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從事書畫創作和教學。書法以渭北、隸、行、草書見長。他簡單,優雅,風格獨特。曾在美國、日本、韓國參加數十次國際、國家級名展,作品被多家博物館、紀念館收藏、鐫刻。受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邀請,撰寫百句名言長期連載。
、
張津梁教授撰寫的專著
張明安排
01.《續書史會》補證,河南美術出版社,1998,1版;
02.《明代書法史探源》(獲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理論獎三等獎),時代文藝出版社,2003年6月,1版;
03.張津梁書法集,中國文化出版社,2006年7月,1版;
04.《明代民間選書制度研究》(獲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理論獎壹等獎),上海書畫出版社,1,2008;
05.《史會》壹書補正,吉林文史出版社,65438+2008年2月,1版。
張津梁教授寫的論文
張明安排
01.書法視聽教學論,發表於《書法報》第2版第32期,8月1987。
02.論王蘧常書法(浙江現代書法史研討會論文+0991九月,浙江杭州)
03.《兩石》比較論(王鐸國際書法研討會交流論文1993年6月河南洛陽)載於《王鐸文集——王鐸國際書法研討會論文》第275-285頁;也載於張津梁《續書史會議補編及附錄》,河南美術出版社,1998,1版,第237-248頁。
04.難美——黃道周書法研究(中國書畫展研討會論文選登,天津,1994)。
05.從文化現象看明代書法的發展(’95書法史國際研討會交流論文1995北京)載於張津梁《續書史會議補編及附錄》,河南美術出版社,1998,1,203-265438。
06.《論書史會議與續書史會議》,刊於《書法報》65438+7月31,1996年第31期(總第629期),第3版。
07.載《論柳永書法研究》1996第6期(總第74輯),第90-103頁。
08.《歷代書法風尚解析——與《中國書法文化全景》主編等商榷》(' 96中國書法批評年會論文65438+湖南張家界,0996年9月),發表在《書法研究》1997第1期(總第75輯),第58-64期。
09.錫永的六朝風韻——論康有為的書法藝術(康有為書法國際研討會論文,1997,廣東廣州)刊於《書法之友》第4期,第1997號,第21-24頁;還收錄於《康有為國際書法研討會論文集》,書法藝術出版社,1,12,第26-30頁。
10.《妳對《明代家》這本書了解多少》發表於4月23日《書法報》第3版第1997期。
11.與李文才先生的討論見《書法》第3期,1997,第2-3頁。
12.莊?講故事的啟示》發表於0997年7月9日《書法報》第3版第28期。
13.《魯與沙孟海書法藝術比較研究》,發表於‘97沙孟海書法研討會,杭州大學出版社,1版,169-174頁;書法報65438+3版35號0997年8月27日3版36號9月3日;另刊《魯研究》,西陵出版社2008年6月版,第1期,第168-175頁。
14.《明代“狀元”書法壹瞥》刊登在第70期《中國書畫報》上。
15.《現代草書“三賢”論文集》(第二屆全國現代書法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1997,浙江寧波)發表於《現代書法研究——第二屆全國現代書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安徽美術出版社,1997,第10號。
16.從《亭式》到書法選刊於《中國書畫報》1997。
17.在全國青年書法理論家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國書法》第3期,1998,第6頁
18.《張先生訪談錄》發表於1998年5月4日《書法報》第18期、第1期。
19.《談楚王細腰》發表於《書法報》第20期,第1998期,第18期。
20.也論“義”與“大”發表於《書法報》第33期第1998、1版。
21.《論書法史》發表於《書法報》第3版第45期,1998,165438+10月9日。
22.展覽解讀刊登在《書法報》第1998期第165438+10月23日第47期第1版。
23.“協會”釋義載書法報1998 12.7第49期第1版。
24.《論書法中的“中和”之美》,第6期,1998,第45-46頁;亦刊於《美的沈思——美學》,上海書畫出版社,1,1,2008年,第273-276頁。
25.《談“中書舍人”與“太格體”》發表於3月29日《書法報》第3版第1999期。
26.《論馮芳》載《書法研究》1999第2期(總第88輯),第50-66頁。
27.《續書史研究》載《中國書法》第4期,1999,第33-35頁。
28.《非吳門書派》載《書法報》,第3版,第1999期,4月26日。
29.《時代的呼喚——雅俗共賞》載《書法》第5期,1999,第6-8頁;亦刊於《美的沈思——批評》,上海書畫出版社,1,1,2008年,第269-272頁。
30.評委解讀刊登在《書法報》第29期第1999期第1版。
31.“從書法史到書法史研究”(賈珠書法研討會論文1999江蘇蘇州)
32.《由濁而清——展望新世紀書法》發表於《書法報》2000年第4期第1號。
