不起大鋤頭,就用小鋤頭慢慢種,把種子播在裏面,幼苗長出來以後每天都留著。下雨的時候,我會讓叔叔撒點肥料。妳看,還不錯。”

“前不久,她讓二叔幫忙種了40多斤土豆種子。我二叔在前面挖個窩,她跟在後面播種,施肥,覆土。”父親陳德春接著說,“暑假我們可以挖兩三百斤土豆,這樣還能多吃兩個月。”“她雖然年輕,但總想著怎麽省錢給我買藥。”

“衣服是親戚送的,書包是表哥買的。”父女同住的房間裏,陳麗巖的財物少得可憐,基本都是親戚朋友給的。春節前,父女倆拿回了1000元的低保,並向村小賣部還了500多元的債務。他們為能用剩下的錢買下壹年的東西而高興,卻沒想到30年前陳德春的病加重了。無奈之下,去了村衛生室,輸了10多天的輸液,加上藥費。且不說剩下的500元用完了,我又欠了300元。

大年三十下午,看到別人家都在“團年飯”,自己家卻沒有肉做。“還好她二叔送來了壹塊肉。”陳德春有些哽咽:“小燕子燉了肉,蒸了點米飯,自己煮了點白菜,最後壹熬就是壹年。”

“現在家裏有兩塊肉,是表哥給我的。我不想做飯。我想留給父親來補補身子。”陳麗巖在她身邊低聲說道。

陳麗巖向二叔要了壹些小雞來餵。“食物不多,我就去地裏找了些嫩草,小心翼翼地割了。”陳麗巖期待著:“下半年,小雞會長大。下蛋既能給爸爸補身體,還能賣點零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