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當時的宋金“三峰大戰”,其實大家都知道,還是很厲害的。金兵的軍隊當時真的是所向披靡,宋軍被打得落花流水,但三聖大戰就不壹樣了。據說金軍全軍覆沒,於是有人問,這到底是為什麽?為什麽會這樣?大家壹起來分析揭秘吧!
說起三聖大戰(位於河南省禹州市西南,離城十余華裏,是在開闊的袁野拔起的,它自西向東蜿蜒二十余華裏。三峰襯翠,自古為禹州勝景之壹。最高峰西峰海拔約330米,長8公裏,寬0.5公裏,山體平緩)。壹個壹個聽我說...
公元1232年,蒙古政權對晉國發動了最後的總攻。三聖之戰就發生在這壹年。為了在蒙古帝國走得更遠,成吉思汗決定讓三兒子窩闊臺做他的繼承人。窩闊臺剛繼位後,政治地位不穩。第壹,大量軍權由成吉思汗的次子托雷掌握,有129000軍戶,其中托雷繼承了1065438+。第二個窩闊臺雖然是繼承人,但必須經過庫裏泰國會確認,才能正式成為大汗。但窩闊臺並沒有召集會議的權利。直到兩年後,經過激烈的博弈和復雜的操作,托雷表示支持窩闊臺為大汗,最終經過會議的決定,被提拔為大汗。
由此可見窩闊臺的執政基礎有多脆弱,如何鞏固?最好的辦法是發動戰爭,贏得戰鬥,獲得政治資本,重新掌權。1230年夏,窩闊臺國會的將軍們討論滅金策略,最後兵分三路伐金:
窩闊臺率中路軍攻河中府(永濟),渡黃河,攻汴京(今開封)。
二路家族的叔漢提·金池率領左路軍從山東南下。
三路老爹率領右軍從陜西寶雞南下,借道宋朝,沿漢水由漢中、安康南下,進攻金國腹地,形成對南京的包抄。
中路和左路都是正面作戰,直接推平就行,技術含量不高。右路是迂回作戰,不僅要翻山越嶺,還要面臨各種未知的情況,比如迷路、補給、大宋對這場戰役的態度、晉國是否毫無準備等。如果妳打得好,妳可以給徐進造成致命的打擊。打不好可能全軍覆沒。窩闊臺把九死壹生的任務交給了拖雷。對窩闊臺來說,徐進是敵人,拖雷是敵人。窩闊臺無論成敗都是贏家。
1231年,拖雷率領右路四萬大軍,到達鳳翔,派使者到大宋四川使桂乳源,希望大宋借道,雙方出兵攻打徐進為好。如果桂汝元不同意,他怕蒙古軍反目,就答應為蒙古軍提供向導和糧食。蒙古軍沿漢水出唐周、鄧州,次年春天全軍在汴京會師。同年九月,蒙古三軍齊發。次年正月,窩闊臺占領鄭州,其先頭部隊已經到了開封城下。晉國金愛宗急忙主持軍事會議,決定調集自己的精銳部隊,蕭中軍15萬,騎兵2萬,步兵13萬回師救援。因為金人沒想到蒙古人會繞過宋朝,所以戰前準備不足。為了能夠快速支援,輕裝上陣,鐘小君在駐地留下了大量的糧食和幹草,出發時只帶了三天的幹糧。
三聖、周俊以南,被拖雷的軍隊追擊。蒙古軍三三占據有利地形,雙方展開戰場。壹方面是不惜壹切代價的強攻,壹方面是殊死搏鬥。蒙古軍隊雖然擅長射擊,但架不住遊牧民族,忠孝軍也不是吃素的。蒙古軍占領的山頭壹個個倒下,每個山頭都被打得很慘,雙方都損失慘重!經過三天的戰爭,拖雷和他的部下撤退到三三,金軍筋疲力盡,他帶來的所有食物都被吃光了。就在金軍再次鼓起勇氣,向孟軍的殘余勢力發起最後壹擊的時候,然而,天氣不允許,鵝毛大雪紛飛。而且還伴隨著彌漫著濃霧的山澗,導致2米外幾乎看不到人。進攻的金軍失去了方向,戰爭被迫停止。本來金軍的進攻就是強弩之末。持續的艱苦戰鬥和惡劣的環境,讓這些南方士兵透支了體能,最後他們的信心和勇氣在霧和雪下迅速融化。他們別無選擇,只能在饑餓中等待天氣好轉。誰知下了三天三夜的雪。
據記載,下了壹段時間的雪,人們並沒有相見。雪下了三天,戰場上有很多田地。往往人家犁了四五遍,泥都沒腿了。中士僵立在雪地裏,刀和槍都凍住了。有些士兵三天沒吃飯了。
當年百年壹遇的雪,視力差到八金軍根本無法進攻!更糟糕的是,重甲騎兵壹直處於隨時準備沖鋒陷陣的狀態,突然冷卻下來。壹夜之後,盔甲和武器被血肉凍在了壹起,大部分都失去了戰鬥力!蒙古軍隊習慣了北方的寒冷,這對大雪無濟於事。再加上糧草供應充足,1.5萬大軍幾乎全部被英勇的蒙古軍殲滅。三三之戰是蒙晉戰爭中的壹次決定性戰役。此時,統治者已經搖搖欲墜,離滅亡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