33.《世紀書圈筆記》載《書法報》2000年第2期第3版,《書法報》2000年第3期第3版。
34.2000年6月29日,《書法導刊》第3版第48期發表了《仲孫墓誌銘研究》(全國公函研討會論文選)。並刊載於CPPCC高密市文史委員會編《高密文史文選》2002年6月5-438+10月,第478-488頁。
35.於致遠、欒傳義主編的《書法教育文集》載有《明代書法教育簡論》。大連出版社,2000年6月,第1號,第115-120頁。
36.“謙君子卑己至牧場”載《青年書法報》
37.《明代書法“倡”論——壹種書法史的研究方法》(獲第五屆全國書法學術研討會二等獎)載於《第五屆全國書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2000年,第295-305頁。
38.《明代書法分期芻議》發表於《書法報》2000年第3期第10、16期。
39.《論明代書法對社會的影響》(書法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浙江杭州,2000年),《中國書法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西朗出版社,1,2000年,第257-266頁;中國書法,第2期,2001,第22-24頁(節選);亦刊於《書法研究》第5期2001(總第103輯),第84-98頁。
40.《解縉書法的兩面》發表於《書法報》2000年6月65438+2月65438+10月第25期第3版。
41.《青年書法報》(2001)刊登“術與道的兩種方式——徐州十大青年書法家作品展述評”
42.“妳的《東北風》發表在《書法報》2001 1 22第4期第2版。
43.關於叢文君書法體系的探討,載於《書法導報》第3版第28期7月11,第29期7月18。
44.完善書法高等教育推進書法學科建設——叢文軍教授談吉林大學書法專業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後招生及相關問題,發表於《書法報》2006年7月23日第30期5438+0,第1版;還發表在《書法指南》第8版第29期7月1。
45.《論“誤指”與書法的發展》,《書法研究》第4期,2001(總第102輯),第79-92頁。
46.《聚美成大觀——中國國家圖書館精華述評》書法出版,第1期,第30-31頁,2002年。
47.《唐二娘來信》的文字並沒有受到日語的影響。書法,2002年第3期,第41頁。
48.《師古鑒今——叢文君先生書法藝術論》刊於《書法之友》2002年第4期,第22-24頁。
49."始於《作品限制出境》刊於《蘭亭副刊》第6版,第12期,2002年3月25日,《書法報》。
50.《論曹彰》刊於《書法報》2002年6月3日第22期第2版。
51.《關於評價明初“三曲”書法的兩個問題》,載《書法評論》第1期(2002年7月),第5-9頁。
52.《續書史》系所錄《裴文齋書畫譜》,刊於《古籍研究》2002年9月第5期,第78-82頁。
53.《論大眾書法風格》載《21世紀書法天津論壇學術論文集》,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版,2002年9月,第66-69頁。
54.四庫本《續書史會》佚文收錄金誕辰壹百周年紀念文集,吉林大學出版社,1,2002年,第229-237頁;亦刊於《書法研究》2003年第3期(總第113輯),第98-105頁。
55.書法說“清”,第12號,第13-15頁,2002年。
56.《子昂贊雪寺》發表於2003年10月27日《書法報》第4期(總第943期)。
57.”近作《二賦》載於《蘭亭集序》副刊第二版,2003年2月24日《書法報》第八期。
58.《談草書》載《書法》,2003年第2期,《人說草書》(下),第29-32頁。
59.高密歷史文明之光《高密歌》發表於2003年5月16高密日報第8版第95期。
60.“撥亂反正,開拓鴻蒙系統——評叢文君《中國先秦及先秦書法史》”,發表於2003年5月26日《書法報》第3版第21期。
61.壹元影印洪悟本《書史會》考辨,載《文學》2003年7月第3期,第220-230頁。還發表於《陶研究論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版,1,第475-465頁。
62.張天峻《奴婢好書》考證,載《書法叢書》2003年第4期,第95-96頁。
63.《明永樂初年朝廷書法事務考證》,《紀念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成立20周年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 2003年2月版,第395-403頁。
64.《白沙上所載書法研究》,第1期,2004年(總第117),第70-84頁;又載於《嶺南書法研究論文集》,廣東人民出版社,1年6月,第146-154頁。
65.《明代圖書館管理研究》(獲第六屆全國書法學術研討會二等獎)出版於《第六屆全國書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河南美術出版社,2004年4月,1版,155-172頁;亦刊於《書法研究》2004年第3期(總第119輯),第94-119頁。
66.《雲林談——明代書法史略》發表於《書法報》2004年3月第3版第9期,1。
67.明代華亭書法家載書法評論,第1期,第14-22期,2004年。
68.永樂初年宮廷書法考辨載《書法叢書》2004年第4期,第35-41頁。
69.吳門老人-文徵明,《中國書法》,2004年第6期,第27-28頁。
70.“名”與“貴”:明代書法批評的兩個範疇,載《書畫世界》2005年第1期,第80-82頁。
71.南安體、南路體、梅花體研究,載《中國書法》2005年第2期,第43-45頁;又載於《論北方書法》,中國社會出版社2006年6月1版,第1-18頁。
72.《論張海》載《創造力的實現——張海書法藝術評論集》,河南美術出版社2005年4月版1,第34-47頁;還有張海的《張海書法自序》
73.《胸有妙筆——叢文君先生書法藝術簡論》刊於《書畫》2005年第5期,第8頁-11。
74.明代沈度“荊翟鎮”考辨,《中國歷史文物》,2005年第6期,第80-85頁;亦刊於《中國書畫》2006年第3期,第37-38頁。
75.《論王石碑的書法——與包子碑的比較研究》,載《北朝王與十六國石刻書法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版,101-165438。
76.《書法泰鬥吳研究》壹文,載《北方書法論稿》,中國社會出版社2006年第1、19-36期。
77.當代書法應成為現代文明的象征,《2005年當代文藝論壇論文集》,中國文聯出版社,1版,65438+2006年2月,第396-400頁。
78.《真宰相劉統勛之書》載高密人文自然遺產,2007年第3期(總第5期),第11-14頁。
79.《康力子山之名考辨》,載《古籍整理研究》2007年7月第4期,第3-6頁。
80.明佗《蘭亭集序·蘭亭集序》,中國書壇首屆蘭亭論壇,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16-38,2007。
81.多彩東北書法發表於2007年2月6日吉林日報13版《東北風周刊》。
82.《朱復戡書法現象研究》,載《朱復戡藝術研究文集》,上海書畫出版社,1,65438+2007年2月,第44-50頁。
83.《鄭生平與著述》載《高密人文與自然遺產》2008年第1期(總第6期),第47-50頁。
84.《明代玉璽研究》載《中國歷史文物》,2008年第5期,第26-37頁。
85.《明代宮廷書法研究》,《明清書法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7月,1,15-32。
86.《明代書法風格研究》,《中國書法》第11期,第43-46頁,2008。
87.《大海升起,月亮升起——論王蘧常·曹彰的歷史地位和現實意義》,載於《上海書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海書畫出版社,1,65438+2008年2月,第333-339頁。
88.《論張改琴書法》載《中國美術館當代名家作品集·書法卷·張改琴》,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2版,第78-79頁。
89.《論當代草書書法》載《書畫藝術》,第1期,29-32,2009。
90.《永樂大典編纂者研究》載文獻,編號1、1、128-138。
91.殷商時期金文構圖初探,《中國書法》第1期,2009年,第42-49頁。
92.《環夫人好書考》載於《古籍整理研究》2009年9月第5期,第72-75頁。
93.《書畫藝術》2009年第5期第41-45頁發表“好鏡不寫,好作者不學”新論。
94.書與眾不同——論黃庭堅的書,載《書法叢書》2009年第3期,第69-77頁;還收錄於《紀念黃庭堅誕辰96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華誼出版社2009年8月第1期,第538-550頁。
95.《唐雪三論》載《書畫藝術》,第3期,2010,第62-69頁。
96.《從傳統中求新,在時尚中把握自己》發表於《吉林日報》第8版,4月10。
97.明代蜀研究(“請溯其源”——古代書法創作研究國際研討會論文,江蘇南京,65438+2009年2月)發表於2065年5月《書法報》第19期。
98.《論書法史研究方法中容易忽視的幾個問題》,《中國書法》第8期,2010,第97頁。
99.《壹柱銘非黃庭堅原作》發表於《書法報》第22版2010,也發表於《書法》第10期2010,第33-35頁。
張津梁教授著作的序言和後記
張明安排
01.趙聖泉探索神秘之石序。中國文聯出版社,1,2008。
02.《陳國成顏屋三十五例研究》序言,吉林文史出版社,65438+2008年2月,1版。
03.《季梁張昭年譜序》,吉林文史出版社,1版,2008年2月。
04.趙《寒山掃帚研究》序,吉林文史出版社,65438+2008年2月,1版。
05.《趙孟頫張明書法研究序》,吉林文史出版社,65438+2008年2月,1版。
06.《張寒明末遺民書法研究序》,吉林文史出版社,65438+2008年2月版1。
07.徐文平《楚州歷代書法序》,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1版。
08.《書法史插圖序》,山東美術出版社,11版,2009年。
09.孫楚畫序。
10.《書中的龍——十七帖》吉林文史出版社